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169|回复: 0

認識金龍系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1-2007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龍魚可分為二類,一為紅尾金龍,另一為過背金龍,紅尾金龍原產於印尼蘇門答臘,又稱印尼金龍或蘇門答臘金龍,其特徵為身上亮鱗祗會到達第四排,少部份會到達第五排的下半段鱗片,背鰭與尾鰭上1/3為深橄欖綠色,尾鰭下2/3與臀鰭為紅色,故稱之為紅尾金龍,1978年便已引進台灣,到1990年左右,進口的紅尾金龍全部都是蘇門答臘產的野生紅尾金龍,1987才有人嚐試繁殖紅尾金龍,時至今日幾乎全是人工繁殖的,但也造成業者為求滿足消費者高鱗框紅尾金龍需求,而將較差的過背金龍(鱗框未達第六排背鱗)雜交紅尾金龍,產生高背紅尾金龍,如此將原有紅尾金龍的特質,鱗框亮金黃色,搭配2/3金黃色鱗底,略平的深橄欖綠背部,與微翹的湯匙頭形,已不多見,更是少掉早期紅尾金龍的霸氣雄姿。
過背金龍原產地為馬來西亞,中部八丁燕帶與鄰近北部的武吉美拉,而八丁燕帶早在1986年左右,便因生態環境破壞與濫捕情況之下而絕跡,僅餘武吉美拉一處仍有少數金龍,因受當地居民保護,禁止外地人採捕,得以保留,加上馬國政府在此興建水壩,使得原本是沼澤湖,擴大為集水區,生息環境為原本百餘倍,因此至今仍有野生金龍,祗是數量不多。(这我听说好像是有某某渔场根当地人deal好,要是有人采集到野生金龙,该渔场会全数买下,所以市面上都买不到野生金龙)


背部、背鰭、尾鰭上1/3為深墨綠色,鱗框金亮,層次分明,眼球為蕃茄紅色,成魚腹部呈金黃色。

背部顏色較淡,背鰭、尾鰭呈淡灰綠色,鱗片之鱗框金黃色,鱗底比較淡粉色,層次比較淺,但過背速度快,眼球比較淡紅色。

鱗框



鱗底






過背金龍的人工繁殖歷史並不久,大約是1987左右才有人開始繁殖,由於種魚收集不易,因此產量不多,但隨著市場需求,一些民間繁殖場才開始注重過背金龍的繁殖,但過背金龍種魚有限,祗好各顯神通,以致於造成在1990~1994年要找到一尾真正過背金龍(野生除外)小龍並不簡單,加上當時對過背金龍小魚判斷常識不足,往往買到祗是高背金龍,徒呼負負,所幸往後在有心魚場的去蕪存菁改良下,回復過背特徵,相對也就產生多樣性不同形質的過背金龍。
台灣最早引進過背金龍是1985年由北部貿易商引進的武吉美拉野生過背金龍15尾,當時進口名稱是以太平紅龍(Pacific Red Arowana)進口,再以馬來西亞紅龍名稱銷售 (明明是金龙,为什么叫红龙?),曾造成水族界的轟動,1986年才改稱為過背金龍,與紅尾金龍做品質區隔。


鱗片亮鱗只到第4排,最多到達第5排下緣,背鰭下小鱗片不會有珠鱗表現,鱗片金亮,會達到1/2以上,紅眼,背部、背鰭、尾鰭上1/3為深墨綠色。

鱗框會達第5排,有些許第6排鱗會有少許鱗片有碎亮框邊,背鰭下小鱗片會有少許1、2片珠鱗表現,鱗片層次不明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2-2025 10:06 AM , Processed in 0.08852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