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862|回复: 19

討論姜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11-2005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高自傲的諸葛亮,在48歲伐魏時,收降了27歲的姜維(字伯約)。諸葛亮一生征戰南北,閱人無數,遇到姜維時不禁贊道:“姜伯約甚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而才兼于人。”
  于是,向來謹慎,絕少贊譽他人的諸葛亮,很快對姜維委以重任,把這名敵國小官提升爲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
  不到30歲就被封侯,多少征戰沙場將士畢生的心願,姜維如此年輕竟能得到,可見諸葛亮對姜維的倚重。人們稱贊姜維,“時蜀官無出維右”,“中土(中原)名士,公休(諸葛誕)等,不能勝也。”
  孔明盡授平生所學,讓姜維領上將之職。姜維雖然位列衆朝臣之上,住宅卻很簡陋,所得的俸祿,分給將士們享用。他清廉自守,家無余財,其才、其德,無可挑剔。
  姜維對蜀漢的忠誠,也令人歎服。後主劉禅投降之後,姜維設下詐降之計,圖謀起兵複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這樣一個忠義、才德俱佳的人,始終不能融入蜀漢主流。
  諸葛亮死後,蜀中無大將。姜維在不到十年間,八次領兵伐魏,功績不在孔明之下。但前有費(礻+ 韋 )等人掣肘,只給他萬余名士兵;後有宦官黃皓等進讒言,使後主疑之。他無孔明那般相父權威,只好屯田邊塞,不還成都,遠離政治以避禍。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姜維憑忠義、才德立身處世,在蠅營狗苟的將亡蜀國,難免遭人诟議,這類悲劇曆史上也不鮮見。令人歎息的是,姜維雖然人品、才略均優于他人,在蜀漢小國,卻屢遭非議,最後,不免于國破身死。這裏面除客觀因素外,姜維自己也有值得反省之處。
  看姜維用人,身邊的親信,只有同是魏國降將的夏侯霸。姜維自己是敵國降將,又與降將過于親密,在人際關系上就有問題。屬下無死士、宮內無死黨,孔明尚且將費(礻+ 韋 )之流守著後主,以免宮內多事,而姜維只知征戰,不懂其中奧妙。
  孔明是蜀漢創業者,德才優于姜維,姜維只是個守業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對自己的人脈關系拿捏得更爲小心,可惜他沒有。
  英雄末路,才俊終局,總有遺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11-2005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姜维是个将才,可惜没有强大的后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5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何他对wei国没那么忠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5 08: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在魏国不得志,蜀国有人重用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11-2005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他也是个受人敬仰好将才、良忠臣
但为什么总觉得他没有什么有名的代表作
请问各位,请问姜维有什么有名,个人的战役吗?
先谢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11-2005 05: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樓主的分享,
姜維是小弟蠻喜歡的歷史人物~

從樓主分享的文章,
我們把裏面的意義帶到現實中,
真的可以給我們認識到一些道理~
在現今社會裏,
縱有將才之能,但無將才之智,還是會在社會無立足之地~
表示說:“一味的拼命衝刺,還不如把人脈關係打好,對未來幫助會來得更大。”
在未來的日子裏,網絡市場(Network Marketing)會成爲市場主流,
而人脈關係的大小更是直接影響網絡市場的關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五月十六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6-11-2005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才可以算是文武双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2005 07: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是个将才,管理方面则有所保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2-2005 03: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乃文武双全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8-2006 03: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得很欣赏姜维
他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不过没有靠山
而且蜀中无大将
始终还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liff092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12-9-2006 03: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效忠于没有上进心的主子,
失败是迟早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2006 1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他的才能好像比不上魏国的邓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6 03: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伯约可与司马仲达/邓艾斗个不分上下(省府多数5/5的说),可见他的才能不会差到什么地步

可惜最后的计谋未能成功,而且死得有够残忍滴(计谋被识破后,被敌军围攻,死后还惨被切腹分尸,凄惨的很 )。。。。。。。。悲哀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06 06: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想不到醬多人在討論和讚賞我。哈哈,開玩笑的。

