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354|回复: 133
|
視察丹情(如果你是其他州属的朋友,必看不可)
[复制链接]
|
|
无意之中看到这篇长系列的报导,觉得很有可读性,所以放来给大家看看,也欢迎大家讨论。
聚焦哥市解讀華裔
大環境下純樸依然
吉蘭丹一直是焦點,在許多未到過吉蘭丹的外州人眼中,它是一個擁有許多限制的州屬,
尤其是對華人而言,讓人感覺是不自由的地方。 在吉蘭丹進行采訪期間,
哥打峇魯市議會宣佈音樂公開播放的音量不得超過72分貝的條例,
再一次在媒體掀起軒然大波,姑且不提這種限制的可行性,反觀哥打峇魯市民和商家的反應,
似乎這一湖春水並未有掀起太大的漣漪,難道是由于長時間處在這種環境中,感覺麻木?
或只是外州人的過度關心? 條例宣佈后,到有“唐人街”之稱的哥本蘇丹路(Jalan Kebun Sultan)繞了一圈,
經過一間名為“哥本蘇丹小販中心”的當地華人熱點時,入口處影音光碟小販的電視機,
還是播著足以讓人聽得清清楚楚的音樂錄像帶,無法確定聲音是否已達72分貝,
但進出的客人似乎不覺得是一種干擾,業者看來也沒有調低聲量的意思。 這不禁令人懷疑,
到底是不是媒體在報導上誇大了事實?實際上,一般丹州人民,
尤其是哥市(哥打峇魯市簡稱)市民早已見慣不怪的事,任何事發生都一樣能平淡自在的生活。
在回教黨的執政下,丹州給外界的印象是一個受綑綁的地方,
但是這間小販中心的東主蔡長鎮受訪時表示, 丹州華人的生活一直都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
生活作息如常。 僅是從這條“唐人街”來看,似乎能夠印證蔡長鎮的說法,
華人餐館在這條不長的街道上, 500公尺內就有10家以上,還有兩間餐館有賣肉骨茶,
然后就是一些傳統的華人商店, 一直延續到市議會廣場一帶,都還有不少華人商店出現。
華人的生活作息,在哥打峇魯這個丹州最多華人的地方,看來沒有任何特異之處,
早上一家大小出外吃早餐、喝早茶,喜歡吃叉燒或燒肉的華人,
除了可以到這家市內最大的小販中心尋覓外, 在這條街還有其他不少的選擇。
這里的肉骨茶生意滔滔,超過早上 8時過后, 就幾乎已經賣完,
遲來的客人就只有干瞪眼的份兒。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華人更加注重吃,丹州華人同樣具備吃的天性,
僅是一個早上, 在“哥本蘇丹小販中心”內,就可以看到華人對吃的熱愛,各種各樣的食物有各自的擁躉,
可容納400人的地方坐滿了華人,一桌客人走了,就有另外一批客人填上,好不熱鬧。
由于丹州的消費指數比起大城市如吉隆坡、新山和檳城等地區低得多,生活節奏也較為緩慢,
感覺上會比較平淡,但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對知足常樂的小市民來說,
無需要為高速發展付出昂貴的代價。
蔡長鎮承認,在現有州政府的治理之下,這個地區的發展速度相當緩慢,
“但若是發展得太厲害,傳統的生意會受到影響。就如在丹州原本一個地方只要300令吉租金就能開業做生意,
一旦被發展商改建成商業區,可能需要3000令吉的租金,這對小市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外州人聽到的條例限制,他說:“這些多數只是施實在回教徒身上而已啦!
我們都不是回教徒,並不會受到這些條例的限制。” 當外州人一直以異樣與可怜的眼光看待丹州華人時
,他們卻以具有與外州人, 尤其是大城市與眾不同的親切感為豪,蔡長鎮說:
“大城市的人住了很久, 可能連隔壁住的是誰都不知道,或沒有打過一個招呼,
但土生土長的丹州人卻是有著與生俱來的親切感。” “外州人士來我們這里工作,
肯定能在一兩個月內和鄰居交上朋友。”蔡長鎮自信地說。 在吉隆坡生活久了,
少了安全感,對身旁的人多了一層不信任或懷疑, 一切都需要小心翼翼,
但在吉蘭丹,一切都變得簡單,雖然不至于是一個世外桃源,
但和其他城市比較起來,它確實讓人放心。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9:12 PM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光海灘褪色峇迪遠近馳名
從吉隆坡到吉蘭丹有三種方法,搭飛機約45分鐘,坐火車約12個小時,
坐巴士或駕車則約 8至 9個小時左右,四百多公里的路程,經過彭亨進入吉蘭丹的話望生后,
還需要兩個多小時才到達首府哥打峇魯。 記者並不是第一次到吉蘭丹,但舊地重遊還是有不少的驚訝,
首先就是距離市區約十公里的月光海灘(Pantai Cahaya Bulan,簡稱PCB),
這個舊稱愛情海灘(Pantai Cinta Berahi)的地方,仿彿患了絕症,
原本擁有廣闊美麗的沙灘與海岸線,受到海水嚴重侵蝕后,眼前所見的只是一片由石頭堆高 ,
呈凹凸不平的防浪堤。 許多哥打峇魯的市民多喜歡在早上或傍晚到這里來觀賞海景,
不少到來的遊客,包括慕名而來的洋人遊客都被吸引,但如今此景已經褪色,
