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5|回复: 15
|
医疗气功的科学实验报告 -- 真气运行法
[复制链接]
|
|
一、 真气运行法对血清巯基总量变化
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等生化指标的影响(节选)
祖国医学认为:“邪之气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是抵御邪气,战胜疾病的关键因素,这和现代医学对免疫功能的认识极其相似。真气运行法通过盛旺真气运行,扶持正气(亦即真气),藉以抵御邪气和战胜疾病。但它对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呢?兰州大学生物学系生化教研室张尔贤、刘亚清,甘肃省工业卫生实验所张浩良、李新兰和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室俞丽君、王代思等同志,曾共同对小批量实践百日功的健康人和病人,分别进行了血清巯基(-SH)总量变化的初步分析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从免疫学角度进行探索,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用科学实验回答了真气运行法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也间接地说明了对某些慢性病显著疗效的机制问题。
一、血清巯基(-SH)总量变化的初步观察 ?
机体内巯基(-SH)化合物,包括蛋白质、多肽、酶及非蛋白质。其中蛋白质巯基有的是酶的活性基团,有的起激素样药理作用;非蛋白巯基主要有谷胱甘肽、半胱氨酸等,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含巯基的酶及蛋白质,使其不受毒物的侵害。由于体内许多重要的酶(巯基酶)是依赖半胱氨酸中的巯基来表现活性的,当毒物与巯基结合,而影响了体内许多重要巯基酶的活性,致使机体出现毒性反应;含SH基的化合物可与酶蛋白的巯基竞争与毒物结合,使尚未与毒物结合的酶免受毒害。所以活性巯基水平可以作为机体适应性防卫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20例健康人血清巯基总量,其均值为2.16±0.25。通过真气运行法的练功实践,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表略)。练功53天后巯基总量下降到2.09±0.48,练功73天后则上升到3.25±0.67。
二、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
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织成分,它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都具有免疫作用,所以叫免疫活性细胞。人体大约含有一万亿个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它们构成了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用PH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测定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目前已广泛的被用于临床检查。一般都认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差,淋巴细胞转化率低;反之,细胞免疫功能良好,淋巴细胞转化率也较高。在转化的淋巴母细胞中,典型淋巴母细胞百分比,也有同样有意义。典型淋巴母细胞是各型淋巴细胞增殖的源泉,又是各种淋巴因子产生的重要场所。因此,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是否正常,除了淋巴细胞转化率高低这个指标外,还必须看另一个指标,即典型淋巴母细胞百分比是否正常。?
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平均在70%左右。本组中27例病人练功前测定(表略),平均值为66.0±8.15%;经过练功治疗45 天后,淋巴转化率都普遍升高,练功73天后平均升高到91.61±2.70%;有自身对照的25例病人,没有1例下降。其中升高20%以上的有18例,升高10%以上的有6例,最低的也升高5.5%。典型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形与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完全一致,过渡型淋巴母细胞升降变化不明显。
三、其他生理生化指标测验
1、E—玫瑰花结形成变化显著性测验。对28例各种慢性病患者检测结果(表略)如下:练功前Ea的均值为48.64,练功85天后上升了6.85±1.96;练功前Et的均值为60.39,练功85天后上升了15.89±1.68。
2、皮质醇含量变化的显著性测验:对22例健康人检测结果(表略)如下:练功前皮质醇含量的均值为12.08±6.06,练功73天后下降到了3.79±1.20。?
3、全血脂碱酯酶(CHE)活力变化的显著性测验。对22例健康人的检测结果(表略)如下:练功前全血脂碱酯酶活力的均值为2.53+0.29,练功53天后下降到了2.45+1.47。
4、肺活量和肺功能:35例患者练功前后相比,平均值增加450毫克。其中有重度和中度阻塞性功能减退的病人,均获得了好转或趋于正常。?
5、经穴导电量:主要观测了任督两脉上的重点穴位,练功前和通督过程中的最高值相比竟高达数倍。如对30名受测者的统计,练功前为7.7微安,功后为50.5微安;百会穴功前为11.6微安,功后为79.1微安。其余穴位也大致如此。?
6、经穴皮肤温度:观测的一些重点穴位,功后都较功前有上升,尤其是劳宫穴,曾观测到平均上升4~7℃的数值。?
四、尾语?
