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hanghai_noodle

阿毗达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015 03: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2-11-2015 04:11 PM 编辑
外道 发表于 2-11-2015 03:38 PM
不太明白, 舉個例子, 如果說修 Vipassana, 業處是什麼?

不是南傳的, 有沒有業處? 修念佛的業處是什麼? ...

南傳所講的佛隨念 有九個,即佛陀的九大功德。即佛隨念的業處

尤其怕鬼,的人,在意念佛陀的九個稱號,思維九個稱號的威力,他就會帶來平靜。
bhagava 世尊
arahant 阿羅漢
samma sambuddho 正等正覺佛
vijja carana sampano 智慧與德行具足 (馬來語,sampano -sama penuh)
sugato 善逝
lokavidu 世間解
anutaro purisa dhamasarati 無上師調御丈夫
satta deva manusanam 天神與人導師
buddho 佛

技法上,是可以選擇性去意念的目標,不一定要完全九個一起來。
有些人喜歡佛陀是阿羅漢的稱呼,他意念arahant arahant,阿羅漢就是完全煩惱斷除的人,值得人天供養(應供)。

如果他佛隨念的目標是對的,他會得到定力(access concerntration).
他思維這些稱號時候,就會心越來越專注。
他心意念的目標是正能量(無貪無嗔無痴),是投生欲界的善業的業(心行為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15 04: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11-2015 03:38 PM
不太明白, 舉個例子, 如果說修 Vipassana, 業處是什麼?

不是南傳的, 有沒有業處? 修念佛的業處是什麼? ...

业处如果用普通的说法就是做工的地方,禅修的业处就是指心做工的地方。
比如念佛来说,佛号就是你的心需要在佛号上做工的地方,心专注在佛号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5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念弥陀 于 2-11-2015 05:39 PM 编辑

业处:巴利语kammaññhàna的直译,字义为“工作的处所”,即修行的法门,或修行时专注的对象。

有两大类业处:

1.止业处(samatha kammaññhàna)为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属于增上心学。

2. 观业处(vipassanà kammaññhàna),为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属于增上慧学。
。。。。。。。。。。。。。。。。。。。。。。。。。。。。。。。。。。。。。。。。。。。。。。。。。。

那我们的心业功德成就是不是如是安立呢?南传佛教有些业处修持很有意思。我第一次接触他们的时候我就有个感觉,我说人在干什么?他这个四业处的修持。我接触不多,一堂课。我听了感觉说这真是很直接,说抬起脚了,就说地大水大减弱,火大风大增强,抬起脚了,要迈步了;要落下的时候说地大水大增大,火大风大减弱,哎,落下去了;然后又抬起来了,地大水大减弱,火大风大增加,他就这样的;然后地大水大增大,风大火大减弱;他这样子念念念,每个动作都在这四大中念,念念就证阿罗汉果了。那么这个就是平等心智,他不用分别,他只是说你动了,你一动就是风大火大增大;你落下去了,就是地大水大增大,他就这样念啊念,念久了……

他们说近代有个阿罗汉,他经常会……别人看他退回去了,别人就问尊者你怎么退回来了?他说我失了业处,就是我丢失业处了。因为这几步,失念了,跑了,就是被一个东西牵制了,把这个业处丢了,就是退回来了。重新地大水大减弱,火大风大增加,就这样……在这个四大处修持。一直到证阿罗汉果为止,这很有意思,修法真是难与不难。

实际这就是清净平等的一个业处守护罢了,他是通过业处守护而证得了寂灭的心,就是心业寂灭,他心业这个地方没有造作,一抬脚地大水大减弱了,火大风大增加了,不是其他抬的,不是你的意识抬的。这样,他就把意业放到平等的四大中去观察了,就进趣于寂灭心智。《慈法法师》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376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15 06: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做工的地方, 很特出的概念, 謝謝各位的解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5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2-11-2015 12:06 PM
拜託你了, 也不可以講得簡單一點? 還是有誰可以看得懂, 幫忙轉述.


佛陀说的  今后不会再 有  “有”

“有” 是什么?---- 是所有的 “苦因”

“有” 是所有一切引起苦的事物,包括 ‘疑问’,

彻底知道所有的事实与真相  是说 彻底知道所有引起 “苦因” 的事实与真相,

2. 什麼叫著: "能理解 “有”,就不会有以上这些问题" ???

