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361|回复: 4

用哲学辩证法指导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0-2018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哲学辩证法指导人生
雪峰


        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及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抽象学说,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事物的矛盾运动,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和特殊性的理论学说。从属性上说,辩证法属于哲学范畴,哲学包涵了辩证法,这就像意识和思维,思维属于意识范畴,意识包涵了思维,形象点说,哲学是人体,辩证法是眼睛,哲学谈的是整体,辩证法谈的是局部,哲学是广义的,辩证法是狭义的。

        在我看来,哲学属于科学,必须用实证来演绎和推理。若无实证,必然在逻辑上不通,逻辑上不通,所推理出的结论将是错误的,比如纯粹的唯心主义和纯粹的唯物主义都是割裂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性,比如宗教更多地重视了唯心的一面而忽视了现实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实用主义者更多地重视了存在而忽视了存在产生的基础。

        生命禅院的理论体系主要以实证为主,但以前我更多的是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神佛仙圣的教导教诲为主要内核而展开的,这对没有信仰的人而言有点空,不仅缺乏可操作性,对宇宙时空和人生生命的认识上也缺乏科学性,就像老子对道的描述,“象帝之先,”“道可道,非常道,”“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精,”令人如坠雾中,似是而非,非上上智者难懂。

        用哲学辩证法如何指导人生呢?

        我总结过的“佛法无法,千变万化,”“不易中变易,变易中不易,”“无私才能成其私,”“无我才能成就我,”“一无所有,才能拥有一切”等等,是符合哲学意义上辩证法的,这是可以指导人生的。

        我们现在来具体谈谈用哲学辩证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指导我们的人生。

        首先看哲学上认识到的宇宙对立统一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宇宙一切事物,是由正反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这正反两个方面是对立的,是互不相容的,是针锋相对的,是水火不容的,但相悖的是,恰恰是这矛盾的双方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整体中,构成了大千世界的精彩纷呈。具体地说,有正必有负,有明必有暗,有真必有假,有善必有恶,有阳必有阴,有雌必有雄,有上必有下,有起必有落,有死必有生,有有形必有无形等等,等等。

        这种分析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有人间必有天堂,有天堂必有地狱,有物质世界必有反物质世界,有有形的人必有无形的神灵,如此一来,我们的意识思维就不会仅仅局限于人生百年,不会仅仅局限于我们所看到的这物质世界,我们的认识领域可以拓展到无限的时空中,拓展到死后,拓展到我们无法看到听到的反物质世界中去,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思维飞跃。由此,我们做人,不仅要重视现在,还要顾及将来,不仅要重视现实,还要顾及虚无,不仅要重视活着,还要重视死后。

        再看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这个规律是说,一个事物要发生质的变化,必须要有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其性质是不会变化的,当量的积累达到饱和,突破零界点时,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这个规律对指导我们的人生有莫大的价值和意义。从对立统一规律我们知道,有人必有神,既然有神,那么仙佛的存在也在情理之中,人与神佛仙是不同性质的生命,人有人性,神有神性,仙有仙性,佛有佛性,要使人性升华为神性,必须要有量的积累,且这个量的积累必须朝着神性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一点一点地积累神性,持之以恒地积累,如此,按照质量互变规律,人终究有一天必然会成为神。

        从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出发,就可以得出“新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的结论,“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日趋灭亡的东西。”识别一个事物是不是新事物,不是看其形式和表象,而是看其本质,比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种新型宗教,从其形式和表现上看,都是新的,但察其本质,都是在旧的窠臼中发酵出来稍微有点变异的东西,那都不是新事物。再看全球以金钱盈利为目的的新方法新措施新途径,比如传统制造业变成了信息产业或服务产业,从形式和表象上看,都是新的,但察其本质,是赚钱,依然不是新事物,因为盈利的本质没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反映和写照。我们从全球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和单身者阵容的不断壮大这个现象中会发现一个规律,家庭这种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将会不断地被另一种新形式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取代,这是客观规律,它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会因许多人的不喜欢不愿意和极力反抗而停下行进的脚步,那么,取代传统生产和生活模式的新模式将是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一旦出现,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其发展壮大。但是,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必然会经历艰难曲折的考验,它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当一个人投身于新事物的发展之中,你必须要有这个经历艰难曲折的心理和精神准备,否则,新事物将会淘汰你。旧事物前途黯淡,新事物前景光明;旧事物的路越走越窄,新事物的路越走越宽。

        此起彼落,此长彼消,“两级相通,物极必反,”“兴也忽焉,亡也忽焉,”“有横财必有横祸,”“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些都符合辩证法,既然符合辩证法,我们就要小心了,同时我们就有信心了。当我们明白了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的法则,就可以游刃有余潇洒自如地处理人生事务了,当我们不断地付出和奉献而不享受和索取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积存了大量的财宝,这些财宝到哪里去了?它们就放在了来世或反物质世界里。谁将享受这些财宝?任何他人都享受不到,唯有积存财宝的人才能享受,否则,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的法则将不成立,既然它是宇宙法则,那就是必然的程序,就是说,一旦你付出了,必然会有所得,一旦得到了,必将付出,在人间付出而没有获得,那毫无疑问,你将会在下一世获得,或将去天堂获得,否则,整个宇宙就是不公正的,宇宙中就没有真理。

        一切皆有定数,宇宙的总能量始终保持不变,这也符合物质不灭定律(能量不灭定律),从哲学意义上而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乃万物变化之纲纪,”——《黄帝内经》,我们从地球上的水量知晓,不管江河湖海暴涨,不管暴雨很多山顶积雪增加,地球上的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是定数,由此可知,宇宙中生命的数量一定也是定数,此消彼长,此起彼伏,那么,地球上增加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是凭空诞生的吗?只要稍微探索研究过轮回转世现象的人知道,人投胎是在母体即将分娩的前几天发生的,所以,母体子宫里的受精卵不是一个生命,只有当某一个投胎的灵魂进入其中后才称其为生命,如此,我们就知道,只有某一个生命死了,才会诞生另一个新生命,没有死,就没有生;没有生,就没有死,好啦!这样我们就知道,地球上多出的生命,一定是从其他地方而来,地球上多出一个生命,其他地方一定会少一个生命,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地球上许多动物死了,它们上哪儿去了?难道不是到人类中来了吗?如果将来地球上来一场生物大绝灭,那这些生命将会去向何方?(请了解三十六维空间便知。)

        哲学辩证法是可以指导人生的,以上只是从哲学的角度谈了哲学指导人生的冰山一角作为启发,请读者不断举一反三,祝愿每一位活出一个潇洒人生,祝愿你有一个美好的生命前景。


        2014-10-27


来源:生命禅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18 05: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30-10-2018 05:24 AM 编辑

