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6|回复: 6
|
难听的话我来说,我觉得政府应该出手打压海外留学
[复制链接]
|
|
我们的上一辈,国立大学名额少,素质也还普通,就很多人出国留学,回来后就是人上人
这个在40年前是ok的
但现在呢?
很多欧美澳大学已经成为了学店
很多留洋回来的,好日子过惯了,学生素质其实都很不耐操
更别说很多科系,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出国留学
如会计系,要是有人觉得去LSE读和去拉曼读会有差别,那个人一定是sb
去LSE读的,最多就是CV好看,也许英文说的溜一点,但基本上完全不值得
也许你要说麦肯思只请名牌大学啊,不请杂牌拉曼,对,没错,但去麦肯思的只有0.001%
大部分读LSE会计系的,20%在伦敦做工,60%回来KL,20%去小新做工,很多做的都是底层,然后慢慢往上爬
除了逗留英国拿work visa有优势,基本上几乎同样起跑线
相同的道理也适应在很多科系,尤其是文科
华小一年60万新生,就算这60万中学毕业后,1万个去了西方留学,一个人0.5mil
500k * 10k = 5bil,一届的华小生就是50亿了
一代人下来,20年,就是1000亿
这都非常保守了,还有巫裔出国的呢?
1000亿如果发展我国大学,很多目前的学店都会有更好的发展
内循环下,我国才能更进步
去掉留学海外的伪优越感,国人才能更平等
我就曾经在歧视本地生的部门上过班
那个LSE毕业的老板一直说我是第一个本地大学毕业生
我想,草泥马,你歧视人就不要这样明言
我不否认外国会有更好的读书环境,社交圈子也会更大,大学生活也更丰富,也适合年轻人开开眼界,看清西方的虚伪
但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95 percentile以下的,其实本地大学就很足够了
当然政府也不能明言不鼓励海外留学啥的
我建议政府可以从学费下手
我国是禁止马币大手笔流出的,所以汇款去外国是要给原因
当然我没有留学过,具体怎样我不懂
适逢很多人都没有交税
我建议政府可以从这一方面下手
要是有人汇款100k给海外孩子,就调查家长的收入来源,是否有交税
没交税的,就ban了,禁止汇款
两全其美
很多人担心被查税,就不给孩子出国了
一些人为了要让孩子出国,就只好乖乖交税
至于真正大富大贵的,或者生活过得美滋滋的T1打工仔,就根本没有影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1-2022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怎样我不知道
我的年代,其实还有人为了要完成医生/牙医梦想,选择去便宜的俄罗斯/乌克兰/印度留学
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不是学生素质的问题
也许人家排名还很高,科研水平top 100等
但真的有意思吗?
以前去了不被承认的医学系,回国后要考试的
然后也很多人批评,说我的大学排名比XXX高,为何政府承认XXX医学系,不承认我的医学系?!
同样的还有律师,马国只承认小部分外国大学的法律学位(基本上都是英系的)
也不是全部英系的都被承认
我记得很久以前的报纸天天报道这一些的,现在却很少听到了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22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是本地無法進入大學才去外國。
先解決這個問題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1-2022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活在1980年代?
现在就算去不到国立大学,也大把私立大学(贵族的,廉价的),也有海外大学本地分校
能出国的,会去不到上面的那些?
|
|
|
|
|
|
|
|
发表于 13-11-2022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錢讀貴族的,會首選去外國浸金墨汁。
沒有預算的,會找外國有助學金獎學金的大學。
讀名牌大學,同學們很可能是以後大公司的接班人或者主管,搞好關係很重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11-2022 09: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11-2022 09: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想法好像是 英國美國沒有窮人,個個讀劍橋哈佛。。。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