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破茂告別演說「一字未刪」精彩全文看中時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於10日晚間在首相官邸舉行記者會,發表題為「戰後80年之際」的演說,呼籲國民重新思考歷史,叮囑政壇切勿短視、避免民粹而重蹈戰爭覆轍,全文相當有歷史價值。演說摘要。以下為朝日新聞報導的石破茂演說全文逐字稿:
訂閱影音:
中時新聞網
先前大戰結束至今,已經過去80年,這80年間,我國始終作為和平國家堅定前行,為世界和平與繁榮奉獻力量。今日的和平與繁榮,是建立在包括戰沒者在內的諸多人寶貴生命與歷經艱難的歷史之上。
過去三次首相戰後談話,皆未談為什麼無法阻止戰爭
我分別於3月赴硫磺島、4月赴菲律賓戰沒者紀念碑、6月出席沖繩全戰沒者追悼式並造訪姬百合和平祈念資料館、8月於廣島與長崎出席原爆死難者慰靈典禮,以及在終戰紀念日出席全國戰沒者追悼式。在這些行程中,我再次立誓,將前人之反省與教訓深刻銘記於心。
至今於戰後50年、60年、70年之際,時任日本首相均發布談話,就歷史認識表明立場,關於這些談話內容涉及的歷史觀,我亦予以承接。可是在過去的三次談話中,「為何當時無法阻止那場戰爭」這一關鍵課題,幾乎未被觸及。即便在70年談話中,也僅提及日本曾試圖以外交與經濟方式解決僵局,卻未能避免動用武力,且國內政治體系未能發揮制衡作用,但其後續的分析則未被展開。
政治機制為何無法發揮應有作用?
依照一戰後進入總力戰時代的背景,內閣曾設立「總力戰研究所」、陸軍設立「秋丸機關」等機構,就戰爭可能性做出預測,幾乎斷定敗戰為必然。許多學者亦警覺戰爭的困難性。
雖然政府與軍方領導層抱有相同認知,卻未能採取避免戰爭的決斷,反而朝向無謀的戰爭推進,導致大量無辜生命在國內外犧牲。更有人曾警示:「為避小失而至於大失」,卻無力扭轉基本路線。於此戰後80年之際,我願與國民共同反思這些課題。
大日本帝國憲法缺陷;軍系如何掌權
首先須檢視制度上的缺陷。戰前日本的政治與軍事缺乏適當的整合機制。當時的憲法下,統帥權被視為獨立權限,「文人統制」的原則並未制度化,雖然首相與國務大臣名義上為平等地位,首相作為政府首長卻未被賦予內部統率與命令權。
即便在日俄戰爭時期,元老體制仍能發揮整合的功能,元老與重臣作為凌駕憲法的中介角色,促成國家政策的一元化。然而,當元老制度逐漸衰落後,政黨在大正民主時期曾試圖接手這種中介角色(譯註:「元老」是指在明治維新後,擔任天皇顧問的資深政治家)。
1920年代,日本在國際連盟中扮演協調角色,外交政策也趨向抑制擴張。當時社會普遍要求縮編軍隊,軍人的政治空間受限。但隨著時間推移,軍部將統帥權的解釋逐漸擴大,其獨立性被用作排除政府與議會控制的工具。政黨內閣時期,各政黨為爭奪政權而不斷爆發醜聞,逐漸失去民眾信賴。
1930年代,在野黨與海軍部分勢力結盟,針對《倫敦海軍條約》(London Naval Treaty,即《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主張統帥權應涵蓋軍政運作。1935年,(法學家)美濃部達吉的「天皇機關說」被立憲政友會批判,最終軍部逼迫內閣否認這個學說並禁止其著作出版,政府對軍部的控制逐漸崩解。
民主議會的失能
作為應當制衡軍部的議會,其功能也逐漸失效。最具象徵意義的是1940年2月2日,衆議院議員齋藤隆夫質疑政府推動戰爭的正當性,在議會演說後遭到除名。陸軍聲稱該演說侮辱軍隊,促使多數議員支持除名。當時的會議記錄至今有三分之二被刪除。
在軍事預算審議方面,自1937年起設立「臨時軍事費特別會計」,1942年至1945年間軍事費用大部分計入此會計,預算書無明細、議案多秘密審議、審議時間極短,使議會無法真正審查。