洋人的蹤跡稀少,本地到來看海的人數似乎也下降了。 一位在這里經營小食生意的巫裔同胞指出,
現在的洋人多是在早上才出現在月光海灘玩水, 以前的洋人多是一整群到來遊玩,如今已經越來越少。
月光海灘被海水侵蝕,失去了神采,但在來回月光海灘的道路上,
峇迪布(Batik)專賣店倒是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目光。 吉蘭丹的峇迪布相當著名,
無論是手藝或是搶眼的顏色,都能吸引遊客駐足觀賞, 無論購買與否,
至少都會仔細欣賞峇迪后才離去。 一位在峇迪店工作的友族女生奴魯沙海達(Nurul Shahida)表示,
平常華人比較少購買峇迪布,但有一些外州華人在農歷新年期間,
通過包租整輛巴士的方式到這里選購合乎心意的峇迪。 “有一些洋人經過看到喜歡的峇迪衣服,
也會買下來帶回自己的國家, 但並不是所有的洋人遊客都會這么做。
峇迪店一般上的客人還是以馬來人為主,其他種族的客人比較少。” 到月光海灘的路上,
峇迪布的專賣店大大小小不下30間,而且幾乎都集中在靠近月光海灘附近,
峇迪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2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採固打執照制避免裙帶關係
“哥本蘇丹小販中心”于2001年8月開始營業,與一般的小販中心比較起來,
空間較為寬闊,而且位于繁忙的哥本蘇丹路,一躍而起成為哥市的地標之一。
東主蔡長鎮表示,許多從新山、檳城、吉隆坡等地來的遊客,遊覽前后都會到這里用餐
,無形中已成了遊客愛來的聚集點。 這個小販中心在華人群中還有一個類似吉隆坡大家購物中心(Kota Raya)的功用,
即是一個集合的地方。在吉隆坡不知道要在哪裡見面,約在大家購物中心,就不會找錯地方,
但在吉蘭丹就要說約在“小販中心”,華人都會知道在那里。 蔡長鎮表示,當地一些華人教師告訴他,
這間小販中心讓他們帶成群的學生出外吃東西時,能夠安心吃飯,不必因為座位不足而需分開進餐,
導致必須時時東張西望擔心學生失蹤。 對于能夠賣豬肉食物和賣酒的華人餐館,
州政府如何允許他們開設呢?原來,州政府對于非回
教徒食用食物(Non-Halal)的餐館有固打限制,只要獲得Non-Halal執照的餐館,
都可以賣酒和賣豬肉食物,顧客當然必須是非回教徒。 “市議會發出固打執照額滿后,
就會停止發放新的執照,例如,若只發25張的執照,
第26間要開設的Non-Halal餐館就必須等待之前25間餐館中,有人結束營業后才可以填補有關的空缺。”
蔡長鎮說,由于丹州的州務大臣聶阿茲堅持不要有任何裙帶關係,因此基本上只要依照手續處理,
都不會在申請執照上出現太大的問題。 哥市這間華人小販中心的經營情況,
似乎就是吉蘭丹的一個縮影,在大環境(回教黨)的包圍下,丹州華人還是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起居飲食並沒有受到限制。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6:2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融合各族文化華裔更具特色
在約131萬人的吉蘭丹人口中,華裔約只有約5萬人,約相等于總人口的3.74%,
但在一般華團領袖或政治人物的公開講話中,或許是為方便易記之故,還是說成5%華裔人口。
當你看到3.74%的華裔人口,可能會吃驚為何丹州華裔人口會下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由于友族的人口增加速度較快,而丹州華裔人口增加較為緩慢之故,因此,以總人口數量來看,
巴仙率就隨著減少了。 哥打峇魯的華人數量較多,無論是在商業、教育或生活上,
華人都佔有一定的數量。走在哥打峇魯市內,華人商店隨處可見,雖然並不頻密,
但夾在眾多馬來商店中間,斗大的中文店名,還是讓人察覺得到華人的存在。 在華文教育方面,
全丹州有14間華文小學,兩間國民型中學和一間獨立中學。丹州的華裔家長多把子女送入這些學校
,甚至一些友族或泰裔同胞都在華文學校就讀,華文教育風氣還算熾熱。
在生活上,丹州華人除了保有華人的生活、文化和習慣之外,馬來同胞的飲食和語言,
幾乎已在生活上水乳交融,就以BUDU(魚醬或稱魚露)作例子,
這種外州人未必能夠接受的馬來食物,對丹州華人來說卻是極佳的美食。
因此,丹州華人就像是兼收數家之長的武學高手,本身文化沒有改變,
同時也融合其他種族的生活文化,比其他州屬的華人更具特色。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6:3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媒體炒作誇張輿論
市民厭煩誠邀印證
從吉蘭丹到外州工作和求學的人,常被問:丹州華人不能吃豬肉是嗎?
這種近似低智商的問題,就好像一些地理常識零分的洋人,以為馬來西亞人住在樹上一樣。
住在吉蘭丹的人對這些問題似乎已經感到厭煩,遇到這種提問,多會回答:你來看一下不就知道囉!