以上几项生理生化的测定值,涉及到人体生理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物电等。练功前和练功后相比,通过统计学的处理,均呈现出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从中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以实现任督环流为前提、动静结合、神体并育的真气运行法,作为一种医疗体育,对人体生理变化,有着广度和深度的良好影响。这种影响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它真正能使人“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进而使人实现“德全不危”。同时,它也以自身特定的手段,将祖国医学中某些科学论断,如“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在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得到证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7 09: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法对免疫功能和补体活性的影响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冯晓君 崔旭华 刘建梅
宁夏医学院 夏顺升
真气运行法的静功是一种特定的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静态体育”,它的功法通过特定的凝神调息状态下的“呼气手段”促进副交感神经兴奋,调节生理功能,减少精神紧张,稳定机体内环境的机能状态,提供更有利于自我调节的特定条件。为了解这一功法对机体的影响,我们对锻炼真气运行法的自愿者进行了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及C4活性的监测,观察其在练功前、练功30天及通关后106天上述指标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方法和材料
1.测试对象,均为宁夏真气运行功法学习班学员中的自愿者。每期学习班40天。受试学员年龄47-73岁,练功30天通关22人(男性11人,女性11人);通关后继续坚持锻炼达106天者13人(男5人,女8人)。
2.检测仪器和方法:应用美国BeckmanLCS-Ⅱ型免商骅学分析仪,以速率散射浊度法检测练功法前(自身对照)、练功30天(通关)和通关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及C4的含量。
二、结果和讨论
1.真气运行法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见表(略)
锻炼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练功前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高于同年龄的正常人群,经统计学处理,除IgG外(P>0.05),IgA、IgM均有极显著和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0.01和<0.05。表明受试者自身球蛋白的高水平,以 IgA和IgM更为显著。练功30天(通关)与练前比较,IgG和IgM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gA的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时随着练功时日的增长,二者逐渐接近正常水平;而IgA明显下降低于练功前水平,随锻炼时的增加又有回升趋势(P>0.05)。表明真气运行法调控IgG 的效果更为显著。练功30天(通关)与正常对照比较,除IgA外(P>0.05),IgG和IgM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水平,有极显性意义(P均 <0.001)。表明IgG和IgM在练功通关时迅速达一定高度,通关后106天,则接近练功前(IgG)和低于练功前(IgM)水平,但仍高于正常人。IgA于通关后106天时,有缓慢升高征象,其恢复亦较慢(P>0.05)。
2.练功各期补体活性的变异:锻炼真气运行法前、通关和通关后106天血清C3含量均低于正常人群(P分别<0.01、<0.01、<0.01)。见表(略)。
由于补体能与任何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结合,表明补体的生物活性与各个体疾病状态时细胞膜效应密切相关。C4活性在练功30天与练功前比较无明显改变,二者均高于正常对照、和通关后106天。在真气的调节下,通关后106天,C4活性降至接近正常对照水平,亦表明个体疾病的缓解和恢复。
三、小结
本实验表明,真气运行功法作为自我身心调控的手段和方法,通过锻炼使疾病个体的体液免疫IgG、IgA、IgM在神经体液系统的调节下,趋向于接近正常,增强免疫机制和机体的自稳能力;调节补体活性,使C3、C4含量恢复正常,以增加机体生理是功能和应变能力,达到祛病、保健、预防的目的,在增强体质和医疗保健中有实用价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7 09: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气运行法诱发产生干扰素的研究?
— 56例练功者的测试小结及临床观察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 任正心 涂俊杰 戴华生 陈 荣?
南昌三三四医院 郑翠英 张璧华 谢 让
编者按:干扰素(IFN)是一种强有力的生理性抗毒病物质,且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自然细胞与吞噬细胞的活力,有利于控制感染。它的发现,在病毒学界及生物学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积极的研究。目前它的来源仍很困难,一般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干扰素是在实验室制得的,价格昂贵,内源性干扰素是通过诱导剂刺激机体本身产生的。除用诱导剂外,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和南昌三三四医院,通过实验证实了气功锻炼也可产生干扰素,这为气功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干扰素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真气运行法对许多锻炼者确实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为了深入探讨该功法的生理效应,我们在练功的人群中进行了诱发产生干扰素的实验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
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2例,均练功3个月以上。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0-49岁6例,50-69岁8例,70岁以上7例。?
2.练功的健康人14例,练2年以内者8例,2年以上者6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36岁1例,55-69岁8例,70岁以上5例。?