以下四段是之前的回复已提出的

“有” 是所有一切引起苦的事物,包括 ‘疑问’,

不理解 “有”

就会产 ‘生’ 新的(不準別人有疑問)(怕被人問)这些问题,

彻底知道所有的事实与真相,能理解 “有”,就不会以上这些问题。



“有” 是所有一切引起苦的事物,包括 ‘疑问’,

有 ‘疑问’ 就是不明白,不明白就是  ‘无明’ ,‘无明’  就是 ‘苦因’ 之一,

能理解 “有”,就是能理解所有一切引起苦的 ‘苦因’,

‘苦因’ 是包括 ‘无常’ 、 ‘爱欲’ 、 ‘攀缘’ 、 ‘执着’ 、 ‘无明’ 、 ‘疑问’ 。。。。。。,

彻底知道理解 ‘苦因’、‘无常’ 一切引起苦的事物所有的事实与真相,不会 有  “有”

也因为 ‘无常’, 是让 智慧和先见 在心中生起,确保今后不会再 “有”

要理解以上所述,请习修四真諦,否则无法理解,

只有习修四真諦,才能理解所有一切,

也能明白 为何 彻底知道所有的事实与真相 能够解脱。


不理解 “有”

就会产 ‘生’ 新的问题

拜託你了, 也不可以講得簡單一點? 還是有誰可以看得懂, 幫忙轉述.
1. 什麼叫著 "彻底知道所有的事实与真相" ??? 包裹要知道26億的真相???
2. 什麼叫著: "能理解 “有”,就不会有以上这些问题" ???
3. 什麼叫著: "佛陀弃舍的是 “有”  "???
4. 然後, 又什麼叫著: "以为佛陀弃舍的是 有 "  ???
5 什麼叫著: " 能 ‘理解’ " ???
6. 什麼叫著 " 不会有 “有”  “没有”(“有”)之挣扎 " ???
7. 就解脱了  ???

结果是重复又重复的轮回,

要知道结果,只有习修四真諦,才能理解所有的一切,

佛法教导众生 ‘悟’

佛法不会把  ‘有’  说成  ‘没有’ ,也不会把  ‘没有’  说成  ‘有’,

佛法是指出 引起苦的所有事物的事实与真相,

学法,只有习修四真諦,认清所有事物的事实与真相,有了正见,才能明辨佛法与看法的差异,

不习修四真諦,

‘误’ 了,

看法当作佛法 会产生许多 许多的疑问,

不习修四真諦,

无数的疑問,不能理解。。。。

经过无数次的 两千多年后。。。。

或许知道很多很多,懂得也不少,只是一样的无法理解。




非常简单 简单的说,

“有” 是迈向觉悟道路的  障碍物,

不再有 “有”,就能顺利朝向觉悟了,

两千多年了,

于此事中,有者明白,有者皆不知道,

如来又能何所为?如来只是道路指示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5 收起 理由
外道 + 5 很有心解釋, 謝謝囉.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15 09: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外道 于 3-11-2015 09:48 AM 编辑
路人。 发表于 3-11-2015 09:12 AM
佛陀说的  今后不会再 有  “有”

“有” 是什么?---- 是所有的 “苦因”,

Ooooohhhh ... 原來你的 “有” 引起苦是指苦諦, 产 ‘生’ 问题是指集諦, "理解所有"是指滅諦, "就解脱了"是指道諦.

你用好另類的詞呵, 差點令人暈掉 @_@ . 給你連接回佛教用詞, 應該可以讓人讀懂你的意思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11-2015 09: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3-11-2015 09:43 AM
Ooooohhhh ... 原來你的 “有” 引起苦是指苦諦, 产 ‘生’ 问题是指集諦, "理解所有"是指滅諦, "就解脱 ...


轻轻一刀,足以让人摸不着头脑,分不清方向的兜了一个大圈,

来个 纳米内窥镜 电子显微 剖心手术,会。。。。。。。。。。。。。


恍然大悟后,

终于 到一些之前 看到 却不见的 事物,

也只有 ‘悟’ 才能 到 更多 更详细 包括 看不见的 事物。



‘看’  有

看到 没有了,以为什么都没有,其实什么苦都有。

众生都坚信 到的一切,

其实

什么也 不到。



佛法是 ‘悟’  “有”

‘悟’ “有” 灭了,

什么苦都没有,

才能 到许多 不见的事物,

此时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 有,什么是 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1-2015 10:0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5-11-2015 10:55 AM 编辑

啊毗達摩可說是南傳佛教界的通勝如何知吉凶如何選吉凶。
要說欲界善業如何持 有
要說道德的界 有
要說定的分析有
要說內觀層次 有要說 五蘊 六識 十二處 十八界 有
要說三十一世界的生命圖 有
要說 心路過程 造業的狀態有
要說武俠小說心法有(比如蘇乞兒的降龍第十八掌,是第一到第十七招的連貫) 啊毗達摩的第十八掌就是發趣論 二十四緣。連貫第一到第六部的精華。即使分開用 依然足夠應付。