即使在財政困窘與戰況惡化之時,陸軍與海軍仍為爭取預算利益激烈競爭。再者,大正至昭和初期,有包括三位在任首相在內的政治人物遭者國粹主義者或青年將校暗殺,導致政黨與文官對軍部的制衡空間進一步萎縮。包括五一五事件、二二六事件等事變,嚴重削強取得政軍政策自由討論的環境。
媒體為收益,鼓吹戰爭;政府國際能力欠缺
再者,媒體也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在1920年代,媒體曾批判對外擴張。像石橋湛山就曾主張放棄殖民地政策。但自滿州事變(九一八事變)起,媒體轉變為主動支持戰爭。報導戰爭大賣,報紙發行量暴增,國人被民族主義煽動蒙蔽。自1937年秋後更加強言論管控,政策批判聲幾近消失,只剩支持戰爭的論調占據主流。
當時政府與軍方是否能正確認知國際情勢,也是反思重點。例如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不可侵條約,平沼首相(平沼騏一郎)宣稱「歐州形勢變得複雜怪異」而總辭。這反映出國際情報判斷不足、分析能力欠缺,以及情報分享不當等問題。
戰後的日本雖已建構文人統制制度,內閣與其他國務大臣必須為文官,自衛隊納入首相的指揮系統。國安會議設立,加強外交與安全協調;情報收集與分析機制也在改善。然而制度若失當運用,一切仍無法發揮功用。
呼籲政壇不可短視,避免民粹
政治人物必須具備運用自衛隊的能力與見識,不可屈服於民粹主義,必須保持責任感與勇氣。自衛隊作為專業組織,也須在國際軍情、裝備、運用上主動向政治表達意見。政治必須跨越各部門的壁壘,整合資源,避免因陸海軍內部優先考量而阻礙國家意志形成。
過度強調情緒或大膽方案,而缺乏制度性與理性判斷,是過去導致錯誤道路的原因。為防止這類錯誤重演,議會與媒體要扮演政府的制衡者。國會應行使憲法賦予的權能,嚴加監督政府;媒體則需維持理性與使命感,拒絕成為宣揚戰爭的工具。
安倍前總理遇刺是暴力對政治的侵犯,也提醒我們不能容忍排外與仇恨言論。歷史教訓是所有制度與價值的基礎。面對民主雖不完美但仍不可或缺,我們必須謙卑地學習、誠實地省察。正如邱吉爾所言,民主需要時間、成本與容錯空間。
防衛能力仍必要,但軍方須與文官相互運作
自衛與抑止能力固然重要,我非否定抑止論,但若使軍事組織脫離民主統制,民主便隨時可能崩潰。文官與軍方須始終在正確關係中協調運作。政府、議會、軍隊、媒體皆須持續反思與警惕。
齋藤隆夫議員的反軍演說中認為:「戰爭的歷史是強者征服弱者的歷史,不可被美名遮蔽。」這種現實主義思維值得警惕。當年國會否定齋藤的演說後,演說全文多被刪除。
這些事件提醒我們:議會責任缺失、精神主義盛行與對人命輕視的危險。若不正視歷史,未來無法開創光明。記憶人數隨時間減少,尤其當年戰爭見證者日漸離世,我更堅信全體國民包括年輕世代,都應積極反思先人犧牲與和平理想,使和平國家的根基更堅實。
我將與國民一道,承續戰爭的教訓,竭盡所能,確保不再重演那段慘痛歷史。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25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25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破茂告別演說「戰後80年」勿遭有心人帶往戰爭 叮囑歷史教訓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於10日晚間在首相官邸舉行記者會,發表題為「戰後80年之際」的談話,呼籲國民重新思考「為何當年日本無法避免戰爭」,他表示,政府將在延續歷代內閣歷史認識的基礎上,檢證導致日本走向戰爭的政治與制度問題,並強調「歷史反省」對當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呼籲政壇切勿短視、避免民粹而重蹈戰爭覆轍。
訂閱影音:
中時新聞網