3.不练功的健康人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21-29岁10例,33-57岁10例。
二、练功方法
按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锻炼。?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第三步,调息凝神守丹田;
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机。?
再辅以动功漫步周天,五禽导引等。?
三、实验方法?
1.标本:被测者血清标本均在上午8-9时抽取静脉血,经离心沉淀获得。?
2.试剂:均由第二军医大学提供。细胞:经传代的人羊膜细胞(WISH);病毒:水泡性口膜类病毒(VSV)、Tndiana株;标准干扰素-a;培养液:RPMI640,Eagles,小牛血清,青链霉素。?
3.血清干扰素活性测定: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I),以能保护50%细胞不发生病变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1个干扰素单位(u/ml)。?
四、练功效应
56例练功者(包括42例患者、14例健康者)练功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其中通任脉者27例,通带脉者1例,通小周天者23例,通大周天者5例,局部有气感者18例。
五、实验结果?
1.42 例患者分两批取血送检:第一批15例练功前于1985年6月28日送检,练功后于1985年12月6日送检;第二批27例练功前于1985年12月25日送检,练功后于1986年3月25日送检。总计练功前有31例血清干扰素无活性;经过练功3-5月后,41例血清干扰素均有活性,且效介较高,活性频幅在 2-32u/ml之间,平均活性为10.762u/ml,明显变化是:血清干扰素活性在练功前偏左移,红功后偏右移。?
2.14 例健康练功者,练功1-3年后,于1986年4月5日取血送检。血清干扰素均有活性,活性频幅在4-16u/ml之间,平均活性为8.5u/ml,20例健康未练功者,亦于同日取血送检。血清干扰素有活性者仅1例,为4u/ml,19例无活性。两类健康人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明显变化是:血清干扰素活性于健康练功者明显右移,不练功者明显左移。?
六、临床观察?
1.自觉症状:统计34例患者,经练功3个月后,自觉症状都明显改善,用直接概率法处理,P值均<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一)咳嗽:练功前有咳嗽34例,症重者19例,症轻者15例;练功后症重性无1例,症轻者18例,症除者16例。?
(二)咳痰:练功前痰多13例,痰少17例,无痰4例;练功后痰多1例,痰少14例,无痰19例。
(三)气憋:练功前无气憋8例,登二楼即气憋9例,走平路气憋8例,稍作言谈、动作即气憋5例,静坐气憋4例;练功后无气憋19例,登二楼即气憋12例,走平路气憋2例,稍作言谈、动作即气憋1例,静坐气憋者无。?
2. 抗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抗寒能力较差,在冬季常发病,主诉怕冷。经练本功法后,95%患者反映有热感。我们抽样测试34例患者练功1次前后的手劳宫穴温度变化,使用的是上海医疗仪器厂生产的数字测温计;其次,还抽样测试32例患者练功1次前后手指血管容积波幅变化,使用的是上海医疗仪器厂生产的生理多道仪(传感变用光电换能器)。经测试,发现练功可以增大肢端血管容积波幅,扩大微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皮肢温度,从而增加了抗寒能力。经统计处理,即刻练功前后,二者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一)手劳宫肤温:练功前均值±标准差31.6±3.983℃,练功后均差±标准误为1.388±0.2566℃?
(二)手指容积波幅:练功前均值±标准差为6.047±5.502毫米,练功后均差±标准误为11.875±0.306?
3. 抗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抗感冒能力也很差。感冒的发生,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上来说有重要地位。我们将31例患者在练功前冬春季的发病情况与练功时冬春季的发病情况加以对比,发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如感冒人次:练前211人,练后32人。感冒程度:练前重者(7天以上,伴发热)17例,轻者(7天以下,不发热)14例;练后轻者24例,无症者7例。住院人次:练前18人次,练后1人次。门诊人次:练前461人次,练后48人次。?
4.改善肺功能: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通气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降低。我们抽样测试了26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练功后,除最大通气量变化不显著之外,其他各项通气功能都有较显著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七、讨论?