在這里出生長大、結婚生子、成家立室的職業婦女,目前在丹州從事薰香保健的陳秀玉表示
,外州的朋友多會對丹州有著“誇張”的想法,形容這里是一座死城,沒有生活樂趣,
對于這樣的想法,陳秀玉不知如何澄清,只能告訴他們:“自己來看。”
許多人對于丹州的印象來自媒體,並且以負面的居多,丹州華人因此受到莫名其妙的同情。
以不能賣豬肉這事為例,已在丹州哥市賣豬肉30年的豬肉檔檔主阿祥,
在市內一座公開式豬肉巴剎營業,他表示,自20歲開始賣豬肉以來,並沒有受到州政府的干擾。
走訪這里的豬肉檔時,發現豬肉除了可吊著來賣之外,豬肉檔右邊毗連之處,
就是馬來婦女賣菜的地方,在豬肉檔口左邊,有許多巫裔德士司機正在等待客人,
從這些巫裔同胞的眼神與表情之中,並未有任何不悅。 實際上,縱然是在吉隆坡,
超級市場早已習慣不公開擺或不賣豬肉,要買豬肉的華人也只能到固定的地方或巴剎購買,
這和吉蘭丹沒有多大的分別,況且丹州華人人口不多,購買豬肉的地點不多也合情合理。
在這個公開巴剎共有 5個豬肉檔口,但卻有10個業者。年紀50歲的阿祥表示,
業者每天輪流開檔,即一天工作,隔天就休業,由另外5個人頂檔賣豬肉。
豬肉檔從凌晨3時30分營業至中午12時30分,5個檔口每天約售出20只豬,
平均一個檔口能賣出 5只豬,營業成績不俗,但阿祥表示,
他們還是面對來自泰國豬肉的威脅,這些通過合法或非法途徑售賣的泰國豬肉,
有一定的顧客群。 “還好,並不是每個華人都有吃泰國豬肉,
我們的豬肉檔還是有不少本地華人光顧。”阿祥信心滿滿的說。
哥市居民王秀鳳是職業婦女,但放工之后也要煮飯燒菜,她說,
需要下廚的丹州華裔婦女買豬肉並不難,除了到巴剎購買之外,
一些流動的菜車也有售買豬肉,任何時候要吃豬肉都沒有問題。
至于市議會定下的限制條例,她表示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而且這些條例頂多只是口頭上說說,並未真正的去實行。 “就好像超市付款男女需要分開一樣,
各族人士排隊時多沒有依照指示,有空位就排隊付錢。”王秀鳳這樣表示。
記者特別到其中一間售賣廉宜雜貨的超級市場去買東西,只見男女同一排付款,
出納員或職員也未訓示分開,掛在櫃台上方的男女分開指示牌如同虛設,
沒有多少人把它當作一回事。 其實,在大馬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家,人民之間早已學會互相尊重,
各族的禁忌也略有所知,哥打峇魯市議會發出的條例只是畫蛇添足,
多此一舉,一再的宣佈無謂的限制只能成為媒體炒作的最佳材料,
破壞市議會和丹州政府的形象而已,而丹州華人看來也已習慣,反應最大的反而是丹州以外地區的華人。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9:1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婦女需戴頭巾僅回教徒遵守
采訪期間,發現在哥市韓沙路(Jalan Hamzah)往華卡巴魯(Wakaf Baru)的交通圈,
有一個戴頭巾婦女的銀行廣告,大且顯眼,這在外坡較為少見,但這是吉蘭丹的條例之一,
即回教婦女拍廣告需要包戴頭巾。 在哥市繞了一圈后,發現廣告牌的設計不是以商品和宣傳文字為主,
就是以男生掛帥的廣告居多,婦女戴頭巾的大型廣告牌並不多見。 對于這種現象與條例,
前市議員符芳僑表示,有關方面曾用了相當長的時間研究這個問題,
他們發現市面上的廣告無論是否與女性相關,都會出現女性或打扮得性感的女性照片,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除了化妝品這類與女性有關的產品之外,
其他的產品只是在利用女性的美貌與外表在打廣告,就如一個汽車廣告,
為何一定要有一名性感美女同時出現,賣的是汽車還是美女呢?”
他對廣告的用意提出質疑。 符芳僑的說法似乎有其道理,女性的價值應該並不只是在外貌與身材,
利用女性的外表銷售產品,這算是對女性的一種尊敬嗎?
丹州這一個廣告條例的限制僅是針對回教婦女,但是據了解,
一些華人商家就算是使用非回教婦女當廣告模特兒都面對問題,這一點又如何解釋呢?
符芳僑表示,回教婦女出現在廣告上必須戴頭巾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但這並不包括非回教婦女,商家可另外提出申請。 “就以拿督楊紫瓊為例,
如果有她的廣告出現,每個人都知道他不是回教徒,當然就不會面對需要戴頭巾的問題。
如果商家的廣告使用非回教婦女,一旦他們面對市議會官員的刁難,就一定要據理力爭。”
但是,據他所了解,華裔商家通常會作出讓步,另外再設計新的廣告,這並不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禁賭關閉夜店有助減少罪案
回教黨1990年重奪丹州政權后,推行被認為是過度回教化的政策,這些包括禁賭、
關閉夜總會與卡拉OK和酒吧等等。 此外,曾經一度欲執行在戲院內男女分開坐的措施,
但后來卻不了了之,但是戲院業者當時受指示必須加強室內光線,以免在黑暗的戲院發生傷風敗俗的事。
如今,戲院在哥市已成為歷史,原本坐落在吉蘭丹河河邊的戲院停止營業后,
目前已被拆除並等待改建成商業建築物。 現在,無論走在哥市哪一條較為熱鬧的街道,
夜店或娛樂場所的招牌字眼不復見,但這並不代表一切都消失了。
就以賭博行業來說,雖然在開彩日看不見在博彩店前大排長龍的人潮,一些居民表示,
通過電話聯絡,一些地下博彩還是在悄悄的進行。 縱然是夜店已在丹州政府政策之下關閉,
