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斷無明 于 17-11-2018 12:25 PM 编辑
三十、撕下“神我外道”画皮之萧邪讹传魔说“四依法”
亦名 佛说“四大教法”VS魔说“四依法”
“智慧所知,即是识所识,是故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中阿含经》
拣魔辨异: ★邪师萧平实:“佛陀圣言开示的四大教法,就是佛陀建立作为判断佛教经典真伪的标准。首先,佛陀将经典的来源作了四种分类:1、躬从佛闻、躬受是教;2、和合众僧、多闻耆旧;3、众多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4、一比丘持法、持律、持律仪者……佛陀特别圣言明确开示,即使是一位比丘所持而未入结集的经典,亦应承认其真正经典的合法性。”(邪师萧平实《答悲智之质疑》)
第一,佛说“四大教法”VS魔说“四依法”。 四大教法,实质是佛陀对同等告诫反复宣说四次:依法不依人。 依经依律,不依自称亲从世尊面前听受之人; 依经依律,不依自称亲从和合僧团听受之人; 依经依律,不依自称亲从众多长老听受之人; 依经依律,不依自称亲从某一比丘听受之人; 更且,无论谁自称从哪里亲闻某教言,都要依经依律、到经律中搜,若经律中有,则判其为正解,若经律中无,则判其为误解、谬说。总而言之,四大教法实质就是依法不依人,无论任何人之所说,都务必依经依律辨别正邪。 佛说四大教法的具体经文,详见《长部·大般涅槃经》、《长阿含·游行经》等,佛陀如是重复告诫的还有《增支部·故思品》中的“四大处”、《增一阿含经》中的“四大广演”等。 伪大乘经中的魔说“四依法”,则完全是绑架、颠覆佛说四大教法的流变伪说。 比如: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伪大乘版《大般涅槃经》) 伪经,为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或使用与《阿含经》中真经雷同的经名予以包装,或种种魔说杂以某一佛说为幌子予以伪装,伪大乘版《大般涅槃经》与《长部·大般涅槃经》名字雷同、内容却截然不同就是典型案例之一,恰似豺狼披上羊皮一般似是而非,如此则轻易骗倒了一干眼盲众生。 “四依”之中,只有依法是佛所说,而随后三条,都是魔王为了绑架、颠覆第一条而私设。比如,在《撕下“神我外道”画皮之萧邪讹传“转识成智”》中,悲智已经明确指出,智就是识,依智必是依识,根本不存在“依智不依识”! 对真大乘《阿含经》如聋如盲的伪菩萨,几无例外地讹传魔说“四依法”。 比如: 拣魔辨异: ★邪师萧平实:“什么是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二,邪师萧平实刻意颠倒佛说四大教法。 (一)邪师萧平实胡说四大教法指出了经典有四种来源。 ★邪师萧平实:“佛陀将经典的来源作了四种分类”。 这完全是栽赃诽谤佛陀的颠倒说,萧邪对如此简单的佛说经文都可以瞪着眼睛瞎说,真是明火执仗啊,但凡智商不是个位数的人看一下经典原文,马上就能看清楚萧邪假冒菩萨的真面目了。 佛说四大教法,根本就不是指出了经典有四种来源,反倒是明确指出:对自称四种来源的任何说法,都要依经典判其正邪,是否违背经律、误解佛说。 (二)邪师萧平实胡说要承认“未入结集的经典”的合法性。 ★邪师萧平实:“佛陀特别圣言明确开示,即使是一位比丘所持而未入结集的经典,亦应承认其真正经典的合法性。” 这又是在诽谤佛陀!佛陀明确指出:自称来源于某一位比丘的说法,亦要依经典判其正邪,是否违背经律、误解佛说。 萧邪之所以如此丧心病狂地颠倒佛说,就是意欲为其编造的邪说正名,妄想全世界愚痴者都能信受其所传邪法为“未入结集的经典”,属于应该承认合法性的“真正经典”。 (三)邪师萧平实诽谤四大教法为极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对法。 若众生皆能严格依经依律辨别真伪、判断正邪,魔子邪师将无所遁形,故而,魔子邪师皆极其痛恨依经依律,邪师萧平实亦复如是,反复诽谤悲智依佛说四大教法、比对经律破斥其邪说,为极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对法。比如:“悲智先生完全采用幼儿般的文字比对方法”、“悲智先生所采用文字比对的方法是极幼稚不堪的”。