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531|回复: 66

凯凯七言绝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10-2006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噩梦似鬼又缠身
醒在夜半三时正
汗流气喘心狂奔
只因此事扰心门
以为此事已离身
却如新事犹存温
当初不过新鲜玩
岂知陷得如此深

恶人恶果必须尝
或许心会得舒畅
玩人被玩活该伤
骗人被骗公平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3-10-2006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血阳西斜染红天,渐被黑幕遮眼帘
不倦心仍往君偏,思念不减情绵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3-10-2006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错对难判却受刑,伤神裂肺又撕心,
意欲尽去儿女情,剃头上山去念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6 01: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纷纷扰扰人世情
众生难逃不知因
情浓蜜糖拌烧酒
情淡伤神又伤心


随便作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6 05: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世凯洛克 于 13-10-2006 01:27 PM 发表
错对难判却受刑,伤神裂肺又撕心,
意欲尽去儿女情,剃头上山去念经。


何必念经?

扰人清肺情已过,提肘磨心石也落,
白老掝髯静饮茶,何必缠谁早定错.


早日回尘

秒秒过,什么错,等升仙了才算过
罪过罪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6 07: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一心将你爱
来往不敢想
不眠食皆为你
恩断义最伤感
你说无情不信
一心为你写
从此情书永不

这个算不算"七言句"?

了吗?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6-10-2006 07: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幽肌肤白胜雪,倩倩美影把心掠
却已眷属期望绝,难成双影心淌血
镜中娇花水中月,唯有远观独心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10-2006 07: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真心尚真武,男儿气概锋芒露
不为儿女情所毒,潇洒人生才称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7-10-2006 1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真的不是分身 于 13-10-2006 07:04 PM 发表
绝对一心将你爱
断绝来往不敢想
不眠绝食皆为你
恩断义绝最伤感
你说无情绝不信
一心为你写绝句
从此情书永不绝

这个算不算"七言绝句"?

够绝了吗?呵呵!

这只是“绝字”打油诗,不能算是绝句。
绝句只有四句,有平仄押韵的规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6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看见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对古诗有兴趣(特别是绝句),
忍不住......多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0-2006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丽珠 于 27-10-2006 11:20 AM 发表

这只是“绝字”打油诗,不能算是绝句。
绝句只有四句,有平仄押韵的规定。


你不了解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10-2006 0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黄丽珠 于 27-10-2006 11:27 AM 发表
路过的,看见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对古诗有兴趣(特别是绝句),
忍不住......多言了!


其实凯凯真的不了解绝句有什么特定的规律,还请丽珠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06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wardts 于 27-10-2006 06:06 PM 发表


你不了解他。。。

他是在玩的,对不对?
不过,也真绝!
(后来才想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06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世凯洛克 于 28-10-2006 01:40 PM 发表


其实凯凯真的不了解绝句有什么特定的规律,还请丽珠赐教!

绝句是新体诗的一种(也就是流行于唐朝的。)
它只有四句,也就是从律诗(八句)中截取一半之意。

如果要写绝句,它是有平仄的规定的,
(因为我以前学诗时太不认真了,已不太记得,
  如果你要,我得先查参考书,下次给你。)

绝句的二、四句的韵脚必须押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要看情况),第三句就绝对不押韵。
(所以没有四句都押韵的。)

因为唐朝诗的押韵会比较严谨,
所以如果要做绝句或律诗(难度更高),
就要有一本韵书来参考(书名:诗韵集成)。

《诗韵集成》是写绝句或律诗的工具书,
里头把古代的音韵分成几部(因为古代的音与我们现代的不同),
只能用同一部的字来押韵。
(也许你可以上网查一查,关于这本工具书的资料。)

至于“平声”大部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阴平、阳平;
“仄声”除了上声和去声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入声。

入声字是写诗人必须注意的字,因为以前的入声字,
现代已经归入四个声调里头,
所以要注意阴阳两个声调的字里头是否有入声字。
写诗写多了,自然会记得,但新手怎么办呢?
不担心,对于会讲方言的我们并不难,
只要在方言里,读音非常短促的字,便是入声字了。
例如:
白、国、菊、竹、石、得......
用方言读一读,便会感觉到他们的不同,是吗?

前一阵子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台湾出版的《古诗入门》,
另外还有一本叫什么的(忘了),也有很多资料,
等我有空再去找来,抄一些资料给你,如何?

我自己是不喜欢写诗的,却被迫写了一年的习作;
(嘻,其实也不多篇啦,大部分时间还是欣赏古诗和背诵古诗;
  欣赏古诗还是很快乐的事。)
如今有人喜欢,倒也乐意为大家提供一点资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if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06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 黄丽珠 的帖子

感谢丽珠分享。
黄丽珠这个名字对我来说非常亲切,以前教补习课之中有个学生就是这个名字,至今已经亭亭玉立,街上见到我还会唤我一声:“老师好!”

这之前在中文版见到你,欢迎你常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06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dwardts 于 27-10-2006 06:06 PM 发表


你不了解他。。。



对对。。。他肯出现都偷笑了。。。。哈哈


原帖由 黄丽珠 于 30-10-2006 03:49 PM 发表

绝句是新体诗的一种(也就是流行于唐朝的。)
它只有四句,也就是从律诗(八句)中截取一半之意。

如果要写绝句,它是有平仄的规定的,
(因为我以前学诗时太不认真了,已不太记得,
  如果你要,我得先查 ...


谢谢你的分享,但是我还是看到蒙蒙查查~~~~

[ 本帖最后由 johnny626 于 31-10-2006 01:1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0-2006 03: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网查到了一些资料,补充前面说明的不足之处。

五言絕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聽箏/[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

七言絕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為女民兵題照/毛澤東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餘不變。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餘不變。

跟律詩一樣,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56]。

跟律詩一樣,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後,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

想知道更多,就请上网查看
http://www.iknowing.cn/8bd78bcd/ ... 2c4e8c7ae0-8a695f8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06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以前的绝句律诗并未完全符合现在的平仄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06 04: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f 于 30-10-2006 06:36 PM 发表
感谢丽珠分享。
黄丽珠这个名字对我来说非常亲切,以前教补习课之中有个学生就是这个名字,至今已经亭亭玉立,街上见到我还会唤我一声:“老师好!”

这之前在中文版见到你,欢迎你常来。

哦,那你现在还是老师吗?
如果是的话,也可以说一声:“老师好!”

我以后会常来的,因为与小朋友们打交道日子久了,
语文能力退步很多,需要来佳礼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06 04: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伦1982 于 31-10-2006 03:58 PM 发表
看来以前的绝句律诗并未完全符合现在的平仄规律。

不要紧,还有古诗(唐以前的)对平仄就没这么严格的要求,
只不过押的韵还是要注意(但也比绝句律诗宽松)。 

还有一种拗句,但我也不会
因为老师说,你们没程度,就不用“拗”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8-2025 12:35 AM , Processed in 0.14787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