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9|回复: 4
|
本土兒童劇場的使命何在?
[复制链接]
|
|
本土兒童劇場的使命何在?
updated:2006-07-02 16:23:48 MYT
近日見到不少兒童劇場出現,令人欣慰,相比之下在過去5年,大都市的孩子除了常年只能觀賞國外特別聞名國際主題樂園公司的溜冰表演之外,再也沒有其它的選擇。
今天本土的兒童劇場崛起,無非是一件可喜的事,因為大家都公認現在的孩子個個必須面對學業考試的繁重壓力,家裡除了電玩和電視,就沒有其它提供心靈建設的消遣。
我們賦予兒童劇場的使命是甚麼?培養崇高的道德價值?抒發孩子的壓力?增進學術知識?抑或是提昇審美鑒賞能力?都是劇藝工作者值得探討的課題。否則就淪為空洞,言之無物的粗糙的戲劇作品。
推動本土兒童劇的劇藝工作者大有人在,然而呈現出來的作品卻參差不齊。題材多樣化,方式也各有益。深獲好評的例如“《紅姐姐不見了》、《糖果屋歷險記》從題材到背景和燈光,都成功把孩子帶入故事情境裡。有的更在背景不時的變化,滿足了孩子視覺上的享受,連場“嘩”聲四起,足見孩子心中的驚喜。
有的在演員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牽著孩子的情緒隨著情節起伏,無疑置孩子於現實和虛構故事之內。
這些作品讓孩子先引起共鳴,從這個點打開孩子的心靈,去隨著故事飛翔,從這個點打開孩子的心靈,去隨著故事飛翔,時而穿越峻險的高山,時而穿梭明暗的低谷,再從中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春的道理。
不要讓戲劇變成說教
屬於中規中矩甚的製作也不少,其中包括《神奇女俠瑪麗安》系列勵志劇、《Mm……我很特別》偶劇等等。劇藝工作者大膽地嘗試運用新的表現手法,前者用動畫作為劇場背景,後者用布偶和人來呈現。他們的製作,精神自然可嘉,但是在處理故事架構方面,似乎流於說教,無疑讓孩子似乎覺得看戲劇成為變相的上課。
無論如何,這個論點還是有待劇藝工作者討論商榷。畢竟我們相信孩子就像成人一樣,不愛看造作生硬說教式的演繹吧!後者以親子製作布偶,開拓的兒童劇的另外一個層次的目標,就是促進親子互動也值得一讚。
缺乏誠意,製作水準粗糙的也有,例如《大皮箱戲班之親子樂逗逗》的演出實在令人大失所望。首先就是故事的處理必須合理,也必須符合人文價值觀。母親割眼睛,讓孩子當鑽石,母親突然搖身變成山神等,故事情節是否適合和合邏輯?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其次是對白的處理應該符合孩子的理解層次。否則就無法吸引孩子入戲,而恐怕最終劇院變成了孩子四處哄鬧竄逃的遊樂場了。第三,在沒有合理解釋而臨時宣佈刪減戲份,肯定會打擊父母的信心,讓人有被欺騙的感覺。
兒童劇場逐漸受父母的關注,可見它具有無限潛能的所在。但是劇藝工作者各自為政的運作模式早已應該被打破。兒童劇的使命和目標必需理清,工作者的理念必須正確。大家一起揣摩溝通,觀察孩子熟悉的題材,進而編寫具本土特色的劇本,再以各種不同的演繹形勢呈現。從中建立馬來西亞父母對兒童劇的新形象。
兒童劇場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該歸功於一班本地劇藝工作者。在兒童劇初期發展中,大家期待的就是誠意的作品,讓馬來西亞的父母對劇藝給予認同,肯定它們的功能和存在的價值。如此下去我們才可以讓孩子有機會踏入劇院裡看演出,享受戲劇。畢竟孩子們是絕對不可能自己出席。在這個階段,劣等素質的作品只會將給父母留下壞印象,從此不敢帶孩子踏入劇院。那不就間接地抹煞了孩子欣賞劇藝的機會了嗎?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吳國強‧2006/07/02)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7-2006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儿童剧场的一份子,加油了!真的要严谨对待自己的作品,不要再让脆弱的中文剧场雪上加霜。。。转贴此文章,并无意针对任何人,只是想唤起大家的危机感! |
|
|
|
|
|
|
|
发表于 8-7-2006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高兴,也谢谢吴国强先生的意见。
在此,希望能请问吴国强先生对于 'abc 儿童剧场2006励志儿童剧'的制作可有什么建议。冬冬哥哥可是每个假期都会呈献一部舞台剧。 |
|
|
|
|
|
|
|
发表于 8-7-2006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也谢谢ahfei06
由于我家的报章不是星洲日报,所以走失了此信息。谢谢您把它贴上。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9-7-2006 0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省思的话题,感谢楼主贴上来分享。
这让我想起Janet Pillai女士的“爱情巷先生的秘密”以及“母鸡还是公鸡?”这两部作品。
前者以让儿童参与的方式带出对于乔治市古迹文化的醒觉;后者也是让小朋友参与的教导孩子更尊重两性。
很多父母亲从带着“给孩子看?”的疑惑来到牵着快乐的孩子以及满心的“原来这么有趣!”回家。这或许道出了家长的心声,但也在于只有架构本身足够塑造“快乐的玩耍也快乐的思考”才能达到。
无论如何,有心有诚意投入儿童发展绝对是好事。因为艺术的传承并不只是在成年之后,若可以从小培训起创意,那么表演艺术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同时也持续成为文化的发言与交流。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