从临床研究证明,真气运行法确能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抗寒、抗感冒能力提高,促进肺泡、气管支气管的通气功能改善。实验证明,本法通过调整机体的内在因素能激活和释放干扰素。这就使我们推想到,真气运行法所以能强身防病,干扰素可能是产生生理效应的物质基础。至于诱生干扰素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我们推测,是否在诱导淋巴细胞转化的同时,也可能激活和释放了干扰素。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2007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气运行法对人体机能及生化调节的实验研究
在甘肃省科委、教委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由甘肃中医学院院长、中国中医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内经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协会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张士卿教授,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医药保健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主任刘家骏副教授,中国保健科学技术学会老年医学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中医学院内经教研究室邓沂讲师,以及甘肃中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主任齐文萱副教授、生物教研室副主任刘丽莎副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在四年多的时间内,用现代医学科学语言,从神经、内分泌、生化、免疫、血液、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生物节律等诸多方面阐述了“真气运行法”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参加本课题功法训练的患者自始至终都是统一在李少波教授亲自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尤其增加了这次科研工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资料的宝贵价值。?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1994年5月至6月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法学习班病患学员共56例,男34例,女22例。56例慢性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组和阳虚组:阴虚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4±10.2岁;阳虚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2±9.6岁(各种虚证辨证标准根据全国虚证专业委员会1986年5月修订的《中医虚证参考标准》执行)。56例患者的主要西医诊断病种为:心脑血管疾病21例,内分泌功能失调7例,脂质与糖代谢紊乱6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13例,慢性肝炎9例(各种疾病的西医诊断按现行国家统一标准执行)。
另设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8±12.2岁,均为经过体检符合要求者。
全部患者接受相关指标检测之前均填写印有西医诊断和中医脉象、舌苔、症候与辨证的检查申请卡,先按中医辨证结果分组,再按组分别接受检测。
二、研究方法?
全部56例慢性病患者学员由真气运行法创始人李少波教授亲自指导练习五步静功。取坐位,用耳留意呼吸,意息自然相随,避免刻意促使呼吸运动的频率与幅度增大或减小,使呼吸节律处于生物学稳态后,调息凝神,屏弃杂念,使意识集中于脐下三寸丹田之处。每天练功两次,每次1小时。30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取坐位,每次1小时,每天两次,限制其体位,但不限制或诱导大脑皮层的意识思维活动。?
(研究)观 察 项 目(略)?
研 究 概 述
一、观察结果?
1、真气运行法对人体系列化-内分泌指标的影响56例阴虚组与阳虚组患者中NE、DA、5-HT与FSH、LH、T、TS、T4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偏移,按真法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锻炼后,虚证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向平衡点移位,通过自身比较与组间比较,统计学具有显著性意义。?
2、真气运行法对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阴虚组交感神经活动处于相对增强状态,而阳虚组迷走神经活动处于相对增强状态,两组各项指标呈共轭位相性对照。进行真法训练后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向正常回归,并且有偏离幅度越大,其调节作用也越强的特征。?
3、真气运行法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真法对阳虚证患者具有降低心脏后负荷,同时增加回心血量、增大前负荷和心搏血量,而又不增加心肌耗氧的良性肌力作用;对阴虚证患者则有减弱过强的心脏活动、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减少组织过度氧耗的负性保护性抑制作用。?
4、真气运行法对人体血液学与免疫学功能的影响真法对阴虚、阳虚证患者的Hb、WBC、pc、lgG、lgA、lgM、C3、以及CD3、CD4、CD8等血液学、免疫学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强身健体和促进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气功疗法。?
5、真气运行法对人体甲皱微循环功能的调节作用阴虚组以微循环少数血管血流增速、多数血管充盈不良为其特征,而阳虚组则以微循环过度充盈、血流缓慢瘀滞为其特征。真法可显著改善阴虚、阳虚证患者微循环的流态、形态及其积分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二、机理探讨?
真气运行法对慢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在特定意念的诱导和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皮层-下丘脑-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等途径对机体内脏活动和精神心理进行全面调控,来达到其治疗效应的。这一效应不是针对某一器官的某一特定功能,而是在生命活动的不同水平、不同环节和不同阶段对生物所进行的多系统、多方面、多层次的整体水平的调节和整合。这一作用的机理特征突出表现为:?
1、是由调动人体自身的内在抗病机能和调节机能来实现的。它既避免了对外源性治疗的不良反应和依赖,又增强了生物体本身的调节适应能力。?
2、通过真法的炼气化神,以神调性,促进了人体神经、生化、血液、内分泌、免疫、心血管等多种生理与代谢指标逐渐向其平衡调定中心回归的内向反馈性稳态调节。?
3、改善虚证患者在机能和代谢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产生相对低水平的、脆弱的亚平衡状态。真法对虚证患者的治疗突出表现在促进消化、积蓄能量、增大机能储备、保护机体、休整恢复,提高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和抵抗力,增强其固有的调节能力,从而使其亚平衡状态得到相应的改善。?