但據一些知情人士透露,還是有一些人士冒著被取締的危險偷偷經營。 從道德角度來看,
禁賭實非壞事,不允許夜店出現,至少也能減少犯罪事件,但若是有人硬將這些事情歸類為剝奪華人的自由,
則未免太小題大作。 現今的世界,過度的自由導致不少問題發生,有限度的自由或許才能讓人不容易受誘惑。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6:38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旅店飲食業有商機
外州人越境來分羹
丹州華人從事的生意種類不少,包括電器店、金店、五金店、飲食店、旅舍、鐘表店、花店、中藥店、相館、文具店等,
與其他州屬並沒有太大的分別,但年輕人創業的例子倒不多見,已在市內營業的店面大多已經營一段日子,
有的則是子承父業。 在哥打峇魯市,無論是天猛公路(Jalan Temenggong)、
蘇丹再納路(Jalan Sultan Zainal)、韓沙路(Jalan Hamzah)、巴西布爹路(Jalan Pasir Puteh)
或哥本蘇丹路(Jalan Kebun Sultan),這數條主要街道都有不少華人商店的蹤跡,
雖然並非時時門庭若市,但賺取的收入足以維生。 華人奉“民以食為天”為金科玉律
,說明華人愛吃,理所當然,吃也變成華人愛從事的行業。 在丹州從事飲食行業的人不少,
其中在哥市天猛公路開設“星都餐館”的林增輝就是一個例子。這名從事過不少行業的丹州華人
,目前還在哥本蘇丹華人小販中心后方不遠之處,開設一間旅店,名為“大星旅店”,
雙管齊下掙錢。 林增輝這間餐館已有50年歷史,從其父親創業直到他接手經營,
在街坊口中有一定口碑,由于屬于“回教徒可食用”(Halal)的餐館,因此客源並不局限華人,
許多巫裔同胞也前來用餐。 這間餐館的外觀設計比較趨向馬來風格,而餐廳的廚師也是巫裔,
貫徹“回教徒可食用”的準則。 “經營這間餐館需要付出極大精神,慶幸的是,
從我的父親開始,馬來顧客已對這間店有信心,加上華人客源,因此能一直經營至今。”
林增輝抱著感激的心情回顧過去。 與此同時,林增輝還經營旅舍,已有8年歷史的
“大星旅店”讓林增輝包攬了“衣食住行”中食和住兩個領域。經營旅舍近年在丹州開始興盛,
不少華人都加入這個行業。 無論是從中馬、北馬或者同屬東海岸的關丹去丹州的銷售人員,
工作之餘需要落腳之處,價錢不高的旅舍成了他們的首選。 此外,這類旅舍的基本設備齊全,
包括電視機與冷氣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令到來丹州遊玩的本地遊客或西方旅客趨之若鶩。
因此在短短數年間,這類旅舍在哥市如雨后春荀般四處林立。 林增輝 8年前在朋友介紹下,
比其他人搶先一步投入這個行業,再加上匯集不少人潮的哥本蘇丹小販中心就在不到100公尺處,
帶動不少客人前來投宿。 “這行業有季節性,一般上公共假期或學校假期會比較多人訂房。
這類華人旅舍的優勢就是管理洽當,也比較清潔與安全,一晚的住宿費用介于30令吉至80令吉之間,
視房間大小而定。”林增輝解說這個行業在丹州的優勢。 與其他州屬比較,
丹州的生活與消費指數偏低,因此旅舍這一行業能提供旅客較低廉的收費,
加上丹州本身濃厚的文化氣息,吸引了一定數目的遊客,造成越來越多人投身旅舍行業。
當許多人都以為不少丹州華人往外發展時,實際上,固守州內的華人卻有自己的一套經營手法,
而且低生活指數的環境更吸引其他州屬的人前來,經營飲食業或其他行業。
丹州一些人可能認為這兒沒有多大發展空間,紛紛到大城市謀生,
騰出的空位讓看準機會的外州人有機可乘,將來會發展成怎樣的局面,
無人能夠預測,但至少顯示丹州並非如想像中般了無生機。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34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指數不高小販找到飯吃
許多人可能不習慣在小地方生活,特別是住慣大城市的人, 更加會因為生活節奏或娛樂休閒的問題,
不願到小城鎮居住, 例如被一些人視為“沉悶”的吉蘭丹州哥打峇魯。 但你可知道,
一些為生活奔波勞碌卻又錢不夠用的人,列丹州為“掘金”的地方, 因為這裡的消費低廉,
所賺的錢足以維持生活外,還可能存下一筆意想不到的儲蓄。 這要如何證明呢?
哥打峇魯華人小販中心的東主蔡長鎮就說:“在我這里開檔做生意的人,
幾乎都是外坡人咧!” 這間目前哥市最大,人潮最多的小販中心,共有20個檔口,
僅是看早上到來吃早餐的洶湧人潮, 不難想像檔主的可觀收入,
儘管其所售賣的食物價格可能不比其他州屬高, 但賺取一定的利潤並非難事。
蔡長鎮指出,近年受到經濟下滑的影響,許多在大城市當小販的人縱然提高物品或食物的價錢,
但生活指數和消費也相對提高,在入不敷出的情形下, 造成一些他州人士前往丹州尋求創業機會。
不只他州華人打丹州主意,在境內謀生的泰裔也是另一批在丹州經營飲食業的族群。
林增輝透露,泰裔居住下來后必須為口 奔馳,只要擅于烹煮泰國食物,
就會經營飲食檔或是開設泰國餐館,“那些租店經營餐館的泰裔還一舉兩得,
不是店子前段是餐館,店的后段是住處,就是樓下做生意,樓上一家人住。”
雖然說丹州的發展較為緩慢,但低生活指數反而成了優勢,吸引外州人湧到這兒做生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好丹州市場著名商號進駐