哲学辩证法,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大的“变戏法”。纯属诈骗言语。
----------------------------------------
读书时对辩证法充满了崇拜,觉得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一直坚信了许多年。但是,大约在2005年,我慢慢地觉悟了,发现辩证法是极端荒谬的。由于现在的中国政府强力推广辩证法,就使它成为对中国人毒害最深最烈的谬论,变异和扭曲了中国人的思维。
本人给一些人讲过辩证法,他们都觉得辩证法很荒谬。
劈开辩证法: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那是它的核心与支柱,三大规律必须都成立了,辩证法才能成立。就如一个三条腿的凳子,只要一条腿断了,凳子就会倒下。也就是说: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如果有一个不成立,辩证法就倒下了。但是仔细推敲,三大规律没有一个能成立,荒谬到如此可怕的程度。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去掉了还能是凳子吗?
中国人对辩证法很熟,都能朗朗上口。它的三大规律是:
品质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下面我们对这三大规律一个个来分析。
辩证法对中国人毒很深。为了全面地揭穿它,并且堵住想狡辩者的觜,不给狡辩者留机会反驳,本文写的很长、很细、很乱、很繁琐,希望读者耐心。不过读完后,能记住和认同本文的几个标题就大功告成了:品质互变规律是眼神错乱、对立统一规律是逻辑陷阱、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鼓吹犯罪、辩证法是毁灭人类的三坏诡辩术。
欢迎辩证法的卫士们对本文进行辩论。
荒谬的辩证法之一:品质互变规律是眼神错乱
品质互变规律:
辩证法的认为,事物的变化只有量变与质变这两种形式,它们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切事物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发生质变。事物是以量变开始,以质变结束。量变为因,质变为果。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是量变的积累过程。并且认为所有事物的发展演变都必然经历这两个过程。
什么是“量”?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那就是重量和体积,单位一定是kg和m3。
什么是“质”?质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无机物是以分子原子为依据,有机物是以细胞为依据。所以“无机物的质是分子原子”、“有机物的质是细胞”。
什么是“量变”?量变就是“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或位移”。
什么是“质变”?质变是事物的质发生了变化,从这种事物变成其它事物。
也就是说,对于物体来说,“量变”是在分子细胞不改变的情况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质变”是分子细胞发生了改变。
1、二个永恒的伪证
虽然辩证法的书千本万本,辩证法者雄辩滔滔,如果让辩证法者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品质互变规律,或者找遍辩证法所有的著作,只能找到二个与下面类似的例子:
一是烂苹果的过程:烂一点是量变,烂一点是量变,一点点烂下去,就是一点点量变,当量变不断地增加,最后苹果全部烂掉了,就是质变。辩证法里有一句著名的话:“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是度:什么时候产生质变呢?辩证法学家们又引出了一个“度”,说是量变达到了事物的“度”,就会产生质变。甚至举了例子;当水达到100度时就变成水蒸汽,当水达到0度时,就变成冰。在辩证法的书中,还花大篇幅的、有模有样地对这个“度”进行剖释。真觉得可笑之极。
按照这种逻辑,每一种事物都有一个相应的品质互变中的“度”,但是辩证法者从来就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度”是多少,也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找到、去求解这个“度”,诡异吧?
我们先对上面的两个例子进行封存,后面再剖释。
2、用辩证法的矛破辩证法的盾
我对别人讲辩证法时,我就用辩证法的矛破辩证法的盾。先请别人举出品质互变的例子,那么就得到上面的两个类似的例子。我自己再用辩证法的方法,举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例子:
水龙头往水桶里放水,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因为它符合“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也符合位移——水从水管位移到水桶里。我会问大家,这是什么变化,当然都肯定回答是“量变”。我接着问,那么当放满一桶水时,水桶里的水就变成金子了?还是变成石油了?还是变成大米了?还是变成金刚石了?什么时候变?
当时听讲的人,认为我疯了,水怎么能变成其它的呢?
我马上拿出品质互变规律来反驳他们:“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就是说“水只要继续放下去,达到某个‘度’,就一定会发生质变,变成其它东西。谁不承认这个规律,谁就是不承认辩证法,不承认辩证法就是反革命,在文革时就拉出去毙了。只要还承认辩证法就必须得承认这种变化的存在,什么时候水可以变成金子?我们找出这个‘度’就行了。”“只要大家还承认辩证法,若要发财,回家往水桶里放水,说不定就能获得金子,还用费什么劲挖金矿?从今以后大家不用再干活了,回家放水吧。别忘了把‘度’告诉我,也让我发财。”
听讲的人当时就傻眼了。按品质互变规律,这么说是对的。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水只要放下去,哪怕地球上全部是水,全宇宙都是水,还是水,永远不会因为“放”水就变成其它东西。这不就是否定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品质互变规律了吗?
3、量变永远不可能引起质变
我接着再用最简单的数学原理来破这个品质互变规律:
量变是“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那就是说,1个量变时,质变的成分(也就是质变量)为0,当N 个量变发生时,它的质变量是Nx0还是0。具体地说,如果每1滴滴向水桶的水,它的质变量是0,当滴满一桶水时,它的质变量还是0,水还是水,没有发生任何质变。用数学公式表示如下:
1个量变时,质变量为:1X0=0
N个量变时,质变量为:NX0=0
∑0=0,(0的集合是0)。
我宣布:“0乘任何数都是0,所以量变永远不会产生质变。”
这时马上有人反驳:“错,0乘无穷多结果是未知数。所以说只要水放下去,还不定什么结果呢?”
我反驳说:∞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数。自然界不存在∞,所以自然界不存在品质互变规律。
从数学上看:
如果N≠∞,那么N+1≠∞。
(如果N不等于无穷多,那么N+1也不等于无穷多)。
N不是从∞开始,是从1开始、从0开始的,所以无论如何加下去,永远也不会达到无穷多。
水龙头放水,人类可以看到最远的地方(150亿光年)都充满了水时,也不会发生质变:
[150X100000000X365.24X24X60X60X300000X1000(米)]^3X3.14159X0=0
从公式可以看出:量变永远无法质变、永远无法积累成质变。
这里奉劝大家,不要再做实验去找 “品质互变中的‘度’”了,这个“度”是永远不存在的。就比如,一个二维座标,当沿着X轴走下去,无论走多远,永远不会在Y轴上有一点点体现。
从这个简单的数学演算中可以看出,品质互变规律是如何荒谬。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原则是:
无机物的最小微粒是分子,以分子来界定无机物,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就不是质变,分子发生了变化,就是质变。有机物的最小微粒是细胞,以细胞来界定有机物,细胞没有发生变化,就不是质变,细胞发生了变化,就是质变。我们只有把著这个原则去分析,才能真正认识什么时候发生了质变。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上面那两个辩证法者提供的例子:
冰-水-水蒸汽:
冰<==>水<==>水蒸汽
分子式:H2O<==>H2O<==>H2O
从分子式中可见,冰、水、水蒸汽的分子式都H2O,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没有发生质变。冰、水、水蒸汽,那只是水的三种状态而已,物理与化学特性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在所有的物理化学书中从来没有把它们当成不同的物质。绝大多数物质都存在着这三种状态。
水变成水蒸汽和冰,不是质变。水只有变成金子银子钻石大米,或者其它的什么东西,才是质变。
水变成水蒸汽和冰,还是水,没有产生质变,也与量变没有一点点关系。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变,是温度变化引起的,不是“量变”引起的。一克水0度时就变成冰,100度时就变成水蒸汽,一万吨水也是如此,与量和量变撘不上一点点关系,扯到量变与质变中来,毫无道理。辩证法者穷途末路到这种程度,把温度变化都说成是量变,把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变化说是质变,真是思维扭曲到什么程度?水还不止这三态,还有:超临界流体、超固体、超流体、费米子凝聚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等等,从来没有人说这时的水不是水了。温度变化既不是量变也不是质变。
4、水真正的质变
这时,有人就耍赖说,按你那么说,水永远不会变成其它什么东西,所以质变是永远不存在的。
我就会反驳说:只要你能力够,水可以变成任何东西。根据宇宙大爆炸原理,宇宙大爆炸的最后一刻,首先形成了氢原子,再由氢原子合成其它原子。太阳上现在每时每刻都发生著氢的核聚变反应。如果你能力够,可以逆着这个方向,先把水打成氢原子,或者打成中子、质子与电子,再把这些合成你所需要的原子,再组合成你所需要的分子和细胞,最终组合成你所需要的一切。按照这个原理,水不但可以变成大米、金刚石,变成动物也是可以的,拿起一桶水,倒到地上变成一头猪是可行的,还不违反物质不灭定律。
你的能力如果还大,可以有更超常的变化。根据爱因斯坦E=mc^2,物质是由能量构造的。这更简单了,你只要把那桶水转换成能量,再用这些能量转换成你要变的东西。别说东西了,再变出一个你自己来都行;小心别引起核爆炸。
上面所说的那是神仙的本事。我私心所猜,那些能力你不具备(但愿我猜错了),但是把水变成氧气和氢气,这种本事一般人都有,这也是质变。
水变成氧气和氢气:
2H2O(水)<==>2H2(氢气)+O2(氧气)
把水变成氧气和氢气,分子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不同的物质,这就是质变。水是可以灭火的,但是氧气是助燃的,氢气遭到火会剧烈燃烧甚至爆炸。呼吸需要吸进氧气,但是如果把水吸进肺里去,那就是溺水。水与氧气和氢气,它们的化学物理特性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这就是不同的物质。辩证法学者把冰、水、水蒸汽说成是不同的物质,他们怎么这么弱智。渴了可以把冰含在嘴里就变成水解渴,但你把氢气含在嘴里试试?小心成烤猪。
把水变成氧气和氢气,其实很简单,电解就可以了;把氧气和氢气变成水更简单,燃烧就行了。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分子都发生了变化,所以都是质变。把水变成氧气和氢气,是吸收能量的过程;把氧气和氢气变成水,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在这两个质变过程中,是能量的进出导致了质变的发生,这与量和量变没有任何关系。辩证法者硬是要扯成量变导致质变,难道辩证法者连这么简单的化学原理都不懂?
这里想问一问辩证法者,如果水温变化是量变,那么往水桶里放水是什么变?难道是质变?如果水变成蒸气和冰是质变,那么水变成氢气和氧气是什么变?难道是量变?
5、事物的发展是质变到质变的过程,与量变没有关系
水加了电就变成氧气和氢气,氢气氧气燃烧就变成水,这都是质变。水的质变过程不是量变的积累造成的,与量变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过程也不存在量变和量变的“度”。质变绝对不是量变积累所致,质变与量变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辩证法者所说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是以量变开始,以质变结束。”、“量变为因,质变为果。”、“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是量变的积累过程。”,这些说法全是错的,辩证法的品质互变规律从头错到尾!很荒唐。
水的质变过程:
界定水与其它东西不同的是分子,分子发生了变化就是质变。水变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就是一个一个水分子地被电解,就是一个一个水分子在质变,是一点质变一点质变的过程(从分子式中看出:2个水分子变成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当氢气与氧气燃烧变成水,也是组合成一个一个水分子,也是一个一个质变。可见水的质变过程是质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质变的积累过程”,整个过程中不存在量变,符合“物质不灭定理”。
烂苹果的过程:
有机物的最小微粒是细胞,细胞没有发生变化,就不是质变,细胞发生了变化,就是质变。界定苹果与其它东西不同的是细胞,苹果烂了是苹果细胞发生了质变。当我们拿起苹果咬一口,这时是量变,因为数量减少了,一口苹果位移到嘴里了。当苹果一点腐烂时就是一点细胞质变,二点烂就是二点细胞质变,当一个一个细胞烂时,就是一个细胞质变,这时细胞的分子式绝对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苹果的细胞了,请注意:这时苹果的量绝对没有发生变化。最后整个苹果烂掉,就是所有的苹果细胞发生了质变,整个过程是“质变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苹果的量没有发生变化,量变不存在。辩证法学者把质变看成量变,什么眼神?
从水变成氢氧、氢氧变成水和苹果腐烂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是质变到质变的过程,是质变的积累过程,是部分质变到全体质变的过程,与量变没有任何关系。通过仔细观察,所有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都是这个规律,化学变化、核反应、生物反应、人类事物的变化,都符合这个规律。
品质互变规律在逻辑上不成立:
水发生质变,必然生成氧气与氢气,氧气与氢气发生质变必然生成水。如果量变产生质变,那么往水桶里放水,当达到一定量时,水变成了氢氧二气;接着放,当达到一定量时,氢氧又变成水……再接着放下去,就在水和氢氧二气之间变化著。这是悖论,世间哪有这种现象?氢氧燃烧生成水,是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水分解成氧气与氢气是吸收能量的过程,这是两个对立的过程,事物往只能一个方向发展,绝对不可能完成两个相互对立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这种说法,从逻辑上看,是根本不可能成立的。
如果品质互变能成立——量变积累成质变,那么太平洋是最可怕的。陆地上的水不断地注入太平洋,也就是说,太平洋的水时刻在发生量变,不定什么时候太平洋的水发生质变——都变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时刻有大爆炸的可能,太平洋的氢气一旦爆炸,其威力将超过很多很多颗氢弹,我们人类正坐在火堆上。大家洗澡也得小心,因为这个“度”还没找到,说不定洗澡放水时就发生水变成氢气和氧气的质变,氢气一爆炸就完了;十公斤的水可以生成一公斤多的氢气,相当于一个大炸弹了。
从止可以看到,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品质互变规律。
所谓的品质互变规律,是辩证法者把质变看成了量变,是眼睛坏了。
本人为什么一开头就让辩证法者举出品质互变的例子,这是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律,一个例子都找不出来,举出一个,就逮住一个,就破掉一个,用辩证法的矛破辩证法的盾。
如果量变就能达到质变,那么“谎言千遍就成为真理”。那就会造成人类的思维扭曲、假话盛行。当年老X活着的时候,中国人一遍遍地喊万岁,不是千遍,而是千亿遍,千千亿遍,千千千亿遍,结果连84岁都没活到。当时的中国人都愣住了,不是说好万岁吗?怎么83岁就走呢?让我们喊万岁,骗我们嘛!
其实“量变永远不会成为质变”。“谎言千遍依然还是谎言,谎言永远不会变成真理”。这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可见辩证法的品质互变规律是何等荒唐!
6、对事物的描述还有一个指标——状态
上面辩证法者提到的“度”——水的温“度”,其实不是量变程度的“度”,水的温度与量变程度根本不是一回事。当往水桶里放水达到1桶…N桶时,这才是量变的“度”。量属于事物的规模,量的单位只能是重量“kg”或体积“m3”。既然量变的“度”是量变的程度,那么它的单位一定与量的单位相同,也是kg或m3。
水的温度绝对不是水的量,那么水温的变化就肯定不是量变。温度是物质热运动的状态。百度对温度的定义是: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其单位是“K”。水温的“度”与量变的“度”毫不相干,扯到量和量变中来毫无道理!辩证法者连“度”都看错!把温度的“度”当成量变的“程度”。无论是化学、物理、数学等等学科,从来就没有把温度当成量的,更不把温度的变化当成量变,唯有辩证法才这么愚昧。
很显然,对事物的描述有三个指标:质、量、状态,它们的单位相应是分子或细胞、kg或 m3、K(热度),它们的变化相应的是质变、量变、态变。温度与三种状态的变化是属于态变。在考虑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时,已经把事物假设在常态下。其实,事物的状态远没有事物的质和量重要,如果不是辩证法者硬把温度和冰、水蒸气扯出来说事,我们也用不着考虑事物的状态。
事物的状态还有其它指标,如速度、压力等,难道也划入量的范畴?事物的状态还可能存在其它指标,这与事物的质和量没有关系。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往往已经假设事物处于常态(0速、常温、一个大气压),所以就忽略了事物的态变。
很显然,态变与量变没有任何关系;态变可能导致质变,也可能不导致质变,态变导致的质变可能是可逆的,也可能是不可逆的。在温度变化时,有机物会发生质变,无机物有的发生质变,有的不发生质变,象水就没有发生质变,有的化合物,高温发生分解,这是质变。
水发生质变,必然生成氧气与氢气,氧气与氢气发生质变必然生成水。如果像辩证法者所说的“温度变化是量变”,按照辩证法的逻辑:“量变必然导致质变”。就是说:温度升高发生质变,氧气氢气燃烧(爆炸)生成水;温度再升高又发生质变,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再升高又生成水;再升高又分解成氧气与氢气;……闭环,无穷无尽,最终是什么?想说它是什么就是什么,好像变戏法一样。可见辩证法者的品质互变规律,从逻辑上看也是荒谬的。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温度升高氧气与氢气燃烧生成水,温度再升高水就不可能分解成氧气与氢气,只能往一个方向变,绝对不能往回变。这时的量变(温度变化)就不再产生质变,辩证法的品质互变规律的“量变一定造成质变”的逻辑再次破产。
如果压力的变化也是量变,按照品质互变规律:我们从物理学上看,汽车发动机里的油气混合体,压缩爆炸产生动力,我们把油气混合体换成氢气与氧气,压缩氢氧混合体爆炸产生动力和水,再压缩水产生氧气和氢气,再压缩氢氧混合体爆炸产生动力和水,再继续下去……,这是什么?是永动机。也就是说,品质互变规律如果能成立,永动机就能制造成功,可见品质互变规律和永动机一样,是不可能存在的。
温度也是一样,如果温度的变化也是量变,按照品质互变规律:把水的温度升高变成氧气与氢气,再升高变成水;再升高又变成氧气与氢气,再升高又变成水;……继续下去,又是永动机。
水温变化,蒸汽变成水再变成冰,整个过程都是态变的过程,与量和质、量变和质变没有任何关系。辩证法者把态变肢解,把态变中的温度变化当成量变,把态变中的三种状态间的变化当成质变,看错了。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品质互变规律。
所谓的品质互变规律,是辩证法者把质变看成了量变,把温度看成量变的程度,眼神错乱到了什么程度?
……
结论:辩证法的品质互变规律是根本不存在的,量变永远不可能达到质变。辩证法者把质变看成量变,是眼睛出了问题,也可能是有意看错的!又胡乱造出来一个量变的“度”,完全把世界搞乱了。品质互变就是“谎言真理论”,让人崇拜谎言,走向堕落和灭亡!