4、真法最终通过调节微循环来改善组织细胞的血流灌注,从而在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交换这一关键环节上发挥其功效,尽管这一作用的详细机理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我们认为,对微循环机能的改善可能是真法锻炼多种功效作用的“最后公路”。?
5、真法锻炼的时效性表明它是一种循序渐进、缓慢积累、最终发生突变的特殊调节过程,需要假以时日、持之以衡才能见诸功效。?
6、真气运行法很好地把握了“炼气”(意念调息)、“节情”(情志、心理)、“调性”(生命活动的自然平衡状态)的枢机,以医家真气运行这一特定的行为方式来诱导特定的神情状态,从而达到使人体的自身生物节律在内更加协调、在外与自然界同步的效应。是一种以“清心静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鲜明特色的集医疗、健身、养性于一体的高级医疗保健功法。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9-2007 0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日本气功科学研究的概况
日本科学界把对气功等东方传统心身锻炼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人体心身相关的重要途径之一。日本的一些大学、研究所、医院设有开展气功研究的研究组,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创新的思维对气功进行多角度的探讨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日本国际生命信息科学研究会 (ISLIS)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举办一次学术研讨会。本文对2000~2002,年各届研讨会论文集中气功研究的论文,从气功生理学、气功免疫学和气功生物物理学研究三方面加以综述,以期反映近年来日本气功科学研究的概况。
1气功生理学的研究
1.1气功训练(内气功)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张彤等观察了气功训练时注意力持续集中于局部引起的脑生理功能变化。结果表明,α、β活动增加(EEG的慢波化)、右额叶、顶叶以及丘脑、无名质(前脑基底部的一部分)的血流减少,这些均为觉醒水平低下的表现。气功训练过程与REM睡眠都出现大脑边缘活化现象,由此提出气功训练的类 REM反应假说。刘超等观察了同一气功师在静功和动功训练时生理功能变化方面的差异。从LF/HF的实验数据可知:气功师在做静功时,身体不活动,处于静的状态,而体内的植物神经系统却发生激烈变化,处于动的状态;做动功时则相反,体内的植物神经系统处于静的状态。这可能就是中国气功理论中所谓的“内动外静”和“外动内静”。李强等观察少林内功练功时生理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心率水平为最高心率的66%~77%,摄氧量为 3l%~45%,主观的运动强度在水平4~6范围之内,血中乳酸浓度增加了2.8~4.0mmoL/L,换气量增加了15.4L/min,呼吸效率增加了 9.5mL/L,血压和呼吸次数几乎没有变化。由此推测少林内功训练对内脏系统反射作用产生某种影响。足达义则等观察了不同呼吸法引起的血氧、皮肤电阻及脉波下 Fractal次元的变化。练功者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地改变呼吸方式,并以此影响其他不随意器官,这种做法常用于安静和冥想时。该研究观察了三种呼吸方式(普通呼吸、丹田呼吸、腹肌振动呼吸)进行30min后,血氧浓度、皮肤电阻和脉波形的变化。特别是使用Fractal次元解析法来检验脉波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呼吸方式,脉波、皮肤电阻、血氧溶解率都发生很大变化,其他器官有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刘超等对控制呼吸的生理作用进行了观察。练功者在有意识地控制呼吸(吸气和呼气)之后,与安静状态相比,血氧浓度、呼气中的氧、二氧化碳、血压、心电等生理现象都出现相应变化,由此推断气功呼吸中的泻法(即长呼短吸)以及补法(即长吸短呼)的临床意义。研究结果为:
①吸气时间5s、呼气时间15s时,与安静状态相比,呼吸时末梢血氧浓度增加,呼气时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在呼吸后的安静状态,血压差的分散度减少,但心电图的心率和R点电位无明显变化。②吸气时间15s,呼气时间5s时,与安静状态相比,呼吸时末梢血氧浓度增加,呼气时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在呼吸后的安静状态,血压差和心率无明显变化,但能观察到R点电位有增加的倾向。李强等使用近红外线分光法(NIRS)测定了少林内功练
习者的脑氧代谢状况。结果,练功者坐位安静时的平均氧饱和度为79.6%,少林内功训练时约为77%~ 79%;坐位安静时的平均总血红蛋白量为393.0mg/L,少林内功训练时为390~396mg/L;坐位安静时的氧合血红蛋白量为312. 9mg/L,少林内功训练时为 299~312mg/L。坐位安静时和少林内功训练时相比较,各项均无显著差异。从这一结果推测,少林内功训练有素者可能是通过自然呼吸来维持脑内的血氧和血红蛋白浓度,促进脑内最低限度的氧耗,抑制血中脱氧血红蛋白量的增加。张彤等使用近年新开发的通过近红外分光法操作的光地形图技术,测定气功训练有素者在气功锻炼时的脑部活动。结果:随着气功锻炼的进行,额部的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在整体降低以后升高,与此同时,脱氧血红蛋白也在慢慢升高,上述指标在对照实验时持续升高;头顶部和枕部的氧合血红蛋白和总血红蛋白在气功锻炼过程中缓慢降低,而在对照实验时则恢复到原有水平。刘超等设定定量表示气功呼吸模式的呼吸指数,测定了养生气功中腹式呼吸的模式。结果,通过养生气功的调息,脉搏的迟延时间缩短,表明气功的调息具有控制循环系统的作用。
