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04|回复: 23
|
气功强身怯病的原因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8-1-2010 01:55 PM 编辑
参考中医对经脉不通所致的病,发现为什么练气功通了经脉就能把病根除 :
1) 患督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腰痛、遗精、白带、气喘、癫痫、聋哑、头痛、脊柱强直、角弓反张。
2) 患任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各种疝气病、女子易患带下、女子小腹结块等症。
3) 患冲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气从小腹上冲、腹中胀急疼痛。
4) 患阳跷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阴气不足,阳气偏盛,常不见眠。
5) 患阴跷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阳气不足,阴气偏盛,常常多眠。
6) 患阳维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多见寒热。
7) 患阴维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多见心痛。
8) 患带脉疾病者,有下列病候:腹部胀满,身似上浮,如坐水中。
1) 患手太阴肺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喉、胸、肺,以肺为主,有下列病候:肺部胀满、气喘、缺盆穴处胸痛、 臂部痛、掌中发热,肩背痛,怕冷,少气。
2) 患足阳明胃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面、鼻、齿、喉以及脑病,肠胃病、发热病,有下列病候:胃痛、偏瘫、时常打哈欠、听大声易惊吓、心跳动快速、发狂、腹胀鸣叫、温邪犯肺、感冒、发热寒、流清鼻涕、流鼻血、口歪、唇生疮、颈肿喉痛、易 饿、胃中寒胀满等。
3) 患手阳明大肠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面、耳、鼻、喉及热病,有下列病候:颈肿、牙痛、鼻炎、面 、面瘫、眼珠发黄、流清鼻涕鼻血、口乾、喉肿痛、肩 痛、食指不能动、本经所经之处发热而肿或发寒颤抖。
4) 患足太阴脾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胃肠疾病为主,有下列病候:舌根强硬、食後呕吐、胃痛、腹胀、嗳气、便後或屁後腹中宽舒、身体粗重、面目身发黄、强迫久立则股膝内侧肿胀。
5) 患手少阴心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心与神志病,亦包括胸腔疾病,有下列病候:喉乾口渴、心悸痛、盗汗、目黄、胁痛、 臂内侧後缘疼痛、手心热痛。
6) 患手太阳小肠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部两侧及耳部,有下列病候:癫痫、痉挛、喉间痛、下颊肿、肩 痛、耳聋、目黄、手小指痛、本经所经之处疼痛。
7) 患足太阳膀胱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眼、鼻、头颈、腰背、脑病、发热症,有下列病候:癫痫、头痛、项僵、腰背疼痛、眼病、股关节屈曲不利、弯膝时腿肚疼痛、痔疮、疟疾、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目黄、鼻中流涕或血。
8) 患足少阴肾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生育、小腹、肠病,与喉咙、肺疾病有关,有下列病候: 不思食、面黑、咳唾带血、喘息、目昏、心跳快、口中热、舌乾、咽肿、喉间乾痛、心烦、黄疸、痢疾、脊股内侧後缘痛、萎废不振、厥冷、嗜睡、足心发热。
9) 患手厥阴心包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胸、心、胃、神志病为主,有下列病候:心悸、失眠、手心发热、肘臂拘攀、腋下肿、胸胁部支撑胀满、心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心烦。
10) 患手少阳叁焦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部、耳、喉、胸胁、发热病,有下列病候:耳鸣、听觉减退、咽喉肿痛闭塞、头痛、自盗汗、眼外角痛、颊痛、耳後痛、肩 痛、肘臂外缘痛、无名指不能运转。
11) 患足少阳胆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头部、目、耳、鼻、喉、胸胁、发热病、躯体侧面疾病。有下列病候:面瘫、口苦、胁痛、偏头痛、乳汁少、乳腺炎、腰痛、胯痛、带下、月经不调、坐骨神经痛、胆道疾病、膝关节痛、本经所经之处皆痛。
12) 患足厥阴肝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生殖器为主,其次是泌尿与肠部疾患,并主胸痛,有下列病候:腰痛不能俯仰、女小腹肿、喉乾、面尘脱色、胸中满闷、呕吐气逆、水泻完 不化、遗尿或小便不通、崩漏、子宫下垂。
所以通小周天(任督2脉)与通大周天(12经脉与余下的奇经8脉)後上述的病就会逐渐痊愈的原因。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23-3-2007 01:3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3: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3: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气、神三位一体
整体观是祖国医学的特点之一。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虽然带有很强的哲理性,但是,其中的重要学说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精、气、神是脏腑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脏腑活动衍生的产物和能量,同时又与脏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精、气、神三者虽各有不同之处,但实际上又是一个不可侵害的整体。有精则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精伤则神无所舍。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精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筋骨皮毛等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在消耗,又不断地得到补充和滋生,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
气的含义有二:一是指流通着的微小难见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二是指人体组织活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经脉之气。《灵枢·邪客篇》上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灵枢·本脏篇》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所有这些气均存在于体内。
神的含义即精神、意识、知觉,它是生命活动的现象,它必须有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便是精。《灵枢·平人绝谷篇》上说:“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所以,神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它必须有载体。
精、气、神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学说,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的维持赖于气,生命的现象乃是神。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精气神三位一体,它是生命的基础也是生命的现象,生命一旦结束,精气神随之消亡。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精气神
精 、 气 、 神 , 道 教 内 丹 学 术 语 。 从 渊 源 上 看 , 道 教 内 丹 学 的 精 、 气 、 神 概 念 乃 发 端 于 先 秦 哲 学 与 医 学 。 《 周 易 · 系 辞 上 》 说 : 「 精 气 为 物 , 游 魂 为 变 , 是 故 知 鬼 神 之 情 状 。 」 意 思 是 说 , 精 致 的 气 凝 聚 而 成 物 形 , 气 魂 游 散 而 造 成 变 化 , 考 察 物 形 的 变 化 , 这 就 能 够 知 晓 「 鬼 神 」 的 真 实 状 态 。 在 上 古 哲 学 中 , 不 仅 有 「 精 气 」 的 概 念 , 而 且 有 「 精 神 」 的 概 念 , 《 庄 子 · 列 御 寇 》 在 描 述 「 至 人 」 的 生 活 状 态 时 即 使 用 了 「 精 神 」 的 术 语 。 在 《 庄 子 》 中 , 「 精 神 」 指 的 是 人 的 「 心 志 」 。 战 国 以 来 的 「 医 家 」 既 使 用 「 精 气 」 概 念 , 也 使 用 「 精 神 」 概 念 。 如 《 黄 帝 素 问 · 生 气 通 天 论 》 即 说 : 「 阴 平 阳 秘 , 精 神 乃 治 ; 阴 阳 离 决 , 精 气 乃 绝 。 」 《 素 问 》 这 里 所 谓 「 阴 」 指 的 是 蕴 藏 「 精 气 」 的 脏 腑 , 而 「 阳 」 指 的 是 保 卫 脏 腑 的 外 围 组 织 。 在 《 素 问 》 看 来 , 脏 腑 必 须 平 和 , 而 外 围 组 织 则 应 坚 固 而 不 泄 漏 。 如 果 脏 腑 与 外 围 组 织 不 能 配 合 , 则 精 气 就 耗 散 不 能 生 存 了 。