吉蘭丹的民風尚算純樸,該地居民縱然是華人,都以重感情的方式開門做生意,
與顧客之間保持互相信任的態度。 吉蘭丹中華工商總會長吳智儒指出,
這種以感情經營生意的方式, 是一種地方心態,在面對外來競爭時,並不是優勢。
“目前還是有不少丹州人以這種方式經營生意,就算競爭多了,還是沒有太大改變。
幸好最近已看到一些調整,一些商家以嶄新的宣傳手法招徠,更配合潮流作出不少變化。”
吳智儒分析丹州人經營生意的心態時,如此表示。 在這數年間,不少發展重心放在其他州屬的商家,
開始進軍吉蘭丹市場, 大大小小的新鮮商店開始林立哥市。吳智儒認為,
這些商家在其他州屬擴展生意藍圖, 同時也選擇到吉蘭丹發展,在在顯示他們看好丹州市場,
並且逐漸受到重視。 “雖然這些外來商家會分薄丹州商家的利潤,但最終獲益的是消費人,
因為有較多選擇與比較的機會。”吳智儒是一名商人, 但還是以消費人的角度來衡量這個情況。
在哥市數條主要街道的商店,不難看出一些在吉隆坡或其他州已經是相當著名的電器店、
小食連鎖店、超級市場等,他們紛紛到來分一杯羹,對當地的消費民眾來說,
不啻是好消息。換個角度來看,即是說州內的競爭力開始增加,或會因此啟動更多的發展機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環境影響心態華青拒當木匠
從表面上來看,許多人會以為丹州的政策可能會對一些行業造成影響。
事實上有些行業並沒受波及,造成有關行業前景不樂觀的反而是年輕人的心態,
產生沒有接班人的問題,其中一個受到影響的行業,就是木匠。 王建明是制作傢具的木匠,
38歲的他與弟弟王建安已有20年的木匠經驗。他指出,儘管丹州華人不多,
州政府在其他方面有一些限制條例,但沒有直接對這個行業造成影響,
反而是年輕華人子弟怕辛苦和肮髒,不願投身,造成這個行業亮起紅燈,
前景出現大問號。 “其實,這個行業有不錯的發展,每年都有承建新屋子,
因此對傢具業來說不愁生意做,面對的只是價錢上的競爭,還能夠控制,唯年輕人不要做木匠,
才是問題所在。”他無可奈何地表示。 與他州比較,丹州木匠的薪水可能比較低,
華裔年輕人不列為選擇投身的行業。王建明指出,目前多是友族同胞留守木匠行業,
不禁讓人擔心華裔接班人的問題。 丹州的整個環境影響了年輕人的想法,
相信並不只木匠這個行業感受到接班人的危機,一般的華人傳統行業也可能開始面對后繼無人的威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輕的心不甘受困
離鄉背井追求理想
丹州的生活環境就像一片平靜的湖水,年輕人的心卻洶湧澎湃,
正是追夢和充滿雄心壯志的年紀,豈能安逸于沒有任何衝刺的欲望呢?就和其他各州鄉鎮的年輕人一樣,
丹州年輕人往往就帶著一顆蠢蠢欲動的心離開故鄉。 這裡指的年輕人,
大多是繼續深造或是尋求職業的中學畢業生。在未到外地之前,這群年輕人的消閑娛樂大多是逛購物商場,
或者是上網,在網上聊天室聊天,或者是三五朋友喝茶談心,再不然就是在家看收費電視台的節目。
其實,這些舉動和興趣與一般年輕人無異,但是缺乏更多的娛樂消閑空間,
早就讓年輕人暗中盤算,有機會出去的話,豈能輕易放棄? 換個角度來看,
沒有太多不必要的娛樂場所,可以減少年輕人學壞的機率,但在少年十五二十時的年紀,
總會覺得缺少一些什么吧。 吉蘭丹哥打峇魯市內,夜間有許多馬來檔口坐滿許多男男女女,
還有在早幾年較為少見的網絡咖啡座,數量也增加了,這都成了丹州華人,
尤其是年輕人打發時間的方式。 目前除了七字輩(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人)
年輕人在大城市開拓自己的天空,八字輩的新一代也已加入外流的行列。
當你在大城市問身邊的外坡朋友來自何方,“我是丹州人”的回答次數可能已經多不勝數。
來自吉蘭丹的本地著名年輕音樂人余永錦,目前雖身在吉隆坡開拓自己的音樂事業,
依然留戀吉蘭丹,只要有時間,都會回到自己生長的地方。 他承認,
大城市的發展空間確實比丹州大,但他覺得丹州現今已有顯著的進步,
有一些職業在此地已具備一定的發展潛能。 “我從事的是音樂行業,
依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吉隆坡比較適合,儘管與音樂相關的科技電腦行業在丹州佔有一定的位置,
但還是需要一個類似吉隆坡這樣的大環境,才有較好的發展。”
余永錦認真比較吉隆坡與丹州的形勢后,如此表示。 如果丹州一個月能有數張專輯由他制作,
余永錦表示,他才有可能回到丹州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但事實證明現在還未有這樣的可能。
對于孩子往外發展,余永錦的父母可有異議?他說,丹州子女到外坡發展已成了自然現象,
為人父母多半不會阻攔,任由孩子自由決定。 一般上,余永錦指出,
留在丹州的年輕人大多是因為家庭緣故,又或者要繼承父母的職業,
“實際上,這里的生活節奏不快,花費不會太高,工作壓力不大,
年輕人若有適合的行業,還是可以留在這裡開創自己的天空。” 飲食業、服裝業、自由工作者等職業,
在丹州還是有一定的發展空間,甚至一些推廣活動的公司,也已在吉蘭丹出現。
余永錦表示,這即顯示丹州在日漸擴展中,加上科技越來越進步,許多行業已不受地理環境限制,
可以考慮回流丹州。 另一方面,丹州有95%是巫裔同胞,有著強大的市場潛能,
只要能夠抓住一些機會,相信有些行業在丹州還是大有可為。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4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販賣電腦受挫改行開小食店