1.2外气发放(外气功)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田中昌孝等进行了气功师发放外气时自身发生何种生理变化的实验。实验时气功师以右手掌发气。利用温度记录仪和热敏电阻测定两手掌皮肤表面温度,还对呼吸模式和脉搏进行了观察。结果,安静时右手掌温度升高,在发气过程中降低,而左手掌温度没有变化。安静状态时呼吸短而浅,发气时则长而深。河野贵美子等同步测定了发放外气者和接受外气者脑电波的变化。先让受试者安静40min,然后进行40min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共发放外气 3次,每次持续5~10min。发放外气者根据指令发气,接受外气者被告知40min的实验何时开始和结束。结束后再安静40min,并进行测定,以观察残存效果。结果表明,发放外气者和接受外气者的α振幅和峰值频率有相似的变化倾向,发气时段和非发气时段之间未见差异。上田至宏等对气功敏感者和非敏感者的右手劳宫穴分别实施气功发放,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受试者的脑部变化。气功有助于脑部的放松,因此该实验对脑部的激活和非激活动状态进行比较。发现气功敏感者激活部位为左第一体觉区和右视觉区;非激活部位为右第一运动区和前扣带回。气功非敏感者上述区域几乎未见变化,说明受试者接受气功时脑活动的程度受其敏感性的影响。接受气功可使脑的精神活动明显降低,对内分泌系统有激活、调整作用,可以推断这些反应的产生受接受方敏感性的影响。内田诚也等在排除受试者的暗示作用的严密实验条件下,通过外气发放的3组实验测定脑电波和植物神经功能观察外气的作用。实验l组,在暗示和非暗示条件下,测定 10名受试者的脑电波。实验2组,测定了暗示条件下的62名受试者心电图R-R间期波形的变化。实验3组,在非暗示、暗示、单纯躺卧 3种状况测定12名受试者心电图R-R间期波形的变化。结果,在受试者不自我暗示的条件下,外气对于α波和植物神经的影响显著。实验3组的结果表明,暗示效果使迷走神经活动增加,但不能持续。实验l组和实验2组的结果表明,当外气和自我暗示的效果结合在一起时,对脑电波和植物神经的影响最大。
2气功免疫学研究
2.1 气功训练(内气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木通口雄三等观察了周天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让6名练功者进行40min的周天功训练,测定练功前后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脑啡肽等的变化。发现练功后只有肾上腺素明显减少,提示练功后交感神经活动低下,对内分泌产生某种影响。在另一实验中,测定6名练功者周天功练功前后血中NK细胞活性及IL-2的变化,发现练功后NK细胞活性及IL-2均明显增加,说明气功训练可提高免疫功能。木通口雄三等还观察张式气功训练过程中的内分泌变化。让受试者进行张式气功训练40min,测定训练前后血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内啡肽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了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加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提示受试者在练功过程中在积极地进行意识集中。
2.2外气发放(外气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木通口雄三等让3名气功师向患者发放外气 40min,观察治疗前后气功师及患者血中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脑啡肽等的变化。发现外气治疗后,使用自己内气的气功师 A各项参数均增加,而患者(受功者)则均减少;使用自然之气的气功师B、C部分参数降低,患者也出现同样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外气治疗患者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交感神经活动水平降低,对内分泌产生某种影响。为了排除精神暗示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伊藤智子等以大鼠为受功对象让气功师进行外气发放,观察大鼠内分泌的变化。将大鼠分为气功组和对照组,让两组大鼠连续4天承受紧张负荷,然后测定大鼠尿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含量。结果发现,在承受紧张负荷之后,气功组和对照组肾上腺素都大幅度增加;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气功组维持原有水平;气功组多巴胺明显减少,对照组维持原有水平。以上结果提示,外气能作用于动物的植物神经系统,从而对内分泌产生某种影响。口雄三、河野贵美子等观察了远距离发放外气时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由3名使用不同气功法的气功师距2~4km向2名特定对象发放外气,测定这2名接受者的NK细胞活性、IL-2、CD4/CD8等的变化。远距离发放外气 40min后,接受者的NK细胞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CD4/CD8减少;IL-2在远距离发放外气后立刻显示出增加倾向。根据这些结果认为,远距离发放外气与近距离发放外气时免疫功能的变化相似,提示通过远距离发放外气也可以提高接受者的免疫功能。
3气功生物物理学研究