传 统 哲 学 与 医 学 的 「 精 神 」 与 「 精 气 」 概 念 被 道 教 所 吸 收 , 并 且 重 组 而 成 「 精 气 神 」 。 道 教 内 丹 学 称 精 、 气 、 神 为 人 的 「 三 宝 」 。 「 精 」 指 的 是 构 成 人 体 生 命 组 织 的 精 华 , 这 种 精 华 可 以 从 先 天 与 后 天 两 个 层 面 来 理 解 。 「 先 天 之 精 」 , 是 与 生 俱 来 的 , 所 以 又 叫 做 「 元 精 」 , 它 是 本 原 性 的 精 华 , 「 后 天 之 精 」 指 的 是 人 在 性 交 时 所 射 出 的 精 液 。 与 「 精 」 相 对 应 , 「 气 」 也 有 先 天 与 后 天 的 区 分 。 「 先 天 之 气 」 是 人 体 原 发 性 的 「 气 」 , 故 而 有 「 元 气 」 之 称 , 它 体 现 了 先 天 原 火 的 推 动 , 所 以 , 写 作 「 炁 」 。 从 字 形 上 看 , 「 炁 」 字 底 下 四 点 , 表 示 火 在 下 燃 烧 , 这 种 「 火 」 是 生 命 的 原 动 力 。 至 于 「 后 天 之 气 」 指 的 是 呼 吸 之 气 , 也 就 是 宇 宙 空 间 外 在 之 气 , 对 于 人 的 生 存 来 说 , 呼 吸 之 气 也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但 这 必 须 通 过 「 神 火 」 的 温 养 才 能 成 为 内 丹 修 炼 的 能 源 。 在 内 丹 学 中 , 「 神 」 也 有 先 天 与 后 天 之 别 。 「 后 天 之 神 」 指 的 是 「 识 神 」 , 它 的 作 用 是 认 知 与 分 别 , 这 种 「 识 神 」 对 于 学 习 知 识 是 有 用 的 , 老 子 《 道 德 经 》 称 「 为 学 日 益 」 讲 的 就 是 如 何 通 过 「 识 神 」 的 作 用 来 增 加 知 识 ; 但 就 内 丹 修 炼 来 讲 , 必 须 靠 「 先 天 之 神 」 的 观 照 。 这 种 「 先 天 之 神 」 又 叫 做 「 元 神 」 , 它 是 人 本 来 的 自 我 慧 光 , 元 神 之 观 照 , 是 一 个 减 损 识 神 的 过 程 , 老 子 《 道 德 经 》 称 「 为 道 日 损 」 , 就 是 排 除 识 神 的 干 扰 , 从 而 进 入 无 为 的 直 觉 状 态 。 这 样 , 元 神 观 照 , 而 「 后 天 之 气 」 转 换 为 「 先 天 之 气 」 , 于 是 元 精 培 补 , 生 命 焕 发 出 恒 久 的 青 春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精气学说是中医之魂是人类生命科学的摇篮
中医的精气学说是中医之魂、人类生命科学的摇篮。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炎黄子孙通过长期的实践所取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中医的“精气学说”是中医之魂,是人类生命科学的摇篮。.
中医从先秦、秦、汉时期(公元221年前)至今以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黄帝内经》中讲的“上古”可见,中医理论的形成只少有7000年的历史。中医其主要论著是《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的其它论著有:《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伤寒杂病论》等等论著。但是,不论那一个论著都源于《黄帝内经》哲学思想中的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而精气学说又是中医哲学思想中的精髓。
中医的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气是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在一起。并且认为天地之精气化生人。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广泛:认为精气是人体的动力,精气足,则生命活动正常。人体内气的运动必需协调而畅通,是精产生气,是气化为神,神就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中医认为要探索和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疾病的规律,就离不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所谓气,指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这种物质极微小,肉眼看不见,称之为无形。气的活动力很强,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测出它的存在。
中医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气构成的。公元前5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庄周在〈庄子·知北游〉中就明确指出“通天下一气而。”古人认为天、地、水、火、日、月、风都是气所构成的。刘安认为“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生水,水之气精者为月。”可见水、火、日、月亦由气构成的。
气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气的运动,称为气机。古人将气的运动高度概括为升、降、出、入四种形式。气的这种运动产生了各种变化,称为气化。万物之变皆属气化,如动物生、长、壮、老、巳;植物之生、长、化、收、藏,无一不属气化之列。气化,是永不休止的。气,只有运动才能产生气化。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气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引起世界万事万物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世界上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气运动变化的具体表现。
气是天、地、万物间的中介。物体和物体之间充满气,气,充斥于天、地、万物之间,成为它们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人也是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此可见,人是由天地之精气相合而产生的,天地之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精气学说是中医学的魂。
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人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需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如心主行血,肺司呼吸,脾主运化水谷之精微,肾司封藏先天之精气,肝主输泄气机,胃司受纳水谷精微之气……等等生理功能活动,都是在气的推动下进行的。
父母所给先天之气,肺吸入天之精气和食入五谷之气,三气结合,经过气化,产生人体之精气。精气足,气化力强,脏腑的活动力就强。
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而通畅。
人体气的运动和自然界一样,具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要求升降畅通,出入平衡,如果不平衡则为病态。如升多降少,谓之气逆;升少降多,谓之气陷,统称气机失调。气机失调,会引起各种病变。
人身三宝精、气、神。
所谓精,指世界上所有气当中的精粹部分、人体内一切有用的成份,包括无形而动之精气,也包括有形之精,如先天之精和水谷之精等、专指肾中所藏之精。
气,是指宇宙中精气部分和人体内有用的无形成份,凡有形之精与气都可以互相转化,即有形之精可散而为无形之精气,无形之精气又可聚积而成为有形之精,即所谓“精气互化”。
所谓的神,在〈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荀况在《荀子·天论》中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淮南子·泰训篇》也说:“其生物者,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谓神明。”这些“神”多是指自然界种种运动变化及其内在规律。神,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和《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的“心藏神”中的神,即是人体生理活动和心里活动的主宰者。神,泛指一切生物其生命力综合外在表现。如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统驭精与气,三者可分而不可离。
中医的精气神学说特别重视神的作用。如《养生三要·存神》中强调指出:“聚精在于养神,养气在于存神。神之于气犹母之于子也。故神凝则气聚,神散则气消,若宝惜精气不知存神,是茹其华而妄其根矣。”这是因为神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由上可见,人之生,气之行也。行气者,气功也。气功乃是行气之手段。气功是中医之源。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平阳秘养生桩功
阴平阳秘养生桩是道家秘传的养生桩功功法。此功在于内炼,不在于外型(即:桩势)。
阴平阳秘养生桩具有舒筋、运行内气、吐故纳新、平衡阴阳、促进新陈代谢、使精神旺盛、体力倍增、健身祛病、延年益寿之效。此功共分四步练法:第一步:意守丹田;第二步:任脉(气)升降;第三步:小周天运转:第四步:大周天运转。全功可分步练习,也可整套练习。现将阴平阳秘养生桩练法如下:
