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027|回复: 106
|
中国新闻,传闻,转贴讨论区
[复制链接]
|
|
中国新闻,传闻,转贴讨论区
(版主:一切有关于中国转贴,传闻,水贴讨论都集中于此。如果有开新贴者将会被关闭。)
最新一期的中国《军事博览报》周刊警告美国,如果武力干涉中国统一台湾,将招致包括大量人员伤亡在内的“五大惨重打击”。
这篇头版头条、题为《美国将遭到惨重打击》的署名文章借“专家”之口说,如果美国“胆敢阻挠”中国统一,中国定会动用核武器;中国为了民族利益,已做好了“与美国打核战的准备”。
军事博览报社的名誉社长包括曾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杨成武上将,显示该报有着明显的军方背景。
文章分析美国干涉台湾问题将遭到下列“惨重打击”:
一、美国全球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
文章说,中国不是南斯拉夫,不是伊拉克,而是当今“举世公认军事强国”,有“无与伦比的战争潜力”和直接打击美国本土的导弹及核武器。
美国一旦介入台海,核不扩散合作将“化为乌有”,中美将变为“敌人”。
文章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美国多年欺侮的伊拉克、南斯拉夫、伊朗、利比亚、古巴等国可能与中国成为盟友。
它说,中俄正在建立新的战略伙伴关系。一旦中美开战,世界格局将发生分化,中俄(或许还有印度)建立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并非不可想象。
中国早就表示,美国若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即是破坏导弹技术控制机制,届时,伊拉克、伊朗、朝鲜如果从中国得到核导弹技术,美国在全球都将受到威胁。
二、美国地区利益将陷入困境。
文章说,一旦美国介入台海战争,美国太平洋战区所有兵力都将受到牵制,美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及南亚将出现兵力欠缺,陷入首尾难顾的境地。
文章还警告,如果日本依据所谓相关法案在战时为美军提供战斗支援,中国就将视其为“对华宣战”,战场就可能包括日本。
三、美国经济利益将受到巨大损害。
文章说,对美国经济而言,中国大陆比台湾“不知重要多少倍”。美国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投资总额为340亿美元,在台湾仅50亿美元 。一旦中美对抗,将严重打击美国经济基础。
四、美国在军事上并非占绝对优势。
文章说,中国的武器装备虽在总体上比不上美国,但也有许多“杀手锏”:中国的侦察卫星世界一流;发射飞船所用的小动量技术,使导弹具备突防美国国家弹道防御系统(NMD)的能力,可打击美国本土;中国的中子弹小型化技术世界领先,美国航母防不胜防。
五、美国无法承受大量人员伤亡。
文章说,对中国而言,台海危机,是美国对中国制海权及未来崛起“全面封杀”的开始,中国的选择必将是“坚决打碎美国遏制中国的环岛锁链”。
文章还说,1996年8月,中国首席军事谈判代表对美国《新闻周刊》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是国家,因此,不率先以核武对付他国的承诺不适用于台湾”。专家指出,此宣示意在警告美国,如果美国胆敢阻挠中国统一,中国定会动用核武器 .
[ 本帖最后由 steven268h 于 26-11-2006 03:28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8-8-2005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择手段挖情报 外刊费尽心机捣腾中国预警机
不择手段挖情报 外刊费尽心机捣腾中国预警机
东方网5月17日消息: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4月21日报道,中国当前正在实施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研发计划:在伊尔-76型飞机基础上研制出来的预警引导机,正在中国试飞研究中心试飞。通过一些“半官方”的形式透露出来的图片显示,飞机印有中国试飞研究中心的标志,这种飞机似乎已经达到相当先进的水平,令观察人士感到惊讶。
中国预警机是外国记者眼中的“肥肉”
其实,中国空军对预警机并不陌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于国土防空的需要,中国就已经用图-4轰炸机的机身改装过一架预警机,并命名为空警-1号。该机不但可探测数百千米外的空中目标,对海上目标也有较强的探测能力。其作用相当于把一台雷达站搬到了空中,拓展探测范围和减小盲区,性能与上世纪50年代早期的预警机相当。由于种种原因,空警-1号并没有设计定型,惟一的一架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
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向以色列订购了“费尔康”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载机可选用多种飞机。它没有那种背上驼着的大圆盘天线,而是前机身两边舷窗的下面,和像大鼻子似的机头各安装一块相控阵天线,可同时跟踪l00个目标,对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为370千米,也可探测到巡航导弹等较小雷达反射截面的目标。对目标的重复观测,其间隔时间不到1秒,足以跟踪任何机动目标。总的来说,“费尔康”预警机的空中预警能力基本上与美国E-3预警机相同,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但价格却只有E-3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以色列在2000年表示拒绝向我国出售这种预警机。
我国出于本土防御的目的,购买外国预警机计划没有成功,周边国家和地区却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预警机。日本早就从美国购买了11架E-2C预警机,还装备了4架自行研制的E-767预警机,这种大型预警机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780千米,内部所装预警设备基本上与美国空军E-3类似,一次空中加油可飞行22个小时。日本还准备再采购6架E-767,并对E-2C进行全面改进升级,这样一来,日本自卫队便拥有了20多架先进预警机,数量仅次于美国。台湾也先后从美国购买了6架E-2T预警机,作为其“以武拒统”的资本。印度则向以色列购进了“费尔康”预警机,大大增强了印度空军的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
中国有广阔的领土,仅仅依靠地面雷达是很难覆盖整个领空的。空中预警机探测范围广,无盲区,对小型目标探测能力强,是国土防空的有效装备。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预警机,而自行研制比直接从国外购买显然更适合中国空军的长远发展需要。
对于中国的预警机,外刊格外关注,它们或是不择手段,或是捕风捉影,或是发挥想像,对这方面的报道可谓挖空心思。对于这种没有得到中国官方认可的报道,我们应该以审视的目光对待,不可轻信。
未来战争缺预警机不可
预警机最初是为了减少雷达的探测盲区,增大探测范围而研制出来。由于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功率再大的雷达也只能探测到30千米~40千米外的低空目标,这一距离对发现越来越快的攻击机、保护己方目标安全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二战后不久,美国海军率先将警戒雷达装到飞机上,以便尽早发现躲在舰载雷达盲区内低空飞行接近舰队的敌机,由此诞生了预警机。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预警机大都飞行在数千米的空中,低空目标在300千米~400千米以外就会被发现,其工作效率相当于8个~10个大功率地面雷达站。
随着科技的发展,预警机的作用已从单纯的远程预警扩展出空中指挥引导等功能。1982年的以色列和叙利亚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凭借E-2C预警机的准确指挥和引导,一举击落81架叙利亚战斗机,摧毁19个地空导弹营,而以军无一损失,E-2C从此名扬天下。同年,远征马岛的英国皇家海军却因为缺乏预警机,不得不在阿根廷战机的凶猛进攻下损兵折将、苦苦挣扎,差点输掉整场战争。
现代战争中,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期42天的海湾战争中,数千架来自多个国家的飞机,飞行了十万多架次,没有发生重大相撞与误伤事件,全靠十数架E-3A和E-2C预警机不知疲倦地区性工作。
战争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正进一步提升着预警机的作用。首先是加强了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能力,E-8联合监视飞机就具备了在复杂的地面杂波环境下探测坦克装甲、轮式车辆、直升机等活动目标,以及桥梁、机场等静止目标的能力;其次是探测隐形目标,F-117等隐形飞机主要是针对地面雷达的,高高在上的预警机恰好能捕捉到这一弱点,使隐形飞机无处遁形;再次是沟通来自各方的信息,成为“网络中心战”平台。伊战中对萨达姆的第二次“斩首”行动正是由预警机发现其形踪后,立即召唤一架B-1B型轰炸机,仅仅12分钟后就投下4枚炸弹,将目标区夷为平地。
21世纪的预警机超越了“千里眼”的范畴,它集侦察、指挥、控制、引导、通信、制导、遥控于一身,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空中领袖”。
各国预警机概览
世界上最早的预警机是美国海军在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E-1“追踪者”舰载预警机,随后即是著名的E-2“鹰眼”舰载预警机。E-2是美国海军现役最主要的预警机,于1965年开始服役,目前使用的基本上都是E-2C。目前,E-2C预警机已经生产了175架以上,其中的32架出口给了法国、以色列、日本、新加坡、埃及、阿联酋、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预警机。该机采用双发涡桨发动机,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5.5小时,当巡航高度为9390米时,其背上的AN/APS-145雷达能监视2400万立方千米的空域或38.85万平方千米的海域,且无下视波束盲区,提供的预警时间可达25分钟。可同时监视、跟踪显示2000个目标,可同时指挥引导100架战斗机遂行空中拦截任务。
美国空军的现役主力E-3A“哨兵”预警机,由于不受航母的限制,采用了民用客机波音707为载机,其探测距离较远,对低空、超低空飞机的发现距离达400多千米,对中、高空目标的发现距离达600千米,可提供30分钟的预警时间,能同时探测600个目标,同时识别200个目标,同时处理300个~400个目标。日本的新一代预警机E-767其实就是以波音767为载机的E-3A。
俄罗斯也是生产装备预警机的大国,对研制预警机的认识并不比美国人晚,可当时苏联认为这一设想没有前途,搁置了研制计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研制出第一种预警机图-126。此后,以伊尔-76为载机的A-50“中坚”预警机取代了图-126,成为俄军的主力。杜达耶夫就是在打卫星电话时被A-50截获信号,招来导弹而一命呜乎的。A-50在探测目标的距离上、自动引导波道数量上逊色于美国的E-3,但它识别低空目标的能力却要略胜一筹。另外,A-50机上的电子计算机可储存来自人造卫星的情报,而E-3目前尚无此种能力。
除了美俄以外,只有少数国家有研制预警机的能力,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以色列的“费尔康”是世界上第一种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其空中预警能力不亚于美国E-3A预警机,有些性能甚至超过E-3A。其他一些中小国家,如瑞典、荷兰也研制了“萨伯2000”等小型相控阵雷达预警机,虽然功能远不及美国预警机那么强大,却是中小国家的理想选择。
预警机飞向何方
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世界各军事强国在加强、完善预警机方面都不遗余力,从而使预警机的发展呈现出了以下趋势。
一、不断提高现役预警机的性能,延长服役期。美军E-2C的最新改进型“鹰眼”2000已经装备在“尼米兹”号航母上,并参加了伊拉克战争。“鹰眼”2000改用940中央计算机,其重量和尺寸分别是原来的1/2和1/3,但处理能力提高了15倍。俄国也已把A-50“中坚”预警机改进为A-50U,其探测目标距离和跟踪目标数量均有所增加,提升了对飞行目标的预警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二、研制性能适中、价格便宜的小型预警机。大型预警机的价格动辄数亿美元,普通国家难以承受,因此有些国家正在积极研制性能适中、价格便宜的小型预警机,像瑞典的“萨伯2000”、荷兰的“极乐鸟”Mk2等。这些小型预警机体积小,功能也较少。瑞典的“萨伯2000”实际上只是一种地面控制的机载监视系统,探测到的雷达图像通过数据链传送到瑞典地面防空系统的指挥中心,再进行处理分析。
三、相控阵雷达是预警机发展的主要方向。相控阵雷达的优点众多,其可靠性高、探测能力强、扫描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包括上述两种小型预警机在内的新一代预警机差不多采用的都是相控阵雷达。美国对相控阵雷达十分重视,各军种均有各自的计划,光在研的型号就有四种,分别是空军的波音747-200预警机、海军的S-3预警机、海军陆战队的V-22预警机以及格鲁曼公司的D754遥控预警机。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12: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澳大利亚看重中国实力 拒绝帮助美国协防台湾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国际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澳大利亚和日本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南北双锚”。作为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在许多国际事务上一向紧跟美国,然而近日有一则消息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英国广播公司9月22日报道,美国公开表示不指望其盟友澳大利亚会自动出兵参与美中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这一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澳对华早有好感