(邪师萧平实《答悲智之质疑》) 依经依律的比对、对照方法,是佛陀反复教诫的最简单有效的辨别正邪之法,更是唯一之法。“入经中、律中搜”、“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等,任何同样的话,佛陀都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宣说了四遍——四大教法。 比如: “若此等相比较、相对照经、律而不相合经、律者,则其结论为:此确实非彼世尊之教言,是彼长老之误解。”(《长部·大般涅槃经》) “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法.依律究其本末。若其所言非经.非律.非法。当语彼言。佛不说此。汝谬受耶。所以然者。我依诸经.依律.依法。汝先所言。与法相违。贤士。汝莫受持。莫为人说。当捐舍之。”(《长阿含·游行经》) “应入经中,应于律中搜。若其文句得入经中、律中搜,于经中若不入,于律中亦不见,当于此处须断定,谓:此确实非世尊、应供、正自觉者语,是此比丘所误解。”(《增支部·故思品》) “入经中、律中搜”,是极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对法? “与经、律相比较、相对照”,是极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对法? “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是极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对法? 下面,悲智将再一次演示如何依“极幼稚不堪的文字比对法”,现出萧邪魔子原形。 (四)邪师萧平实倒说《蜜丸喻经》,颠覆佛说四大教法。 拣魔辨异: ★邪师萧平实:“悲智只信文字比对的幼儿法,不信佛说蜜丸经的实证性批判方法(悲智注:此为萧邪所立标题之一)……从《蜜丸喻经》的教示可以得知,佛陀对于研究佛教教法的方法论是以实证为方法的,并不是采用文献学的文字比对法。”(邪师萧平实《答悲智之质疑》) 若说《中阿含·蜜丸喻经》与实证有关,唯有一句“随彼所食而得其味”,即任何人只要依经依律去实证,都可以亲尝法味、完全证得经律所说之法。佛陀劝勉众生依经依律实证并亲证佛陀所说不谬,却根本不存在萧邪所独家妄想的不依经律的“实证性批判方法”。 任何人只有依经律实证才可能亲证佛说不谬,然而,某人若自称其所说为其实证所得,则任何人都应依四大教法辨其真伪。任何所谓的实证经验都是属于个人的知见,若不依经律而“依实证”辨别正邪,本质就是“依人”不依法。 若加上萧邪独创的“依实证而不依经律”,则魔说“四依法”将成为魔说“五依法”。 现在,悲智就依佛说四大教法的经律比对法——萧邪所言“文献学的文字比对法”,把萧邪自称其依“实证”而说之法,与《蜜丸喻经》进行比对,辨其“实证”之真伪。 《蜜丸喻经》中反复说:识,唯缘根、尘而生!触,才是根、尘、识三事和合而生! 比如: “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蜜丸喻经》) “如是耳.鼻.舌.身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蜜丸喻经》) “除意.除法.除意识。有更触施设更触者。是处不然。”(《蜜丸喻经》) 萧邪却反复颠倒说:识,是根、尘、触三事和合而生!触,缘根、尘即生! 比如: ★邪师萧平实:“识阴是指‘根、尘、触,三法和合而生’的六识心……眼根与色尘接触时,眼识就出生了;”(《阿含正义》P1833) ★邪师萧平实:“阿含解脱道对识阴的定义是很清楚的:根、尘、触,三和合生。”(《阿含正义》P1834) ★邪师萧平实:“佛在声闻佛法及大乘经典中都说:‘意根、法尘相触为缘出生意识。’”(《阿含正义》P2077) 详见《1-15、邪师萧平实谬说唯凡夫入之无想定,无六识却有触食》。 根、尘、触三法和合生六识,这就是萧邪依“实证”得出的颠倒邪说,严重违背《蜜丸喻经》之教证! “信邪倒见。身坏命终。堕三恶道。”(《长阿含经》) 血的教训,再次证明依经依律之必要,无论谁自诩其“实证”多么高深,其“实证”都要经得住经律的检验,绝不可凌驾或背离经律,任何人都应依佛说四大教法辨别之。 萧邪独创“依实证而不依法”的本末倒置之魔说可以休矣! (五)邪师萧平实妄言不依经律而依萧邪。 所有邪师都会编造种种理由,劝人远离佛说经律、仅依其邪说。 比如: ★邪师萧平实:“今时人已经普遍难以读懂古时经文中的言句了,所以应当以真善知识所教导的正确法义作为真实依止”。(《阿含正义》P1315) 那么,谁是“唯一”可以依止的“真善知识”呢?轮子李“主佛”、净空邪师等所有邪师都自诩是“唯一”可以依止的,萧邪亦复如是,自诩他才是可以依止的全世界“唯一”开悟的“真善知识”。详见《0、引言:造“大妄语”之邪师萧平实撒谎成性》。 所有邪师都不希望人们去直接读经学律,都在编造种种邪说,以诳惑众生远离佛说经律,若不如此,其诸多邪见将会原形毕露,更无法聚拢徒众骗取名利。邪师们即使颠倒解释佛经,也只是伪证其正真无伪的幌子,以其邪见对信徒洗脑,诳骗众生都皈投其门下,这才是其真实目的。