此系列文章有六,七篇。这里不全部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8 05: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30-10-2018 05:21 AM 编辑

编者按:一百多年来,共产主义思想在全球蔓延;共产党在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国家中建立过政权。赤色暴政,导致了一亿人非正常死亡,带来饥荒、压迫、酷刑、洗脑、告密等无所不在的恐怖。共产极权之下,人权被剥夺,自由被践踏,信仰被压制,道德被毁灭,文化被破坏,累累罪恶,罄竹难书。然而,今天,在有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有人不舍红色旗帜,也有人对共产党暴君顶礼膜拜。事实上,共产主义起源于黑暗的魔教,携带着暴力的基因,要把人类拖向深渊。为什么,在不同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人,都无一例外的嗜杀成性?为什么,一边是乌托邦的美景,一边是血淋淋的阶级斗争?共产主义,究竟以何蛊惑人心?堂皇的标签背后,是狰狞的撒旦面目。

(英文大纪元记者Joshua Philipp撰文/戴安编译)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暴力的时期。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至少一亿人非正常死亡,酿下骇人的悲剧。今天,有许多人仍然固守着共产主义思想不放。

共产主义试图以伪善诱惑大众。它让人们信以为真:它关爱人类,会带来幸福。可是,这种“幸福”的代价却是社会的某一阶层受压迫或被消灭。

共产主义体制的特点是审查和清除。事实已经证明,共产体制所承诺的,通过消灭社会的等级制度而产生快乐,是个明显的谎言。共产主义运动一再导致饥荒、压迫和群体灭绝。然而,在某些地区,它依然受到追捧。

要想弄清为何共产主义挥之不去,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最根本的工具──蛊惑人们相互斗争、发动暴力革命的工具,以及它如何运用此工具来制造政治事件,以获取逐步掌控局面的能力。

这个工具便是共产主义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共产党人利用此种学说,在斗争哲学的基础上,以无神论重新解析所有事物,形成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1920年2月,苏共创始人弗拉基米尔.列宁在共产国际的刊物《共产主义》里描述了这种共产主义的“真理观”。他写道:“(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要旨──一种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

于是,共产主义的领导者们,运用辩证法这一核心认知法,去观察事件,重写历史。他们强调学习列宁的辩证法,并应用到人类的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中。苏共领导人斯大林在1938年写道:“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的世界观。”

1937年3月,教宗庇护十二世在通谕《关于无神论共产主义》中描述了共产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庇护十二世后来把信奉共产主义的天主教徒逐出教会。)他写道:“(现代共产主义的教义)是基于马克思所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他指出,共产教义只相信唯物的无神论,而且认为“通过不同力量之间永恒存在的冲突,物质朝向最终的、没有阶级的社会发展。”