曾經在台灣留學,並且在台灣電腦領域呆了 3年的蔡尚飛,由于父親離世,
回到丹州奔喪,其后決定留在丹州發展,給自己和丹州一個機會。 現年30歲的蔡尚飛,
在丹州曾從事一年的電腦行業,最后還是選擇放棄,于半年前開了一間名為“麥克杯子”(Mugmug Cafe)的小食店。
在電腦行業上跌了一跤,蔡尚飛不得不承認丹州的發展較為緩慢,而且丹州人對于新科技的瞭解、
注重和認知,還未到一定的程度。雖然丹州可能有潛在的科技市場
,但這方面的購買力未能支撐整個科技行業,致使這個行業還存在許多變數。
但蔡尚飛還不想放棄在丹州創業的機會,經過考慮后,于半年前開設這間小食店,
以中午提供素食、晚上推出西餐的手法,希望以如此特殊的方式立足 市場。
蔡尚飛表示,丹州的生活環境與州政府的政策,都對業者起著一定影響,
因此對于自己的未來,他抱持保留態度,有朝一日無法在丹州完成自己的創業理想,
就會隨時往外地發展。 實際上,蔡尚飛在台灣求學時唸的是經濟理論,
畢業后的選擇不外是當教師或是新聞從業員,如今經營小食店又似乎與經濟扯上一些關係,
或許這方面的知識會對他的事業有所幫助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娛樂場所有限上網樂趣更多
由于科技愈來愈發達,全世界各地的年輕人皆可通過綱絡交流與分享資訊,
這對尚未全面發展的丹州帶來不平衡。雖然該州的年輕人沒有豐富的休閒娛樂,
科技卻帶來另類享受,造成他們較少參與團體活動。 丹州的夜晚,許多人在馬來檔、
華人茶室或嘛嘛檔喝茶,但更多人在家中或網咖內“沖浪”(上網),
對于丹州青年團體舉辦的活動不理不睬。 一些特別針對丹州華裔青少年主辨的娛樂活動或講座會,
甚至年輕人喜愛的歌手演出的活動,出席人數都未盡理想。青年運動(簡稱青運)
吉蘭丹州分會副主席及宣傳局副主任蔡振輝透露,不少年輕人喜愛的歌手如動力火車到丹州演出,
出席者大約只有千餘人,不禁讓人要問:到底丹州的華裔年輕人要什么?
“在早幾年前,青年對于華團青年團和青運舉辦的活動都有不錯的反應,
近兩年來一反常態,許多單位為青少年舉辦的活動反應每況愈下,
一起出席團體活動已不再是年輕一代的主要選擇。”蔡振輝對于丹州年輕人的反應感到不解。
他指出,丹州各相關的華社青年組織、青運和學校,每到大節日如新年、中秋節等,
都會舉辦具有文化氣息的活動,推動中華文化之餘,更積極鼓勵年輕人參與。
雖然近年來一直無法獲得青少年踴躍支持,但他相信這些組織並不會因此氣餒,
反而將繼續主辦更多活動。 根據現在丹州年輕人的情況,他認為,
主辦單位或許在舉行活動之餘,還需要設法培養觀眾群,深入瞭解他們不踴躍出席的原因,
以讓他們對團體活動產生興趣。 儘管丹州的娛樂休閒場所如戲院、卡拉OK等已不復存在,
但經過一段時日之后,年輕人也不以為意,各自尋找休閒樂子,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縮小生活圈子,
轉而趨向上網尋求虛擬的生活方式。精神上健康與否還是個未知數,但當地華人與華社則需要共同努力,
尋求吸引年輕人積極參與團體活動的方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離開未必更好留下反而寫意
年輕人多數愛玩和喜歡消費,因此希望在工作上有更好的收入,這樣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和買喜歡的東西。
由于生活水平較低,丹州一般工作的收入不比大城市高,可能相差三五百零吉,
成了不少年輕人向外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實際上,大城市的消費水平偏高,可能造成入不敷出。
青運吉蘭丹州副主席蔡振輝指出,年輕人可能覺得到外州或大城市去闖,會有更多機會,
但相信有更多人是基于對薪水的考量。“若是在外州工作,又有錢不夠用的問題,這對改善生活于事無補,
倒不如回來丹州工作,或許還可儲蓄一些錢。” 年輕人到大城市工作,除了需付出金錢租一間價格不低的房間或屋子外,
花在膳食上的費用也比丹州高很多,乘搭交通工具一樣要不少的花費,再加上生活上其他的開銷,
結算起來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反觀在丹州工作,薪水或會低一些,但家人都在此地,無需為衣食住行擔憂,
只要固定給父母一些生活費,就可以過寫意的日子。 以租房或租屋子為例,
在丹州以300至400令吉就可租到一間排屋居住,但在吉隆坡,可能只是一間房間的租價,而且還需視地區而定,
有者價格更高。 因此,蔡振輝表示,在大城市工作,薪金可能不足以支付個人花費,在丹州工作就不用面對這種問題,
所以年輕人到外州發展前,宜深思熟慮后才作決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數不多凝聚力強
對中華文化愛不減
北上到吉蘭丹時,恰好是農歷新年期間,丹州華人拜年互道恭喜就如其他州屬的華人一樣,
購物中心也滿是人潮,無論是華裔人民或友族同胞,都一起沉浸在節日的氣氛當中。
在街道上,並無法具體的觀察到華人的新年氣氛,不似吉隆坡的茨廠街,
可以在一個匯集人潮的地方感受到較為熱烈的新年氣氛。但該州回教黨州議員,
也是華裔回教徒的陳升頓與馬華的代表龍仕祥,分別在不同的時間舉辦新年團拜,
撇開其中的政治目的不提,至少顯示丹州華人的節日慶祝活動獲得認同。