美国政府官员是在会见澳大利亚议会访美代表团时说上述这番话的。在这一消息传出的同时,正在美国访问的澳大利亚联邦总理霍华德在纽约对亚洲协会发表演讲时说,不要害怕中国崛起,试图限制中国的发展是很愚蠢的。他说:“中国的发展不仅使自己的人民受益,而且对整个世界也是有利的。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和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它近年来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保持增长的势头。”
其实,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早就存在。在澳大利亚联邦政府2000年底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中,澳就对其对华政策做出了与美国不同的阐述:澳美同盟是澳战略防御的基石,但因两国各自关注的领域不尽相同,澳将独立追求自身利益。
2004年8月,澳大利亚外交部长唐纳就表示,如果大陆对台湾动武,澳并无义务根据《澳新美安全条约》助美协防台湾。唐纳指出,根据该条约,只有在美国或者澳本土受到攻击时,缔约一方才有义务帮助另一方,“美国‘有义务’保护台湾,那是美台之间的事”。澳对两岸通过和平谈判方式最终解决问题持乐观态度。
2005年3月,针对中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唐纳重申,澳美同盟协定不会迫使澳大利亚参与美国卷入的所有战争。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也对唐纳的说法给予肯定。霍华德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介入台海冲突不符合澳国家利益。
美澳同盟由来已久
美国同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双边同盟体系,是美亚太战略的核心支柱,“美-日-澳”同盟,是西方国家在亚太地区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铁三角”,澳大利亚和日本,则分别构成了美国亚太战略的“南北双锚”。作为美亚太战略的“南锚”,澳大利亚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澳东部面向太平洋各岛国,北面紧邻东亚近海岛屿链和关岛海军基地,西北越过印尼群岛可直达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西部面向印度洋,是美在印度洋的最大后勤基地。美国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保持对战略要塞和热点地区的控制力,就必须借重澳大利亚。
美澳两国在二战期间就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冷战时期,澳美两国互有战略需求,同盟关系不断深化。1951年,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三方结为军事同盟。条约规定,缔约国中任何一方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安全受到威胁时,三方将共同进行协商;缔约国中的任何一方受到武装攻击时,三方将视为受到同样威胁,并将在不违反国内宪法的前提下采取共同行动。冷战结束后,澳美双方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维系了两国的军事合作,并将其推向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1996年,澳美两国签订了《澳美21世纪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再次提升双边军事合作水平。2000年,两国又签署《在国防装备和工业方面加强合作的原则协议》,加强军事技术和设备的共享。
在这些合作的背后,是两国相互战略需求的推动。澳大利亚希望借助美的力量获得安全保证和提升地区影响力,美则希望澳能在亚太地区为美国分忧,做好美国利益的亚太地区代言人,协助美国维护亚洲秩序。在具体问题上,美不但要求澳协助出兵 伊拉克,要求澳批准在其境内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美还希望借助澳的力量处理印尼内部的宗教暴力冲突,授意澳统率联合国东帝汶维和部队,在应对斐济政变中贡献更多力量等。在台湾问题上,美希望澳大利亚能与美协同行动,在台海发生武装冲突时,协助美国的军事介入。
美国一直要求澳大利亚明确表示一旦美卷入台海冲突,澳必须挺身而出,责无旁贷地站在美国一边。众所周知,作为美国在南太平洋的紧密盟友,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在许多方面唯美国马首是瞻,但目前来看,至少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个例外。从对美台海参战的要求顾左右而言他,到支持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售和拒绝出席由美、日主导的中国问题会议,这一切都表明澳大利亚在对华关系上有它自己的想法和考虑。澳大利亚拒绝帮助美国协防台湾,等同于台澳关系降格,并可能引发更大范围内的连锁反应,使台湾当局神经高度紧张。
中澳关系发展迅速
纵观过去50多年来的历史,澳大利亚的中国政策正在经历一次质的变化,澳对台海问题的表态,正是这一变化的外在表现。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对美国言听计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澳两国关系经历了从敌对、正常化到日益紧密的发展过程。
进入70年代,冷战格局的变化和中美关系的解冻,为中澳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1972年,澳断绝了同台北的“外交关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此后,随着两国经贸联系的加深,两国关系的基础日益牢固。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陷入低潮,中澳关系也出现短暂紧张。1996年,澳率先声明支持美派遣两艘航母驶入台湾海峡,同年8月与台湾谈判对台出售铀的可能性。但是,中澳之间的共同利益仍是这一时期两国关系的主流,合作仍是两国关系的基调。在这一时期,在澳美同盟关系日益巩固的同时,中澳关系在经历各种波折后逐渐升温。尤其是随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澳美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不断上升,中国正成为影响澳外交政策越来越重要的变量。
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对澳大利亚有着难以拒绝的强烈诱惑。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外部 能源矿产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矿产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有着与中国合作的巨大潜力。去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已取代美国成为澳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澳经济学家估计,2004年对华出口对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0%。澳大利亚多位政界人士早已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澳大利亚人今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与澳中在经贸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合作,的确已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因。
中澳接近大势所趋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使亚洲的外交战略地位发生变化,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在不断调整。霍华德第三任期以来,明显加大对亚洲的关注和投入,其对外政策也由“唯美马首是瞻”转向“美亚并重”。在这个过程中,澳最看重的是中国对亚洲政治影响力的上升和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霍华德曾经公开表示,中国的进步有利于世界,对澳来讲,中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霍华德自担任总理以来已经五次访问中国。新任澳大利亚总督迈克尔·杰弗里也将于10月12日至21日访华,他强调在澳中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之际访华,深感荣幸,并强调澳大利亚致力于做中国长期、稳定、可靠的能源合作伙伴。
澳大利亚曾反复强调,澳美同盟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并非完全针对中国。在涉及中国问题时,澳大利亚不会毫无条件地站在美国一边,而将竭力避免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实际上,澳大利亚的政策转变并不是偶然的。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发生深刻变化。顺势而为,深化对华关系,搭乘中国经济的快车实现本国的经济振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西方阵营的重要成员、美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柱和实施者,在对华政策特别是台海问题上做出明智选择,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对亚洲国家产生示范作用。同时,澳的对华政策选择,也对美国的亚太平衡战略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舟标志中国洲际导弹可抗衡美防御系统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宇宙飞船:太空中的军事平台
中国早在发射“神舟五号”前就已宣布,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用于和平目的。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却认为,中国的宇宙飞船具有军事意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军方人士认为,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个国家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不仅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意义,在军事方面更有无法估量的效能,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西方军事专家指出,载人宇宙飞船在军事上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功用:
第一,侦察与监视地面目标。载人航天活动的实践证明,人在外太空借助复杂的遥感仪器,可对地面目标实施侦察与监视,甚至能比卫星观察更真实、更快捷、更有选择性。
第二,协助指挥和控制地面军事力量。装备大型雷达系统、红外感应系统的飞船将成为国家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恶劣气象条件的影响,可为早期预警和控制行动提供更加快速、直接的数据,为地面军事力量提供情报和通讯支持。
第三,维修轨道卫星和组装大型空间军事设施。轨道维修包括维护卫星,修复失效部件,重新组合光学部件,校准测试仪器,调整机械结构。空间站还具有轨道组装能力,包括组装大型卫星天线、太阳能电池阵、大型长焦距相机和大型望远镜等。这也是组装大型空间军事系统所必需的。
第四,拦截与摧毁卫星和导弹。随着军用航天技术的发展,未来以空间为基地的攻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有可能使外层空间成为一个新的战场。打击敌方卫星可以使用天基武器系统。一个空间站相当于一艘“航天母舰”,巡航在太空,反卫星轨道机动飞行器可以随时出击,并能迅速、准确地摧毁敌方卫星。一旦天基高能激光武器研制成功,人在天上的军事作用必将更加充分显现出来。人不仅可以操纵武器摧毁敌方的卫星、飞船,而且可以把敌方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摧毁在飞行中段,甚至是助推段。
第五,作为军用卫星和平台的轨道加油补给站。目前的军用卫星,由于需要不断修正轨道和调整姿态,因此要耗掉大量燃料。以军用通信卫星为例,由于燃料的限制,一般最长寿命为10年左右。而此时卫星的其他系统仍能正常工作。今后若卫星的燃料用完时,可飞行至空间站进行补给,使其跳出一次性使用的限制,将寿命延长到30年。这不仅能节省大量的发射费用,还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空间战场的需要。
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克制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王牌——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据介绍,当宇宙飞船进入空间轨道后,虽然飞船本身质量庞大,但用很小的推力就可以使其翻转。同理,如果敌方试图拦截中国的导弹,中国导弹将可以运用此技术在空中改变轨道,躲避对方的拦截。目前美国的拦截导弹、俄罗斯的“白杨M”远程洲际导弹,就是利用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在空中迅速改变轨道来实行拦截或躲避拦截。中国拥有这种技术后,其洲际导弹就有能力抗衡美国锐意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
