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債券市場正經曆冰火兩重天。一方面,政府零售債券發行規模創下500億港元新高,吸引大批保守投資者;另一方面,美聯儲降息預期反復橫跳,導致美債收益率波動超200個基點。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中,普通投資者如何高效佈局債券?更關鍵的是——當傳統債市收益被通脹吞噬,是否還有更優的避險選擇?
香港如何買債券?1. 管道選擇:銀行VS券商的權衡l 銀行管道:中銀香港、匯豐等機構提供“一站式”服務,適合購買政府債及藍籌企業債。例如,通過匯豐網銀申購香港政府通脹掛鉤債券(iBond),手續費僅0.25%。 l 券商管道:耀才證券、輝立證券等平臺可交易離岸債及高收益債,但需注意信用評級篩選。
2. 風險適配:三分鐘完成合規測評根據香港證監會要求,投資者需完成風險評估問卷。保守型投資者建議配置不超過30%資金在債券,進取型可提升至50%,但需避開BB級以下垃圾債。
3. 交易時機:抓住兩大窗口期 l 財政年度末:企業債發行高峰(如2025年3月城投債發行量激增80%); l 美聯儲議息日:美債價格波動常達1%-2%,適合短線操作。
2025年債券投資的三大致命短板
1. 實際收益淪為“負資產” 香港5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同比升2.4%,而10年期港府債收益率僅1.7%,實際收益-0.7%。更嚴峻的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5%,導致資金持續外流,港元匯率承壓。 2. 流動性陷阱暗藏風險 部分零售債券(如某地產商發行的迷你債)二級市場日成交量不足百萬港元,一旦信用事件爆發,投資者可能面臨“有價無市”困境。例如,2025年4月某內房債因評級下調,價格單日暴跌18%,但買盤稀少。
3. 地緣政治衝擊加劇波動 中美關稅戰導致港股通資金單日淨賣出123億港元,間接推高港元利率,債券價格隨之承壓。相比之下,黃金作為非信用資產,在地緣衝突中表現穩健。
倫敦金:2025年避險資產的“終極答案”
1. 數據驗證的硬核避險能力 通脹對沖:美國5月CPI同比5.4%,倫敦金價格反彈至1920美元/盎司,與通脹同步上行; 黑天鵝事件:2025年6月歐洲央行意外降息25個基點,金價單日上漲3.2%,遠超債券0.5%的波動幅度。 2. 交易機制的創新優勢 杠杆靈活:通過大田環球等優質平臺,2%保證金即可操作100盎司黃金,實現以小博大; 24小時交易:亞洲時段金價波動常達2%-3%,歐洲時段疊加美元指數變動,形成全天候套利機會; 監管保障:香港證監會要求交易商持有第3類牌照,客戶資金獨立存放。 微點差交易:大田環球微點差帳戶,點差平均低至0.15,大大提高資金利用率。 3. 配置策略:債券與黃金的黃金比例 建議將15%-20%資金配置於倫敦金,其餘配置債券及現金。
香港如何買債券,現在做債券投資好嗎?綜上所述,香港債券市場雖提供穩定收益,但在低利率、高通脹及地緣動盪的三重夾擊下,其局限性已暴露無遺。倫敦金憑藉抗通脹屬性、交易靈活性及監管安全性,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中不可或缺的“壓艙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