庇护十二世说,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者用来“激化”社会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对抗”的工具。在这种信仰之下,“人类可以加速矛盾,而矛盾推动世界,完成最终的整合。他们努力激化社会中各个阶级之间的对抗,因此,阶级斗争与随之而来的暴力仇恨和破坏表现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他补充说,共产主义辩证法也是此种学说暴力性质的关键所在,它鼓吹:任何抵制共产主义“系统的暴力”的事物,都应该被彻底消灭。

扭曲的话语
辩证法是两者之间的对话。苏格拉底辩证法等传统学说尝试从辩论中寻找真相。

共产主义辩证法源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理论。自卡尔.马克思之后,共产党领导人一直对此理论加以改变来配合他们的意图。1908年,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到,“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词是由卡尔.考茨基创造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死后才渐渐流行起来。

共产主义学说借用了黑格尔的核心理论,即“矛盾推动事物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延用的同时,从整体上改变了黑格尔的学说──首先去除了所有与唯物论不相关的内容,包括宗教和道德方面的要素。

1938年,斯大林在《辩证的和历史的唯物主义》中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的理论中所保留的,仅仅是其“理性的内核”,而摒弃了所有“道德思想”。斯大林说,这种新的辩证法是建立在拒绝神性的基础上。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有关“宇宙精神”和“意识”的理念,把所有生命视为“运动中的物质”而已。

策略性倒转
传统的辩证法旨在帮助人们通过交换不同的想法,或是分析一个事件的两面性去认识真理。然而,共产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却正好相反。共产主义辩证法找出社会中事物的两个极端,然后进行倒转,从而确立共产主义的绝对的、不可质疑的观点。

中共毛泽东的做法是:把东方哲学体系里的许多宗教和社会信仰进行倒转后,作为他的辩证法的基础。在毛的选集里,可以找到他进行此类倒转的叙述。例如,道家的阴阳学说讲的是,两个对立面相互补充和谐调。而毛泽东倒转后的释义为:两种对立的力量,互相冲突,便有了共产主义辩证法的“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共产主义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要求人们以无神论代替自己的信仰,以斗争代替和谐。

美国保守派政治活动家Cliff Kincaid在其所著的《革命之剑》中指出,共产主义领导人都认同列宁所说的:辩证法的“核心”是对于矛盾的利用。Kincaid这样写:“苏联人把辩证法的核心概括为‘分为对立面’,而毛泽东和中国的‘哲学工作者’最终把复杂的辩证逻辑简化成‘一分为二’。”

Kincaid引述了俄罗斯流亡学者Alexander Markovsky的研究。Markovsky说:“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里,变化是两个对立面之间不断的冲突的产物,本质上存在于所有事件、思维和运动当中。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中一切重大的变化,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时期的动荡。”

192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家Georgi Valentinovich Plekhanov在《辩证法和逻辑》中表示,共产主义辩证法遵循三个法则:认证、矛盾和“排除中间状态”。

“排除中间状态”导致温和的观点被忽视,它实际上遵从了列宁的“党派之争”论,二者都披着“乌托邦”的外衣。列宁把所有人分成两类:支持或反对共产主义革命的。那些不支持者,被打入消灭的另册。

“排除中间状态”的作法与古代的智慧相悖。从亚里斯多德到鲁米,从释迦牟尼到所罗门,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都辉映着“中庸”的道里。

共产主义的观点是乌托邦式的。它以无神论为基点,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看世界。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将是人类社会的最后阶段。共产党人通过鼓动经济、社会和道德的崩溃来试图加速实现其目标。他们利用辩证唯物主义来生成倒转的所谓真理,在社会中强行推动这些主张,制造不和、毁坏传统和社会规范。

负面的世界观
对于世界的认知,因人而异。两个人看待同一事件,有可能从很多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和体会,这是由各自的文化、教育和信仰等背景所决定的。

共产主义试图改变一个人的看法,而辩证唯物主义就是它利用的工具,用以给人注入“共产主义世界观”。此种世界观从否定一切的角度出发,颠倒了社会常规。

在《革命之剑》里,Cliff Kincaid分析说,共产主义的辩证法利用矛盾,挑起针对社会规范的斗争,而这正是在“两极斗争”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

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强制性地推翻所有社会和精神的等级制度。Kincaid认为,共产主义为了攫取权力,它的一系列倒转概念必须摧毁社会既有的理念。运用辩证法,共产党人得以确定他们反对的和所要鼓吹的事物,而这些事件和政策在不同的共产党政权国家里可能大不相同。


前苏联军官奥利格.潘科夫斯基(Oleg Penkovsky)说过,如果把同样一份情报呈送给美国、英国和苏联的将军们,“美国人和英国人可能会做出相同的结论,可是苏联的将军会得出与美英同行们截然相反的论断”。潘科夫斯基说,这是因为共产主义者的“大脑逻辑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因为他使用马克思辩证法,而西方同行则会进行演绎推理”。

黑暗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精神层面的要素统统从黑格尔的辩证法里面去除,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变动。不过,如果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辩证唯物主义,一个黑暗、毁灭性的信念便浮出水面。

2016年,“恐怖主义研究中心”出版了《鲜血牺牲:暴力的非国家行为者及黑巫术宗教活动》。此书由Robert J. Bunker编辑,他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策略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也是位于弗吉尼亚州的联邦调查局学院聘任的2015年“未来学者”。书中的“巫术”一词是指在仪式活动背后的想法和意图。作者阐述说:“我们对于现实的认知,会因为外部的系统而改变,这影响到我们如何理解事件、活动或物体的意义。所有的事物和活动,都是我们观念中的‘意义圈’里的‘象征’。”

作者描述了“犯罪巫术”这样一个概念。例如,与宗教的世界观相抵触的认知,通常会违反宗教中的是非标准,可能犯下的罪行包括:偷盗孩童、祭祀谋杀、自相残杀、崇拜“邪灵”。

当同样的概念应用到政治范畴里,“犯罪巫术”便聚焦于“扰乱/推翻社会秩序,亵渎‘传统’或‘历史’,推翻社会道德”。

书中还提到,第二种形式的“犯罪巫术”更加“危险”。“它为了获得控制力和权力,通过制造恐怖和畏惧,倒置了世界观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第二种犯罪巫术被很多神秘学家称为‘左手路径’。”

“左手路径”与共产主义辩证学指导下的实现革命的方法紧密相连。作者指出,“左手路径”贬低其内部成员,令他们成为“任人操控、利用和抛弃的棋子”。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用的白痴”们,帮助共产党夺取了政权后,却死在共产党的手里。

“左手路径”还鼓励追随者成为“反社会分子”。这在共产主义体制下早已显现,因为共产党摒弃道德、荼毒生灵以求达到它的目标。

作者指出,如果对“左手路径”不加约束和限制,它会“威胁到整个社会和整体世界观”,因为它有意地破坏现存世界观中的信任,而且力图控制并消灭那些反对其世界观的人。

工具的本质
共产主义辩证法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倒转,而“左派路径”热衷革命。因此,许多作者指出,它实际上类似于撒旦教。撒旦教原本就是倒转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伦理。

罗马尼亚基督教传教士、作家Richard Wurmbrand在著作《马克思和撒旦》中论及,黑巫术的特征之一就是反转名称。他写道:“在马克思的整个思维模式中,都渗透著反转的运用。例如,法国哲学家薄鲁东(Proudhon)著有《贫困的哲学》,马克思便写出了《哲学的贫困》作为回应。马克思还写道:‘我们不得不使用武器的批判,而非批判的武器。’”

此外,作者还发现了共产主义辩证法的技巧的本质──那和“左派路径”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从宗教角度可定义为“恶魔般的”。

象征人类学家、《鲜血牺牲》的合著者Marc Tyrell博士在电邮中提到,他曾经向学生这样描绘马克思主义:“(它是)最后的,著名的基督教的异端,因为它反转了许多基督教的神秘的结构。”他还说,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可以追溯到早于基督教的、更古老的神秘观念。

Tyrell博士认为,“善”和“恶”未必是二元的,因为一个人对善恶的认识会随着他的社会及宗教的世界观而改变。有关“左派路径”与“右派路径”的区别,他说,这相近于两极对比,例如 “秩序和混乱”,“法律与无政府状态”,“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

他这样描述“左派路径”:“混乱、无政府状态和不稳定的毒药;为了私利而故意制造和操控种种混乱。”从精神层面来看,他说:“它可以完全地毁灭实践者的灵魂。”

他说,“柬埔寨可能是(‘左派路径’体系)最好的范例”,因为红色高棉政权屠杀了本国三分之一的人口;而事实上,“在每一个共产党国家,我们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例证”。#

(英语原文:Understanding Communist Dialectics: the Tool at the Heart of All Communist Movements,本文略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8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剑:荒谬的辩证法之二:对立统一规律是逻辑陷阱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推演来推演去,最后得出结论:“事物的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这就是所谓的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1、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中存在三大逻辑陷阱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者使用的一种阴谋的手法,这其中包涵了三个逻辑陷阱。我们许多研究辩证法的人,总是迷失在里面,其实是掉在这三个大陷阱里了。