http://www.chinafx.gov.cn/bbs/di ... ;ID=3714&page=2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1-11-2006 04:0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11-2006 05: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撮闭锻炼,寡欲持满,人身三宝“精气神”的物质基础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养生是否又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保健呢?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祖国医学认为,精是后天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的物质,为人体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动力,是由水谷之精气与吸入的自然界大气合并而成;神则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为生命之主宰。可见,“精气神”是人之三宝,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寿亲养老新书》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强调了饮食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才会充足,神志才能健旺。
气功之所以有养生益寿的作用,首先是因为通过练气功,可以疏通人体经络,流通气血,特别是使人体的元气旺盛,所以无病可以强身,有病可以治病;其次,是因为运用气功各种功法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力,生命自然会延长,推迟衰老,健康长寿。
现代“气功”一词包括了古代的“吐纳”、“导引”、“存神”、“静功”、“动功”、“内功”、“外功”、“修练”、“打坐”、“入定”、“坐禅”、“静坐养生”、“修身养性”、“呼吸养生”等等,甚至太极拳等某些武术,只要以内功为基础,都属气功的范围。
气功又分动功与静功两大类,前者也叫外功,后者也叫内功。外功以内功为基础,静极才能生动,所谓“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精气神充足了,筋骨才能强壮。静功并非静止,而是“外静内动”,是机体的特殊运动状态。正如王船山所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以养神,以吐纳呼吸为主要练功方法;动以练形,以运动肢体为主要练功方法。无论静功还是动功,都离不开调心、调息、调身这三项练功的基本手段,也就是意守、呼吸、姿势三个环节。静则生阴、动则生阳,动静兼练,“三调”结合,于是阴阳调和,祛病延年。正如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所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由上可知,气功是在中医养生理论指导下产生的一种祛病延年的身心锻炼方法。它与现代科学的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运动医学、自然医学、老年医学以及体育、武术等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它通过自我调控意念、呼吸和身躯、来调整内脏活动,加强自身稳定机制,从而达到祛病益寿的目的。
中国著名气功师刘贵珍,在其所著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中,较详细地阐明了气功养生的道理,现引用几点如下:
1. 培补元气,扶正法邪
在气功学理论中,贯穿着“以气为本”的论点,在方法锻炼上,也强调培补元气以固本的指导观点。那么,气功是通过何种机理而实现培补元气这一作用的呢?《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气功培补元气机理的精辟阐述与概括。祖国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体的内因,它概括地反映了人体的机能状态,气功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的动静结合的自我锻炼养生法。“精”包括先天肾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两部分,二者通过肺心脾诸脏,敷布周身,以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活动的实现。气功对精有着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练功得法,并持之以恒,对先天精与后天精都有加强充实作用。男性患者的遗精、早泄、精冷、精稀及女性患者的带下、崩漏、经少、病理性闭经等现象,都属于精的病理范围,这些病理现象,通过练功都可得到程度不同的效果,此即是气功对阴精发挥作用的佐证。消化功能紊乱、营养障碍的患者,通过气功心肾相交之法,肾阳因秘,脾阳得肾而健运,胃阴也得肾水上济而滋润,从而,胃腑和降善于纳腐,脾运有度、精微充脉,临床表现为食欲大振、食量增加。消化腺分泌旺盛、合成代谢加强、营养状态得到改善等等,这都是气功对水谷之精发挥作用的佐证。以上是气功对后天精的作用表现。气功对先天之精也同样具有充益作用。先天之精藏于肾,气功意守丹田命门之法,就是充实精水之术。先天精依赖于后天精的索养,通过吸抵撮闭锻炼,兼备寡欲持满陶冶,则阴精自然充实而固涩,肾中之精得阴精濡养,则愈加壮益,元精益固、元气自充,这就是“练精化气”的必然趋势。显然,气功益精固水的作用,就是气功培补元气 的机转。练功元气充益后,即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又能进一步发挥练气化神的作用。神,包括了先天之神和后天识神两种。元神生化于先天之元气,识神生化于后天之精气。元神、识神都来源于物质,又皆反作用于物质。《素问·移精变气论》谈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出了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是气功培补元气的又一重要意义。
2. 调节阴阳
通过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也证实气功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性影响是广泛存在的。祖国医学认为,形、精可以转为功能,此乃阳源于阴的正常生理现象,但当机体功能亢进时,则可使形、精耗伤。气功锻炼入静后,则交感神经兴奋强度减弱,气体代谢降低,高反应状态得以纠正,亢强的功能得以调整,这些都是气功抑阳扶阴作用的具体表现。气功的补阳作用也是极其广泛的根据“肾虚”的理论分型,观察到肾阳虚者,练功后出现的四肢由厥冷变暖,尿酮类固醇恢复到正常水平,血浆三磷酸腺苷。环腺苷酸含量增加,以及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等变化,都是气功补阳作用的体现。气功调整阴阳动态平衡的作用,是通过“抑亢扶弱”的双调制效应而实现的,此作用并在不同层次水平上表现出来,这就是气功治病、保健的机转所在。
3. 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气功治病、保健的作用,是通过“通经活络”来实现,临床上观察到,经络不通、气血不调的患者,其肢体两侧经络测定值不等或差数悬殊;练功后,凡气血弱者,通过练功,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练功过程中,还观察到经络传感明显和内气循环任、督和其他络脉运行等现象,这都是气功通经活络作用的具体表现。
以上是中国著名气功师刘贵珍对于气功益寿保健机理的详细阐述。说明了气功是一种极好的强身健体方法,每一个欲想身体健康、“尽终其天年”的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刻苦练功,真正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的这一宝贵遗产。
骨大夫按语 : 气功修炼是德与心,精丶气丶神的升华,一些医者以"气功医病"为号,德与心,是个人修行,精丶气丶神是"生命"的另一表现,非亲非故,欲施即发,不择对象,可信程度又有多少,读者宜多加小心!
[ 本帖最后由 骨大夫 于 11-11-2006 05:4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7: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11-11-2006 03:12 PM 发表
气功疗法要靠自身修炼,炼成之后也能为人施治疗病.
以下转载一位修炼者的经历 :
我修炼气功的体悟(一)
** 气功是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
翻开中国古代文献,几乎大多论及气功。如《黄帝内经》开端便指出 ...
基本上笔者的观念很好,把气功与宗教、神魔鬼妖分得很清楚。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11-11-2006 03:15 PM 发表
** 突破层次不断提高
1987年以后,我到北京与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大学和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会的部份人士共同研究气功,后来被聘为人体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继之又任北京炎黄传统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并在我的公职单 ...