第三,邪师萧平实不知“依智不依识”乃魔王之指鹿为马计。 智,完全就是识,根本不存在不是识的智,若“不依识”,于经律必无解了之智。 (一)智,必是想与知,若离分别想与知,则无智可言。 比如: “佛言。先有想生然后智。由想有智。”(《长阿含经》) 智,必是想与知,故而,正智与正知往往作为同义词互相替代。正智,就是正知。 比如: “彼正知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彼正智者、正见者、应供者、正等觉者之世尊”。(《长部》) “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中阿含经》) “行住坐卧。眠觉语默。皆随正智住。”(《杂阿含经》) (二)智,亦属于识,智识不可分别施设。 智与想俱,想皆识想,智就是识! 比如: “都无识想。不起想念。”(《增一阿含经》) “复问曰:‘贤者拘絺罗,智慧及识,此二法为合为别,此二法可得别施设耶?’尊者大拘絺罗答曰:‘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所以者何?智慧所知,即是识所识,是故此二法合不别,此二法不可别施设。’……复问曰:‘贤者拘絺罗,知者汝以何等知?’尊者大拘絺罗答曰:‘知者我以智慧知。’”(《中阿含经》) 智与识丝毫不可分割,且经中往往互相替代,乃至“智识”作为一个词连用。 比如: “愚冥无智,不识善恶。”(《长阿含经》) “愚冥无识,犹如禽兽。”(《长阿含经》) “智识广博,名闻甚高。”(《长部》) (三)唯萧邪般之愚痴凡夫,才会割裂智识,当做并列、不同、对立之法。 比如: ★邪师萧平实:“‘分别是识’是指了别识、转识、也就是前七识。‘不分别是智’这是指真心——阿赖耶识没有分别”。(《正法眼藏》) “智虽非识而依识转。”(《成唯识论》) “为劝有情依智舍识故说转八识而得此四智。”(《成唯识论》) “依智者。智能筹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龙树伪菩萨之《大智度论》) 萧邪与龙树等伪菩萨,对魔说“依智不依识”胡乱解说时,既相互矛盾,又都是错误的,皆因“依智不依识”之说本来错谬故。 (四)分别是智,无分别是愚痴。 首先,唯有分别,方有智慧;唯有智者,才有分别;诸如此类的佛陀教诲,数不胜数。 比如: “不逸分别者,当得于智慧。”(《相应部》) “修行正见。亦能分别善恶之法。”(《增一阿含经》) “得如此智。圣慧明达。分别晓了。以正尽苦。”(《中阿含经》) “智者所觉知。能分别义理。”(《增一阿含经》) “得法眼净。得法.见法.分别诸法。”(《增一阿含经》) “有智明目士夫谛观思惟分别。”(《杂阿含经》) 其次,若无分别,则愚痴无智犹如禽兽,此非比丘。 比如: “无智不能分别正理。”(《增一阿含经》) “无正念正智。无定无慧。其心狂惑。不护诸根。不修沙门。无所分别。”(《中阿含经》) “世人所贵。所谓有惭.有愧。若当无此二事者。则父母.兄弟.宗族五亲。尊卑高下则不可分别。如今有鸡.犬.猪.羊.驴.骡之属。皆共同类无有尊卑。”(《增一阿含经》) “愚冥无识,犹如禽兽。”(《长阿含经》)(注:识,指智慧、分别。) “云何比丘知入大众。于是。比丘分别大众。此是刹利种。此是婆罗门众。此是长者众。此是沙门众。我当以此法。宜则适彼众中。可语可默。皆悉知之。若有比丘不知入众。此非比丘。”(《增一阿含经》) 关于萧邪等诸多伪菩萨误以为分别心就是执著心,详见《撕下“神我外道”画皮之萧邪讹传“转识成智”》,此不赘述。 智就是识,依智必是依识,魔王割裂智识,以“依智”为幌子,“不依识”才是其根本目的,就如下文“不依语”、“不依不了义”一样,“不依XX”才是魔王杂入以颠覆佛说的私货。 若“不依识”,则无分别,于经律必无解了之智。“依智不依识”乃魔王之指鹿为马计!