甚至可以超越名相。以佛陀角度去看待其他信仰共與不共。 比如易經 文言 坤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在佛教角度業是自己主人 不可能假手與他人 禍害子孫 福澤子孫。在發趣論,這些都是依靠的因緣而生。 自然的親依止緣。自然就不難理解 餘慶餘殃 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1-2015 10: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饥饿的人,需要的是食物,
(无明众生,需要的是四真諦)

事物 能充实却无法填饱肚子,只有 食物 才能,
(头上林中叶虽多,却无法导致觉悟,只有四真諦才能)

一介凡夫,不去解决自己肚子饿的问题,却在想 什么是饥饿,饥饿会有何感觉,这些问题 只能让人知道 什么是饥饿 却不能饱,也解决不了肚子饿引起的现实问题,只有食物才能,
(无明,却妄想知道无明,妄想种种的事物也只是 却无法觉悟,也解决不了无明引起的苦,只有四真諦才能)

肚子填饱,饥饿不再继续,饱了才能解决饥饿引起的问题,
(悟了,无明不再,悟了才能理解 无明 是导致苦的原因 )

在肚子没饥饿之前,先填饱肚子,今后就不会再有饥饿引起的问题,而不是一定非要饥饿了才能吃。
智慧和先见 坚定的在心中生起,今后就不会再有无明引起的苦而不是执着 有没有



佛法是指出 引起苦的所有事物的事实与真相,

佛法不会把事物 分别,

佛法只是指出 所有事物的事实与真相之 差异,

佛法是教导 辨别,

佛法教导众生 ‘悟’,

佛法教导的是如何 ‘无’ 苦,

‘悟’ 不是 想,不是 要,

想要,想不要,要多,要少, 是分别, 是有, 有苦,

‘悟’ 是思考,思考 要与不要,多与少 之差异,是辨别,不是分别,

学法不是要 知的多或少,

不是知的多或少 就会 ‘悟’,

知的多 不能理解不能悟,只不过是 缘识 而已,是苦,

知的少或不知,是无明,有苦,

佛法教导的是 应知,

会辨别就明白什么是应知,

应知是 明白,能理解,

不能理解,什么都想知,什么都想要,

能理解,不是什么都不知,不是什么都不要,

能理解,

才能明白为何佛陀不曾留下一个字,

能不能 ‘悟’,能不能到达,不是决定于 要不要,多与少,更不是有没有,而是取决于上路的人,


如来

只是道路指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5 03: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3-11-2015 09:43 AM
Ooooohhhh ... 原來你的 “有” 引起苦是指苦諦, 产 ‘生’ 问题是指集諦, "理解所有"是指滅諦, "就解脱 ...

別聼他胡説八道。
但你絕不是之前的外道。

原來的外道哪裏去了?

到底外道发生了什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5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外道 于 6-11-2015 10:19 PM 编辑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6-11-2015 03:11 PM
別聼他胡説八道。
但你絕不是之前的外道。

我還是之前的外道呀,不罵人就不像啦?  
是不是看到現在他該被罵,我又不駡?  有些人又莫名其妙被我駡?  

說法對錯不是被我駡的主要原因, 被我駡的主要原因是那些存惡念或者無意識到是害人的。

他呢,發出的是善念,所以我儘量把他說的調整回苦集滅道,這樣,讓他逗逗轉也調回佛教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5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6-11-2015 10:38 AM
一个饥饿的人,需要的是食物,
(无明众生,需要的是四真諦)

你是修佛教什麼法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1-2015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6-11-2015 11:51 PM 编辑

kamma1.jpg kamma2.jpg 003411xppssqk7l9wqe9z0.jpg.thumb.jpg


明法尊者的攝阿毘達摩表解當真是極好的。完全貫徹三世連接。在看菩提尊者的二十行相。是一樣的東西。
因對生命的真相造化不明白(無明--以為因緣和合的法是常,樂,我,淨),渴望(貪愛,取),意志力的力量(行,業有),造就了新生命。
一直不斷重複對新鮮的生命的渴望,就像那陳世美。喜新厭舊,重複不斷的追求,三十一界轉來轉去。

內觀的照盡所有行法的 真相(無常,苦,無我),斷了無明,貪愛兩大父母。
也沒有未來生可言,去到這境界的人的確是阿羅漢。
他擺脫了陰(不活躍的離心路過程),陽(活躍造業的心路過程)造化。
有陰有陽。有生就有滅。

他們到達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涅槃城。不簡單。我禮敬他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5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人。 发表于 2-11-2015 10:37 AM
你肯定这是佛陀的教導?


佛经所提到的「有」,是指生命存在的狀态,和有没有疑问无关.

佛陀解釋「有」是什么;「诸比库!何为有?诸比库!此等有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是。诸比库!以此谓之有」.