资料图:美军专家认为,中国可利用神舟飞船的一些技术强化其弹道导弹水平,可能会使美国尚在研发中的导弹防御系统“竹篮打水”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我们最担心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美国之音记者亚微10月12日报道/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星期三发射升空。一些人士对中国太空计划潜在威胁表示担忧。但是,中国官员承诺,中国进行航天飞行科学实验完全出于和平目的。
在中国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两年后,中国星期三成功地把载有两名宇航员的“神舟六号”送入太空。“神舟六号”发射升空,被中国官员赞誉为载人航天史上的丰功伟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中国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但是,温家宝也强调指出,中国的航天飞行科学试验只用于和平目的。
世界各大媒体对“神州六号”升空做了广泛报导。美联社说,中国共产党政府试图通过这次飞行使命表明中国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它在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不相上下的。
中国太空计划雄心勃勃
香港南华早报说,中国的太空计划设计师们制定了从登月行走到建造空间站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这次飞行将确定中国作为太空强国,准备好在国际合作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专家们指出,这次飞行无论在困难系数、还是在危险程度方面都超过“神舟五号”。香港航天学会总干事雷健泉说,“神舟六号”的太空使命对中国的太空研究很有帮助:“这次神舟六号在太空要逗留5天,解决一些维生的问题,比如对喝水、用餐以及睡觉等在太空生活的条件进行研究。这对中国未来在太空方面从事进一步研究会有很大帮助。”
台湾民间军事杂志《尖端科技》总编毕云皓分析了“神舟六号”带来的商业上的好处:“将来在商业上,发射卫星或是从事太空方面的试验,甚至未来10年到20 年后,在太空工厂方面,利用太空无重力状态下生产比较高级的药物,例如抗癌症的药,或是我们现在不知道的某种合成金属,这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因为太空工业是目前21世纪以及将来可能最热门的,但是成本也是最高的新型的行业。我预计在可预见的未来,10年到50年内就可以实现。”
探索银河系成发展趋势
毕云皓认为,人类在月球设立基地,进一步探索银河系,已经成为未来太空的发展趋势。他分析了“神舟六号”使命的战略意义:“从军事上讲,所谓太空高地未来 10年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谁占据太空高地,无论是在平时监视潜在的敌方,或在战时向地面发射导弹和所谓的导能武器,将来都会慢慢实现。”
一些人士担心,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将对美国的太空统治地位构成潜在的威胁。对此,香港航天学会总干事雷健泉表示不以为然:“我看中国航天部还没有把航天技术用于军事方面的计划,而主要用于人民的生活方面。我认为,这个威胁论有些夸张。”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桑德斯认为,虽然中国目前还不具备最先进的太空计划,而且在这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但是它已经开始在太空从事军事活动,例如利用通讯卫星收集情报等。桑德斯指出,中国的太空能力的确存在而且在不断改善。
美担心中国发展反卫星武器
桑德斯分析了美国对中国整个航天计划的担心:“一个担心是,中国有可能发展反卫星武器,把对美国军事和安全至关重要的卫星作为攻击目标。另一个担心是中国会更有效地利用外空间,加强其自身的军事能力。”
但是,“神舟六号”的太空使命到现在为止只成功了一半,飞船的返回也很重要。这次“神舟六号”将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内蒙古降落。如果天气比较稳定,降落就没有问题。据有些专家预计,如果这次飞行使命成功,中国有可能在“神舟七号”进行太空漫步,在“神舟八号”发展中国的空间站,2010年探索月球。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六着陆点离理论落点一公里意味什么?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我很关心神州六返回的着陆点。因为我认为最想知道的国家,怕是美国和日本吧。结果是离理论着陆点一公里!这精确度真是吓人的。这个落地精度相当于在射击中正中靶心!应是10。9环的标准。恐怕这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国家该心虚了吧?该睡不着觉了吧,又该大喊“中国威胁”了吧?!
神州六着陆,据在中央台转播室的专家讲,精确范围一是宽30公里,长15公里。二是宽30公里,长170公里。而神州六落在一公里远,这不是正中靶心是什么?!
也许有人不理解,美国和日本为何会睡不好觉。那就叫做贼心虚,一个字“怕”。试想,如果他们想欺负中国,而落下的是中国发射的弹道导弹(象神州六先在太空飞一圈再重返大气层),一个核弹头落在理论目标一公里处,会是什么结果?如果是落在100公里外就差多了吧?
美国吹他们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可是这次神州六在太空的多次小火箭变轨,和最后的和轨道仓分离,都表明了什么?那就是现在的中国的弹道导弹是很难拦截的,即可在太空中变轨,规避拦截,还可放出假目标,至于分导试多弹头,早在一箭三星时中国就掌握了。再加上发射平台是核潜艇,中国就是先遭到核攻击,也同样具备二次核反击的能力,而且这能力这精确度依然可摧毁美国,所以,在台湾和东海问题上,美国和小日本还是规矩点的好,别把中国惹怒了,要玩火自焚的!中国已不是八国联军时代了,想和中国开战?先问自己准备不准备玉石具焚的好。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高规格接待拉氏,曹刚川反驳没瞒军费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拉姆斯菲尔德作为美国国防部长的首次中国之行在19日进入了高潮,除了受到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的会见外,他还历史性地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炮司令部,并在中共中央党校与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中美双方都表示了加强两军合作交流的意愿,而拉姆斯菲尔德有关中国隐瞒军费的说法则受到了中方的有力反驳。
中方高规格接待拉氏
此次拉姆斯菲尔德来访,不仅是他担任布什政府国防部长后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2000年以来美国国防部长对它位于太平洋对岸“邻居”的第一次造访。中国方面非常重视此次访问,在接待规格和日程安排等方面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这点让拉姆斯菲尔德本人也赞不绝口。
昨天上午10时,当拉姆斯菲尔德乘坐的中国军方专车抵达中国国防部时,他受到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的热烈欢迎。拉姆斯菲尔德与中国主人热烈握手后像老朋友一样寒暄了起来。拉姆斯菲尔德当面向曹刚川表示感谢说:“谢谢您为我们所做的安排,这一天真是太棒了!”
接着,拉姆斯菲尔德将随同他到访的美国代表团成员一一向曹刚川做了介绍。除了美国驻中国大使雷德外,代表团的成员还包括了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部长罗德曼、助理帮办劳力斯以及五角大楼的首席发言人迪里塔等。
正式会谈后,曹刚川表示,他与拉姆斯菲尔德就地区、国际形势、两国、两军之间关系今后发展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在很多问题上有着共同的看法。
拉姆斯菲尔德回应说,美中两军关系近年来遇到一些挑战,但这给双方提供了互相学习、了解对方想法的合作机会。这次访问的目标就是促进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
拉氏期待胡主席再访美
昨天下午3时15分,拉姆斯菲尔德的中国之行达到了高潮。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会见了这位到访的美国国防部长。据了解,美国代表团成员没有变化,而中方则增加了外交部长李肇星。
胡锦涛在对拉姆斯菲尔德以及美国代表团其他成员表示欢迎后,愉快地回忆起了他3年前对五角大楼的参观访问。胡锦涛说,他还记得3年前应美方邀请访问美国之时曾经在五角大楼与拉姆斯菲尔德举行过会谈,当时双方坦诚地交换了看法。胡锦涛幽默地对客人说,虽然3年过去了,但拉姆斯菲尔德却显得更年轻了。
在谈到拉姆斯菲尔德与曹刚川以及解放军二炮司令员靖志远上将的会见时,胡锦涛表示,所有这些坦诚和深入的交流都将有助于两国武装力量增强互信和友谊,而这些也对两国总体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拉姆斯菲尔德表示,他也记得几年前胡锦涛对五角大楼的访问。他说:“希望在将来某一时间我们还能在五角大楼再次迎接您的到来。”他对胡锦涛表示,布什总统正期待着即将对北京的访问。
拉姆斯菲尔德还就中国的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与返回向胡锦涛表示了祝贺。
曹刚川驳斥“透明度”说法
当然,正如曹刚川和拉姆斯菲尔德两位部长所说的那样,他们之间的交流是“坦诚的”,因此免不了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拉姆斯菲尔德从今年早些时候在新加坡起就开始对中国的军费开支问题以及国防预算透明度说三道四。
他在此次来华访问的飞机上也一再对随行的美国记者表示,中国的军费增长缺乏“透明度”,也因此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担忧”。
昨天,曹刚川与拉姆斯菲尔德会谈后一起会见了记者。据新华社报道,在回答有关中国军费开支的提问时,曹刚川称,当前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国不可能在国防建设上花费很大财力。“中国2005年的国防费,按照新近调%DE3率,是302亿美元,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中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隐瞒国防开支。”
美国大使馆官员向早报记者透露说,拉姆斯菲尔德今天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前往韩国之前,还会特意到北京郊外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进行短暂的观光,接着就直接驱车前往首都机场,结束他的三天中国之行。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日印网民聊“神六” 不同立场心态复杂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神六”成功飞去来,中国再现“航天热”。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世界各国的官方表态都“看上去很美”,但各国的民间媒体特别是网民,对此又抱有怎样的心态呢?
美国网民:伙伴还是对手?
航天对于美国人来说已没有了往日的光辉与色彩,两年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 仍然让美国人的心隐隐作痛。此后,美国人对航天事业开始了全面检讨,里根时期的航天大国梦也有褪色的迹象。不过,对于中国这次的飞船发射,美国各大媒体还是给予了充分报道。
对于“神六”上天,跟踪报道最多的应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新闻网站(MSNBC)。
10月12日,MSNBC网站宇航频道特别组织了一次在线民意调查,主题是“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航天发展?”截至10月17日12:00,共收到12247张投票,其中选择“标志着一个国家最终崛起”的比例最大,占55%,而选择“对西方是一个威胁”的网民只占21%,另有11%选择“这是代价高昂的死路”,还有13%表示答案不包括在上面的选项中。
美国《新科学家》杂志也在自己网站上的宇航频道针对“神六”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题目很有意思,主题是“你认为中国太空人应该如何称呼?”,其中12%的人赞同应该称为汉语的Yuhangyuan(宇航员),有31%的人则赞同用汉语的太空加上希腊语的水手组合为Taikonaut(太空人),还有一个选择则叫幸运,选择这一项的人竟高达58%。
在美国各大航空爱好者论坛里,网民也在与中国人同步关注着“神六”的升空。
在发射当天,美国太空网站(www.space.com)的论坛里,一个关于“神六”上天的帖子成为当天的热帖。
网友Toymaker感慨道:“这个国家建立于5000年前,他们知道什么是耐心,说真的我喜欢他们的运作方式,非常具有中国人的特点,务实而且有决心,一步一步走得非常塌实。”
该论坛资深网友kane007则在回帖中写道:“聪明的中国人还拍摄了外部设备以及宇航员工作舱的照片,发回了如此高质量的录像,这是多漂亮的一次胜仗啊。”
不过,对于中国的航天计划,也并非全部是肯定的声音,一些美国网民再次把中国科技进步与政治和军事挂钩。
MSNBC科学版编辑艾伦·鲍勒在自己的太空博客Cosmologo中要求读者做一次有关中国太空技术的调查,他写道:“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政治和军事情况,是应该把中国看作是太空对手呢,还是潜在的合作伙伴?”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Mike Litaker认为,“政治与经济政策已经把中国带入到了国际主流社会和经济交流圈中。……我认为5年内中国会被看作是太空开发和研究领域的合作伙伴。”
纽约的Ken Emmanuelli也表示:“我们确实需要中国太空项目的协助来补充人员和物资。美国和俄罗斯不应该只是允许中国加入国际太空项目,而应该继续协助中国提高太空技术。为什么我们不带头引领这些国家共同为人类更好未来而奋斗呢?”