第一个逻辑陷阱:没有经过论证,就把一个待确定的问题用一个自己需要的有内涵的词来定义,从而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事物……的关系”这是一个没确定的、中性的问题,为什么用“矛盾”来定义,而不用“和谐”、“无为”、“无赖”、“有为”、“荒唐”、“勤快”、“暴力”、“友好”、“敌我”、“同一性”、“糊涂”等等其它词呢?没有经过论证,就把一个有特定涵义的词定义成“事物……的关系”,这是阴谋家的手法。辩证法者用“矛盾”有其特殊的目的——告诉世人“事物的关系是矛盾的、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永恒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为了这个目的而编造出来的定义,最后又是胡扯八扯证明这些。是先有一个目的,然后再以说明来勉强证明。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矛盾’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矛盾’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最后得出结论:“事物的‘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

我们就依照辩证法者的逻辑,用“友好”代替“矛盾”,就变成这样:“‘友好’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友好’是事物统一体内部的对立因素之间的关系。…‘友好’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最后得出结论:“事物的‘友好’是事物的发展动力。”从我们的感性认识中,“友好”比“矛盾”更加接近事实和真理。

把上面的“和谐”、“无为”、“糊涂”…等词代替“矛盾”也一样,这在逻辑上与辩证法的定义是一样的,其实也是错误的,因为没有经过论证,就把一个自己需要的有内涵的词贴上去了。这里不是说它的结论错误,而是它的方法错误。从一个错误的方法出发,当然得不到一个正确的结果。总之把一个待确定的问题用一个自己需要的有内涵的词来定义,这就是阴谋家的手法。其实用“和谐”一词更接近事实。

应该创造一个新的名词,或者就用“关系”、“事物”等词来表达这种“事物……的关系”。辩证法者却用一个带有片面含义的词来定义,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从源头上就是错的。也就是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从一个错误的基点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它永远是错的。

由于辩证法者首先定义“矛盾是事物……的关系”,所以无论千推论万证明,最后得出的结论“事物……的关系”一定就是矛盾的。比如某人先告诉你(定义),说:“世界是‘黑’的”,最后千推论万证明,证明世界就是“黑”的。先定义结果再证明结果,这种手法非常无赖。我们学习和研究辩证法的人,如果首先就相信了“矛盾是事物……的关系”,那就陷入了辩证法者的圈套,再也跳不出来。“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者在下定义时就设下的“乾坤套”,没有金睛火眼的世人都成了跳死猢狲。

第二个逻辑陷阱:给矛盾一词制造了“真假”两种内涵,根据需要在二者之间切换。

事实上矛盾与斗争是等价的,“矛盾”只有对立性没有统一性,只有“斗争性”没有“和谐性”,这是普世共识,我们称其为矛盾的“真内涵”。辩证法者假意地往“矛盾”的内涵中装入“统一性”、“同一性”,我们称其为矛盾的“假内涵”,因为是“假”的所以根本就装不进去。不但装不进去,他们根本也不想真正的装进去。一个名词二种内涵,造成逻辑混乱、真假难辨。混淆概念是辩证法者和一切阴谋家最常用的手法,在这里体现出它的精致化、专业化和隐蔽性。

我们必须清清楚楚地明白:普世共识就是“真内涵”,事物只有“真内涵”没有“假内涵”。

在我们平时的认知中,说A与B有矛盾,就表示A与B有“冲突”有“斗争”、是“互害”的,根本没有“统一”、“和谐”、“互惠”的内涵,这是普世共识。这时的矛盾用的是“真内涵”。按照辩证法的定义“矛盾是指事物…关系”,只是表示A与B有关系,未表示这种关系是是“和谐”的还是“斗争”的、是“互惠”的还是“互害”的,这时的矛盾用的是“假内涵”。大家看看,一个名词两种相差如此巨大的内涵,造成混乱。其实内涵是不能冲突的,“假内涵”是不存在的,“真内涵”才是真面目。

辩证法者在两种内涵之间切换,达到了浑水摸鱼目的,想说什就说什。他们切换的手法很阴明,非常难以识破。当辩论辩证法时,例如:“矛盾是…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这时用的是“假内涵”。当推断出结论时,例如:“事物的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实际上是说“事物的斗争是事物的发展动力”,用的是“真内涵”。所以马克思说的“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就从这来的,这时的“矛盾”就赤裸裸地等于“斗争”,没有统一性。这时马克思使用的是矛盾的“真内涵”。马克思也不相信矛盾的“假内涵”,如果他相信“矛盾”有统一性,他就应该这样说:“阶级斗争与阶级统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说:“阶级的斗争性与统一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那么,这样的结论说了也是白说,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说。可见,“假内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辩证法者忽悠人时使用。

你与你的女同学吵架了,你说与她发生了矛盾。如果她刚好在学习辩证法,理解成与她发生了“…关系”,她非打断你的腿不可。这就是辩证法使用“真假两种内涵”造成的混乱,这种学说你敢相信吗?你敢用吗?

你与你的同事关系很好,这时的你会不会说“我与同事有矛盾”、“矛盾很激烈”?绝对不会的,因为平时的你用的是矛盾的“真内涵”,这是普世共识,你绝对不会违背这个共识,你只会说“我与同事很和谐”、“我与同事不矛盾”。但是,如果你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表达,或者你在进行辩证法考试,你就必须说“我与同事有矛盾”、“我与同事处于一个矛盾体中”,因为辩证法者这时用的是矛盾的“假内涵”。一个事实,既要说是“矛盾的”,又要说是“不矛盾的”,两个相互否认的说法,这不是很荒唐吗?这里又可以看出,对立统一规律是不符合事实的。

我们可以用这种偷换内涵的逻辑描述另外东西,更能看出它的荒谬:“世界是黑的…这个黑里有白和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说来说去,最后结论“所以世界终究是黑的”。第一个“黑”假装要装进去“各种颜色”,实际装不进去,用的是“假内涵”。而后面的“黑”只是我们普世共识的“黑颜色”,没有“任何其它颜色”,是结论者所需要的,用的是“真内涵”。这是有意搞乱名词的内涵所致。马克思理论里也经常出现这种逻辑陷阱:使用已有的名词,中途加进自己的概念(内涵),最后又使用别人的概念,造成逻辑混乱,浑水摸鱼。

我们描述事物必须准确,南就是南,北就是北,因为南和北是不同的方向,不能同时成立,不能说南中还包涵有北和其它方向,那样就造成意思混乱。如果南中还包涵有北和其它方向,哪我怎么打汽车的方向盘?对立统一规律也是这样,先用“矛盾”来表示“事物……的关系”,再告诉你“矛盾”中还有“同一性、统一性……”,最后证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就是辩证法的逻辑陷阱,它在玩真假内涵。这是阴谋行为,“矛盾”就是“斗争”,没有“同一性、统一性……”,对立统一规律是从一个错误的基点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它永远是错的。

再举一个例子加深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对于一个新的待确定的方向先用“南”来定义,再说“南”中有“北东西中上下”,最后证明这个方位就是“南”。第一个“南”说的是“全方位”,这是“假内涵”,后面那个“南”是指南针所指的方向——“真内涵”。如果这个待确定的方位本来应该是“北”,也因为首先用“南”来定义,造成错认为就是“南”了。这种作法何其荒谬。所以对于未确定的东西不能先用一个有确定内涵的词来描述,对于这个待确定的方向,可以用一个已知的方位词以外的词来定义,再研究它究竟是什么方向。

通过切换“真假内涵”,辨证者给只代表“对立性”的矛盾,加进了反义——“统一性”:

“统一”的意义与“对立”恰恰相反,既然矛盾已经代表“对立”了,它就不能再代表“统一”!

查找“对立”一词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两条:其一为,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中的两个方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对矛盾、相互斗争。”这说明矛盾与“对立”是等价的,否则就不会用“相对矛盾”来定义“对立”一词了;如果矛盾还有“统一”特性,那么用“相对矛盾”来解释“对立”,就说明“对立”里面还有“统一”特性,但是“对立”是为了区别“统一”而提出来的,它不可能还有“统一”特性,这与它的本意不相符了,所以矛盾没有“统一”特性。查遍了词典,找到许许多多矛盾一词组成的语句进行分析,发现除了辩证法的定义外,矛盾一词从古到今都只有对立性而没有统一性,可见矛盾的统一性是辩证法者伪造的“假内涵”。

一个词不能同时具有两个相互排斥的涵义。比如,一个颜色不能同时是“黑与白”,一个方向不能同时具有“南与北”,因为“黑与白”和“南与北”是相互排斥的,不能同时成立。更不能用“黑”代表“黑白”,也不能用“南”代表“南北”。“对立”与“统一”也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涵义,矛盾已经代表“对立”了,就不能再代表“统一”。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词代表“对立统一”,只能用一个不代表“对立”也不代表“统一”这样的词,如用“关系”、“事物”或者“和争”,或者干脆就用“对立统一”组成一个词。所以用矛盾代表“对立统一”是错误的,因为矛盾就是对立性的。如果矛盾既代表“对立”,又代表“对立统一”,哪它什么时候代表“对立”?什么时候代表“对立统一”?就像黑既代表“黑”又代表“黑白”,男既代表“男”又代表“男女”,北既代表“北”又代表“南北”,赵既代表“赵”又代表“赵钱孙李”甚至代表“百家姓”一样,这不乱套了吗?