历史上姜维一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而不是演义所说的九次。其中胜利五次,相持四次,兵败两次。战线已从孔明时的五丈原、子午谷推进到金城、芒水及渭水南岸。以当时魏蜀的实力来看,能做到如此已经很不易了。以攻代守,积极北伐,以汉中为屏障,保卫 成都的安全,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世时就定下的,如果说这是错的话,那么姜维只是在 延续诸葛亮的错误而已。(实际上这种战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况且在诸葛亮死后,姜维 独力支撑,他身边可以称之为将的也只有夏侯霸一人而已。通过11次北伐,将曹魏遏止 于秦岭一线,使其在30年里没有对蜀汉发动一次进攻,并且一直处于战略防守,实在难能可贵。有一种观点,西川地险民强,易守难攻。只需死守消耗敵军,不至于过早被灭亡。其实这种观点实在是大错特错。东晋桓温就凭七千士卒收服了西蜀,更不要说孟昶“十七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英雄”了。况且诸葛亮死后,朝中渐渐被奸臣把持,其中尤以受刘禅宠爱的宦官黄皓最为突出。董允在世时,每见黄皓必怒斥之,所以黄皓不敢太过张狂。董允过世,姜维曾想出去黄皓,但为刘禅所阻。而黄皓也因此忌恨姜维,屡屡想夺去姜维的兵权,而由黄皓的亲信阎宇来替代,然后加以谋害。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斗中不断取得胜利,使司马昭叹日:“姜维屡犯中原......是吾心腹之患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指责他呢?
  公元263年,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由于后主听信师巫之言,不肯按姜维之言派廖 化守阴平、张翼守阳安,只在宫中饮宴欢乐,而黄皓竟隐匿告急文表(此人后被凌迟真 是死有余辜),致使汉中天险被钟会一攻及破。汉中已失,姜维采取廖化的建议合兵一 处,死守剑阁天险。可惜他没有听从董厥之言派人回守成都。不过他也无人可派。自己 这大将军都只能在沓中避祸,何人又能在朝中调动兵马?可惜呀可惜,夏侯霸死的早了 一点,要不然......钟会十六万大军在姜维八万蜀军的坚守下,寸步难进。就在钟会几 乎想要撤军的时候,素有胆略的邓艾偷渡阴平得手,在江油收降马貌之军,绵竹击败诸 葛瞻的部队后,顺利进至成都城下,刘禅当即投降,使得姜维在剑阁死守的努力化为泡 影。《晋阳秋》的作者孙盛指责姜维应该在邓艾奇袭江油、绵竹的时候迅速回兵成都, 保卫成都,不该坐视蜀汉灭亡。我认为这个指责太过牵强。绵竹一破,天险已失,姜维此时撤保成都无异于自掘坟墓。况且成都投降之后,姜维才知道情况,如何能撤兵回救 呢?应该受到指责的是那个江油守将马貌和死后赢得忠烈之名的诸葛瞻。邓艾出摩天岭 时不过两千疲惫之师,江油守将马貌只需略有提防或束兵严整,邓艾必死无葬身之地。 再说诸葛瞻,他不仅没有继承孔明的谨慎的优点,而且不识兵法。当江油城破后,他应 该是据险死守,坚壁清野,根本不该迎战邓艾,也无须向东吴求救。只要姜维得知后,派廖化、张翼等帅各自本部之兵死守剑阁,自帅本部大军数万来救,棉竹之围自解。邓艾不过自帅本部3万人马孤军深入,且翻重山,越天线,在江油也没有休整,已是疲惫之师,只凭一口力气。邓艾只能依靠速战,疾入成都,从而占据主动。他害怕正是蜀人据前山之险以待姜维。他说:“......倘被蜀人据往前山,何能成功耶?如迁延日久,姜维兵到,我军危矣”。所以他写劝降书激怒诸葛瞻,诱其决战。两军对决,诸葛瞻那里是老谋深算、旧经沙场的邓艾的对手。邓艾一击而胜,然后轻取成都。唉!诸葛瞻呀诸葛瞻,你一死以留全名,只是辜负了你父亲一生的心血呀!
  后主既降,剑阁成了孤军。姜维不服输,他要兑现与诸葛亮的承诺。在国破主降的情况下,他唯有利用邓艾和钟会不合这个唯一的条件来博一下,作为一名智将,来施展他个人舞台上最后的一次奇谋!诈降!!!借钟会之手除去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抵抗司马昭派出的增援部队,最后除去钟会,复兴蜀汉。由于钟会行事不密,军士哗变,姜维、钟会、张翼皆死于乱军之中。而姜维更是死后被剖尸。姜维那绚烂的一生也就此结束,时年五十有九。姜维其实可以有许多的选择,国君都降了,他本来就是魏将,他为什么不可以降!但姜维没有降。姜维也可以像北地王那样自杀来博个忠烈的名声。他没有。他已经五十九岁了,在当时已算垂垂老矣,投降可以换来平安的生活,自刎可以博得忠臣的赞誉。但是他没有!他还要奋起一博,虽事败身死,三族尽灭,姜维始终都没有放弃希望,他奋斗到了最后一刻,正确地说直到姜维倒下的那一刻,蜀汉才算是真正灭亡......
  历史是公平的,它让那些酸腐文人的笔墨无法阻挡我们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忠信智勇皆备的,为蜀汉献出自己毕生才能的姜维——姜伯约。