然而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一位署名为Mark R. Whittington的网民就指出:“我认为中国应被看作是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竞争对手。……竞争是好事,它会刺激创新和达到目标。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励我们重回月球而不是让中国人领先呢?”
另一位署名Steve的人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中国一直是我们的对手。两个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如此截然不同,怎么能够成为伙伴呢?……难道我还需要提醒大家,我们真的要进一步缩小中国与我们的军事鸿沟吗?”
日本网民:酸葡萄的滋味不好受
日本今年3月刚刚出台长期航天计划,20年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到2025年日本建成可供人类停留的国际月球基地,这也表现了日本要成为航天大国的决心。对于“神六”的成功,日本国内既有一种带点酸味的羡慕,也夹杂着一贯的怀疑。
在《今日日本》网站上,日本网民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个署名为Peeping Tom的网民带着不服的口气这样写道:“至少这次成功显示了中国的潜力。日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拥有同样的能力。”
他还表示,“美国有线电视网的报道说尽管中国做了很多改进,但中国的神舟飞船主要是基于俄罗斯的联盟号设计建造。另外中国还从莫斯科购买了包括宇航服、生命维持系统以及其他宇航设备,但中国官方却仍在声称所有这次发射升空的东西都是中国制造的,这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位署名为DXJP的网民回帖道:“我不会再称中国人只会制造一堆垃圾了。因为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我对于他们能够以这样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开发出这些技术感到很吃惊。中国日益接近日本40年前的水平了。我仍然还记得当年很多人都在叫嚷说日本制造的东西都是从美国买来的。……也许很快就可以在美国市场上买到神舟九号了。”
印度网民:复杂心态看神六
印度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印度的运载火箭多次为欧洲国家发射卫星,遥感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行列。印度计划在2007年或2008年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这就是称为无人登月工程的“月球飞船一号”。
对于“神六”的成功发射,印度人反应比较复杂。一部分印度学者试图降低这次中国航天成就的重要性,声称中国整个航天项目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别国技术而成的。
10月15日,《印度快报》在社评中指出,“尽管中国的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太空领域的第三大强国,但印度却并非必须跟上。……印度探月计划就受到了爱国主义的驱使。不过我们的航天项目还是一直明智地选择避免把重点放在载人航天飞行上。”
对于这篇社论,网民Meghneel Gore表达了不同意见:“我不同意作者在文章中的关于印度不应该进行载人航天探索的论点。……我们印度,作为一个人种以及一个国家应该加入到太空竞赛中,并不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只是为了保证我们这个种族能够生存下去。”
署名Ahluwalia的网民则评论道:“中国现在所做的,印度不应该去拷贝。飞船上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力量。印度也可以达到或者走得更远,我们不缺乏才华,也不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但是进行宇宙开发的费用太昂贵了,现在印度面临着其他更紧迫的发展需要,这使我们无法负担如此高昂的研究。……和中国不同,印度可以迅速加入到太空俱乐部里。印度需要使导弹和空军飞机升级使其与中国抗衡。”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同意美国防长参观二炮司令部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台湾联合报19日消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昨天抵达北京访问,他今天将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谈,并和解放军高层讨论中美关系以及台海问题。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大陆媒体报导,拉姆斯菲尔德此行将会参观神舟六号飞控中心以及二炮司令部,成为踏入解放军二炮指挥中枢的首位美国军方人士。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综合新华网、凤凰网报导,访问期间,双方除了讨论中美两军关系问题,还会谈及台海问题、北朝鲜核武问题以及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等。中国也关心美台、美日军事关系的发展。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拉姆斯菲尔德此行,可能会向中国解释美日军事联盟的性质和意义;拉姆斯菲尔德会小心地向中国领导人保证,美日联盟的性质完全是防御性。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拉姆斯菲尔德此次北京之行,中国军方同意拉姆斯菲尔德及其所率的代表团参观位于北京郊区清河镇的二炮司令部,这将是有史以来首位美国军方高层访问中国的战略飞弹部队指挥中枢。美国方面对此相当高兴,希望能有机会深入了解二炮部队。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由于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升空及返回,拉姆斯菲尔德很想利用这次机会参观相关设施,了解中国的太空发展计画,包含神六的飞控中心和西山地下军事指挥所。不过,中国方面已拒绝拉姆斯菲尔德参观北京西山地下指挥中心的要求。
(顶顶华闻 www.TopChineseNews.com )
拉姆斯菲尔德可能向中方提出,扩大军事对话以预防双方的突发性危机,包含:一、开设一条军事热线;二、实施两军突发性冲突应对方针的“海上危机防止制度”;三、实施军事演习相互事先通告制度。
来源: 新闻追击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日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日本上下昨天(12日)平心静气地观看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各报的报道篇幅虽不太大,但是在字里行间却十分在意中国就要成为“宇宙大国”。
各报在文中强调说,中国就是紧接在俄罗斯、美国之后的“宇宙大国”。与此同时,多数报章分析也从“宇航”联想到了“军事”,称中国的宇航飞天成就,不仅将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也将与军事挂钩。
日本内阁秘书长细田博之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日本一些媒体提问中国宇航科技先进可有“军味”时,简短地回答:“没有关联”。
他也说:“(日本)很高兴看到中国第二次发射成功。”至于宇航事业中日间是谁在领先亚洲,他也以回避口吻答说:“中国的载人飞船,与日本的无人飞船不能一概而论。”
日本电视台24小时新闻昨天在进行报道时,除宣布飞船发射成功,更重点报道中国民众为发射感到“骄傲”。
在不到30秒的新闻节目报道中,日本电视台插播了两段中国老百姓的谈话。因为是重复播映,留给观众印象深刻——第一段:“我为中国的崛起、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第二段:“我们中国就快要超越美国了。”
《东京新闻》在昨天的晚报指出:“中国这次发射成功,倍增信心。同时,发射也是要对国际社会宣示,在太空开发事业上,中国将与美国、俄罗斯平起平坐。”
《朝日新闻》也在其两天前的特写报道中以大标题说:《中国致力要成为宇宙大国,就是要发扬国威。》
该报还引述了日本多位宇航专家的谈话,“高度警惕”中国发展宇航事业与军事挂钩。日本未来工学研究所理事长椑田浩雄说:“中国发展宇航事业就是要为巩固国家战略定位。它(指中国)能够如此火速的按照计划进行,让人惊叹不已。”
另一名日本宇航研究专家、日本教育科学部宇宙开发委员五代富文说:“中国宇航技术是运用了它的军事技术,如导弹发射技术、侦探型卫星技术。”
该报补充分析说,中国所以要发展宇航科技,不仅是要从外太空掌控中国庞大的国土,掌握灾害、通讯,在军事上也将发挥作用。
《日本经济新闻》则比较关注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后的经济效应。它在报道时强调:“发射成功,将给中国市场带来1万7000亿日元的经济利益。”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揭秘:朝鲜空战背后美苏大打"偷机"战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苏式米格战机总让对手惊诧不已。图为米格-29战斗机。
“柴捆”、“佩刀”亮相朝鲜半岛
朝鲜战场上,担当苏联空军主力的米格-15是世界上第一代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被美军称为“柴捆”。与以往的飞机相比,1948年投入批量生产的米格-15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它的低空最大马赫数为0.856;在高度1.1万米时,最大平飞马赫数达0.91。因此,1950年底,米格-15给自开战以来便掌控朝鲜半岛制空权的美军飞行员带来了挑战,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
1951年4月9日,美军对鸭绿江铁路大桥实施大规模攻击。这座桥是向朝鲜军队提供补给支援的主要枢纽。当时,48架B-29轰炸机和超过100架的F-84“雷电”战斗机参加了这次行动,对手正是苏军的米格-15。结果,美军损失惨重,12架轰炸机和4架战斗机被击落,而米格-15则无一损失。无奈之下,美军使出“撒手锏”,将最新型的F-86“佩刀”战斗机投入实战。“佩刀”是一种后掠翼喷气式飞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而结果,美军这一秘密武器仍未能占得上风。因为米格战机在爬升率和武器方面更胜一筹。
