查看: 1505|回复: 10
|
请问人类大脑皮层组织是如何记忆的?
[复制链接]
|
|
各位大大,
想跟大家讨论下,人类大脑皮下组织是如何记忆的?
记忆分为短暂与永久,那么大脑如何及时将短暂记忆放入永久记忆?还是全是短暂记忆,接着才慢慢变成永久记忆?
科学家说人类只用了大脑组织的3%,是不是说90岁人瑞一生所有的记忆也只单单依靠那<3%的皮下组织就足以储存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单一细胞不是储存了千百亿事件(时间+故事)?
又:细胞不死,内里的永久记忆就会继续留着吗?
-个人发表-
生物起源说:细菌(bacteria)从宇宙来到地球,遇到适合生长的各种因素(水,氧)而活在地球-------试验证明,某些细菌身上被探测到带有宇宙辐射,因此此说普遍被认同。[原文可参考 The Universe Next Door ,作者 marcus chown ]
那么,微小的细菌是不是带有本身独特的记忆?而经过繁衍才变成大自然的各种"记忆数据" ?
那些记忆..........都是些什么?
[ 本帖最后由 新心小生 于 26-11-2008 10:59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08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熊虫 可存活于太空 - Tardigrades (commonly known as water bears)
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9月8日報道,歐洲航太局經過實驗發現,水熊竟然可以在太空真空環境下存話下來。這是人類發現迄今唯一可以 在太空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
水熊是一種微型節肢狀動物,體長只有1-2毫米,必須用顯微鏡才能 看清它的面貌。水熊最早是于1773年被發現的,目前共有900多種
水熊分佈在世界的各個角落,6000米高度的喜馬拉雅山脈、海平面4000 米之下的海底都會找到它們的蹤跡。據了解,水熊時常生活在青苔、苔蘚、濕土、樹榦等棲息地,其中它 們最喜歡聚集生活在苔蘚。水熊通常只能通過顯微鏡進行觀測,它的外形看上去很笨拙,豐滿的身體,長著短而小的足部,外形與熊有一 些相似。水熊可以承受零下272攝氏度的低溫,也可以承受181攝氏度的高溫,同時,它們也能夠抵禦輻射光線,其抵禦輻射的能力要比人 類和許多動物強500多倍。
令研究人員驚奇的是,水熊當之無愧為世界上生命力最頑強的物種。 即使將水熊冷凍處理、然後放入沸水中煮、進行風乾、再暴露在太空輻射光線下,經過200年後只要恢復常溫並給予水分,它們仍能逐漸 甦醒過來!研究人員還發現,一旦它們的棲息地點缺少水分,水熊就會進入假死狀態,進入休眠。即使時隔100多年,那怕被風乾十分徹 底的水熊只需要一滴水滋潤就能再次復活。為了進一步測試水熊生命力的極限,瑞典克裏斯蒂安斯特大學的研究 人員英瑪-強森和他的同事選取了兩個不同品種的水熊作為研究對象。
他們將這兩種水熊風乾,然後放到歐洲航太局于2007年9月發射的 Foton-M3號飛船上。在經過10天的太空之旅後,這些水熊隨同Foton-M3號飛船一同安全返回地球。研究人員在為這些水熊補充水 分後,發現它們竟然大部分都甦醒過來了。隨後,研究人員為它們進行了“體檢”,結果發現真空環境對它們沒有一點影響,不過太空中 過強的紫外線還是對它們的細胞組織和DNA產生了一定的作用。在接受測試的兩種水熊中,有一種水熊接受了來自太陽的高能輻射。
研究人員在給它們補充水分後,發現有68%的水熊在30分鐘內甦醒過來,而且它們當中大部分還產卵了,所產的卵然後可以繼續孵化。 而另外一種則沒有這麼幸運,它們接受了來自太陽的強紫外線照射,只要小部分存活下來。研究人員指出,太空中的紫外線要比地球上的 強出1000倍。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只發現苔蘚和部分細菌能夠在太空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生物學教授鮑勃-高德斯坦表示,“此前 從沒有動物能夠在太空開放的空間中生存下來。這次的研究結果真的非同尋常”。德國宇航中心的天體生物學家葛達-霍內克也指出,“ 這種能在太空極端環境下生存下來的能力對於人類在太陽系或者更遠的空間中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天體非常重要”。
不過,這次研究結果並沒有表明水熊是如何在太空極端環境下進行繁 殖的。研究人員也表示,他們目前還無法確定水熊是如何能夠抵禦太 空中超強的紫外線輻射的。他們猜測這可能與水熊能夠從脫水的狀態 下甦醒的能力有關。
http://brain-corner-goodu5.blogspot.com/
[ 本帖最后由 新心小生 于 28-11-2008 10:0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9-11-2008 10: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该是指所有记忆和知识记录在“宇宙潜意识”吧?(基因记忆?没人教却会吃奶,会自己爬行,会学习站立走路,会回来原来出世的地方产卵……)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8 10: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里... 都还没看到 "请问人类大脑皮层组织是如何记忆的?" 的答案。
请问这里有没有脑科专家? 请你们来发表发表帖子,教教我们吧!
