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8|回复: 0

全球能源轉型加速 美媒:中國正在拯救《巴黎協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11-2025 03: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當地時間11月6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開幕。美國30年來首次缺席一度引發國際社會擔憂,但不少參會人士反而如釋重負,畢竟川普政府對氣候議題的反科學敵意,早已成為全球氣候變暖國際合作的障礙。


據觀察者網引述美國《華爾街日報》7日報導稱,各國政府齊聚貝倫參加COP30之際,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處於談判中心位置。美媒指出,儘管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在氣候目標上的倒退感到失望,但中國向清潔能源的轉型,正幫助維持《巴黎協定》的完整性。

「中國正在拯救《巴黎協定》」,文章以此為題分析,在協定簽署的十年後,西方世界對該協定的政治支持逐漸減弱,但全球清潔能源轉型仍在迅猛推進,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崛起為清潔技術超級大國所推動的。中國在該行業的大規模製造投資,讓清潔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使其有能力與化石燃料競爭。

2015年協定簽署時,很少有人預料到中國清潔技術製造商能夠如此迅速地達到驚人規模,尤其是在當時並非主流的太陽能電池板、電池和電動汽車領域。

法國油氣生產商道達爾能源的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普亞內(Patrick Pouyanné)說,「十年來,中國已成為清潔技術領域巨擘。」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者之一。

「我們在2015年時並未真正預見到這一點,但中國的發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他補充說,「現在哭也沒用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對地球也是件好事。」

作為全球氣候變化合作的頂峰,《巴黎協定》獲得190多個國家通過,呼籲各國將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溫升控制在「遠低於」2℃,並努力限制在1.5℃左右。

但如今多數分析師認為,1.5℃的溫控目標已難以實現。協定簽署後全球排放量持續激增,本十年中期以來溫室氣體濃度仍在上升。去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55℃,這是年度氣溫首次突破1.5℃,雖不意味著協定閾值已被打破,但也凸顯出剩餘調整空間已極為有限。

然而,一些西方政府不僅未加大氣候行動力度,反而有所退縮:歐洲和加拿大因氣候措施的成本高昂、政治上不受歡迎而望而卻步;美國則在川普上台後再次退出《巴黎協定》。

就在上個月,川普政府還以脅迫手段,迫使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推遲了已獲航運業支持、旨在削減該行業溫室氣體排放的新規「全球航運淨零框架」(NZF)。

不過在美國和歐洲,分析師和投資者仍表示,得益於成本大幅下降,陸上風能、太陽能和電池儲能項目,在補貼減少的情況下仍具備競爭力。

報導指出,如今,中國製造商正向全球市場大量供應太陽能電池板、電池和電動汽車,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還不到10年前分析師預測的一半。

同時,中國國內大規模部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設施,近年來排放增速已大幅放緩。今年該國燃煤和燃氣發電量下降了1.2%。

在中國市場,電動汽車價格已低於燃油車,比亞迪等中國巨頭的低價車型正倒逼西方車企降價;而面向汽車和電網級儲能的電池產能快速擴張,也大幅壓低了這類產品的成本。

對較貧困國家而言,清潔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正幫助其抵消富裕國家氣候融資急劇縮減的負面影響。

去年,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COP29上,發達國家同意自2030年起,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0億美元資金支持。但數月後,川普上任後的首批舉措之一,便是下令終止美國所有氣候融資。

不過這一影響如今已有所減弱,因為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當前最便宜的電力來源並非煤炭,而是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與電池組合。

以印度為例,企業正從中國製造商處訂購數千兆瓦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裝機容量,全程沒有接受西方一分錢的補貼融資。

「在所有地區,可再生能源技術都展現出相較於傳統發電方式的明顯成本優勢,」能源研究公司伍德麥肯茲的高級分析師艾哈邁德·賈米勒·阿卜杜拉(Ahmed Jameel Abdullah)表示,「全球能源轉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在6日舉辦的COP30開幕式上,美媒注意到,駛入會場、用於接送各國代表的電動汽車來自中國。

報導認為,巴西選擇中國電動汽車作為多國領導人的官方交通工具,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這個拉丁美洲最大國家在轉型發展道路、革新經濟的進程中,將目光投向中國;而在美國缺席的背景下,這一舉措也凸顯了中國綠色科技在當地取得的顯著成果。

「即使沒有美國的政治和技術領導地位,世界也在向前發展,」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直言,「巴西選擇這些電動汽車,表明還有其他選擇。」

電動汽車給巴西城市帶來的改變已初見端倪,包括COP30舉辦地貝倫——這座位於亞馬遜河口附近、擁有130萬人口的港口城市,過去常受交通擁堵困擾。

《紐約時報》稱,峰會開幕前的一個工作日,當地街道車流雖仍密集,但尾氣排放量明顯減少,道路上點綴著靜靜行駛的電動車,政要們乘坐中國皮卡組成的車隊穿梭市區,電動公交車則在城中運送乘客。

「這項技術正在改變整個世界,」肯尼迪說,「而中國已經迅速進入了這個領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11-2025 08:29 AM , Processed in 0.10500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