美军气急败坏,下定决心不惜代价要搞一架“柴捆”研究一番。
美国迫降“柴捆”连遭失败
起初,美军决定迫降苏联的米格-15战机。战术是,先损坏米格-15,然后使失控的飞机迫降在美军机场。美国人的首次进攻把目标瞄准了苏联飞行员克拉马连科上尉。他曾参加过149次空战,击落过13架飞机。当时,3架“佩刀”对他形成夹击之势,企图迫他就范。而克拉马连科却成功地撤退到苏联防空火力保护范围之内,虽然差点被自己的防空炮火击中。美军空手而归。
美军又采取了新的行动。这次的目标锁定在亚历山大·莫斯科维切夫身上,这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空战中,8架“佩刀”战机将莫斯科维切夫驾驶的米格-15战机包围,企图将它劫持到美军机场。美军在他左右形成火力网,迫使他按一定的航线飞行。据莫斯科维切夫后来回忆:“我无法摆脱,只剩下一条路:作急剧的机动和冲撞。这时,一架‘佩刀’飞到了前面,似乎是为了指示我应向何处飞。我立即开火并将它击落。同时,美机也对我进行了猛烈射击。我手部负伤,但仍进行大角度俯冲并弹出机舱。谢天谢地,朝鲜人把我救起并带了回来……”
迫降行动均告失败后,美国人又采取了新的策略。他们四处散发传单,声称愿意支付10万美元购买一架米格-15战机。后来,美军又把赏金增到100万美元,悬赏能提供米格-15型战机者。他们希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然而结果却令他们很失望,这笔巨资竟无人理会。
不过,美国的“购买”行动最后在1953年还是获得了成功。1971年瑞典的《国际航空》杂志发表了一张米格-15战机的照片。照片的内容简介写道:这架米格-15是由一名苏军叛逃飞行员驾驶飞抵美军控制的机场的,但美军并没有兑现其承诺的100万美元,只是用10万美元把他打发了。
苏空军英雄巧获“佩刀”
几乎在美军决定“购买”米格-15战机的同时,苏联空军参谋部也在谋划捕获F-86“佩刀”战机的行动。一支苏军飞行员小组秘密从莫斯科飞到驻扎苏联航空部队的安东市(现丹东市),组长是航空兵中将、苏联英雄阿列克塞·布拉戈维申斯基。
一切准备就绪,负责这一行动的米格战机开始升空。然而,行动初期的空战,美军处于优势,一架米格飞机被击落,两架遭重创。布拉戈维申斯基小组开始研究美方行动的战术,听取了朝鲜战场上的飞行员的意见,探索了捕获“佩刀”的新战术。然而,接下来的一些行动仍未获得成功。其中,一架米格战斗机着陆时出现翻滚,飞行员久边科中校不幸牺牲。之后,布拉戈维申斯基中将被迫带领自己的小组返回了莫斯科。
不过,捕获“佩刀”战斗机的行动仍在继续,只是变换了新的战术。首次获得成功的是后来成为苏联空军英雄的叶夫根尼·佩利亚耶夫上校。他回忆说:“那是在1951年9月,我是无意中遇到‘佩刀’的。当时,我已与其他飞机一起退出了战斗。然而,我猛地发现了一架‘佩刀’,就向它开火。‘佩刀’中弹后,开始向下坠落。我好像损坏了它的发动机和弹射装置。飞行员别无选择,只有着陆。他控制着飞机,一直飞近黄海,着陆在海滩卵石上,当时正赶上退潮。飞行员被美国的救援队救走了。这种行动对美军来说还是比较及时的,但飞机却留了下来……”两个小时后,美国攻击机杀了过来,向“佩刀”着陆区投了大量炸弹,企图炸毁这架战机。不过,当时已经涨潮,海水淹没了战机。随着夜幕来临,苏联飞行员接到命令:从水中打捞出飞机并运到安东机场。这一切一个夜间是无法完成的。于是,他们先将飞机拖到离海岸一定距离的地方,用干草堆进行了伪装,在那里停放了一天后,又将飞机运往机场。但他们又遇到另一个问题:从海岸到机场的路上有许多隧道,无法将飞机直接拉过去。随着夜幕降临,飞机被拆掉机翼后进行运送。清晨时分,“佩刀”安全运抵安东机场。
朝鲜战争接近尾声时,美军已经开始使用带有雷达的“佩刀”战斗机。苏联飞行员又面临新的任务,那就是捕获一架改进型战机。后来成为航空兵少将、功勋军事飞行员的尼古拉·什科击落一架该型机。他回忆说:“当时‘佩刀’坠落在朝鲜军队控制的稻田中,准确地说是腹部着地进行的迫降。但美国直升机随即赶来,带走了飞行员,并炸毁了这架飞机,只留下飞机残骸。”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苏之间的这场“偷机”大战才宣告结束。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黑人士兵讲述志愿军的故事
美国黑人士兵讲述志愿军的故事
作者:史维可
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这个美国黑人士兵叫霍尔,是美25师黑人工兵连的上等兵,第二次战役时黑人工兵连向志愿军第39军集体投降。这个过程是非常惊心动魄的,当时,他们举起了白旗,志愿军就向前移动,准备接受武器,不料这时,一个美国兵由于过度紧张竟开了一枪,把一个志愿军战士给打倒了。所有的黑人都立刻意思到,有全体毁灭的危险。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其他志愿军不仅没有开枪,反而想法稳定他们的情绪,上去同他们握手,向他们解释了俘虏政策。顺利完成了受降。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就因为志愿军战士高度的冷静和理智,严明的纪律而挽救了。当时感动得整个黑人连的弟兄有的发狂的叫喊,有的哭泣,有的跪下拼命祈祷。。。。。。
这个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统治阶级对所有的黑人部队都不放心了,从此,朝鲜战场的美军再没有单独编制的黑人部队,所有黑人部队都被拆散,和白人混编。
这位霍尔就是当时哭泣的一个,他说:也就是从这时起,我第一次认识了中国人民。以后经过的种种事情,使我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伟大的人民,你们确实是不寻常的!
下面就是这位美国黑人士兵发自内心的声音:
中国志愿军一直对我们俘虏很客气,称呼我们"先生",但在我的内心里,却不仅仅把他们看作热情的朋友,而且看作战斗的同志。我觉得,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他们才是最理解我们黑人痛苦的人。也正是在志愿军的战俘营里,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作为人来看待,被作为同志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动物来看待!。。。。。
我的一生都充满屈辱和苦难。我认为,我最大的罪过就是生为美国的黑人。我的肤色就是我一切不幸的根源。。。。。。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的时候,走在街上,母亲就紧紧地拉着我,不准我离开一步,惟恐我冲撞了白人,招来灾祸。由于家庭贫困,父母不得不把我放在孤儿院里。有一次,母亲给我送来一件新上衣。她刚一离开,白人的孩子就命令我把上衣脱掉,换上破的。当时我哭了。哥哥也用小手臂搂着我滚出了眼泪。别人把他拉开,围上去,揍他耳光,打得他后来成了聋子。这就是我童年的遭遇。后来我长大了,当了一名工人,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为了进饭店和咖啡馆,我受到不少的污辱和打骂。渐渐我学乖了,如果半小时之内没有端上食物,我就得起身离开。有一次乘公共汽车,我和一个白人坐在一起。他命令我离开,我就向旁边让开身子。那个白人竟愤怒地说:"我已经说过,我们之中必须有一个离开!"我忍耐着又向旁边让了让。这时那个白人就站起来,一脚把我从椅子上踢下来。其他白人哈哈大笑。污辱向无数条鞭子抽打着我的心,我的头象要裂开似的,我的整个身子也象要立刻爆炸。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我被辞退了。后来又去作一个农业工人。在这里我跟白人干同样的活,但是却不让我和别人一起在屋子里吃饭,对待我完全象对待一个动物。不久,我又失业了。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的体育馆搞拳击,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有一次我和一个白人比赛,比赛之前,一个人塞给我100元钱,叫我输给那个白人,否则就要杀死我。这是我有生以来挨的最重的一次痛打,使我卧床半月之久。我结了婚,但是我无法养活我的妻儿。我勉强能够起床,就又去参加拳击,以便挣得些零钱。钱是那样的少,我把东西给老婆孩子吃了,自己和饥饿作斗争,有时一天一餐,有时数日一餐。这一切,我都是瞒着他们干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参加了军队。。。。。。这就是我作为一个黑人的生活。它使我饱尝了屈辱、悲伤、失望和痛苦。它使我不止一次地向自己发问:为什么人类要如此受苦?为什么有些人如此贫困而有些人又如此富有?为什么人的肤色就是一种耻辱?世界上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我没有得到答案。我想,人类也许从来就是如此,不歧视黑人的地方是不存在的。
但是,我终于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找到了真理。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不歧视黑人的地方呢?是有的。这就是在中国,在志愿军这里。也惟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新世界!。。。。。。当然,坦白地说,在我被俘之后,我首先注意观察的,就是看看中国人是不是也歧视黑人。从志愿军的行动、言谈甚至眼神,我都进行了精细的观察。确实,志愿军对我们黑人是真诚的,同情的,并且是热爱的。象我们国家里那种可诅咒的现象是根本不存在的。而且每当白人对我们不礼貌的时候,每当他们拒绝和我们一起游戏,拒绝和我们在一个火盆烤火的时候,志愿军总是耐心地、善意得用他们的思想来教育白人,说服他们。也就是这个时候起,我们之间的万丈高墙,才逐渐拆除;我们之间的友谊,就象一粒健康的种子,通过中国志愿军的手,很快地发芽成长起来。也许这些在志愿军看都不过是些小事,但它对我们来说却是无限珍贵的。因为在我的一生中,在我的不幸的黑人兄弟的一生中,都是第一次过上人的生活。。。。
我还想谈一件令我十分感动的事。去年夏天,一个黑人伙伴到河里游泳发生了危险。这时候,俘虏营里的一位体质单薄的教员,立刻跳到河里,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游到激流中去救他。终于把他打捞上来。当时我们看到这位教员那样单薄的身子,所有在场的黑人都哭了。要知道,在美国,是谁也不会在乎一个黑人的死掉的。而在这里却把一个黑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贵重。所以我说中国人民是了不起的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理想,是完全有根据的,是真正能够消灭剥削,消灭压迫,改变黑人不幸命运的。在俘虏营里,我还认真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书籍,我认为只有这些才是取得黑人彻底解放的武器。我并且认为,毛泽东是一位十分卓越和伟大的人物。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志愿军是会取得彻底胜利的。我今生的志愿,就是同中国人并肩战斗,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个忠实同志,为无产阶级和黑人的彻底解放而斗争!