第四,邪师萧平实不知“依义不依语”乃魔王之釜底抽薪计。 魔王割裂语、义,以“依义”为幌子,“不依语”才是其根本目的。而所谓的“不依语”,即不依佛语、不依佛说经律,此乃公然颠覆佛说四大教法之魔说,一干眼盲众生却无知无觉,乃至编造种种邪说予以胡乱解释护持。 比如: “如来所演八万四千法藏声教。皆名为文。诸离一切言音文字。理不可说是名为义。”(《大宝积经》) 佛说经律文字皆不可依,魔王此说何其歹毒! 魔说“依义不依语”,必有无量过失,简述如下: (一)佛说经律,言必有义,语与义如水与波,不可分割。 佛所说法,文义具足,语即为义,义依语显,不可分割! 比如: “如此说者,当知是义。”(《中阿含经》) “世尊说初善、中善、后亦善,文义具足之法”。(《长部》) “师与弟子,于最胜句,义与义、文与文,相合相会而不违背也。”(《增支部》) 佛语为法义之所依,法义依佛语而记说。 比如: “世尊亦如具寿舍利弗,以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记如是之义。”(《增支部》) 佛语与义相应,故而,佛子必以同句同义:正述字句、正解义理。 “师及弟子一切同法.同义.同句.同味。”(《杂阿含经》) “若有同梵行者,于僧伽中说法,若汝等判断:‘此具寿,正解义理,正述字句’时,应言:‘善哉!’”(《长部》) 佛陀经律与法义皆依语言文字而存在,若背离经律、不依佛语,则断法义之根,佛法必灭矣! (二)信受“不依语”者,必谤佛陀:言不及义。 佛语与义相应,语即为义,依语即依义,故而,信受“不依语”者,必谤佛陀:言不及义、词不达意、语义不合……,乃至诽谤佛所说法不是真正佛法。 比如: ★邪师萧平实:“因为凡有所说,言不及义,都不是真正佛教的法……统统言不及义,都是二乘法;”(《邪见与佛法》) 而萧邪口中所言“二乘法”,恰是伪菩萨们极力颠覆的四阿含了义真大乘法。不依佛语者,必已依于魔语。 (三)“依义不依语”者,必“依人”不依法。 正解法义与否,皆属个人知见。 比如: “或有痴人。颠倒受解义及文也。”(《中阿含经》) 萧邪等伪菩萨亦复如是,皆处处于佛说经律,颠倒受解义及文。 不依佛语,而依他人所解之义,无论他人所解是义非义,实质皆为“依人”。故而,信受“依义不依语”者,必“依人”不依法。萧邪痴迷信徒,皆为依萧邪(所说义)而不依佛语者。 正确做法:于任何他人所说义,必依佛说四大教法、依佛语辨其是义、非义。 (四)不依佛语,必生缠缚诤讼。 佛所说语,与义相应,同句同义,故而无诤。 比如: “道说真实、不虚妄与义相应,此法无诤。”(《中阿含经》) “师及弟子一切同法.同义.同句.同味。”(《杂阿含经》) 佛语凿凿自然无诤,若不依佛语,能令多众起于非义,必生缠缚诤讼。 若于义与非义诤讼不休,则依佛说四大教法、依经依律镇之,则如明矾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五)不依经解义,必三世佛冤。 佛语与义相应,依文而记义,依文而释义,佛子亦应依文而解义。 比如: “世尊亦如具寿舍利弗,以如是之句、如是之文,记如是之义。”(《增支部》) “彼大姊亦为余与世尊同是以此句此文,说明此义。”(《相应部》) 佛说四大教法反复强调,依经依律辨别义与非义,而“依经解义,三世佛冤”乃颠覆四大教法之流变魔说。不依佛语而解义,必文、义俱失,那才真的三世佛冤呢! (六)“依义”不依佛语者,必依魔说之非义。 信受“依义”而不依佛语者,必不依佛说正真法义,相反,所依恰为魔说之所谓“了义”。
第五,邪师萧平实不知“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乃魔王之李代桃僵计。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