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226|回复: 0

比太阳大100倍的恒星突然消失 外星人的杰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12-2020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恒星突然神秘消失。(示意图:Yanqi Story/youtube截图)
[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宇宙内部存在大量[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星系,其中包括流浪行星和[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如果说什么事物会永垂不朽或许只有[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了,它们的寿命会持续很久,但这并不代表它们会永远存在。近段时间科学家发布了一项新研究,他们发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宇宙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每隔一段时间会[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突然消失。令科学家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些体积超大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为何会[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突然消失呢?对此科学家展开了研究,他们起初猜测是因为寿命走到尽头了,研究后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很可能和[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外星人有关。
PHL 293B(图片:Andrews/[color=rgb(136, 136, 136) !important][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PHL_293B#/media/Fileolor_image_of_PHL_293B.tif]Wikimedia Commons[/url],CC BY-SA4.0)
据悉,[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突然消失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是一个不稳定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巨大白矮星(PHL 293B),位于水瓶座的金曼矮人(Kinman Dwarf)[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星系中,距地球约[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7500万光年。由于距离太远无法直接观测,但天文学家可以检测它传到银河系的信号。在2001年至2011年之间,科学家通过光谱及亮度数据变化,推测出其亮度比太阳高250万倍、体积约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太阳的100倍,是一颗处于演化周期后期的白矮星。虽然这颗白矮星不是很稳定,但仍然给科学家留下了可以识别的特定痕迹。




来自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的天文学家安德鲁-艾伦团队,2019年8月在智利用超大型望远镜检视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时,发现“PHL 293B”的光芒消失了,他们想知道这颗[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到底发生了什么。艾伦表示,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颗[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不见了!而如此庞大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消失却不产生明亮的超新星爆炸,这是非常不寻常的现象。
随后团队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提供的多种不同仪器,包括同时将所有的四个26英尺望远镜对准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结合了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及其他天文台过去的数据分析,团队认为这颗白矮星可能在2011年后的某个时候经历了强烈爆发。因此团队对其做出了2种推测:一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在衰老过程中被庞大的星尘遮盖,二是这颗[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已死,可能直接坍塌成一个黑洞,从而没有出现超新星爆炸。
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ESO/NAOJ/NRAO/[color=rgb(136, 136, 136) !important]Wikimedia Commons,CC BY4.0)
根据现代[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演化理论,白矮星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耗尽燃料后核心坍缩而成的一种致密特殊天体,它是小质量[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演化路线的终点。而典型的白矮星的质量通常约为太阳的一半,体积略大于地球。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超过1000颗白矮星,其中“天狼B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白矮星,其直径为地球的2倍。
恒星演化示意图(Wu Meili/youtube截图)
对于“PHL 293B”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突然消失,天文爱好者们认为是被[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外星人收走了,其说法依据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戴森球”理论。上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曾经假设,渴求大量能源的先进外星文明,制造出一个“[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戴森球”装置收集能量,可直接将类似太阳这样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打包带走。

戴森球(Dare you believe/youtube截图)
在近半个世纪内,科学家发现了100颗[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神秘消失,难道是[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外星人的杰作?这样说法并不是没有原因,我们无法否认[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宇宙中可能还有其他文明,这些神秘消失的[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恒星很可能是被[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外星人利用,目的是为了创造[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戴森球发展自身。
责任编辑:李靜柔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531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0-2025 05:10 PM , Processed in 0.15868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