一个侵朝美国老兵评价一个志愿军小战士
美国老兵说,在一次战斗中,他和20多个战友被穿着臃肿的棉袄,看起来就象一群野人般的志愿军打击垮了,当了俘虏,他们都在心里想,这回一定死定了。但乘胜追击的志愿军顾不上管理他们,只是把他们交给了后面来的一些北韩人民军官兵后又一路追击下去了。
他说,当他看到这些北韩军人们军容整洁、装备良好、举止行为很文明时觉得有了一些安全感,然而当他和被俘的战友们在这些北韩人的驱赶下离开了公路,押到一个无人的山洼里,勒令站成一列时,他偷看了一下,发现这些北韩人在另一边架起了机枪,眼中露出了仇恨的目光,他突然明白了:妈呀!他们要屠杀俘虏了。
正当他在心中绝望地不停祷告上帝时,上帝真的出现了,一个偶然路过此地的志愿军小战士发现了即将发生的这一惨剧,这个小战士也是衣衫褴褛,邋里邋遢的。这个小战士的情绪似乎很激动,嘴里不停地说着美国俘虏和北韩人民军谁也听不明白的话,但他们却都明白了他的意思,因为他就站在机枪口下,用身体保护着俘虏。
那些准备杀掉他们的北韩士兵在这个志愿军小战士不停地挥舞着一枝很长很陈旧的步枪干涉下,看起来不得不放弃了行动,那个救了他们一命的小志愿军似乎还不放心,一直监督着直到他们遇见更多的志愿军时,这个小战士才把他们正式移交了。
他说,当他发现周围全部都是那些小个子的中国人时,他的眼泪才流了出来,觉得生命才真正有了保障,有希望回到他在加利福尼亚的家,回到他的妻子和不满周岁的儿子的身边。
这50多年来,每当他听说与中国有关的事情时,他总要在心中替这个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姓名的中国人祈祷:我的上帝,我的兄弟。
--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培养出来的有高度觉悟和战斗力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说当年一个人民解放军的普通战士的觉悟水平比如今美国下令杀十四岁小孩的国防部长高,一点不为过! |
|
|
|
|
|
|
|
发表于 23-10-2005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正研新一代运载火箭 将突破多项核心技术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负责人说,为满足中国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和探月第二、三期工程需要,中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人民日报消息称,新一代运载火箭将在继承现有长征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以无毒无污染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近期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该负责人介绍,新一代运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5吨至25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5吨至14吨,将在运载能力、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新一代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产品,可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大幅度提高中国火箭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中国未来20年至30年内航天发展需求,从而实现中国航天运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 中国新闻网)
http://military.netbirds.com/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5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六:中华民族抢占太空时代的战略制高点
航天母舰时代的来临
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神六就是一艘航天母舰。把它装满科学仪器就是太空科学考察和科学实验船,就是和平开发太空资源,如果把它装满原子弹、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就是一艘真正的航天母舰了。在此以前,美俄都早就有了太空飞船,但因为时机还没成熟,也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太空还没有成为战场的必要。自从地面战争越来越倚靠航天设施的作用,特别是今天,中国的带有明显的旨在打破世界列强的军事技术封锁性质的神六,也参加进来后,一个航天母舰的时代就悄然而至。
给拉姆斯菲尔德的见面礼
拉氏是美国今天奉行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的主要代表,也是个白人利益至上主义者,根本没有把中国等黄人种放在眼里。中国那二十几枚陆基洲际导弹对于美国来讲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美国国防部对中国制定政策时才那样霸道。今天拉氏就要访问中国,稍后布什也要在十一月份访问中国,神六就是要告诉拉氏等:你TMD能防的了我们的陆基洲际导弹甚至潜射导弹,可是要是神六装上核弹,在飞临美国上空时往下一枚一枚的丢,美国TMD和NMD能防的了吗?这就等于TMD和NMD还没建立起来,就被中国攻破了。中国的全球核威慑力量就这样建立了起来。以后TMD、NMD拉氏说话就要小心点。
地球时代中国落后了 太空时代要有先手
在冷兵器时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国占尽了先机,成就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国家。可是进入火器时代后,中国落后了。世界上的大片土地资源都被白人抢占了,人类对地球的瓜分已经基本完毕,下一步就要向太空发展。就能源来讲,一个月球就有人类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干净能源。如果说航空母舰代表着常规武器发展的最高峰,中国已经不可能在常规武器上超越其它国家的话,那么,在核武器时代、航天母舰等太空武器时代我们就要抓住机会,抢占先手。这就是落后国家的军事上的后发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跳跃式发展。
为中华民族的后续发展奠定军事上的基础
一个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如果没有武力作后盾就迟早要灭亡。一个国家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发展的同时,军事方面也要有相应的发展,才能保障该国家生存发展的安全。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衰落,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作支撑。从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被挨打瓜分,到今天的可以与美欧等强国分庭抗礼,中国军事力量上的进步和发展不能不说是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的。在中国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在全力发展和追赶世界先进国家的时候,建立起强有力的国防体系就是十分重要的,神六无疑就是中国军事力量在强大起来的一个主要标志。 |
|
|
|
|
|
|
|
发表于 25-10-2005 09: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可夫:中国二炮装备的导弹战力强大
平可夫:经过战后高速经济发展和将近半个世纪的工业化,中日韩目前所处的战略态势已经远非19世纪明治维新前后所能比拟。东亚三国已经进入三强时代,不仅如此,在热兵器时代,以中韩日军队为主体的亚洲军队已经在科学技术、训练、战术、装备等领域发展到足以同任何欧洲军较量的地位。
因此,必须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再战已经无赢家。以今日中日韩三国军事实力而言,总体上,日本依然占有技术力量上的优势,但是这种差距在不断拉近,同时,中韩军队在诸多领域享有对日本的“非对称优势”。而且三方的武力投射力量足以涵盖任何一方,这在冷兵器时代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首先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这一地区的出现。这方面中国军队占有绝对优势。第二炮兵的DF21、DF15战役战术导弹和即将部署的巡航导弹无论在打击精度还是在远程投射力量方面都足以摧毁日本多次,当然这是以核战争为前提的。在长达将近10年的“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活动中,中国军队事实上已经悄悄地经历了一场科学技术大革命,这些军事技术的优势也将从整体上改变中日军事力量的平衡。毫米波雷达成像、红外成像技术在战役战术导弹末制导领域的广泛运用,使二炮即使在一场短促的常规战争中也具备了对日本东京、大阪的政治战略目标、自卫队28座防空雷达设施、C3I指挥中心发动精确攻击的能力。巡航导弹的批量装备二炮,使对日斩首行动也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尽管日本没有开发类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是一旦受到类似攻击,以今日日本所具备的技术基础,要开发巡航导弹、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甚至核武器最多需要一年左右,甚至更短,依照日本的民族性格,一定有仇必报,那么中韩也将
----------------------------------
遭到来自日本的有效而沉重的打击。结局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三败具伤。没有赢家。现代战争已经进入第五代,无需动用一兵一卒,换句话说,无需接触。因此平可夫在本文中不讨论三国陆军的力量对比。
海上的非对称优势
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处于总体优势的同时,中韩海军正在迎头赶上。三家海军均已进入“神盾”战舰时代。笔者多次强调,无论从军事技术还是现有装备而言,韩国已经具备了同中日进行较量的能力,而且在若干技术领域还处于非对称优势。
韩国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在阿布达比最近告诉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声称他们将在今年正式建造“神盾”级导弹驱逐舰。汉和命名为“大韩神盾”。根据建造计划,HYUNDAI将每两年开工建造一艘“大韩神盾”,第二艘舰将在2007年开工,第一艘舰计划在2009年进入韩国海军服役。整个建造计划是3艘,安装了SPY1D型相控阵雷达,满载排水量达到10000吨。与目前服役的日本“金刚”级“大和神盾”所不同的是,“大韩神盾”在舰首安装了RAM防空导弹系统而在后部安装了Goalkeeper短距防空系统。
总体上,大韩神盾的吨位还大于已经或者即将服役的两艘“中华神盾” 和4 艘“大和神盾”1驱逐舰。“大韩神盾”同时安装了直升机机库,配备两架直升机,四面相控阵雷达的安装位置也与“大和神盾”不太一样。“大韩神盾”的后两面相控阵雷达位置较高,电子作战系统也与“大和神盾”不同。
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在2004 年购买了SM3 Block 1A海基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并且在5年中期防卫计划中追加定购2艘“神盾”驱逐舰。而“大韩神盾”目前依然计划配备SM-2 Block III 舰对空导弹。在中国方面,2005-2006年两艘“中华神盾”也将正式交付海军南海舰队投入服役。
在潜水舰技术领域,日本依然处于绝对的技术优势,但是中国、韩国正在迎头赶上。中国最新得到的8艘KILO 636潜水舰配备了射程为220 公里的3M-54E反舰导弹,这是东亚国家中唯一拥有这一类型导弹的国家。反潜作战能力日本属于世界一流,拥有80架以上的P3C反潜巡逻机,但是海上自卫队根本不能盲目乐观。冷战时代建立起来的P3C机队在对付苏联太平洋舰队潜水舰部队南下时候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太平洋舰队所处纬度偏高,因此海上自卫队当年制定的“三海峡封锁论”的确能够把太平洋舰队变成孤掌难鸣,但是中国拥有远达南中国海的海岸线,一旦开战,对日实施大纵深海上封锁舰在心理上对日本社会造成极大的震撼,这些封锁线完全可以设定在P3C的作战半径之外。
此外,中国海军在大舰技术大半过时的同时,又拥有一支以Su30MK2、JH7A为主体的海军航空兵,配备了包括Kh31A超音速反舰导弹、YJ803反舰导弹在内的对舰攻击武器。一旦开火,面对优势的日本海军,即使选择避免大舰对决的战术,中国海军的歼击航空兵也可能对日本舰队形成足够的威慑战力。同时还必须考虑中国海军新一批956EM导弹驱逐舰服役的因素。这种导弹驱逐舰配备了射程为240公里的超音速舰对舰导弹,可以先敌开火。因此甲午战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就是训练的问题。
空中的非对称优势
在空中,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斗机依然是最好的截击战斗机,但是韩国空军的F16C、中国空军的Su30MKK在功能上比F15J还多。三国空军已经进入了“同处一代战斗机”的时代。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韩国空军即将得到40架F15K多用途战斗机,它将是这一地区最为先进、攻击能力最为强悍的战斗机。目前两架原型机已经开始试飞。F15K将使韩国空军在东亚处于技术上最为领先的地位。其作战半径达到1200公里,比中国空军的Su30MKK 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略低,但是足以涵盖半个中国和日本。而且美国已经答应向F15K出售JDAM卫星制导炸弹、AGM130空对地导弹,后者的射程达到45公里,韩国空军还购买了45枚射程为95公里的SLAM-ER空对地导弹,目前这种导弹只有美国装备。这些攻击力极端强悍的空对地打击系统使韩国空军完全走向了攻防兼备的道路,并且拥有在日本防空火力圈之外实施对地精确攻击的能力。所有的上述导弹系统都已经进入了多重诱导的时代,抗干扰能力极强。
而中国空军的Su30MKK也装备了射程达到105公里的Kh59E型电视制导炸弹。目前已经配备了100架Su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第三代飞机的数量已经开始超过日本航空自卫队。今后剩下的问题还是如何熟练运用苏式飞机和J10A。另一方面,基于宪法上的限制,日本要进口或者自己开发类似武器装备将会遇到极大的法律困难。韩国空军还计划再进口40架F15K或者其他第三代战斗机,使三代战机总体数量达到80架之多。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获得了SU30MKK并且自己开发J10A的经验之后,中国已经开始了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这意味着即使在未来15年之内日本航空自卫队获得类似F22那样的先进隐形战斗机,在航空技术方面,中日空军装备同一代战斗机的时间差将会大大缩短,在技术上日美还是会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但是数量上中国会远远超过日本。
总体上,由于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三国之间的军备发展后劲无穷,并未拖累自身的经济跃进速度。东亚三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只能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的时代。中日韩不能再战!
