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3|回复: 2
|
原來跪舔不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复制链接]
|
|
宋代以前,跪拜只是一种礼节,尊卑之分并不明显。
到了宋朝,高腿坐具凳子椅子,彻底取代了矮腿坐具,正坐废弃,作为正坐的副产品‘跪礼’,也变了味道,使相互叩拜的礼节出现了不对称。坐者高高在上,跪者五体投地,俯于坐者脚下。
但是在宋朝人看来,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
什么人才跪?奴隶和罪犯!对于普通人,天地君亲师,只用跪到第二位,就是见了君主,宋朝人亲切的称为‘官家’,也是只需要作揖即可。
那么,是什么时候下跪成为普遍现象呢?这是元代开国大臣耶律楚材的发明。
蒙古人原本尊卑观念比较淡薄,元太宗窝阔台初登大汗宝座时,耶律楚材对窝阔台的哥哥察合台说:“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但是从地位上讲,你是臣子,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你带头下跪了,就没有人敢不拜。”于是,察合台就率领蒙古各部向窝阔台行双膝跪拜大礼。
从此,跪拜在蒙元一发而不可收,从中国原本最庄重的谢礼变成见面礼,越跪越多,动辄便跪,见到级别高一点的就要跪,跪软了膝盖,跪断了风骨、跪软了气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5-2021 03: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清代,下跪变成这种姿态,自然没有任何气节可言了。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和跪拜礼的泛滥有莫大关联跪的久了,自然没有了风骨,更谈不上民族气节。
到了清代,统治者更是把跪拜礼发挥到了极致,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百姓见官员须先行跪拜;下级官员晋见级别相差较大的上级时要行跪拜礼;子孙晚辈拜见长辈要跪地磕头请安。就这样,在一些人的观念里,行跪拜礼已经深入骨髓。“跪的久了”,反而自我感觉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享受,自然不愿意再站起来。
据说清末,有个外国友人曾经当着慈禧太后的面,批评中国的太监制度,把人阉了太没人性。慈禧还没来得及搭腔,一边的大太监不乐意了,尖着嗓子道: 不许你诋毁我们大清国,我们虽被阉了,但这是皇帝的恩宠。我们愿意孝敬老佛爷,你管得着吗?
听得慈禧眉开眼笑,说道: 你瞧瞧,这是民意,哈哈! |
|
|
|
|
|
|
|
发表于 21-5-2021 03: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