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1|回复: 2

農田變智慧大腦!5G物聯網+AI助陸耕種效率暴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6-2025 11: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陸央廣網報導,大陸北斗導航系統在「三夏」為播種畫下釐米級精度軌跡;黃土高原,5G物聯平台構建全域感知「農田數位大腦」;江南水鄉,無人化作業閉環貫通耕種管收全流程。硬核科技深度融入沃土,智慧引擎推動千年農耕文明煥發新生。

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山西、湖南、黑龍江、安徽等大陸糧食主產區,正見證科技改變農耕圖景。

在河南省焦作沁陽市柏香鎮南王村種糧大戶萬金虎麥田,1150畝小麥開鐮收割,畝產量1300斤。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與村組、農戶開展機收作業對接。

河南省濮陽縣幫農興村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劉宏義說,公司共流轉土地920畝,預計畝產1260斤左右。下茬玉米採用高密度與寬窄行種植模式,全部完成播種。

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22萬畝小麥全面豐收,收割、脫粒、裝車後,小麥源源不斷地送進烘乾場。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81萬畝小麥迎來歸倉時刻,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副科長高波篤定地說,「1500台收割機確保顆粒盡收!」這底氣源於覆蓋全縣的智慧調度資訊網--氣象預警直抵村頭,成熟麥田無縫對接「鋼鐵洪流。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農豐糧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尹作志用「農機管家」手機平台查看機手作業情況,機器運動軌跡、行進距離、速度等數據即時傳送。今年麥收德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86%以上。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5G+高標準農田指揮調度平台」構築起5000畝玉米基地「智慧大腦」。監測記錄農田總體概況、物聯設備、耕地品質、設備資訊、農事運營等全域基礎數據,以及土壤溼度、溫度、蟲情監測等數據。

今年6月,黑龍江綏濱農場在水資源管理上使用智慧裝備。引進安裝水田智慧灌溉系統,實現對水層即時監測,種植戶在手機操作控制進水出水,提升管理精準度。

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北斗導航播種機像在「大地寫詩」。北斗系統讓每一株苗「對號入座」,精準測算每行間距,誤差在個位數釐米。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搭載北斗導航系統氣吹高效射播機,同樣大顯身手。玉米種子被精準播入土壤,同時完成施肥、鋪設滴灌帶等多項工作,七百多畝地5天播完。

農業技術員稱,北斗導航系統是此次播種技術升級核心。以100畝地為例,較傳統可多種7畝地。又具備24小時全天候作業能力。

江蘇省連雲港市海州區「5G數位化無人農場」,無人駕駛收割機畫出精準軌跡,自動切割、脫粒,麥粒如流水匯入運糧車。農場網格化部署低功耗物聯網感測器,即時監控土壤、農作物長勢及設備狀態。

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高標準農田裡,無人巡田機自主巡田採集數據;搭載北斗導航的智慧播種機精準作業。無人農場推廣示範基地自動化耕、種、管、收,節省人工達80%;節省水肥藥20%,化肥利用率提升30%,今年小麥產量較去年提高20%。實現小麥畝均增產87公斤,玉米畝均增產145公斤,玉米單產提升示範田單產達到1039公斤,實現農業人夢寐以求的「噸糧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6-2025 11: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陸北斗導航繪豐收農機馳騁三夏顆粒盡歸倉。圖為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智慧無人農場實現無人育秧插秧。



我们很需要这个。。  因为越来越少少愿意种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6-2025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陸三夏小麥大規模機收進度已達96% 科技賦能角色吃重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機收進度顯示,截至18日晚間小麥收穫進度已達96%,標誌著今年大陸「三夏」也就是夏收、夏種、夏管 小麥大規模機收基本結束。各地夏收時間差異較大,但小麥適收期也就是幾天工夫。要收得快、收得好,農業機械少不了,科技賦能有力量。在河南、河北、湖北一些地方像是智慧農機、無人機在麥收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

從5月15日西南麥區開鐮收穫,到5月26日「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全面展開,聯合收割機一路北上,工作重心從四川、湖北、河南,逐步轉移到河北大部、山東北部。目前,除新疆、甘肅等西北地區麥收也將持續到入秋之後,西南、黃淮海等重點麥區收穫都已圓滿收場。整體進度高效率推進、速度比常年快了2—3天。

今年夏收,大陸國產9—10公斤/秒大餵入量聯合收割機已成為跨區主力機型;單機日均收穫面積達80畝,效率比5年前增加了30% 以上。預計今年大陸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持續控制在1%以內的較好水平,為夏糧豐收到手和全年糧食穩產增產提供有力保障。

農機手張少華從2012年開始加入跨區收割,十多年夏收經歷讓他切身體會到農機手高強度工作狀態和緊張心理壓力,和所有跨區作業農機手一樣,他渴望科技能降低農機手勞動強度,在有限時間裡提高工作效率。

電動收割機的出現讓農機手夢想離現實近了,有電動收割機這個基礎配置,2023年張少華所在的農機合作社找到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共同研發收割機的智慧輔助駕駛系統。今年夏收,張少華和合作社另一位社員分別安裝上這套智慧輔助駕駛儀跨區作業,已經實地驗證200多個小時,並在驗證中完善功能。

夏收被稱為「龍口奪糧」攻堅戰,小麥的成熟期極短,不過三、五天。為了提高搶收效率,農業部門投入大量人力沉到一線,統計每天小麥成熟區域面積和收割進展,確保小麥成熟一塊,搶收一塊,全力保障顆粒歸倉。但由於人工統計數據滯後和不準確,往往導致有的麥田旁農機札堆,而急需收割的麥田裡卻找不到農機,農機紮堆和閒置成為農業部門急於攻克的難題。

河南農機雲就是河南省相關部門開發的農機資訊化平台,只要農機裝上智慧終端,農機資訊輸入平台,就可以實現作業需求與農機分布精準匹配。平台上不僅有每台農機的分布情況,同時還有即時作業軌跡和作業面積,農機資訊即時更新,麥收訂單及時推送。

漯河市農機保有量大,有多個相對成熟農業合作社,成為河南農機雲運作試點。支撐手機終端的是後台「智慧大腦」調度,夏收時節,漯河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實時更新氣象預警、收割進度、收割熱力等訊息,AI大模型會對作業進度慢和農機數量不足的區域給出調度建議,提高搶收效率。使用河南農機雲之後,召陵區每年「三夏」麥收時間從往年的十天減少到現在的七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7-2025 01:45 AM , Processed in 0.101260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