石破茂指出,戰後80年間,日本作為和平國家致力於國際穩定與繁榮,但當前應再度省思「戰爭不可避免」的歷史原因。他回顧自今年3月以來走訪硫黃島、沖繩、廣島與長崎等地,重申將戰爭的反省與教訓「銘記於心」。
大日本帝國如何走向戰爭 文人統治失敗
在談話中,石破茂著重分析了當年日本未能阻止戰爭的制度缺陷。他指出,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缺乏文人統制機制,軍部權力獨立於政治體系之外,內閣總理大臣權限有限,導致政府難以控制軍方決策。最終軍方取得主導權,推動了大無謀的戰爭。
石破茂也點出,1930年代的政黨對立、議會失能與媒體煽動,使日本社會在民族主義與精神主義的氛圍下,喪失了理性判斷,他提及1940年2月2日,反軍國演說議員齋藤隆夫遭開除的事件,象徵議會監督功能的崩潰。
呼籲政壇、媒體切勿短視和民粹
針對當前日本的教訓,石破茂強調,戰後憲法已確立文人統制與內閣責任制度,並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以整合外交與國防決策;然而制度再完善,若政治家缺乏理性與責任感,同樣可能重蹈覆轍。他呼籲政治應避免民粹與短視行為,媒體也應維持獨立與理性,防止重演「鼓催戰爭」的歷史。
石破茂最後呼籲國民:「歷史的教訓是民主的基礎」。他強調民主雖非完美制度,但唯有在歷史面前保持謙卑,才能避免再次被情緒與意識形態推向災難。他呼籲年輕世代主動思考戰爭與和平的意義,讓不再重蹈戰禍的信念成為日本的國家基石。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0-2025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破茂告別演說「戰後80年」勿遭有心人帶往戰爭 叮囑歷史教訓
日本前首相石破茂於10日晚間在首相官邸舉行記者會,發表題為「戰後80年之際」的談話,呼籲國民重新思考「為何當年日本無法避免戰爭」,他表示,政府將在延續歷代內閣歷史認識的基礎上,檢證導致日本走向戰爭的政治與制度問題,並強調「歷史反省」對當代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呼籲政壇切勿短視、避免民粹而重蹈戰爭覆轍。
訂閱影音:
中時新聞網
石破茂指出,戰後80年間,日本作為和平國家致力於國際穩定與繁榮,但當前應再度省思「戰爭不可避免」的歷史原因。他回顧自今年3月以來走訪硫黃島、沖繩、廣島與長崎等地,重申將戰爭的反省與教訓「銘記於心」。
大日本帝國如何走向戰爭 文人統治失敗
在談話中,石破茂著重分析了當年日本未能阻止戰爭的制度缺陷。他指出,大日本帝國憲法下缺乏文人統制機制,軍部權力獨立於政治體系之外,內閣總理大臣權限有限,導致政府難以控制軍方決策。最終軍方取得主導權,推動了大無謀的戰爭。
石破茂也點出,1930年代的政黨對立、議會失能與媒體煽動,使日本社會在民族主義與精神主義的氛圍下,喪失了理性判斷,他提及1940年2月2日,反軍國演說議員齋藤隆夫遭開除的事件,象徵議會監督功能的崩潰。
呼籲政壇、媒體切勿短視和民粹
針對當前日本的教訓,石破茂強調,戰後憲法已確立文人統制與內閣責任制度,並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以整合外交與國防決策;然而制度再完善,若政治家缺乏理性與責任感,同樣可能重蹈覆轍。他呼籲政治應避免民粹與短視行為,媒體也應維持獨立與理性,防止重演「鼓催戰爭」的歷史。
石破茂最後呼籲國民:「歷史的教訓是民主的基礎」。他強調民主雖非完美制度,但唯有在歷史面前保持謙卑,才能避免再次被情緒與意識形態推向災難。他呼籲年輕世代主動思考戰爭與和平的意義,讓不再重蹈戰禍的信念成為日本的國家基石。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