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6|回复: 0

张三丰遇明师修成得道 那么他修的大道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12-2020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道真机 (示意图片:明代绘画《真武灵应图册》)
  [color=rgb(1, 114, 187) !important][color=rgb(1, 114, 187) !important]讲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张三丰依神示登上[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终南山,发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火龙真人正在等他。[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张三丰百感交集,相见恨晚。泰定甲子(公元1324年)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张三丰南至[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武当山,修炼九载而终成大道,这时[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张三丰已近九十岁。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显遨游。
第二章 大道真机 若隐若现间一、大道渊源
千古以来,中华子民生长在神州大地,这里流传着最古老的传说“[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盘古开天地”、“[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女娲造人”、“[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女娲补天”;有着数不尽的神话故事——[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黄帝乘龙飞天,[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后羿射日,[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嫦娥奔月,以及令世界各族景仰的悠久文化——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等。上古的这些文明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是神造的,人是神造的,人生存的环境是神给开创的。
本次人类文明之初,上帝命五帝相继降临人间,教化百姓。青帝太皞伏羲首先降生,观察天体运行规律,始有星纬之文,龙图河出,龟书洛呈,画卦造书,布德行惠;随后赤帝即炎帝神农降生,树植百谷,民得粒食;因水火有不可相离之兆,继而下降玄帝,在[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武当山道成飞升后,降妖除魔,荡秽除氛;黄帝位居中主,万神无越。
史载黄帝“具修德,有茂德”,设立百官,建屋室,造舟车,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积无量功德于后世。当时,“耕者不侵畔,渔者不争岸,抵市不预价,市不闭鄙,商旅之人,相让以财,外户不闭。”那时的人心愉而不伪,事素而不饰,道统天下。看到“天下既理,物用具备”,黄帝乃前往黟山(今黄山)炼金丹。金丹炼成之时,有珠函盛霞衣、宝冠、珠履及玉壶盛甘露琼浆从空中降下。随后空中又降下白龙、彩幡、珠盖,黄帝携臣子七十余人乘龙飞天。众人见证这一辉煌的壮举,传颂后世。
黄帝  (图片:[明] 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
黄帝之后,圣人尧、舜、禹在大洪水期间下世,他们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完成世间使命后也修道圆满回天。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坏、灭的规律,三界内物质皆有阴阳两性,造成人间的善恶同存、正邪相间。历经二千年的繁衍生息,春秋时诸子百家学说起,魔乱世间,混淆人的思想,创世主派老子下世传道,释迦牟尼传佛法,教导人重德行善,保持中华子民的道德水平相对稳定。
老子给人留下《道德经》,洋洋五千言,尽阐圣人修身治国之道与德。圣人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功成也不自居其功。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老子笔下的圣人,是中华子民的祖先黄帝、尧、舜、禹。老子道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随即西出函谷关,匆匆隐去。
老子留下《道德经》后,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匆匆隐去(图片:[元] 张路《老子骑牛图)二、佛道相争
佛教传入中土后,以其普世的慈悲,使百姓得到教化,得到中原皇帝认可,在中土迅速传开。
相信创世主最后度人回天的安排,为争取成为创世主最后传法传道的普度形式,一些修道者一改道家历代单传的传统,开始广招门徒。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拜元始天尊为最高神仙、奉老子为开山鼻祖、以《道德经》为圭皋的道教雏形,出现了历史上长达几百年的佛、道相争。
自南北朝,多次出现道士与僧人对论佛、道二教先后。辩论中暴露出当时佛教、道教的诸多弊端,结论是佛、道教皆非清净。如北周灭佛时,“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唐令狐德棻《周书》)。据当时文献记载:“缁衣(指僧尼)之众,参半于平俗;黄服(指道士)之徒,数过于正户。所以国给为此不充。”(北齐文宣帝《议沙汰释李诏并启》,《广弘明集》卷二十四)一半人口是僧、道,都不清净,道观、寺庙里妖雾弥漫。
隋唐两朝,僧、道争论不断。唐太宗专门为此颁发诏书规定道先佛后:“老君垂范,义在清虚;释迦遗文,理存于因果。详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永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行,肇于邃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外之形。……况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自今已后,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郭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唐太宗李世民(图片:[唐]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佛教密宗传入汉地后,因其男女双修之法不能被汉人接受,在唐武宗“会昌灭佛”时,密宗在汉地被铲除。《旧唐书》记载:“魏之后,像教浸兴。是由季时,传此异俗,因缘染习,蔓衍滋多。以至于蠹耗国风而渐不觉。诱惑人意,而众益迷。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关,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
元宪宗八年(公元1258年)的佛、道大辩论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场辩论会,忽必烈亲临主持,参加辩论的高僧道众共有五百余人,道教在论辩中大败。结果道士十七人被勒令削发为僧,除老子《道德经》之外,其余道家书籍如《老子化胡经》等尽数烧毁,正本清源。
元朝蒙古人信奉藏密(喇嘛教)。佛道相争也侧面影响了人对修炼成神、返本归真的正信。中原大地,人们对中华千古流传道家修炼及神通功能的关系、概念,迷惑怀疑。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的一段记述,惟妙惟肖地描述人们失道的情形。“问:‘神仙之说有诸?’曰:‘不知若何。若说白日飞升之类则无,若言居山林间保形炼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程氏遗书》)连如此著名的“理学家”程颐都认为,却病延年则有,白日飞升则无,后世对道的理解下滑清晰可见也。
元末明初,[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张三丰大道成真,超凡入圣。随后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在大明朝再次兴起历史上崇尚道家文化的高峰,形成以玄天上帝为主神、[color=rgb(59, 92, 114) !important]张三丰为祖师的武当道家修炼法门,吸引了大半个中国的朝拜香火,高峰时,家家安鼎,户户炼丹。
请看下集。
更多文章,请点击【[color=rgb(1, 114, 187) !important]真人盖世张三丰】系列。
文章来源:大纪元
责任编辑:慧明/楊述之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44667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0-2025 07:58 PM , Processed in 0.13506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