(這是我從網上Copy、Paste下來的。(不要偷偷罵我)

[ 本帖最后由 姜維 于 20-12-2006 06: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08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维真乃一世之杰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2008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飛翼高達 于 16-11-2005 11:04 PM 发表
知道他也是个受人敬仰好将才、良忠臣
但为什么总觉得他没有什么有名的代表作
请问各位,请问姜维有什么有名,个人的战役吗?
先谢过了
铁笼山困司马,夜伏诸葛亮,识破假夏侯用计赚赵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1-2008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姜维在武力方面与赵云不相上下,用兵阵法上却比赵云更胜一筹。比赵云更优越的智勇明将。只可惜他生不逢时(如果在五虎上将具在的蜀国,虽然他不可能统领三军,却结果会不同),再加上降将身份,统领三军,难免会遭排斥。(以三国演义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1-2008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喜欢姜维,在那个年代,他是其中最出色的将军之一了,尤其是他的胆识和气魄,都是很杰出的,但是他可以成为优秀的大将军,但不是军事家,或政治家。这不是他的过错,只是可惜他身边没有人可以帮助他,没有与他分担责任,让他独木难支。不过,他穷兵黩武,不顾国力,这是他的一大过错。

想像一下,姜维带领大军北伐,夏候霸,王平和张嶷做副将,蒋碗和费文伟在朝中主持大局,作姜维后援,董允则制约黄皓的影响力,姜维全心全意关注战事,成功率肯定大大提高,这样的阵容足以比肩魏国啊!很可惜,这些只能在电脑游戏实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5-2008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代曹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漢官至涼州刺史大將軍,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縣)人。

生平

前期
姜維父親早年死於羌﹑戎的叛亂中,與母親相依為命,姜維喜歡漢朝學者鄭玄的學說,時常結交一些豪傑,心中有大志。最初為曹魏將領,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姜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正與天水太守馬遵同行,馬遵聽到漢軍將至且諸縣皆響應漢軍,懷疑姜維等人皆有異心,遂棄姜維等人自行逃走,姜維等人察覺馬遵已逃走,想回去,但城門已關閉,想回去冀城也被拒於門外,在情勢所逼下投降蜀漢(《三國演義》記述姜維曾用計使諸葛亮北伐受挫,然後諸葛亮用計收降姜維)。

姜維投降蜀漢後,年僅27歲就封侯拜將,官拜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對姜維評價很高,曾說:『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為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深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此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去覲見天子,請天子予以重用。』。

234年諸葛亮死於五丈原後,蜀漢後主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238年,隨諸葛亮的後繼者蔣琬(時為大將軍)遷往漢中。蔣琬不久升為大司馬,便以姜維為司馬。243年升為鎮西大將軍,涼州刺史。247年升衛將軍,與費禕共同行使尚書的職權,當年並平定汶山平康蠻人的反叛,以及在隴西﹑南安﹑金城界和魏國將軍郭淮﹑夏侯霸交戰。249年,劉禪授姜維假節,姜維出兵西平,沒有什麼重大戰果就撤兵。費禕還健在的時候,和姜維的戰略相左,主張主動攻擊的姜維每次出兵,費禕只給他一萬人的軍隊,所以也沒有重大戰果。

北伐生涯
253年,姜維在費禕死後統領蜀漢的軍權,開始大規模的北伐行動,和魏國互有勝敗。但256年和262年兩次大敗給鄧艾,蜀漢軍力大傷,種下滅亡的遠因。此後姜維和蜀漢宦官黃皓不合,為避禍而在沓中屯田。

復國行動
263年,魏國將領鄧艾、鍾會進攻蜀漢,姜維向朝廷發出警告並提出防守戰略,但是因為黃皓迷信鬼神,求神問卜之後認為魏國不會入侵,所以便將姜維的奏章壓下來,以致朝廷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魏軍勢如破竹,最後和蜀國軍隊在劍閣僵持不下,因為補給線太長,鍾會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鄧艾主張冒險一博。鄧艾從陰平繞過劍閣奇襲,破了綿竹,殺死守將諸葛瞻、諸葛尚、黃崇、張遵、李球等,兵臨成都,最後劉禪決定投降。