平可夫 |
|
|
|
|
|
|
|
发表于 8-1-2006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导弹出口马来西亚看中国的国防工业
从导弹出口马来西亚看中国的国防工业````````````转自http://www.ningjing.net/php/viewthread.php?tid=3861&fpage=1
马来西亚副总理拉扎克表示,马来西亚已原则上同意向中国购买中程防空导弹,他在签署了购买该批导弹的谅解备忘录之后说“如果马来西亚作出全面承诺,这项交易就会在稍后敲定。”至于这笔武器合同的费用没有批露。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中国承诺将单兵近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转让给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说,购买这批防空导弹,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并将在2006——2009年马亚西亚第九个“五年计划”内实行。
外电认为,中国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西方武器销售市场取得突破,标志着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跻身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之后再度成为对国际军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也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中国的“争光弹”
据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提供的信息,根据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与马来西亚两家公司达成协议,马亚西亚将购买足以装备两个导弹营的中国凯山—1 甲中程导弹,中国精密机械出口总公司则将飞驽—6 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转让给马来西亚。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总裁王冰雁(译音)说,中国愿意以灵活付款方式完成凯山-1甲的交易,包括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和延期付款。
据英国《简氏导弹及火箭系统年鉴》2002-2003年版介绍,凯山-1(KS-1)系列防空导弹于1989年试射成功,并在1994年结束试验,当这种导弹在1997年珠海航展上展出时(注:当时展出单位的名称为奇特的“江南航天公司”),其先进性能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2002年珠海航展上露面的改进型凯山-1甲导弹吸取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可拦截入侵的轰炸机、高空侦察机、无人机、武装直升机和空地战术导弹等,有全方位,大作战空域的多目标攻击能力。
据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提供的资料,这是一种有多目标截击和追踪能力的武器系统,标准的凯山-1甲导弹作战单位包括24枚导弹、一套相控阵雷达系统、四套双联装发射架和支援设备等。该导弹的外形接近英国的轻剑导弹,但弹体体积要大的多,导弹全长5.6米,弹径400毫米,弹重900公斤,战斗部重量超过100公斤,导弹的最大作战高度为24000米,最小作战高度为500米,最大作战斜距42公里,最小作战斜距7公里,目标最大速度750/ 秒,目标机动过载5g,最大飞行速度大于4马赫,导弹采用少烟药粒,减少尾焰对TVM导引信号衰减和干扰。
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算是中国第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的防空导弹,所以在技术堪称目前中国国产最先进的国产导弹。凯山-1甲导弹系统配用的SJ -212相控阵搜索/导引雷达,搜索距离115公里,追踪距离80公里,制导距离大于50公里(导弹有效射程42公里),方位扫描角120度,ぷ髌德士赡苁荊波段,某些数据与爱国者的AN/MPQ-53装置在下方,形状也不相同。两者的外型相似,都有一个接近圆形的主天线阵负责搜索,但是SJ-202的敌我识别(IFF)天线装在主天线上方,面非MPQ-53则置于3个地方,数量为5个,形状6角形。负责TVM的导引天线,MPQ-53只有右下方的一个,但SJ-202则有左右上角和右下方共3个。前者能够同时控制3枚导弹,后者应能导引2枚导弹,整个雷达共计可导引6枚导弹同时攻击3-6个目标,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抗空对地导弹的能力。由于其外观和爱国者系统神似,港台媒体曾不断爆出所谓“以色列将爱国者的技术转移给中国,才会出现性能优良的凯山系列导弹”的传闻,但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已在多个海上防务展等场合驳斥了这些无稽之谈。根据日本《航空爱好者》杂志的评价,凯山-1系列防空导弹除了射程较近外,其它性能优于中国台湾年研制的天弓I型防空导弹。
由于马来西亚从独立伊始便习惯采购英美各国的武器系统,其军队编成也是典型的西方模式。自从前任总理马哈蒂尔强调马来西亚皇家军队武器来源多元化方针后,马来西亚便采取积极的姿态从东方国家获取防务产品,相继以非常优惠的条件从波兰购买PT-91M主战坦克、从俄罗斯购买米格-29M和苏- 30MKM战斗机等,而中国装备出现在马来西亚军队序列中也体现出马来西亚“灵活外交”的特色,毕竟以有利的买方市场作为砝码,到达“全家买好货”的目的,何乐而不为。据吉隆坡出版的《亚洲防务》杂志最新一期分析文章称,马来西亚方面附加要求中国转让飞驽-6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也是个“一石三鸟” 的好主意,既培养了本土武器制造业,向高技术兵器研制生产方向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可在与其他国家谈判进口类似产品时施加压力,马来西亚此前向俄罗斯、巴基斯坦和英国寻求采购近程防空系统并获得技术转让时无一例外地遭到当场拒绝,除此之外,马来西亚皇家军队也可避免一旦遭到西方制裁时造成武器保养渠道断绝的尴尬局面。
中国武器名声也不赖
曾几何时,旧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万国武器博览会”,民族国防工业的赢弱导致中国成为各国倾过剩军品的绝佳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防工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当时出于反帝反殖民主义、支援亚非民族解放势力的目的,中国武器开始大规模走出国门,但由于主要以无偿援助形式出口,因此几乎没有经济效益。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按照国际市场规则发展稳定的军品贸易,追求务实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正值苏联撤出中东传统武器市场,中国武器价格低廉,无附加政治条件,而其设计又与苏联相仿,因此大受中东国家欢迎,得以迅速抢占中东市场,据以色列《国际事务中东观察月刊》2000年9月报道,在 1985年前后,中国出口武器的目的地100%均为中东国家,而中国武器占中东武器市场比例,1987年曾达到12%最高峰。中国武器在中东的主要客户为埃及、伊朗与伊拉克,在三国的武器库中,有一半的战机、潜艇、护卫舰,30%的炮艇、巡逻艇以及25%的野战炮等都来自中国。换言之,80年代是中国武器出口至中东地区的黄金时代。而中国也从这些贸易中得到巨大实惠,特别是从埃及得到苏制米格-23战斗机,得以第一次接触复杂的变后掠翼技术,促进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但在1991年后,由于海湾战争中显现的高科技武器优势,中国武器由于技术会含量低、水平大多是苏系武器的翻新及仿造,被西方先进武器迷住的客户逐渐对中国武器失去兴趣,中国的武器出口也步入低谷。但这一局面没有持续多久,精良实用且部署容易的中国战术导弹再度成国际市场上打的响的品牌,而且式样繁多,可供客户选择,目前已至少有10种不同型号的导弹出口至海外。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2000多枚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经过超过300枚以上的实弹射击,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该国陆军受欢迎程度超过美制陶式导弹,巴基斯坦甚至成立专门博士研究所,以红箭-8为基础仿制出自己的绿箭反坦克导弹,销往其他伊斯兰国家,反响不错。
军品贸易:中国必须坦然面对
美国主管国防工业的前官员霍华德·菲什曾说:“武器销售是一种外交货币”。对于军品输入国来说,军贸在为这些国家迅速提高武器装备的技术档次、增强综合防卫能力的同时,也成为它们谋取超出军事力量范围之外的更高层次上的安全利益的一种手段。军品贸易更是一种利润丰厚的商业手段。据统计,美国签订 1亿美元的军贸合同,就会增加15000人的就业机会。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每100美元收益中,就有1.5美元的军火收益。
对中国而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军工企业大多处于“山、散、洞”等所谓“大三线、小三线”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设备更新改造缓慢,据有关方面负责人介绍,过去我国产业工人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归国防工业部门管理的。近来,随着军事订货减少,军品边际成本提高,职工就业面临现实危机。过去长期以计划经济模式为指导建立的军工企业积重难返,困难重重,市场适应能力普遍较差。国家短期内不可能为其投入太多的资金,而战备和国防建设的急迫需要客观上又要求必须保持适度规模和水平的军工企业,全部实行“军转民”既不可能、也不能实现,更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军贸为解决我国军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保持和平时期的战备水平不下降,打开了一条希望之路。
生产外贸军品将军事工业的静态储备变为动态储备,使专用设备和技术人员及熟练工人都处于生产的较佳状态,解决职工就业和满足军品需求的问题。现今许多国家都把军品出口作为获取硬通货,摆脱国内经济危机,提高军工企业战备水平,平衡国家收支,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整个民用产品跻身国际贸易市场的战略手段来运用。
军事技术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先进技术的集中代表,国家投资军事高科技开发上的军转民,必然带动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上台阶,必将会拉动我国不同行业的更大规模的发展,成效十分可观。我国历史上独立自主地开展的军贸活动,为我在国际上了很多朋友,在国际斗争最为复杂激烈的时候打开了一定的外交局面,鼓舞和巩固了世界范围的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成果,提高了国际威望。此外,发展军贸还有利于调整我国周边地区的战略关系、平衡地区战略力量。由于军贸市场一旦进入,将是一个长期供求的关系过程,这对于抵抗霸权主义在这一地区的渗透与破坏,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亚太环境,将产生积极的效果。马来西亚副总理拉扎克表示,马来西亚已原则上同意向中国购买中程防空导弹,他在签署了购买该批导弹的谅解备忘录之后说“如果马来西亚作出全面承诺,这项交易就会在稍后敲定。”至于这笔武器合同的费用没有批露。作为交易的一部分,中国承诺将单兵近程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生产技术转让给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国家通讯社说,购买这批防空导弹,是马来西亚武装部队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并将在2006——2009年马亚西亚第九个“五年计划”内实行。
外电认为,中国在这样一个传统的西方武器销售市场取得突破,标志着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跻身世界十大武器出口国之后再度成为对国际军贸市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也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影响。
军事技术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先进技术的集中代表,国家投资军事高科技开发上的军转民,必然带动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上台阶,必将会拉动我国不同行业的更大规模的发展,成效十分可观。我国历史上独立自主地开展的军贸活动,为我在国际上了很多朋友,在国际斗争最为复杂激烈的时候打开了一定的外交局面,鼓舞和巩固了世界范围的反帝、反霸、反殖斗争的成果,提高了国际威望。此外,发展军贸还有利于调整我国周边地区的战略关系、平衡地区战略力量。由于军贸市场一旦进入,将是一个长期供求的关系过程,这对于抵抗霸权主义在这一地区的渗透与破坏,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亚太环境,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
|
|
|
|
|
|
|
发表于 12-1-2006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将军再发强音:哪个国家敢跟中国打一仗
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彭光谦少将指出,目前中国军事战略的主要调整方向,是把安全战略指导的中心由过去著重维护国家的生存利益为主,逐步向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为主。