在丹州,華人的慶祝節日能吸引其他族群的目光,就以當地馬華在丹州中華工商總會禮堂舉行的新春晚會為例,
現場除了看見華人攜兒帶女到來湊湊熱鬧外,巫裔與印裔同胞一樣受到熱鬧的氣氛所感染,
在大門圍欄外觀看生動威武的舞獅表演。 除此之外,此類熱鬧又具民族色彩的慶祝活動最能夠吸引洋人,
當晚就看見五六位洋人興致勃勃的拿著相機拍照,這些洋人遊客瞬間吸引了主辦單位的注意,
並受邀到禮堂內觀賞演出,分享節日的喜悅。據瞭解,除了政治團體的新春活動外,
民間的公開慶祝活動在年初七才開始,吉蘭丹中華獨中醒獅隊到民眾或商店舞獅,
敲鑼打鼓的聲音增加了不少氣氛,其他的學校如中華學校與中正學校都有各自的新春活動,
讓家人與孩子一起參與,享受佳節氣氛。 此外,當地有200多年歷史的鎮興宮自初九開始也有慶祝活動,
讓公眾前去一起同歡共慶。 至于當地華人家庭,拜年習俗依舊不變,但相信大多是老一輩的華人較為看重,
除了到鄰近的親戚朋友家噓寒問暖一番外,由于一些華人是從外縣如馬樟(Machang)、巴西馬(Pasir Mas)、
東馬岸(Temangan)等地移居或嫁娶到哥打峇魯,因此會趁新年回到舊居與親人朋友敘舊。
居住在哥市Jalan Merbau的羅定珠就是其中一例,每年新年她都會回到“山頂”(意思是指非鬧市的家鄉),
這已成了一種習慣。 “我和在山頂的親戚朋友一年都見不到一、兩次面,新年大家的休息時間都比較長,
所以就要趁這個時候見面。另外,親戚朋友的孩子在外地工作都回來了,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他們聚聚。”
61歲的羅定珠這一輩子對于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非常重視。 從哥打峇魯驅車到其他縣的距離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一般上至少都有卅公里或以上,但重視人情交流的老一輩丹州華人,
這樣的短距離並不會成為一個不見面的理由。 除了農歷新年之外,具有華人文化色彩的節日,
包括中秋節、冬至等節日,都在這個華人不多的州屬有著積極的慶祝方式。
青運吉蘭丹州分會副主席蔡振輝指出,無論是該團體或者是其他華團單位,都會趁著這些節日舉行活動或比賽,
與廣大丹州華裔一起慶祝,增加節日的氣氛。 “就好像中秋節,會有制作燈籠比賽、猜燈謎等活動,
冬至就會有搓湯圓比賽等,這些都吸引了不少華人參與,讓丹州華人社會的文化節日氣氛延續下去。”
蔡振輝細數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活動,讓人瞭解丹州華人如何的重視華人文化。
由此可見,丹州熱愛中華文化度偏高,人數不多但一樣能夠凝聚力量傳承中華文化。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45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雖被巫裔同化保留華人特征
若說馬來西亞是一個文化烘爐,融合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包括馬來文化、中華文化、印度文化,
還有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那丹州便是這烘爐內最搶眼的火焰之一。 丹州是一個擁有強烈馬來色彩的地方,
除了固有的華人和印度人之外,泰裔的文化色彩也彌漫其中,更特別的是,早期一些到來丹州的華人
,融合了四大種族的特色,出現了所謂的土生華人。 土生華人葉景華表示,除了原本的華人宗教信仰之外,
土生華人生活、文化、語言都深受馬來文化影響,甚至老一輩的土生華人會說泰語和寫爪夷文。
“在郊區生活的土生華人大多數集中在郊區,而且由于歷史背景的緣故,許多是沿著吉蘭丹河岸生活,
至于城市地區的土生華人較少。”葉景華透露土生華人散佈的情況。 實際上,華人穿沙籠和吃魚露(Budu,或稱魚醬),
在吉蘭丹是一件極之平常的生活習慣,但這原是土生華人的習慣,演變至今,就算非土生華人也已受到影響。
就如受訪者之一的羅定珠,在家中多是穿著沙籠,實際上,她並非是真正的土生華人,
但這對她來說並不算是什么特別的事。 丹州一般的華人與土生華人並不容易區分,透過居住的建築物,
如多是浮腳屋,屋內大門開啟后就能看到一個神台,貼著許多對聯,由此才能確認土生華人的身份。
“土生華人首要的條件就是至少三代或以上均在本地出生,再加上建築物的設計與內在的風格,
生活上的飲食習慣,如每餐都一定會吃魚露或Nasi Ulam(由木薯葉、香蕉心、長豆等類的生菜,
再配上酸辣魚和以魚露為佐料),以及與馬來人相似的忌諱,基本上就是可被冠為土生華人。”
葉景華透露如何辨別土生華人的方法。 葉景華也是吉蘭丹中華獨中校長,他表示,食用魚露或是馬來食物,
在丹州的華人群中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甚至有些人一天不吃馬來食物就覺得好像缺少什么似的,
但對于土生華人來說,這不只是習慣,還是生活和文化,在他們心中,馬來文化和中華文化地位一樣重要。
依此來看,能不能說土生華人已被馬來人同化呢?葉景華思考了一會兒回答:“可以這么說,
但是,無論土生華人再怎樣接受馬來文化,唯一不變的是宗教信仰,保留了屬于華人的特征。”
土生華人這種受到馬來文化潛移默化的族群,融合了兩大種族的生活習慣,是不是當政者最希望看到的呢?