说到最後就露出法轮功的尾巴了!哎!好好的养生法、自疗法却被别有居心披上宗教外衣。
骨大夫还是把帖子删了吧!人体科学研究的资料有大把,有宗教色彩的敬请勿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7: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外气治病
骨大夫按语 : 气功修炼是德与心,精丶气丶神的升华,一些医者以"气功医病"为号,德与心,是个人修行,精丶气丶神是"生命"的另一表现,非亲非故,欲施即发,不择对象,可信程度又有多少,读者宜多加小心!
外气治病是有,却是自伤元气的事。
与中国气功人交流多年,结识了几位专长外气治病的,十分热心地教导内气外放之法,其实是不为而非不能也!
送鱼不如教捕鱼,教人练功自疗才是上上之策,自练才能调理全身,求冶形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万事求人!
[ 本帖最后由 华侨 于 9-4-2008 10:33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气功科研成果简介
中 国 传 统 气 功 科 研 简 介
———这 就 是 气 功(1 9 9 0 年S S O)
林 雅 谷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顾问、原理一室主任、中华全国医学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中医学会医学气功委员会会长、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理事)
世界上各国家各民族历来有他们自己的强身治病、保健养生的传统方法,而中国的气功近年来在国内外特别引人注目。
中国气功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效应特殊,是一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从轩辕黄帝到先秦的诸子百家,文人先哲,贤士名流,至当今世界上的有识之士,均为之瞩目。从医学角度来看,中国气功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代名医:葛洪、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和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诸病源侯论》、《备急千金药方》、《奇经八脉考》等都在理论和实践上阐述过气功的医疗保健养生的内容。经过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继承和整理,积累了大量的保健医疗实践经验。它的作用和意义,已被多数人所认识。因此,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也已开展了气功的实践和研究。
中国气功走向世界,世界许多国家逐渐出现气功热,这是客观事实。在中国北京城的气功活动,向浪潮一样冲向全国各地,也冲向国外。巨浪万顷,波涛澎湃,也因此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这种形势面前,气功爱好者、气功工作者、气功研究者、气功师、气功组织者和求助气功治病的患者,都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回顾气功事业发展的过程,观察发生种种现象的原因,认识中国传统气功的正确内涵和真蒂。这正是日本气功协会理事长山本政则先生邀我参加这次贵国气功协会五周年纪念会的重要使命。
中国传统气功历史悠久,古代唐尧时期人们就已知道做舞蹈驱除湿气以强身壮体。近年来,古老的气功在群众中普及迅速,传统理论形形色色,对功理的认识更缺乏现代科学理论的解释。人们对气功学术的了解亟需提高。于是许多气功爱好者求师访友,阅读古典气功著作,研究古代气功资料,探本穷源,这是好现象。而气功的古典著作论述气功学术内容者浩如烟海,且散见于四书五经道藏佛典之中。特别佛道两家的著作,或是隐语迷离晦涩难懂;或是藏头露尾,语不详尽;或是互相矛盾,莫衷一是。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阅读中国古代文字的能力,要研究这些气功古代资料是不可能的。要深入了解并在本质上掌握中国气功,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学习气功,研究气功,认识气功,仍然是一项在国内外普及气功过程中应该认真细致进行的工作。
气功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论是锻炼方法或思想观点和学术理论,都形成了许多流派。要问中国气功有多少流派呢?从历史发展上来说有:医、武、艺、道、释、儒六大家,有人说只有儒、释、道三家;从大体上来讲,主要是佛、道两家。因为儒、医两家的气功与道家相通。武术气功和民间散传的某些气功,多源于道,或源于佛,或兼而有之。
就目前群众所推广的和书刊发表的功法功理来说,则是医道两家为主,且以道家为多,其中高级功法则更明显。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根底全在道教”(1918年 8月10日《致许寿常信》)。医家和道家的思想、学术观点是密切关联的。道家主要有“正一”、“全真”两大派,此两大派又可分为若干宗派;此外还有若干 “小”派。各派在其功理功法上也各有特色。所谓全真派既是以精、气、神为修炼的根本。汉代道教创立时,以健身养生、追求长寿,为其立教、传教的重要课题。因此是个大流派,亦属练养派。这正是中国古代医家养生的主要渊源。
道家的养生功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健身防病治病的,包括各种动功、静功、吐纳、导引、服气、练气、胎息和一般养生方术。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统称之为气功。另一类是延命长生并修炼高级功能的内丹功,也就是性命功。这是道家修炼的主功。这里说的修炼高级功能,指的是通过丹功修炼,能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产生极大影响,即改变其功能,使其功能变化超出一般生理常识之上。也就是说练气功能取得健身强体效果,甚至出人意料之外,出现一些奇迹。这个奇迹就是指超过了一半生理功能范畴的现象,实际上,广大群众在学练气功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高级功能往往都与医、武、艺、道、佛、儒的高深功法分不开,尤其是对于道、释、武来说。因此,提及气功,最易使人想到武术,想到宗教。作为宗教家的活动内容,武术中的内家拳派更以气功作为防御和攻击敌人的必要功夫。他们能凭借功夫把全身气力集中到一点,达到头可以撞断石碑,掌可以粉碎金石,金枪刺喉而不伤,腹乘千斤仍泰然。但是气功并不是创自武术家,目的更不同于武术。中国古代武术家常说:“练拳不练功,到头来一场空。”这里说的练功,就是指练气功既练内功,静功。依据现存古籍如《老子》、《庄子》、《黄帝内经》等书记载,气功之源当溯及先秦或远古时代的医家和养生家。他们为了保健祛病,创立了和药物、针灸、并行的所谓“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的导引术。再经历代经验积累,形成了防病治病的气功疗法。
在此医疗保健基础上有提高认识,认为练气功可以使“内气”疏通经络,调整内脏功能。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终于使人们认识了内丹术的巨大作用,它可以改造生理功能,达到别开生颜的特殊境界。