[ 本帖最后由 techcare4u 于 1-12-2008 10:49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5-12-2008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首次解答人脑如何存储和恢复陈旧记忆
来自多伦多病童医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首次查明了大脑中负责储存和恢复陈旧记忆的一块区域。该研究发现发表在5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记忆其实就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连结形态。不过要储存或抛掉某些信息,却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而是由人脑中一个细小的构造――海马体 (hippocampus)来处理。海马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充当转换站的功能。当大脑皮质(cortex)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讯息时,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体。如果海马体有反应,神经元就会开始形成持久的网络,但如果没有通过这种认可的模式,那么脑部接收到的经验就会自动消逝。
多伦多病童医院研究所科学家、多伦多大学生理学助理教授保罗-弗兰克兰博士说,“众所周知,大脑中的海马体,其机能是处理近期记忆,但并不永久地存储记忆。我们经过研究发现,那些陈旧的、或者永久性记忆是在前扣带脑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中得到存储和恢复。”
新记忆的形成过程包含着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加固的过程,回忆的过程则包含了同样的神经细胞或者神经细胞网络被重新激化的过程。随着记忆的老化,神经细胞网络也逐渐改变。刚开始时,日常事件的记忆似乎主要依靠大脑中海马体的神经细胞网络来完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记忆日益变得依靠大脑皮质来进行。
弗兰克兰博士说,“我们认为海马体和大脑皮质之间存在着活跃的交互作用,在这两个大脑区域中所进行的记忆传递处理过程可以一直持续数周,甚至在人睡觉的时候也在进行。”
研究学者是以老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其中有一只样品是转基因老鼠,已经被除去了回忆陈旧记忆的能力,以此来确定老鼠大脑前扣带脑皮质在记忆处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生物学教授阿辛诺-斯里瓦说,“大多数人认为记忆是他们一生体验的积累,但一直以来我们对大脑如何储存和恢复记忆的问题却是迷惑不解。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该从哪里入手,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发出有效的药物来治疗与记忆混乱有关的大脑疾病。”

换句话说神经元越活跃记忆力越好。
[ 本帖最后由 牛牛好累 于 5-12-2008 10:14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6-12-2008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脑记忆皮层 只能说是 "记忆力" 神经。。。。
记忆有些时候根本无法完全说明一定需要来自脑皮层。。。。
当我们还是精子时,怎么又知道那个是卵子 |
|
|
|
|
|
|
|
发表于 9-12-2008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2008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是'本能'太广了... 不如我们来逐步分解,
个人认为 本能 中包含DNA里的记忆,比如说 器官生长,细胞自主分裂,胚胎的形成 等等,这些都不是后天的,而是天生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天生的本能或者说已经存在的记忆 是可以被遗传的(不知道小弟对不对 ),这样可以解释 一些动物‘无师自通’:蜜蜂造窝,北极熊冬眠,鱼游回来生蛋。可是问题又来了,所谓的遗传的记忆,是哪里来的呢?
各位大大认为还有什么状况可以被我们称之为‘本能‘的吗?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8 07: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牛牛好累 的帖子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图文并茂的,真的非常非常详细哦!
想请问各位,广告里讲的那些DHA...等等,真的能改善/曾进我们(成人/小孩)的记忆?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8 07: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superDog 的帖子
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都是 "幸运" 的 "游泳冠军" 来的!
叫我第一名!我是世界第一等!(请用福建话念) |
|
|
|
|
|
|
|
发表于 11-12-2008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新心小生 于 10-12-2008 11:40 AM 发表 
说是'本能'太广了... 不如我们来逐步分解,
个人认为 本能 中包含DNA里的记忆,比如说 器官生长,细胞自主分裂,胚胎的形成 等等,这些都不是后天的,而是天生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天生的本能或者说已经存在 ...
那是... 造物者把数据直接Program进DNA里 还是... 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经验>>>DNA里
植物是如何知道用色彩鲜艳的花朵及甜蜜的蜜糖去吸引蜜蜂的到来? 是谁为它们开班授课?还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经验累计?)的结果?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