这里并不是否认事物有对立和统一两个特性,恰恰是强调了事物的对立和统一两个特性,是反对用矛盾来代表这两个特性。矛盾只能代表对立性、斗争性,不能代表统一性。矛盾只是事物的一种斗争特性,不是事物的全部特性。

“你与同事有矛盾”,说明你与同事的关系正处在“斗争”与“排斥”阶段,“解决矛盾”就是把这个矛盾化解、消灭,把你与同事的关系转化为和谐、团结方面来。从这里可看出:“矛盾只有对立性没有统一性。矛盾只有关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关系中还有和谐部分。‘辩证法把矛盾定义成关系的全部’是极端错误甚至是罪恶的。”这就是对矛盾一词最正确的解释。

黑哥儿在它的《小逻辑》中,是把矛盾作为对立的一种特殊形式和状态的,矛盾也就是以最尖锐、最极端的形式和状态表达出来的对立,也因而是对立的一种在概念和抽象范围内的特殊形式;但在有些地方却把“统一性”也加进去。我们很容易被它搞混乱、陷进去,因为辩证法是诡辩术,很容易就中它的圈套。

所以鉴定辩证法,根本就不需要精通辩证法,只看结论,直接对准结论动手,用逻辑就能破解。就像令狐冲,根本就不屑于精通天下剑法再破天下剑法,只要你出剑,他就用“破剑式”破掉你。如果要先精通对手的剑法再破它,花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破掉一家,因为你永远不可能比他更熟练。对于辩证法,不论它如何狡辩,玩什么花样,我们只对准其结论,就用逻辑一下子就捅破了。这一招,叫做“跳出辩证法,再破辩证法。”

本人建议:应该完全杜绝所有词语的“假内涵”,在矛盾一词使用“假内涵”时,就用另一个词“关系”代替,或者用一个更加合适的词,这样辩证法表达更加明确和准确。但是,这样做,辩证法就破产了,因为它本身就是谬论。上面的例子中,你可以这样介绍:“我与同学是同学关系”、“我与同事是同事关系”;你还可以这样介绍:“我与同学的关系很矛盾(对立)”、“我与同事的关系很和谐”。

第三个逻辑陷阱:扯下“同一性”,掩盖“和谐性”。

虽然前面已经揭露了对立统一规律的二个陷阱,但是第三个陷阱才是辩证法者最大的阴谋!看看“对立统一规律”是多么恐怖。

辩证法对同一性描述——“矛盾的双方处于一个同一体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同一性”那是形成事物的条件,是必要条件,是在事物之上、之外。例如我的左手和他人的右手,不在同一个体中,当然不形成事物,不可能有矛盾和其它的关系;只有我与他人有矛盾,我的手代表我执行行动而已。同一体中的事物,一定有矛盾吗?不见得,我的左手与右手和谐得很,从来没有矛盾,我的左脚与右脚更加没有矛盾!我的脚与我的头脑有时候有矛盾,头想跑的时候脚跑不动。所以“同一性”是在事物的外部,是形成事物的必要条件,是发生“和谐”、“矛盾”等各种关系的前提,当讨论事物的内部问题时,不应该再扯它进来。矛盾的双方必须“够得着”,也就是处于同一体中,所以许多时候,讨论矛盾时,已经假设处于“同一性”了,用不着特别再提“同一性”。“同一性”就像婚姻中的媒人,把夫妻撮合在一起以后,家庭内部事务,不能再扯媒人的事;夫妻吵架也把媒人痛骂一顿,夫妻打架也把媒人狠揍一顿,家里分财产也给媒人一份,天底下没有这样的做法。

从上可以看出,“同一性”是在事物之上、之外,是包涵著矛盾的。而辩证法者反过来把同一性塞进矛盾里面,再告诉你“同一性”是在“矛盾”之内、只是矛盾的一部分,并把和谐性中的某些特征,抽出来放入同一性中,这样就把和谐性掩盖过去了。如果有人想到和谐性并拿出某些特征,马上就有辩证法者指出已经在矛盾内部的同一性中了,堵住了人们找到和谐性的可能。

可以形像地这样描述:事物中原本还有一种与矛盾相对立的、地位相等的、作用相反的特性——和谐,辩证法者把和谐性打碎,把残渣装入从高位扯下来的同一性中,再把同一性塞进矛盾之中,这样既消灭了和谐性又压低了同一性,那么事物就变成完完全全等价矛盾了。这是极端精致的包藏祸心,难怪发明者叫黑哥儿,看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也是辩证法者创立对立统一规律的真正目的——掩盖“和谐性”。辩证法是阴谋家发明的骗人把戏。

所谓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者设计的陷阱,他们良心坏了。

2、事物内部真实地存在着相对立的两种特性——“和调性”与“矛盾性”
矛盾只是事物的一种斗争特性,不是全部特性,事物中还有一种特性,与矛盾是地位相等、作用相反,用“和谐”来表示最合适。辩证法者所说的同一性中部分内容其实是从和谐性中抽出来的,应该回归和谐性中。同一性是在更高一层,它包涵了矛盾性与和谐性,同一性是形成事物的条件,可以说同一性已经约等于“事物”了。

事物内部真实地存在着相对立的两种力量,也叫两种特性、两种特征、两种属性,它们地位相等、作用相反,目的和效果都是相反的:

一种是分裂的、对立的、斗争的、相互排斥的、互相拆台的、互相为害的、互相敌对的,我们称之为矛盾斗争性——矛盾性。它是对事物的否定,使事物的离心力越来越大,推动使事物走向解体和灭亡,解体也是灭亡。它是事物毁灭的力量,是恶的力量。

一种是团结的、统一的、和睦的、相互协调的、互相帮助的、互相有益的、互相依存的,我们称之为和睦谐调性——和谐性。它是对事物的肯定,使事物的向心力越来越强,凝聚力越来越大,使事物继续生存和发展,生存是发展的前提。它是事物发展的力量,是善的力量。

矛盾只是对立性,没有统一性,统一性在和谐之中。

事物内部的和谐性与矛盾性是两种对立的特性,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处于一个同一体中,起着相反的作用,是把事物推向两个相反的方向。一个要生存、一个要毁灭;一个要和睦、一个要斗争;一个要发展、一个要后退……事物就是在这两种相反的力量作用下存在。很显然,和谐的力量是保持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矛盾的力量是把事物推向解体和灭亡。和谐是良性的力量,矛盾是恶性的力量。

辩证法者认为事物的关系是矛盾的、矛盾斗争的。那么辩证法者的家庭只有矛盾斗争,没有和睦谐调吗?这样的家庭能生存下去吗?可见,无论如何抵赖,事物的内部必然还有和睦谐调性存在。

用佛家的“缘分”来看,和睦谐调性是善缘,矛盾斗争性是恶缘。辩证法者无限度地张扬扩大矛盾斗争性的恶缘,竭尽全力地隐匿否认和睦谐调性的善缘,居心不良。

3、矛盾斗争性是事物毁灭的力量
辩证法在阐述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法正视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时,就不得不借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搪塞和自圆其说,把社会发展的动力说成是什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等等,全是谬论。

马车是马与车组成的一个事物,马车前进的动力是马。辩证法说“马车前进的动力是马与车之间的矛盾”,这不是很荒唐吗?马与车之间的矛盾越大,越妨碍马车前进,越拖马车的后腿;马与车之间越和谐,它们配合得越默契(默契就是和谐),马车阻力越小,越能前进。一匹马是一马力吧,一般时速能跑15公里,马与车之间有矛盾,5公里的时速都跑不了。如果马与车之间矛盾无限高涨,马车分裂成马与车,马车这个事物就完蛋了,毁灭了,不存在了,还能前进?可见,“矛盾是马车毁灭的动力”。

对于赛马,辩证法说,马与骑手之间的矛盾是前进的动力。事实是,在赛马比赛中,想跑出好成绩,骑手与马必须非常和谐,否则,还不如不跑呢。越和谐,跑得越快。想通过激化与马的矛盾来提高名次,除了辩证法骑手,再笨的人都不敢这么做。骑手敢与马闹矛盾,不说想拿冠军,摔死都有份。别忘了,马不懂辩证法。

可见,矛盾斗争性是事物毁灭的动力,和睦谐调才最有利于发展,也可以说,和谐才是发展的动力。

再以家庭为例,夫妻之间有时有矛盾吵架,但更多的时候是和睦谐调的。没有人能否认这个事实吧,说明家庭的“和谐性”是存在的。当矛盾达到某一程度时,家庭就会破裂。只有和谐远远大于矛盾时,家庭才能生存下去,有生存才能有发展,生存是发展的条件。“家和”是家庭发展的动力,“家暴”是家庭毁灭的动力。

举一例子:人是一个事物,所有的器官都是这个事物的成员。必须所有的成员都和睦相处,人才能生存下去。如果有一天,左手对右手闹矛盾,说:“你力又大又轻巧,却干活轻松,好事都让你做,笨活蠢活都让我来扛,不公平,现在我要造反要革命,从今以后,吃饭时我拿筷子你端碗,写字时我拿笔你压纸。”当左手说出这些话以后,所有器官全骂起来,嘴巴眼睛耳朵脚全骂左手疯了。鼻子说,你别把筷子插到我的鼻孔里。眼睛说,你别把肉往我这里塞。耳朵说:“你不是那个料,就别争了,你让我端饭碗,我也不行,让你听声音你也不行,老天生你那个样,就是让你做那个事的,你不要抢著做别的事情,那叫越位。”嘴巴干脆说,你拿筷子我闭口不吃。