自从周秦以后,古代先哲以《易经》、《老子》为宗祖,承前启后,精研丹术,其中东汉魏伯阳得《古文龙虎经》,撰《周易参同契》,留下了深邃宝贵的不朽名著,被世人称为《万古丹经王》。其从身心性命的实践出发,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道家便由重视“外丹”转向“内丹”——精、气、神的修炼。于是有张伯端接《参同契》的传承,结合佛教教义,著了《悟真篇》,阐述了有关“内丹”的许多问题。这些努力和成就对“气功”的发展和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也提高和丰富了“气功”的理论和内容。事实上,佛家所提倡的修持方法,基本上都是气功家所必由的途径。佛教中的“三学”——戒、定、慧中的“定学”和作为大乘行为的规范之一的“禅定婆罗密多”,实质上就是“气功”,而且是一种高级气功。
以上所说的古代气功流派,是在长期实践中理法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医、道、武术各派终于有了共同的认识,可以说,气功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它是祖国医家、道家和武术家的共同瑰宝。
现在气功普及迅速,担人们对气功的认识时日尚浅,在气功热潮中所以出现混乱,这是主要原因。同时对气功的科学原理探讨,一般人刚刚开始,一些问题的解释或理解,急待进一步系统研究。目前虽然已有重大发展(将在后面叙述),但还未普遍被人认识。因此对功理阐述,许多熟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气功实践家(不是指科学家)基本上还是以中医理论和切身体验为依据。这样还可以保持原有体系,也便于叙述和了解。
中医治病素来重气,从生理、病理到临床应用,气的理论说明了一系列疾病的理论和治疗实践中的重要问题。明代名医张景岳说:“生化之道,以气为本,天地万物,莫不由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这个概念在我国语言和文字使用上,含意广泛,内涵十分丰富。气功的“气”是特指人体中的“内气”,有的叫 “真气”、“元气”、“正气”、“纯阳之气”、“肾间动气”等等,就是指与生俱来的生命气机,非指出入于口鼻间的呼吸之气。虽然呼吸和“内气”有密切关系,在“气功”功法上占极重要的地位,从事“气功”锻炼者视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还分别选用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顺呼吸、逆呼吸、文呼吸、武呼吸等等,但这都不是气功之“气”。
《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所指“真气”、“内守”都不是指呼吸而言。《悟真篇》诗云:“元牝之门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怎得金乌榒兔儿”。这里很明显地指出不要在呼吸上徒劳用功夫。可知,气功之“气”不是指呼吸而是指“内气”。
“内气”不是抽象的概念,有其物质基础,他的显现有时间,有部位,也有可感知的景象,不是玄虚无凭。它的出现大都在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之后,或在夜间梦少睡酣,突然觉醒的时候。练功者平日生活正常,身心舒畅,怡然自得,当下就有“内气”产生,半夜子时至丑时之间,更易出现。故有“元神见面元气生”之说。但是,执守一意或决并在呼吸和姿势或其它固定方法上用功夫的炼功者,对这个问题往往疏忽,或不知道。那么元神什幺时候可见?或什幺条件之下才能元神元神见呢?一句话,就是入静。因此,练气功的要领,以松静自然为首要。
“内气”易在什么部位显现呢?人体从头部到会阴(前门与肛门之间)是“内气”上下往来的通道。各家气功的意守点:上有泥丸、印堂、山根;中有绛宫、肚脐;下有丹田、气海、会阴等。这些部位都在一条线上。其中以头前部分、心下、丹田三处最为重要,“内气”的盈虚消长,多发机在此,归结在此。这些部位也是“内气”容易显现的部位。
[ Last edited by 海北逸翁 on 2006-10-3 at 10:27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8: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传统气功科研成果简介 .... 2
“内气”的景象是什幺呢?首先,要知道“内气”景象是指练气功者自身感觉的现象。这种景象随着练功的进步,入静程度的深入而出现不同层次的景象。具体说:内气到来之前,便会在入静状态中出现耳目清新、生机跃然、身体调和、意念清静的前奏景象。接着练功有了进步,这种前奏景象渐多出现,此时丹田中出现“暖信” 。这与发“热”不同,这是气机初动的景象。气机一动便冲向心窝部位,人似有相恋之感,并伴有口舌生津、腹部酥软,全身自觉轻松自在,如迎春风。继之,丹田暖信不断增长巩固,于是正气甦发,心情柔和,正是阳刚阴柔配合得当,思想上邪念消散,正气立然。练气功到了这个地步,务对静定功夫要持之以恒,内气便能步入正途并得深入。对“功夫”不能懈怠散漫,也不可刻意追求。所谓“勿忘勿助,绵绵涵养,自然功成。”功成的景象正如《悟真篇》的一首诗云:“休炼三黄及四神,山中草木皆非真;阴阳得类归交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阴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这首诗警告说:欲使身体健壮长寿者,向人体之外去寻找灵丹妙药是错误的;引导人们向体内寻求生命之源——“内气”才是正确的途径。
以上简单而重点地介绍了中华传统气功学术发展的情况及主要流派,说明气功的核心内容在于练习入静,显现元神,使体内元气充盈(内气),配合引导,使内气沿经络运行(行气),作用于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发挥其功能潜力。
当前民间气功功法千千万万,大体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其中以静功为主要的根本的功法,其道理即在于此。平时练功要求动静结合。练功,练功,不论行、立、坐、卧,均不能忘“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这一真理。
前面已述,练功的首要要求是“松静自然”。松,指全身肌肉和精神、意念都放松;静,指排除杂念,大脑安静。人们单凭生活经验,可以体会到全身肌肉放松,但要思想意念放松,就比较难了;要达到宁静更是不易。中国传统功法中使思想意念放松的方法很多,可用意守、听息、数息、观息、随息等方法,以“一念代万念”,把思想意念集中在自身部位或自我某一行动上。这就是现代科学上的“反身注意”(Reciprocal Attention)。“反身注意”在气功科学原理研究中,给我们提供了什幺呢?下面我将对我们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做个简要的介绍。
由于世界脑科学的进步,神经网络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混沌动力学的发展及有关数学计算方法的改进,为气功科学原理研究提供了武器,而且,针对“注意心理学”及针对“注意心理学的生理生化基础”的确立。所以,气功科学原理到了1990年可以构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它立足于客观研究主观的框架之上。这个主观客观研究(SSO. Subjety Subjety Studied Ohjectively)是世界范围内的新事物,也是划时代的一件大事。
