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2|回复: 4
|
日媒:中国赶超日本优势领域 就快超过美国了
[复制链接]
|
|
随着日本学者吉野彰斩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自2000年以来,日本已有19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平均每年一位,成绩斐然。不过,有日本媒体7日撰文指出,虽然日本再次在颇具优势的化学、材料科学领域展示了实力,但也不能因此沾沾自喜,因为中国目前正有赶超日本之势。
图源:诺贝尔奖官网
优势领域:竞争力下降
据日经中文网7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与学术政策研究所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5至2017年间,日本与化学相关的研究论文数量(平均值)相较于2005至2007年间减少了6%,与材料科学相关的论文数也减少了6%。
从被研究者引用次数排在前10%的高质量论文的数量来看,与化学相关的论文数减少了22%,与材料科学相关的论文数减少了10%。在这些领域,日本论文的国际份额(占有率)也有下降趋势。
报道指出,和化学领域同样,日本在物理学领域也出现过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但物理学领域也能看出日本的论文有数量减少、份额下降的趋势。在日本一直以来的优势领域,明显可见竞争力正在下降。
报道还指出,在另一方面,中国在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存在感则正在增加。论文的质量和数量都超过美国,中国的物理学领域也在加速发展。这不仅限于基础研究方面,还会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
研发费用:远低于中美
据日媒此前报道,不仅是优势领域,在日本的全部论文中,受关注论文仅占8.4%。虽然呈现出缓慢上升趋势,但仍低于这一比例超过10%的英国、美国和中国等国。
此外,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技术与学术政策研究所此前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19》显示,中国的研发费正逐渐达到与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的美国比肩的水平。
日媒指出,在2017年的研发费总额(名义额,按购买力平价换算)方面,美国为55.6万亿日元,中国为50.8万亿日元。中国的研发费从2000年开始到2017年增长至10倍左右。依靠雄厚的资金,中国在人工智能(AI)等最尖端IT技术、生命科学、材料开发等广泛领域大力推进研发,研究水平也快速提升。
而日本的研发费总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算)为17.5万亿日元,仅为中美两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专家:青黄不接,竞争力可能不足
与上述情况相对的是,此前,日本获得诺奖的人数曾仅次于美国。日本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不断增加科学技术振兴经费,企业也积极从事基础研究,很多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日本企业和大学随之崛起。
但有统计显示,近年来,日本出现了年轻研究人员远离科研的现象,完成硕士学业后再读博士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下降至2015年的8%。
对此,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此前曾表示,近些年来,中国和日本对科研的政策支持有不同的侧重点。相对于前些年中国希望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现在的中国意识到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多耐心支持它的发展。而日本恰恰相反,二十年前,日本政府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还非常大,但现在却落后中国。
大隅良典指出,现在日本科研力量青黄不接,如果不能大力培养从事基础科研的年轻研究人员,今后可能出现科研空心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导致日本未来在科学领域的竞争力可能不足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19 07:5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2-11-2019 09: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崛起是很扎实的,不是靠卖资源,也不是靠低附加值产品,而是实实在在的全面工业化。。。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19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確實很多科技領域已經追上美國.就連中國的cpu也進步神速.
中國現在差的是生態 平臺生態圈
|
|
|
|
|
|
|
|
发表于 12-11-2019 11:48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认为中国人只要扎扎实实的发展有用处的科技就够了,不要去稀罕这些所谓的诺贝尔奖,这种奖项也是按照西方人的那套标准来给的,中国发展好各种利益大众且领先世界的有用科技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得不得诺贝尔奖是次要问题,中国的成就不需要得到西方人的认同,比如潘建伟的量子科技,不管有没有得什么诺贝尔奖都掩盖不了领先全球的事实!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