左右脚说:“我们比你更苦更累啊!天天在下面支撑著整个身体,又苦又累又脏又低下又危险,你们所有的人(器官)在上面风凉,就我们在下面挨苦,谁管过我们呀?谁想过我们呀?你左手还碰过饭碗、摸过纸笔,我们见都没见过,我们要是碰到饭碗,早被你打断腿了,你为什么就不为我们讨公平?苦大仇深的我们都不出声,你还胡闹什么?”左手说:“你们没听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不想拿筷子的左手也不是好手;什么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安于现状是不知上进者所为,我得进步。”左右脚说:“按你那么说,不想端饭碗的脚也不是好脚?天生我们这个笨样,我们不能妄想天开,不能僭越,我们端饭碗你走路,只能在地下爬。”

左手一意孤行: “筷子轮流拿,今日到我家。我就要革命,谁反对就是反革命。”耳朵说,瞧你的笨样,能拿得了筷子吗?左手说:“右手训练了二十多年了,我也要训练二十多年,未必不如它,我要革命,绝不放弃。”

从那以后,这个人每天吃饭就让人笑话,饭菜掉一地,左手把人整得不像样了。如果有一天,脚说要拿筷子让手走路,你说事情怎么办吧?一个器官闹矛盾,让所有的成员都受害。对于左手的胡闹,要么左手觉悟,平息革命化解矛盾;要么把左手绑起来,或者干脆剁掉,彻底解决矛盾。这个事物(人)才能很好地生存和发展。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还以人来说明。左脚说好事都让右脚做了,踢人踢球都是右脚最多,每次100米跑也都是右脚先迈出,从今以后,100米跑我要先出脚。整个身体所有的器官全部反对,但是左脚说所有反对都无效,我要公平,我要革命,你们再敢反对,我让你们好看,反正大家一起死,我也不孤单。于是100米跑时,跑到半道,左脚不往前迈,突然踢到右脚脚后跟,结果整个人扑向地面,当场摔死。这是极端的例子,当然极端才有说服力。

那么是不是有一点点矛盾,就有好处呢?不是的,一点矛盾就是一点障碍,一点内耗,绝对是不利因素,因为矛盾是毁灭的力量。还是以100米跑为例,不但要左脚右脚配合好,身体所有部分全部都得配合好。左右手要摆得和谐(合拍),嘴巴鼻子呼吸得和谐,连外部的配件也得和谐,头发不能太长,衣服也得和谐(合体),鞋子也得是最佳的跑鞋,鞋带也得系牢。只要有一个部分没有配合到最佳状态,能跑出9秒58的世界冠军,却只跑出了10秒58的成绩,从世界冠军变成第一百名,就成了彻底的失败者。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一点矛盾,就是一点内耗,就是一点失败。矛盾只有坏处,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和谐达到最高水准,效率才能达到最高水准,发展才能达到最高水准。现在是高度竞争的时代,自己的效率没有达到最高,而别人的效率达到最高,自己只能被淘汰出局,就是失败者。

譬如两个电视机厂生产相同的电视机,A厂和谐的好,造价380元批发430元,赚得盆满钵满。B厂内矛盾多多,各个环节都没和谐好,造价达到450元。B厂很快被淘汰,所有员工都等著下岗(失业),都是受害者。

人类社会现在正处于高度竞争的时代,内部矛盾必然影响自我的效率,削弱自我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使得自己处于劣势。哪个民族发展速度快,一定得益于他们的“和谐”发挥到高的水准。

从这点可以看出:和谐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内部成员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事物毁灭的动力,毁灭的不仅仅是矛盾的各方,而是这个事物中的所有成员,包括和谐之中的所有成员。

事物成员间的斗争必然会造成相互伤害,严重的会导致灭亡。无论任何事物都是由小部分组成的,一个个小事物组成大的事物,大的事物组成更大的事物。小事物的被伤害必然影响到大的事物,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个人组成家庭,家庭组成村庄,村庄组成地方,地方组成民族,民族组成国家,国家组成人类…现在有“地球村”一说,就是说地球只是一个村,里面装了全人类,我们人类只能同命运共患难,人类历史是一部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史,世界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家和万事兴,家斗万事败”,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内斗永远是毁灭的力量。

斗争的双方必需够得着,也就是说处于同一体中,所以,所有的斗争都是窝里斗。夫妻斗争是家庭窝里斗,阶级斗争是民族窝里斗,民族斗争是国家窝里斗,国家斗争是人类的窝里斗。窝里斗是推向毁灭的力量,一定使整体受到创伤。鼓吹“斗争有益论”实际就是鼓吹“窝里斗有益论”,必然后果是欺骗人类走向毁灭。具体地讲:

夫妻斗争是家庭毁灭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民族毁灭的动力;

民族斗争是国家毁灭的动力;

国家斗争是人类毁灭的动力。

夫妻斗争(矛盾)是家庭毁灭的动力:

夫妻是家庭的成员。“家和万事兴”是千古颠覆不破的真理,那么家斗必然是万事败了。“两人一般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针。”在号称“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的那个荒谬年代,大家不敢公开讲“家和万事兴”这句话。一个家庭是一个事物,夫妻是家庭中两个最主要的成员,当然夫妻有和谐也有矛盾。

夫妻越和谐,做什么都顺,家庭的生存就越好,也就越能发展,“和谐”是“良”性的力量,它能导致家庭发展。由此可见:“夫妻和谐是家庭发展的动力”。如果夫妻经常闹矛盾,其必然向心力越来越小,离心力越来越大,发展下去,最后只能离婚。以一个“王张”之家为例,分离后变成新的“王”家与“张”家,原来那个“王张”之家就灭亡了。矛盾更加激烈者,夫妻一方结束了对方,剩下一方被枪毙,不但“王张”之家灭亡,“王”家与“张”家也都不存在。夫妻吵架,做什么都不顺,你不找麻烦麻烦来找你。小矛盾小祸害,大矛盾大祸害,矛盾越大,祸害越烈。矛盾是“恶”性的力量,它必然导致恶的结果。

众所周知,夫妻吵架,不但危害自身,还毁灭下一代。在父母吵闹中长大的小孩,就是问题儿童,心里灰暗,性格比较孤僻,难以教育,对社会仇视,将来犯法和为害社会的概率非常高。这种小孩也缺乏自信,将来的生存很是问题。单亲家庭长大的小孩比这还惨。我的理解是:缺乏(长辈的)爱是根本的原因。

由此可见:“夫妻斗争是家庭毁灭的动力”。

如果谁还迷恋辩证法,认为家庭矛盾是家庭发展的动力。那请他回家与老婆无理取闹地搞矛盾,日均吵架3小时,看他老婆不把掰了才怪呢!

阶级斗争是民族毁灭的动力:

阶级是民族的成员。这里必须特别提到“阶级斗争是民族毁灭的动力”。如果阶级是存在的,那么必然是在民族内部划分阶级,把一个民族划成两个敌对的、相互仇杀的阶级。从逻辑上讲,这就是分裂民族。搞阶级斗争就是唆使甚至强迫民族内部一部分人迫害另一部分人,使民族内部相互仇杀、民族窝里斗,这就是毁灭民族。阶级是民族内部的成员,它们的相互斗争必然导致民族自伤、瘫痪甚至灭亡。凡鼓吹“阶级斗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者,无论其出自什么目的,其客观效果必然是导致民族走向灭亡。所以高喊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民族之奸,在中国就是汉奸!

所以说:划分阶级就是分裂民族,搞阶级斗争就是毁灭民族。

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之后,各地的罢工潮风起云涌,严重摧残了中国幼稚之工业,给这个正艰难走向工业化的落后农业国,杠上了致命的一击,给日夜窥觑中国的外国豺狼,带去了明媚的希望。

汉冶萍公司是当年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工人众多。被“阶级斗争有益论”者相中,要把它建成“工人运动的基地和无产阶级的大本营”(看清楚啊,不是因为工人辛苦,而是人多好利用。其实当时农民生活更苦)。中共组织了汉冶萍总工会罢工和安源煤矿工人罢工。安源煤矿是汉冶萍主要厂矿之一,文革时看到,中共的领导人夹着雨伞去安源组织罢工的巨型画像。安源煤矿罢工胜利后,工会有最高的权力,并且有法庭,有武装,能指挥当地的员警及监狱等,工人还要求扩大工会的权力,审理非工人,管理非工会范围内的事(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当然什么都得管)。工人更牛,自动将每日工作时间由12小时减至4小时,以致随便提前下班或自由旷工;不听管理人员、工头指挥,自由行动;没人敢管,导致减产。要算工人的幸福指数,古今中外都算在内,这时的安源煤矿工人算第一。汉冶萍总工会罢工和安源煤矿工人罢工,这两个罢工,致使经营异常艰难中的汉冶萍更加雪上加霜,最终停产。最后汉阳铁厂仅留下200余人看厂,其余工人遣散。汉冶萍公司名存实亡。