答案或許只在你我的心里。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53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找註冊官見證減少結婚手續
在外州工作的丹州華人要舉行婚姻註冊,回到丹州辦理手續是其中一個選擇,
而華人婚姻註冊官就變成是一個關鍵角色,該對男女不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處理,
只要在註冊局辦理基本的手續后,就能到婚姻註冊官面前宣誓與簽字。
林增輝除了是小食店和旅舍的東主之外,更在今年接過丹州中華大會堂華人註冊官的職務,
協助丹州華人辦理結婚註冊手續。碰巧,就在新年期間,有一對在新加坡工作的丹州年輕情侶,
要求在新年期間完成婚姻註冊手續,而這也成了林增輝上任后第一項任務。
在丹州,每一個縣都有華人註冊官,而在哥打峇魯市則有4位,分別是來自中華大會堂、基督教會、佛教會及鎮興宮。
林增輝表示,華人註冊官將減少一些手續,如若在註冊局完成整個手續,需要張貼名字在布告欄上,
經過一段時間后才能正式註冊,但若最后的簽字和領取證書的手續是經過華人註冊官,
可以比較快速獲得處理。 “當然,這對新人還是需要到註冊局完成呈報資料的工作,
確定並沒有其他婚姻記錄, 處理該呈上的證件和填寫某些表格后,就可以通過華人註冊官註冊結婚。”
林增輝特別強調間中需要注意的過程。 這份工作是義務性質,除了征收20令吉的行政費用交給政府之外,
林增輝表示,其他的收入是來自新人給的紅包。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55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鄉新國打工薪資兌換率高
在新加坡工作的這對情侶,王啟明(27歲)與黃瑞萱(28歲),由于急著返回新加坡工作,
因此需要在新年期間完成註冊手續,在林增輝的安排下,終于在丹州完成了這個神聖而幸福的過程。
新郎王啟明是一名晶片技術人員,新娘黃瑞萱則是一名鋼琴老師,兩人在中學畢業后在新山一間學院唸書,
畢業后就到新加坡工作,目前還未有任何回來丹州發展的計劃。 王啟明表示,
由于在丹州以外有更多的發展目標與空間,而且在新加坡工作賺取的工資,
以新元對大馬令吉的高兌換率來看,是非常值得,因此短期內沒有回到丹州的打算。
王啟明與黃瑞萱的中學同學,大約只有20%留在丹州,而這些人大多需要打理家族生意而留下來,
其余的人多數到吉隆坡或新加坡工作。 “基本上,丹州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但有一些方面的發展不如外州,加上娛樂場所不多,才讓我們選擇到外面去工作。”
王啟明解釋離開丹州的原因。 無論如何,丹州還是他們的故鄉,
這一個他長大的地方是一個溫暖的港口,至于何時回到這裡落腳卻還是一個未知數。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5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4-8-2007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消閒娛樂場所欠奉
購物中心異軍突起
根據來自吉蘭丹州政府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哥打峇魯目前的人口超過42萬人,
為州內10個縣中最多人口的地方,比人口排名第二,有17萬人的巴西馬縣多了兩倍有餘。
由于這樣,哥市稠密和集中的人口,吸引了許多商家在這里開設購物中心,僅是較為大型的購物中心就有近十間,
這個數字足以成為東海岸地區之冠。
這些數字顯示丹州人已把逛購物中心當成是日常休閒娛樂,在沒有太多可選擇之下,
用以打發時間的最佳方式,華人當然也不例外,在家里悶得發慌,就邀三五好友、
家人親戚一起去“Super”逛逛,吹吹冷氣。
當然,雖說是去逛逛,但這一逛可能就荷包“大出血”,順道買一些日常用品回家,
丹州人的購買力豈能不因此大增呢?
哥打峇魯三間環球購物中心和Pacific霸級市場的高級經理謝金林透露,
丹州在該公司的全國購買力指數統計中,有多年高居榜首的紀錄,最近才被亞羅士打取代。
一般相信,由于人口集中和沒有太多娛樂,因而購物中心一躍而起成為丹州人的寵兒,
根據來自州政府的消息指出,預計將有四間購物中心在哥打峇魯出現,這無疑給丹州人的好消息,
又多了一個能夠閒逛與購物的選擇。
回顧當年,環球購物中心是第一批進入丹州哥市的購物中心商家之一,多年以后,
當同時期的超級市場宣告失守,它卻依舊屹立在哥市內,謝金林表示,除了原本三間購物中心,
近年該公司的子公司Pacific霸級市場也進駐新建的KB MALL廣場內,繼續爭取更多的丹州顧客。
來自檳城的謝金林21歲時就被委派到丹州工作,如今已有25年的時光,
在丹州居住和工作了四份之一世紀的日子,他發現丹州的華人購買能力不俗,但由于人口不多,
因此總消費還是無法與丹州的馬來同胞一較高下。
“丹州的馬來人佔了很大的比率,雖然消費能力不比華人來得強,但還是有很大的市場。”
這位遠道而來的“拓荒者”表示,當初從一個以華人佔大多數的州屬“移居”吉蘭丹之后,
面對一個迥然不同的環境,還真是不能適應,他形容當時的感受時說:“我1980年到丹州,
一下飛機看到眼前的情景,真的是想馬上掉頭回家。”
最終,謝金林還是和來自檳城、太平、居林等地的同事一起留下來工作,
由于當時丹州的的環境較為保守,華人女孩並不獲家人支持出外拋頭露面工作,
但超級市場又需要不少女性工作者,因此有一大群外州男女同事到來丹州填補空缺。
“當時,我們一大群同事身在異鄉並未覺得孤單,因為公司每逢華人節日都會舉辦一些活動,
讓我們排遣寂寞,至于大節日則一起回家,當時的小型飛機僅有三四十個座位,
顧位都是我們的員工。如今,公司已聘有不少丹州華人女子,少數曾經和我併肩作戰的同事也已經落地生根,
在這裡成家立業。”
外州人來到丹州開創新的行業與生活,給丹州人的思想帶來巨大的衝擊,謝金林指出,
丹州華人女子目前已在各領域有自己的工作崗位,與此同時,隨著當時的東西大道通行之后,
與外界有了更多連接的管道,無論是外州人到丹州,或者從丹州到外地謀生,都徹底改變了丹州人的思想。
如今,丹州華人的娛樂與購物幾乎成了等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能增加消費指數,為丹州與國家的經濟流動增添了一份力量。
[ 本帖最后由 alfa1 于 24-8-2007 03:58 P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