这一个比较完整地说明中,分为论点Ⅰ,论点Ⅱ,假说Ⅰ,假说Ⅱ,四节,这是由试验论证的充实程度而定。作者希望世界科学家能够证实假说或修改假说。最后介绍练功动力过程多元数学模型。
气功科学原理的确立为什幺如此迅速地运用上现代科学前沿的武器?(理论的和实践的)这由两方面重要的原因。第一,是中国的几乎所有的国家领导人,特别是早年的刘少奇同志、谢觉哉同志、沈钧儒、……都认定气功是有效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是可以用科学方法去发展的;第二,是北戴河气功疗养院(现称北戴河气功康复医院)的成立,尤其是在那里的张天戈教授的工作,至一九九0-年二月为止,他共有论文83篇,在其中把许多似乎难以用现代科学解释的,而又确有其事实根据的唯象记录作了科学整理。他的工作为气功科学原理奠定了基石,为应用当代非线性数学、物理、化学、非平衡医学打下了基础。他对气功的现代化说明,使许多原来的生理学家、病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得以启动工作。气功科学原理1990年的工作的突破性进展于张天戈1956年——1990年的工作大有关系,全国许多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气功现象的人,大多从他这儿得到可理解的现象叙述;其中,便有上海气功研究所的林雅谷教授,而1990年的突破正是在我的实验室中进行的。从1987年至1988年,经由我的研究生卢火,1989年至1990年经由我的研究生王铿和生物物理理论家卢侃教授合作,利用了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徐京华教授及北京大学数理统计系谢衷洁教授的研究成果,研究气功本质,终于得到用客观的脑电图,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有的是极其巨大的计算量,不是一般微机所能胜任的),求出一个人正在练气功的意守度(Degree of Mind Concentration .下面用符号△L表示)。同时也求出他在练功中的入静度(Degree of Tranquilization.下面用符号 △D表示).这当然是气功原理客观研究的一个进步。不仅如此,还能针对一位气功师、练功者的自发脑电图和未练功者的自发脑电图(即自然条件下,非练功条件下)脑电图数据以回归方程计算此人功龄。这是“唯象功龄”(Phenomenological Dirigation Age (yr) ),经证明于实际功龄相符合。这当然在进一步阐明张天戈教授所记载的“生理指标变化观察”的本质有很大意义,也是气功管理上的一个科学手段,对于当代气功管理将是一大贡献。(上)
甲、 论 点 Ⅰ
气功,不管是什么功法,全都以入静为基础,入静是气功态的本质。在此有必要对“静”字的本意作一介绍,已明确它在传统语义与现代科学语义上的一贯性。此字可有五意:⑴,与动相对,⑵,无声,⑶,安详、贞静,⑷,与净通、清洁,⑸,静,谋也。从气功传统与现代研究一致原则出发,用⑷意,既减少噪声,(Noise)但是,何谓噪声?它取决于噪声的判断标准,越严格的增加噪声标准,所处理的信息系统复杂性就会下降。关于所处理脑电信息复杂性下降的详细叙述是本文第二论点内容。下文静净同用。
初学入静比较困难,一般常用入静方法(注意!这是入静的方法,不是入静本身)有:⑴意守法、⑵随息法、⑶数息法、⑷默念法、⑸听息法、⑹观想法,前已叙述。
用现代心理学,尤其是“注意心理学”来认识这六种方法,全部是“注意,(Attention)”。它与一般面向外部世界的声、光、热、电不同,是注意练功者自己,故属于反身注意。反身注意时达到“入静”的一个手段,而且是一个初学者的手段。在张天戈所描述的练功历程,在论点Ⅰ中我们仅仅把反身注意看成现代科学名词,而把意守这个名词传统涵义扩大,即把上述六种方法都叫做意守。如随息法即意守腹式呼吸之起伏,并不以意指挥。如数息法即意守默数呼吸次数,意守至耳无所闻,目无所视,心无所顾。默念法即意守一念,例如以呼气时默念“松”而吸气时默念“静”。以一念代万念(Replace the myriads of thoughts with one thought),显然是反身注意自己的无声语言。而听息法则是返身注意自己的呼吸气流声。观想法则反身注意自己的意念,仿佛内视或外视。
总之,注意心理学及其神经化学的研究,对于气功科学原理的建立有很大贡献。这全只是反身注意,它是初学者达到入静的方法,也是气功科学原理建立的第一步。可以说气功对世界科学的进步有一定贡献,既向世界科学家宣布:反身注意反复训练有许多复杂的奇妙的后果。第一轮点是:意守度 △L 是可以测定的,由练气功中的一系列过程之时间序列(脑电自回归模型谱估计)的阶数,以滑动矩阵求特征方程,并解出主根值L,而L在练功中的增高(△L)就是意守的度量,它属于全脑,反映全脑相关(相干)程度的增强程度。这是广义意守(代表六种反身注意)。气功的基础是入静,入静的方法是意守,所以我们的论点Ⅰ是关于意守度的客观测定。△L的计算技巧来自概率论的时间序列,又经过决定论型数学线性代数的处理而得到,注意心理学是此数值的解释。
为什幺许多气功功法的套路上安排了许多平常人看来古怪的动作?“颠倒颠”,例如不以两眼前视向前行走,却是倒步,这全是自己对自己身体的高度注意,以达到一念代万念之目的。传统气功文献中许多古怪隐语正在说明编制功法套路的原则。例如“龙虎交媾”。
意守上丹田,意守中丹田,意守下丹田,是主观自愿注意自己身体不同的穴位;而古怪的动作则是自愿吸引自己的注意,可以要求注意自己的“注意”,甚至调动注意于一系列穴位的循环(大小周天功)。这可叫二次反身注意。显然也说明周天功和周天自转功为什幺会有较强的作用。我们推断,周天功的 △L应较大。
还有一些功法的设计也是使注意自己身体的特别部位,如铁裆功。而且反身注意如此复杂历程,使收功也需要一定过程和时间。根据这个认识,当然还可以设计更多功法。
什么是注意?什么是反身注意?它们在现代心理学、神经化学、神经网络上的本质是什幺?是什么数学、物理与化学的变化?为什么不同功法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即辩证施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为主义心理学最后代表人物斯金纳(Skinner)总结了十八世纪以来学习心理关于注意的研究,曾经明确了注意与兴奋灶的扩布有关的见解,但是真正的发展是五年前拜尔实验室的荷普菲尔德(Hopefield)神经网络理论与其电子技术上的实现,他的理解是注意等于多神经元的参与,即更多神经元构成相关,他的理论解决了神经系统与传统计算机的区别究竟何在?于是从他开始各色各样的神经计算机在市场出售,而什幺是注意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也就为气功系统科学原理构筑了最基本的基石。
荷普菲尔德用数学和电子学的方法证明了神经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注意是大规模及更大规模数量(Mass Action);佛里曼 (Freeman ) 的神经元的协同动作。
因此,用一种客观方法去测量一个人“意守”的定量程度就是气功科学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意守是入静的方法,入静时气功态的本身。怎样能够精确地测量一个人是否注意呢?这必须是客观的方法,因为这里的注意是反身注意,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
我们实验室根据哈弥顿——加莱(Hamilton__Cayly )定理用脑电自回归模型谱估计的阶数,在20—30分钟的时间范围里,8×8方阵(每一行相当于2秒,8行总体对应于20分钟),以滑动矩阵求特征方程并解出主根值L 。这个L值就是全脑8个区域总体相互关联的程度。在练功中L值的上升程度就是意守,也就是注意,在这而是反身注意的程度。