彭光谦二十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球虽然看起来没有大的波浪,但是在水面以下还是波涛汹涌的。各国都在争夺未来的战略主动地位。面对新的军事变革,新一轮的军事质量竞争比过去激烈,各国都在著眼于未来的发展,调整自己的战略竞争、军事机构,发展新的武器装备。
彭光谦指出,从今年看,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美国一方面对中国开展截阻,同时美国在军事上又加快了战略的调整,在军事布局上逐渐向亚洲靠拢,中国不能不表示严峻的关注;美日年初把所谓的台海问题作为共同战略关注的目标,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也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这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以前美日并没有直接说出来。
全面战争威胁已消除
就中国的安全态势来看,如果说要调整,就是把安全战略指导的中心由过去著重维护国家的生存利益为主,逐步向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为主,这是需要调整的一个思路。因为从建国到七十年代,中国面临著全面战争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把生存利益放在第一位。但现在由于国际格局的变化,冷战结束,全面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
彭光谦进一步解释说,中国的国防实力有很大的提高,现在对中国能够实行全面战争威胁的国家已经不多了,即便有个别国家具备这种能力,对中国进行打击,但也没有把握在毁灭中国的同时保证自己不毁灭,「或者说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准备跟中国拚一把」。
警惕发展环境受威胁
他说,现在的威胁,主要表现为国家发展中面临的威胁,它的表现不是全面入侵中国,而是千方百计影响中国的发展环境。首先是对中国实行预防性的合围,压缩战略空间,使中国没有多少战略回旋和选择的余地。第二,尽可能让中国在维护国家统一、保持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付出更大的代价、更大的成本。第三,尽可能减少中国获取世界资源的份额,本来是可以平等的交易,但是他们破坏平等交易。第四,尽量造成国内的动乱,让中国不能安心下来发展。
积极防御以战止战
另外,彭光谦指出,中国总体还是内向战略。作国家的本土和本土有关战略利益的防御,不是扩张性的,总体上是内向势力。但是在具体作战方法上,向外线反击是可能的。
中国的军事战略方针还是积极防御,过去是这样,将来也不会改变。但是防御不是消极防御,是积极防御。第一,在战争爆发前要尽可能积极行动来制止战争。一旦战争制止不了,积极作战、以战止战,保证我们国家的安全,保证战略机遇期不受冲击。这是当前维护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不断发展的利益,是国家的战略使命、积极使命。 |
|
|
|
|
|
|
|
发表于 13-1-2006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氏:中国正研发“超-10”先进战斗机
中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CAC)正在发展一种先进型号J-10多任务战斗机,称为超-10(Super-10),采用一台推力-矢量控制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更坚固的机身和无源相控阵雷达,以上依照俄国消息来源。
俄罗斯米格飞机制造集团(RSK MiG)的专家,已订约提供技术上的协助给中国设计机构,称增强J-10机身是一个合理的步骤,战斗机最初想要采用以色列Lavi飞机所使用的动力,紧凑的普拉特&惠特尼PW1120发动机,视为J-10的一种基础。
然而,美国施加的出口限制迫使决定去安装重量多出20%的俄国AL-31FN发动机,进气量增加40%,需要一个更大的进气口。
在2005年后期,中国用于购买第二批AL-31FN发动机下了USD300百万(3亿美元)订单;这些是Su-27战斗机的AL-31F衍生型用于单发战斗机,齿轮箱位于下面位置。在开始,它被认为合同用于采购与2001-02年提供的第一批54台单位相同的发动机,已经安装到发展原型和初期生产的J-10。然而,AL-31FN制造商莫斯科机器生产厂(MMPP)Salyut公司在2005年12月透露了订购的是AL-31FN M1型,声称是一种新的AL-31FN生产规格。
附原文供对照参考:
China working on ‘Super-10‘ advanced fighter
By Henry Ivanov JDW Correspondent
Moscow
China is developing an advanced version of the Chengdu Aircraft Industrial Corporation (CAC) J-10 multirole fighter aircraft, referred to as the Super-10, with a more powerful engine, thrust-vector control, stronger airframe and passive phased-array radar, according to Russian sources.
Russian Aircraft Corporation MiG (RSK-MiG) specialists, contracted to provide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Chinese design houses, said the enhancement to the J-10 airframe is a logical step, since the fighter was initially intended to have the compact Pratt&Whitney PW1120 engine that powered the Israeli Lavi aircraft, which served as a basis for the J-10.
However, the imposition of US export restrictions forced the decision to install the 20 per cent heavier Russian AL-31FN engine, which requires a larger intake as it needs 40 per cent more air flow.
In late 2005 China placed a USD300 million order for a second batch of AL-31FN engines; these are a derivative of the Su-27‘s AL-31F for single-engine aircraft, with a lower positioning of the gearbox. At first, it was believed the contract was for the same engines as in the first batch of 54 units supplied in 2001-02 and installed into development prototypes and initial production J-10s. However, AL-31FN-maker Moscow Machine Production Plant (MMPP) Salyut in December 2005 revealed the order to be for the AL-31FN M1, which is claimed to be a new AL-31FN production standard.
The company‘s general manager, Yuri Eliseyev, said the new engine was purposely developed for what he referred to as the "Chinese Super-10 fighter". Four such engines have been seen assembled at MMPP Salyut‘s Moscow production site. One of these has been demonstrated undergoing fire testing, during which its swivel nozzle was deflected up/down and sideways at full power and reheated thrust. |
|
|
|
|
|
|
|
发表于 23-1-2006 09: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新一代预警机
据香港中通社报导,中国自行研制的大型预警机正由试飞踏入定型生产,估计很快将可正式服役。军事专家指出,近期在南京上空频繁试飞的「空警-2000」的预警机,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技术,比目前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
有消息说,「空警-2000」的机身是采用俄制的伊尔-76 型运输机。据悉,「空警-2000」的雷达天线并不像美俄预警机一样是旋转的,相反它是固定不动的。这印证了「空警-2000」采用的,是比美俄领先一代的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由于它只需以电子扫描进行俯仰和方位探测,所以不需要再采用落后的机械扫描转天线。也可以证明,中国专家已有效解决了天线引臻机射共振的一系列难题。
专家指出,「空警2000」上所装置的雷达、超级计算机、控制台及软件都是中国自行设计和生产的。其固定雷达由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发的三片式雷达,呈三角姿态安装,从而达到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覆盖,特别擅于探测速度较高的空中或海上目标。这款雷达只需以电子扫描进行俯仰及方位探测,可弃用旧式的机械扫描旋转操作模式。
据了解,预警机最初是为了减少雷达的探测盲区,增大探测范围而研制出来。预警机在空中,容易发现低空目标,其工作效率相当于八至十个大功率地面雷达站。随著科技的发展,没有预警机的有效指挥和引导,要想组织大规模的空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为期四十二天的海湾战争中,数千架来自多个国家的飞机,飞行了十万多架次,没有发生重大相撞与误伤事件,全靠美国十数架E-3A和E-2C预警机工作。
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曾向以色列订购了「费尔康」相控阵雷达预警机。可是,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以色列后来拒绝出售。与此同时,周边国家和地区却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预警机。日本早就从美国购买了十一架E-2C预警机,还装备了四架自行研制的E-767预警机。台湾也先后从美国购买了六架E-2T预警机。印度则向以色列购进了「费尔康」预警机,大大增强了印度空军的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
中国出于本土防御的目的,购买外国预警机计划没有成功。后来,中国更于二OO二年主动中断从俄罗斯购买入价格和性能都不符要求的预警机,转而全力发展更先进的大型预警机。西方传媒估计,中国预警机极有可能会在二OO六至O七年正式服役,估计生产的数目会达到八架,以确保中国预警机可以执行廿四小时不间断的侦测任务。
[ 本帖最后由 杀手涧 于 24-1-2006 09:1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3-1-2006 10: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电报道:中国破解F22之谜
意大利《进步者》报道:意大利政府最近宣布:最新研制成功地面效应远程反隐身无缘雷达。并且称,该无源雷达可以探测并且发现F22的行踪。试验表明,3次发现并且模拟拦击F22。取得成功。机载作用距离可以达到140公里。地面作用距离达到1800公里。目前,中国也已经于05年中期研制成功地面长效无源雷达系统。该系统作用距离可以达到1500公里。机载系统也同时完成。日前,意事贸易部门表示正在与中国协商进行反隐身技术交流。消息人称: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交流”而不在是引进。虽然,前期美国政府警告意称:扩散高级反隐身科技,会严重威胁美国在亚洲军事存在。但是,意表示这不是以前的类似A234“白头”鱼雷引进计划。这次是在中国已经具有此项科技的基础上提出DG系统技术交流的。并不存在诸如高级科技军事技术对华出售问题。而且意方表示:目前,中国在反隐身成就取得的突飞进展,并不是谁能够替代的。恰恰是美国于05年10月那一次,越境试飞,造成中国地面DG系统直接捕获美国F22的隐身数据。并且于年底暴露F22模拟战飞机。这足可以说明不是意大利对华出售所谓“DG”计划。因为目前06年意大利才首次披露该计划。
德国《亚洲军事》报道称:德国目前数家潜艇动力系统公司在于中国几家船舶研究制造场,联合研制开发新型的AIP2技术。这项技术早在2000年时期,中国就可以利用德国,俄国AIP技术进行自行研发。并且不断取得成功。目前,中国在AIP技术领域里,已经从技术引进国发展到,可以技术输出的国家。并且,他们在诸如“转子发动机2级动力转换技术”等几个项目上,设计能力已经超越德国。因此,此次德国军事贸易局对目前的这些技术合作评价是并不认为是先进技术输出。反而会提高德国自身AIP系统。中国最近已经完成对8艘K2级潜艇进行AIP改进计划。这些都是可以说明,中国目前在AIP系统领域。在无需技术进口引进。因此,该计划不属于“限制对华先进武器技术贸易法案”的管辖范围。
法国《国际军事报道》报道: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启动部分FJ8VM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FJ8战斗机的一些以前存在的技术问题。譬如低空气动能力低下。中空机动过载能力不足。并且,有报道称将在该机体试验性使用最近研发成功的WS11A。这样将极大增加FJ8VM的作战半径以及有效载荷。并且,同时更新其,平衡显示坐舱系统。机翼复合灵敏度。坑余度电子传输动力微动系统。以及换装更新的1553B卫星多角度数据联通系统。
一旦该计划完成,那么,目前在亚洲的对手F15J,K系列战斗机,就更加进入为难的处境。因为他们要几乎同时面对2种先进战斗机。让·法拉索尔(EF系列中国事务官员)称:中国这个计划仅仅要更新改建部分FJ8VM。而不会影响到未来将进入中国的EF2000M。欧洲先进战斗机。
[ 本帖最后由 杀手涧 于 23-1-2006 10:23 AM 编辑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