姜維聽聞鄧艾攻破綿竹關後,又聽到許多關於劉禪的傳言,有說劉禪死守成都,有說劉禪往南中逃亡,又有說往東要投靠東吳,因此便捨棄劍閣往成都方向前進。不久接到劉禪投降的命令,蜀軍非常憤怒,紛紛拔刀砍石來發洩。於是姜維便決定假降鍾會,挑撥鐘會和鄧艾的關係,慫恿鐘會叛亂,意圖趁亂復興蜀漢。但是最後魏軍沒有響應鍾會的叛亂,蜀地的魏軍發生兵變,鍾會、姜維和一些蜀漢遺臣在亂軍中被殺。據《三國志·姜維傳》的注引《世語》記載,姜維死後腹部被剖開,發現他的膽跟斗一樣大。

評價
姜維的評價歷年來頗具爭議,以下列舉正反面的評論。

正面的有三國志郤正說姜維:『位居國之上將,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簡陋,也沒有多餘的資財和妾室,家中沒有聲樂娛樂之物,穿衣、出行及日用都很簡樸,飲食上也很節制,薪水也都隨手用光;姜維之所以這樣,並不是刻意的表現的清廉高尚,而是滿足於這樣的待遇,沒有多餘的奢求罷了。評價一個人,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都認為姜維投降於漢,最後被殺死和家族滅亡是失敗的,而不考慮其他方面,這是有春秋褒貶人物的本義。像姜維這樣好學不倦,樸素清廉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

負面的有東晉孫盛:『世人雖然有百種行徑,做萬種不一樣的事,但是忠孝義節卻是百行的冠冕也。姜維是魏國人而外奔漢朝,違魏君徇私利,不可說是『忠』;捨棄老母,不可說是『孝』;害加舊邦魏國,不可說是『義』;國亡而不死難,不可說是『節』;且沒有德政而疲累地驅馳人民,身負抵禦外侮的任務而使國土失守,又不能說是『智勇』。這六樣美德,姜維一個也沒有。魏的叛臣,又有亡漢的亂相,而郤正卻說姜維是人的儀表,真不知道為什麼。縱使姜維好讀書而謙卑,又和強盜分財的義氣,因富貴了而怕死才投降一樣?』

三國志:『建興六年,丞相諸葛亮軍向祁山,時天水太守適出案行,維及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行。太守聞蜀軍垂至,而諸縣響應,疑維等皆有異心,於是夜亡保上邽。維等覺太守去,追遲,至城門,城門已閉,不納。維等相率還冀,冀亦不入維。維等乃俱詣諸葛亮。會馬謖敗於街亭,亮拔將西縣千餘家及維等還,故維遂與母相失。』

魏略曰:『天水太守馬遵將維及諸官屬隨雍州刺史郭淮偶自西至洛門案行,會聞亮已到祁山,淮顧遵曰:「是欲不善!」遂驅東還上邽。遵念所治冀縣界在西偏,又恐吏民樂亂,遂亦隨淮去。時維謂遵曰:「明府當還冀。」遵謂維等曰:「卿諸人(回)覆信,皆賊也。」各自行。維亦無如遵何,而家在冀,遂與郡吏上官子脩等還冀。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推令見亮。二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未及遣迎冀中人,會亮前鋒為張郃、費繇等所破,遂將維等卻縮。維不得還,遂入蜀。諸軍攻冀,皆得維母妻子,亦以維本無去意,故不沒其家,但系保官以延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5-2008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国新人王姜维,都是因为被诸葛亮宠信而闻名的。诸葛亮甚少提拔人才,提拔的人才都不是真正的人才。这一代表诸葛亮在相人方面的眼光基本上是不好。

与魏国人气王郭准差一段距离。正始元年,蜀将姜维与郭准军对垒。郭准进军,姜维不敌郭准,所以退兵。
正始九年,姜维出石营,入强川,迎接胡军商议联盟。留廖化于成重山建筑城池。

郭准想分兵攻打廖化,另一兵力攻打姜维。但是诸将劝说郭准不要分兵。因为姜维如果与胡军联合,兵多势众,一分兵就寡不敌众。相持之下,吃亏的会是自己的魏军。不如比姜维军早达胡人之地,与他们联盟,那么蜀军就会孤军作战,这是外交之谋。

郭准不认同:[ 如果我去攻打廖化,这是出其不意,姜维就变了有狼顾之优,必定会赶回来救廖化。姜维回来途中,我已经能够平定廖化了。那么姜维会到来时,已经疲于奔命,我军静待姜维军的到来,就可以战胜他们。到时候,廖化已败,姜维被攻破,我们大把时间与胡人结交,蜀军到时候就变了孤军作战。]

以上是我亲手从三国志翻译的。

随便一个邓艾或者郭准就可以打败蜀国大将姜维。姜维有几厉害就不见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3-9-2025 04:20 PM , Processed in 0.150596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