例如,可以测出练功能使练功前原来的L值由49,7677±4,1315上升到59,341±1,959,所增的△L=9,5733±6,0905便是反身注意的强度,即意守度。
L值本来是全脑相关度(Whole Brain Correlaton ),△L即全脑反身注意度(Whole Brain Reciprocal Atlentiviy),简称意守度(Self-- Altentivity)。1990年以来,它是一个可以由他人来测量的量,这个值在外面世界引起注意的条件下,也是一般心理学重要的值,这也使得气功教师评定和指导学习气功学员或病人注意力集中的成效和要求的客观指标。是否L值上升越高越好?这一点在下面,在全文之后段,关于“火候”(Huohou, H)问题时再说。用脑电图客观测定一个人的注意程度是生理心理学的重要发现。这是北京大学谢衷浩教授的时间序列分析计算数学和荷普菲尔德神经网络理论相结合,解决SSO的一个突破。当然,它的意义不仅限于气功原理的研究,它是气功入门训练的指导,气功训练的成绩的考核,指导练功的依据,气功治病的客观监护。
以上所说是关于意守度的定义和测量,论点Ⅰ还包括含入静度的定义与测量。注意下文“静”与“净”的通用。目的在于突出静的本质在干净。
注意这个词的语义与噪声标准的确定有关。人们在注意观看与欣赏电影的画面与音乐时,仅有电影院里的嘈杂声和人物走动是“噪声”,但你的注意力仅仅集中于电影音乐之时,这时电影画面也列入噪声之列。噪声在物理学中正是如此理解的,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才发明了诱发电位的测定系统。
入净是意守带来的状态,它的开始是以一念代万念,万念皆为噪声,一念才为信号。意守是一种注意,而入净是意守可以达到的一个状态,这是两道门户,两个阶段。意守的神经本质是大脑总体相关的上升,而入净的神经本质是各个导联的神经信号复杂性的下降,反身注意的后果在一般情况下,以减少皮层各导联的电信号复杂性。而“外向注意”则往往增加有关皮层导联的复杂性。毫无疑问,注意视听黄色录像和音乐、对话都不能使人入净,而气功的练功要求与效果确实将增进精神文明,道德高尚。这是人们心理卫生的问题。对于高尚情操来说,无耻行为与意念当然是噪声。而众所周知,世界是复杂的,所以,入净的神经本质是导联下电信号复杂程度的下降。信号的复杂度是D,而它的下降程度即—△D。所以,入净度或入净度T=—△D。
如何能够测算脑电信号复杂程度呢?二十年来混沌动力学的出现、发展与登上和相对论、量子力学并列为人类20世纪文化支柱的地位,使此事成为可能。相对论侧重于大宇宙,量子力学侧重于小宇宙,混沌动力学侧重于复杂宇宙。由混沌动力学的数学原理构造的数学计算方法,使客观测定D成为可能。脑电的D叫脑电分维数,计算程序由格拉斯伯格(Grassberger)与普罗卡西亚(Procacia)所编制,经过上海生化所徐京华等改进,徐的计算程序在1990年布拉格脑电分维计算的会议上获得极高评价。我们用徐京华程序研究气功当时状态,完整地实现了对入净(静)程度—△D的客观测量。这不属于全脑,各D值属于各导联。D值的计算是决定论的数学思想所设定的离散数学计算方法,即使混沌动力学是研究复杂性的有力工具。为了看出其生理学与心理学的意义,仍然不能不用概率统计的方法使意义明确。这一种进步的数据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各导联(i=1, 2 ,……,8)所得分维数值D i,,取平均值D i ,在10人中可见由3,6797 ± 0,7384下降到3,3,± 1,9459,—△D = 0,3797 ± 2,6843.。事实上有些大脑皮层区域的D值在气功中升高,但是总平均则下降,可是下降的离散程度很大。
由此可见,走火入魔是可能的,通过意守的方法,达到入静这个统计意义上的状态,究竟哪一些导联D下降是重要的?是一个已经被重视研究的问题。练气功走火入魔,可以导致精神病,这当然是练功出偏差。世界上有许多精神病学家来我国访问,他们注意到气功走火入魔导致精神病,感到很惊讶。因为现代精神病学诚然有许多进步(主要在药物方面),但也面临SSO的问题治疗一种精神病诚然不易,但是有计划产生精神病却也不行,唯有气功可以制造精神病,当然,也不是有计划的。这说明气功SSO 研究可以推进精神病学本身,逐步实现精神病的SSO研究。气功原理的研究确是研究人类大脑高级功能重要的窗口。总之,△L >0 与 △D i < 0 是气功态是当时的客观表现。卢侃、林雅谷、卢火、王铿等在两年中完成这二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工作,实是不易。难忘的一九九零年!L是脑电八导联相互关系的一个数值度量,它是滑动矩阵本征值。代表全脑数学脑电模型所可有的次数(可见这数学方程次数之高,即非线性之强)。Di 是各导联脑电信号数学模型所应有自变量的个数(可见自变量个数比一般人想象为少,但是这只是当时那一个短暂时刻的情形,而这也说明了混沌动力学的威力!)。如果,我们按照钱学森同志的建议,全面的、完整地研究人这个开放的、非平衡的、复杂的巨系统(ONCMS),而且要对人脑这个ONCMS进行研究,我们一定不能离开混沌动力学、滑动矩阵本征值、多元回归,尤其是100—1000个自变量的动力系统,L 与D正是前述的两种数学技巧。下面我们还要介绍后两种技巧带来的结果。数学不能创造数据,所以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研究气功,即与当代气功唯象相适应的当代数理化的水平。可是,第一次可观地测量一个正在练气功的人的意守度△L与入静度T,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进步,而且,毫无疑问,这也正是国家整顿气功事业所应当用的科学的、客观的手段——第一手段。
乙、 论 点 Ⅱ
反复长期进行气功锻炼,可以造成神经系统内1 0 个神经元及1 0 个神经胶质细胞原有兴奋、抑制、脉冲环流、各种递质分布花样,胶质细胞代谢酶的质量分布的一切网络布局……之动力学变化。这些花样在时间上的变化,在脑电图全脑分布上也有表现。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练功的功龄上、或根底上的人,如大气功师、气功师、气功爱好者、气功治病的病人以及丝毫没有练过气功的人(他们也能表现对气功的正负倾向性)。对他们自发脑电图纪录,而且进行各导联的分维数计算求出并非做气功的D i ,代入一个多元回归方程计算此人的唯象功龄,确认与记录功龄一致。这一方程叫林雅谷方程式。
早在50年前卡西尔(Cajal )进行神经解剖学研究之时,就已提出神经回路中存储循环着的神经脉冲作为记忆的一种形式,它在近代突触中的递质分布花样上必然有相应反映.根据本文第一论点,用单调的外来刺激引起注意,引起电镜观察递质分布花样的定型,,是一个已经确证的事实。这可作为现在所说第二论点的动物实验证明。自从普里高金——佛里曼(Freeman )提出耗散结构理论在神经系统上的应用以来,可以肯定神经系统在功能与结构上都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耗散结构——但它不仅仅是耗散结构,而且是混沌动力系统。实验证实,没有神经冲动以特定方式、富含信息的冲击,神经生长因子(NGF)不能合成,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乃至神经纤维均不能生长。脑不发育,更不会高度发育(Hapertophy),用进废退的进化理论,不仅适用于肌肉,尤其适用于神经。外向注意用脑,可类比于肌肉的等张收缩(Lsotonic Contraction),反身注意用脑,可类比于肌肉的等长收缩(Lsometric Contraction),有一条运动生理学的定理,那就是 “有阻抗的训练(Resistive Training)”,是唯一可以增加肌肉强度(10周内)的方式;而无负载训练(No Load Trainig)是不可能增加肌肉强度的。我们认为反身注意是“有阻抗的训练”脑的一种方式。
