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00|回复: 2

檳城22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2-2008 03: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檳城222
-30th Jan 2008
※代總經理 吳彥華
今年是檳城「開埠」二百二十二週年。但沒人提及或公開討論,自然也不會有任何形式的紀念或慶祝。

檳城走過222年,從荒島、商港到今日名聞遐邇的觀光勝地,披荊斬棘、顛簸難行,滄桑血淚,史冊斑斑。何以卻如此放棄撫今追昔、躊躇滿志的光榮驕傲?何以糟蹋大事宣揚、招攬遊客的絕好商機?

像檳城那般同時具備歷史、文化、商業、旅遊等元素于一起的城市,大馬幾乎絕無僅有。如果如此優越條件都捨棄,我們很難從其他大馬城鎮再找回。問題在于捨棄的基礎在那里。

不慶祝檳城開埠歷史的辯論,從未公開過。依稀記得,當年首席部長敦林蒼佑1986年要慶祝開埠兩百年時,輾轉提過就壓了下來。坊間也流傳:馬來西亞不接受殖民主義歷史觀、不承認檳城有「開埠」這回事,以及萊特登陸並非是檳城的創始。所以,無喜可慶,兩百年大慶立刻煞車。從此,也沒有慶與不慶的辯論。

但是,不慶之因是否如此,當權者不置可否,民眾諱莫如深。漸漸地,大家當真小視了萊特登陸這回事,檳城古今之間的關係就很難串聯了。諸如此類事例,正累積成大馬人遺忘歷史、不追根問底的文化習性。這是我們長久以來凡事遮掩的后果。

萊特登陸檳城及其前后過程,是民族的恥辱。駐紮于印度加爾各答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當時要「東擴」,看中了檳城的優越位置,向主權擁有者吉打蘇丹多次威迫利誘,終于在1786年簽了予以吉打軍事保護的「城下之盟」。7月17日,東印度公司的職員萊特登陸檳城,砍樹木、設帳棚。23日,建築了市集。8月 11日,萊特宣佈佔領並改名威爾斯太子島,市集名為喬治市。威島今不再用,但喬治市仍續留至今。

萊特佔領檳城之后,沒有信守盟約,置吉打被暹羅軍攻打的求救而不顧,使它慘敗而蒙另一重大損失。失地、受騙,奇恥大辱。吉打嗣后揮大軍進攻檳島英軍,遭到以逸待勞的萊特重創。至此,吉打只好與檳城再簽另一和約,接受每年納款6千元,從此失去了檳城。

但是,檳城在英國經營之下,蒸蒸日上,成為緬、泰、馬以及蘇門答臘諸島之間的商貿大港。美國引來了大量中國和印度勞工,墾地開荒,也帶來了英國法律、政制和管理,更建設了店鋪、行政樓和學校,為檳城往后至今兩百多年蓬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英國人在1957年我們獨立后逐步撤走,我們也自力更生了50年,並創造了英國人時代都不曾有的奇跡。民族比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也更有條件去面對歷史恥辱。像檳城開埠過程的冤屈,大馬又何止這一宗,是不是應以坦蕩心情正視開埠史實,而又以批判角度反思恥辱。那么就能「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史為鑑知興替」。

易言之,紀念檳城開埠222年,不一定要歡天喜地、普天同慶,而可以通過國際研討、內部辯論,找出當年蒙昧無知、為人所騙的因由。同時,借此機會,大量展出平日少見的檳城文物、史料和照片,來彌補我們極其貧血的旅遊業文化與涵養。如果今起籌備,尚有半年時間。紀念並不限于光輝歷史,也應包括奇恥大辱。相較于中國清末以來的喪權辱國、猶太人千年流浪全球、阿美尼亞人清洗殆盡、日本人戰敗忍辱負重,檳城的開埠之恥,小巫見大巫。越能經受反思之苦,越顯民族寬大胸襟。選擇掩蓋或淡化歷史,並不比篡改歷史高明太多。

無論如何,不慶檳城開埠並無真正官方解釋。是否真如以上臆測,乃因民族主義偏狹觀念作祟,還有待明確說明。總之嚴正面對好過逃避,萊特222年前登陸是不容改變的事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4-2008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單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5-2008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9-2025 05:07 AM , Processed in 0.12155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