「有」分三类,就是欲界的生命,色界的生命和无色界的生命,这就是所谓的「有」.

有生命的存在就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贪爱是因,召感生命之果,于是六道轮回无止息,就是十二缘起所谈到的
「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阿罗汉断尽烦恼,贪爱息灭,所以不受后有,就是今生之后不再有任何的结生,从此离开六道轮回,没有后有,就断了一切的苦.

所以经上说阿罗汉是「聖弟子得正解脫貪、恚、癡,貪、恚、癡解脫已,是聖弟子得正智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即然爱是因,「有」是果,修行是在「爱」下手,要观生灭,做无常无我观,自然会捨离,捨离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一切灭.

阿含经提到断生死的法则;「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5 03: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道 发表于 6-11-2015 10:12 PM
我還是之前的外道呀,不罵人就不像啦?  
是不是看到現在他該被罵,我又不駡?  有些人又莫名其妙 ...

不是那样的,你的改变太大了。你确定你没有病还是给什么上了身?近来生活没有大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5 04: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enzasatohung 于 7-11-2015 04:49 AM 编辑
wawasan2020 发表于 7-11-2015 01:33 AM
佛经所提到的「有」,是指生命存在的狀态,和有没有疑问无关.

佛陀解釋「有」是什么;「诸比库!何为有? ...

这样说好多了,不是那个看了一俩本佛书就以为懂的人可以讲的。

但是我认为,

1)(有)并不是生命状态,是先生(有)的执取才生起有生命的认知,所以才说生命是幻,是梦,因为它根本是由妄取而来的,本质是无我的,是不真实的。这里的先后很重要,不可以把它混为一谈。

2)欲有也不能说是欲界生命,它真正的意义是,蕴相应里佛说的以欲为本。因为欲界的生命是缘于欲,而生五取蕴的,缘执取五蕴而生(有)。这才是生命的近因近缘。

你好好研究看看我说的有没问题。也许我们再研究什么是取,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然后跟4瀑流,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和三结之间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11-2015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7-11-2015 03:33 AM
不是那样的,你的改变太大了。你确定你没有病还是给什么上了身?近来生活没有大改变?

你的意思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吧? 沒有沒有,死不了咯。   

我以前不善嗎?    我覺得臭駡人才是對人大有利益,大善。

現在不罵人,不棍棒布施啦,不行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5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mbenzasatohung 发表于 7-11-2015 04:11 AM
这样说好多了,不是那个看了一俩本佛书就以为懂的人可以讲的。

但是我认为,

哇,拿了之後還有瀑布流水呀,又有新東西了,快分享快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5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oon_boy 发表于 6-11-2015 11:22 PM
明法尊者的攝阿毘達摩表解當真是極好的。完全貫徹三世連接。在看菩提尊者的二十行相。是一樣的東西。 ...

謝謝分享,很吸引的圖。我現在用電話看,圖看不太清楚,過幾天回去才研究。

結生識,有分流,死亡識,這三個是離心路過程,簡單説就是“有鏈接沒訊號”。活著的時候就算沒心路的縫隙也被有分流連續,所以沒間斷。死亡的時候,死亡識就鏈接下一生的結生識,所以,連死都沒間斷。

説實在的,輪迴是離心路過程在作怪多過心路過程在作怪。

阿羅漢進入涅槃的時候,這個就斷了。

阿毗達摩就那麼簡潔又明確的只用一張圖就可以解釋了凡人死亡和阿羅漢涅槃有什麼不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1-2015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on_boy 于 7-11-2015 08:03 PM 编辑
外道 发表于 7-11-2015 01:15 PM
謝謝分享,很吸引的圖。我現在用電話看,圖看不太清楚,過幾天回去才研究。

結生識,有分流,死亡識, ...

離心路過程,都是果報來的。是不會造業的。
只有在臨死的心路過程,速行心所取的目標(業,業相,趣向),成為了所緣對象,那塊東西就是成為下一世的結生心,有分,直到死亡,都是同樣的東西。
最後的心路過程完成後,死亡心起滅後,才正式叫死亡。
如果該生命是狗,即狗的生命結束,渴望新的人的生命(結生心起一直逐漸完成所有的器官,命根,男女,其他的法聚色法)。
間中能量去維持的新的生命到死心升起前就是這些業(心執取同樣的目標),間中出現新的造業的過程(五門與意門心路過程,速行心中的取的所緣才是業。)。
狗體驗的樂受苦受,跟人體驗的苦樂受是不一樣的層次,12緣起支的意識,名色,六入,觸,受,是果報,這些執行作用讓生命體驗各種的苦樂。-也就是阿毘達摩的遍一切心所。


如有說錯,請阿毘達摩的同修修正。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6-6-2024 12:27 AM , Processed in 0.060559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