1984年出版了一本书,叫《神经递质功能的动力学》(Roven Press),由Hanin主编。这里提供了大量对本文论点二的支持。在《神经科学年度评论》6卷中,有学习与记忆的细胞过程的一篇总结,可以认为训练导致记忆的化学过程已经奠定。这一切支持了佛里曼的《神经系统的数量作用》一书中的耗散结构观点,这正是林雅谷方程式的思想基础。1989年佛里曼访问了林雅谷实验室,介绍了这一思想,推动了林雅谷方程的建立,因为这一方程实际上就是由于长期练功造成全脑神经系统的复杂性花样布局的变化,八导联上D i也有变化,而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的耗散结构空间花样可以由线性多元回归方程表示。下面我们列出这个方程式计算功龄与记录功龄(年)对比
姓 名 纪录(年)计算(年) 姓 名 纪录(年)计算(年)
C1 0 --0.112593228 W 6 6,41908219
C2 0 0,861559374 Y 2 1,68495823
Z 0 0,0750357435 S 0,58 0,553675809
M 0 0,374373624 L 10 9,91361134
S 0 --0,883378703 D 10 9,69367735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1-2006 08: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条方程式的P=0,047 < 0,05,故在统计学上成立,因之,我们已经描绘出练气功所塑造的全脑8导联,复杂性随功龄变化的花样图形轮廓。由这些正、负系数的值可以知道许多信息。这打开了许多知识的大门。特别是气功长期锻炼对人大脑皮层与内脏之间相互关系,这与张天戈长期由大量练功者纪录的许多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的相关。这是气功为什幺能够治病的基础。这就是使练功者神经递质时空分布花样的变化。这自然又是与合成递质的许多酶的合成系统时空分布为依据的。当代神经科学事实上已经明确这一点,这也是许多当代神经解剖——细胞化学分布图的追踪者所进行的事业。
这种分布的一时性,充满信息的变化,也就是练功者主观感觉的基础,这与感受野理论(David Marr)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以提出假说:
丙、 假 说 Ⅰ
汪云九等所译马尔各著《视学计算理论》一书中,充满了可以进一步发展去解释“八触”现象或光感的基本理论,只不过要引入反身注意带来的非线性加多迭代的次数。例如,对于感受野的加波尔(Gabar)函数就可以用于这一目的。
利用张天戈的唯象气功观察的许多数据,以传统文献,如《五柳仙宗》等对此的记述,可以构成计算机的动力系统模拟,这一工作比国外当代一些心理数学家进行的佛洛依德心理分析数学化要容易,因为气功的生理指标数据比心理分析为多,气功类似于“心理合成”而非“心理分析”。林雅谷方程是“心理合成”的SSO。
既然林雅谷方程已经确认皮层上存在这种动力定型花样(时空),这就可以成为特定感觉的基础,它可以表现在边缘系统中,就是下视丘、杏仁核、海马和基底核部分,视丘前核、中隔区、副嗅区、海马回沟、副海马回、大脑带回、胼胝体下回、眶额回,它们在深入锻炼气功后的可能特定的耗散结构递质是许多气功欣快感、 “大脑受奖感和处罚感”区域。这些中心决定气功可否坚持下去,“定能生慧”的神经机制。气功比抗抑郁药物优越在于它可选择性地兴奋“受奖中心”治疗心身疾病。而在气功界中众所周知的德张天戈公式“ 氵+ 舌=活”就是杏仁核的训练,杏仁核训练中可以有许多性色彩的表现,乃至有社会意义的行为和感受。诱发电位在气功研究中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内啡肽在气功的测定之重要性也在于此。分解具体性动作与欣快感的神经控制,显然是全部边缘系统的功能,这是气功训练的效应。吞咽动作(与唾液分泌)在杏仁核中占重要地位,它扩布于其它中心的作用是张天戈公式的神经机制。在1983年神经科学年度评论中有一文叫《下视丘的整合作用》,详细反映了这些可能性。神经脉冲在这些大小回路中的循环是否对应于可辐射的频率?这便引发关于布气的第二假说。
丁、 假 说 Ⅱ
布气效应是否经过统计学上的处理?布气者的感受(凉、麻、压迫和牵引的感觉)反对自己气的运行、疏密、方向和大小如何SSO ? 布气时病人感觉到的温度高低及酸麻、污浊或喜怒,如何SSO? 目前市场上的“生命信息”录音带、“电子气功师”、“气功仿生仪”之信息是否有很高的D值?对此,我们认为,这决不是可以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来判定的,因为,“心理暗示”本身就可以有物理的、化学的机制,所以许多关于布气的辩论是无益的、需要实验,应该由实验室数据来判断。
测信号的D值,测气功师脑电与病人的脑电16个导联之间的L值,目前的问题是“勿论肯定或否定均要有实验数据”。
戊、张天戈唯象气功历程动力系统1990(ZPQGDS)与火候问题
根据以上论点与假说(承认布气是唯象的事实),根据张天戈丰富的数据(它包括主观与客观现象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历程),立足于意守度(△L)与入静度(— △D i),以及分导联的入静度(—△D i),引入全部中西医参数(身长、性别、体重、呼吸波诸参数、心电图诸参数、血象、脑电波记录、皮肤电反应、望闻问切等),针对不同功法与练功条件、心理特征……,可以在电子计算机上以ZPQGDS这个软件系统,实现具体某一病人的练功历程预测,而由改变主观所得控制的参数以调节“火候”之随时间的变化,达到最优治疗目的。这个第一代软件将在1990年完成。
火候(H)是指练功时用意的轻重,是与呼吸密切有关的一个量。呼吸生理有若干个( i )参数,则H=H (R i)。△L与H一起影响入静。所以,T=T(△L ,H )。这个函数需要用实验测出。但在ZPQGDS中可作唯象的构造。这是钱学森1990年报告的初步实现。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6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骨大夫 于 11-11-2006 03:12 PM 发表
气功疗法要靠自身修炼,炼成之后也能为人施治疗病.
谢谢华侨君注意该文.
原文可以告诉我吗?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6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2-2006 05: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极 于 26-11-2006 08:51 PM 发表
骨大夫,你是练那门的气功?
自发功是气功吗?
练气功会引发自发功功的,尤其是有筋骨伤的人,其原理就像伸懒腰、是自发自动的调整身体。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2006 05: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slie^^ 于 4-12-2006 05:37 PM 发表
华桥你对气功很有研究噢,你不妨去看看<感谢老天,让我得了癌症>这书,气功对身体有意但人可不能只打气功不吃自然食物就可以生存的噢
在哪书里有讲到什么是气功,但他也声明,练气功+自然疗法对自身免 ...
好的!多谢您的推荐。我确实十分喜欢自然疗法、食疗、顺势医学,气功的好处却是通过实践所得。中国有个专门研究所几十年来有数以千计的病例是通过练气功治疗的,包括中西医束手的杂症!
传到东南亚来也有成千上万的练者受益。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