有研究认为,从练功者身上能检测出周期性调制的放射红外线,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周期与练功者的呼吸周期一致。境田英昭等进行了有关气功的红外线测定的研究。该研究以自己制作的放射红外线测定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调制放射红外线的周期与呼吸周期一致。由于放射红外线与皮肤表面温度密切相关,因此在皮肤上直接安装测温探头进行测定,也发现了有与呼吸周期一致的周期。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发自练功者的调制的放射红外线,起因于呼吸的变化,是作为皮肤表面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呼吸变化的产物。中村广隆等观察了气功发功时生物光子放射的状态。实验中让气功师发功,测定气功师手放射出的生物光子强度和气功师手的皮肤表面温度。通常,光子的放射强度随物体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在本实验中,皮肤表面温度降低,生物光子的放射强度反而增加。原口铃惠等观察了意识集中时生物光子的变化。应用生物光子显示系统,测定意识集中于指尖时,指尖处生物光子的变化。7名健康者作为测试对象,让他们进行持续 10min的意识集中于指尖的训练,同步进行测定。通过意识集中于指尖,指尖的生物光子强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因受试者而异,分为上升和下降两类。陈伟中等观察了外气发放和发光意想训练时指尖温度和生物光子的变化。以气功初学者及普通人为对象进行实验。结果,进行外气发放训练时,中指指尖的皮肤表面温度较安静时显著升高:进行发光训练时,中指指尖发出的生物光子的放射强度有增强倾向。结果显示,发放外气训练和发光意想训练有可能对皮肤温度和生理代谢产生影响。
4结语
日本的气功科学研究近年来有逐步深化的趋势。一是目标明确,主要探讨人体心身相关关系的奥秘;二是参与气功研究的人员层次较高,多为国立大学、研究所的教授、研究员,且研究队伍相对稳定,研究方向较为集中;三是研究思路较为开阔;四是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较为先进,如在气功生理学的研究方面,应用 fMRI观察练功者脑部的生理变化。日本科学技术厅也对气功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经费资助。近几年中国国内一些在练功方面颇有造诣的气功师东渡扶桑,在日期间作为受试对象参与日本气功科研。综上所述,日本的气功科研将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并有可能逐步占据国际领先地位。
本文转自健身气功网.本文地址:
http://www.21qigong.com/news/Rea ... =8909&BigClassName=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9-9-2007 02:19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1-5-2008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学了,但没明师指导,还是瞒难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8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1-5-2008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08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1max1 的帖子
不是!却知道了空居士这个人,他常在气功人网站发帖交流。
他是中国人,我是槟城人,气功人网站的海外华侨 就是我。
帶功只存在几天,要自练常练才能在身永存。
真气运行法虽简易,也不可乱练。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1-5-2008 11:5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5-2008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5-2008 1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1max1 的帖子
面授六、七天通督不足奇。
自学者经师指点,个把月内通督也大有人在。
把练功方法与感触写出來就知是真通还是意通。
真法是中医气功,有五行相生功用,要按步练才好。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2-5-2008 12:19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2-5-2008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华侨 的帖子
要写出感触还瞒难下。
最近的情况是头部有麻感,一静下来如读书也会有。印堂发紧开始减少了。就刚刚下午,背后突然有电感,从上而下断断续续的流。
[ 本帖最后由 1max1 于 22-5-2008 12:30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5-2008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5-2008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5-2008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5-2008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