这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受到损失的不仅是厂家,工人也损失很惨——没有了工作,最大的损失还是国家,汉冶萍是国企,如果汉冶萍正常运转,将巨大的支撑国家的各项建设,并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奠定军事基础。同时期与汉冶萍相似的日本八幡制铁所,为日本的国力与战争提供了巨大的支撑。其实处心积虑想关掉汉冶萍的应该是日本人,无论从经济角度、战争角度和世界格局考虑都是如此,某些组织做到了日本人该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不是汉X胜似汉X。

正常罢工应该是经济斗争,当时的安源煤矿工人工资待遇并不低,共产党领导的罢工全部是政治罢工,是打击资本家的罢工。当时汉冶萍等于是“国企”,安源煤矿的管理层连股份都没有,也应该属于工人阶级,反对管理层的罢工斗争是没有道理的。第一次罢工时,提出“日工资低于4角者,直接加2角”,后来又提出“凡薪资每日在1元以上之工人,上年罢工时未增工资者,照原薪增加5%。”当时1元可以购买150斤谷子,够一个人一月的费用,在当时全国小地主普遍破产的情况下,这真是天上工资。在1976年前后,中国一个工人的月工资,在黑市上(黑市才是正常的交流市场),买不了150斤谷子(有的地方50斤都够呛)。就是说,当时安源煤矿工人的日工资超过毛时代工人的月工资。1元的日工资加上4小时的工作时间,还可以“随便提前下班或自由旷工”,这是古今中外最幸福的工人。只是用“工人”这个词合不合适?是否更应该用“工老大”、“工霸”或者“打工皇帝”?我充分理解一个词“贪婪”。汉冶萍是“国企”,可怜的中国人民,被卖了。

整个安源煤矿罢工过程及其后都在刘少奇的领导之下,他是个比较理性的人,都无法改变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和改善工作纪律,他也向厂方作出退让,想改善工作纪律和稳定产量,都无法实现。(社会)整个形势要求工会实行退却与防御的方针,刘少奇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具体的环境条件,确定了安源工人运动“立取守势”的策略,劝戒工人不要骄傲,不要乱动,“要遵守协议,保证矿区产量”,工人却要求进攻(获取更多利益)。这种情形使刘少奇“苦闷欲死”。可能是因为刘的这种不全部按照工人的要求、要与厂方磋商,和想改善工作纪律和稳定产量的做法,几十年后,他被打成“工贼”。

!其实矛盾与内斗是人类毁灭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8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安源煤矿罢工成功的原因,是工人来源集中,乡土观念浓,比较团结。上海工人罢工不成功的原因,是工人来源复杂,致使不能团结。罢工起作用的因素不是阶级因素,而是乡土因素。乡土是地缘问题,阶级与地缘是两个不同概念又相互排斥的东西,用乡土观念搞起阶级斗争,真是荒唐。

铁路工人罢工也给中国这个准备大力建设铁路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危难。

北伐开始以后,工人运动如野火乱烧。陈赞贤在1926年下半年到赣州从事工运,把一万多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总工会,进行各种罢工并要求加薪。要求某些商店店员的工资骤然增加到原薪的14倍,还要求“每年还应准假3个月以探亲,外省店员则应准假4个月,最长者可达5个月。”“店员不愿回家者,此期间工资还应照原工资加倍发放。”“在店供职满一年者还应分享该店全年利润十分之二的分红。”随之而来的物价飞涨,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地方混乱,两个多月陈都不愿意退让。1927年3月陈被北伐军第一师枪决,当时报纸控制在左派手中,全国声讨该师,蒋介石只得把军官撤职。

武汉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主席,由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左派许多是共产党人)联合执政,执行了苏联指示下的所谓“反帝反封建”的“左”的共产党工农政策。受工潮的影响,武汉企业倒闭潮、老板跑路潮涌起滔天巨浪,不少老板连厂都不要就跑掉逃命,跑慢就被“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砸粹,工人失业人口空前高涨,达十多万人,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致使共产党丧失了威信和在城市中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

很明显这一切是罔顾人命、罔顾公平的极左路线造成的,而这个路线出自史达林,引起托洛斯基的批评。史达林为了推卸罪责并打倒托洛斯基,就把中国革命的失败的原因说是“右倾机会主义”,陈独秀成了替罪羊。史达林坚持了他的错误路线,以致中国各个根据地和红军后来才有非常惨烈的“肃反”运动,中国人又经历了巨大的劫难。托洛斯基更左,他掌权死的人会更多。

10年后,刘少奇对当年工人运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反思。他在给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说:“当时在长沙、武汉、广州等城市,工人运动中的左倾错误是很严重的……提出使企业倒闭的要求,工资加到骇人的程度,自动缩短工时到四小时以下。随便逮捕人,组织法庭监狱,检查火车轮船,随便断绝交通,没收分配工厂店铺,这些事在当时是较平常而且是极普遍的。”“这些事干起来而且越干越厉害,在社会上、政治上、经济上、人心上要发生严重的影响,这是无疑的。企业的倒闭,资本家的关门、停业与逃跑,物价的飞涨,物资的缺乏,市民的怨恨,兵士与农民的反感(当时有许多小城市的工会被农民捣毁,而且是农民协会领导的),军官与国民党人的非难,就随着这种左倾的严重程度而日加严重起来。而工人运动当时是共产党员负责的,这一切非难,就都加在共产党身上。人们并不责备工人,而责备这是出于共产党的指示,这就影响共产党与各方面的关系。”(刘少奇《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的一个问题》,《党史研究资料》第2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农民运动也失控。毛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口号:“有土必豪,无绅不劣。”湖南等地农民运动异常激烈和极端,许多北伐军的亲人被极端迫害甚至杀害,造成各界恐慌和两极仇视,引发社会动荡,影响军队稳定,几乎断送北伐,这也是军人后来那么涌跃追随蒋介石“清党”的主要原因。在1927年1月的中央会议上,陈独秀都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幼稚”、“动摇北伐军心”。

据国民党方面调查5月间湖南情况说:“先是共产党大捕彼辈所认为土豪劣绅者,各地监狱为之充满……各县乡村,同时宣布戒严,凡无农会工会之徽章,不能通行,否则视为奸细,或土豪劣绅逃亡者(连逃亡都不行,多恐怖)。于此时也,商不安于市,农不安于野,人人自危,家家恐怖。”汪精卫6月1日在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气愤地说:“照他们这样胡闹,打到湖南,湖南完了;打到江西,江西完了;打到河南,河南又完了。中央只好关门,还革什么命!……我们看,农产品被摧残完了,工商业家都打得跑光了。上不要中央,下不要人民,还革什么命!”

在蒋介石执行蔡元培为首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清党”(4.12清党)指示后,武汉政府这边的北伐军和各界纷纷响应,汪精卫只得也清理共产党,倒向南京,最后并入南京国民政府。可以说,大革命的失败是共产党的“左倾”工农运动造成的,左派的武汉国民政府被左派的共产党的阶级斗争所摧毁,武汉也失去了成为首都的机会。

可以想像,如果按照中共当时的工农路线走下去,中国没有任何力量反抗日本侵略,其实不用日本攻打就已经自己完蛋。政治罢工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有巨大危害,“阶级斗争有益论”者看不到这一点,非常可悲。

划分阶级是在民族内部划分的,阶级革命的敌人必然也在民族内部,损害的是自己的民族,损伤多了就毁灭,所以说:“阶级斗争是民族毁灭的动力”。没有“阶级斗争有益论”者的窝里斗和割地自肥的军阀,日本人是不敢侵略我们的,“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搞阶级斗争就是自伐其国。中国古人都能看到这一点,现在人为什么不懂呢?

划分阶级实际是分裂民族,搞阶级斗争实际上是搞阶级迫害、群体迫害,如果某种政策制度性地迫害别人的时候,那么受迫害的人群就当然有权反抗,有权推翻这种迫害人的制度,那么这个民族可能在相互斗争中毁灭。一旦这时外族入侵,受迫害的人群(阶级)为了活命或为了公平很可能就投向外族。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时,有不少苏联人站到纳粹那边去。中华民族是比较追求公平的民族,也是比较有造反精神的民族。抗日时,在北京西面,仅杨成武部队,大的收编就收编了赵侗(11000多人)、孟阁臣(7000多人)、刘玉昆(5000多人),最终孟阁臣被中共干掉,赵侗跑掉后也被杀,赵玉昆见机不妙,带一些人投靠日军。我们臭骂汉奸的同时,更应该铲除制造汉奸的机制和理论。

日本的工业更发达,产业工人更多、比例更高,也就是日本的无产阶级更多、更集中、更广泛。如果日本人也搞工运,今天罢工明天罢工,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侵略中国。如果想救中国的话,应该到日本宣传马列主义,造成日本八幡制铁所罢工、并最终关掉,中日战争就不会发生,中共用力用错地方了。哪一个国家想祸害中国,就派人去宣传“阶级斗争有益论”,让他们窝里斗,看着他们在窝里斗中灭亡,中国人坐享太平,多好?中国的“阶级斗争有益论”,首先是由日本传过来的,看来也不是安什么好心。

中国近代的问题不是阶级压迫问题,而是民族压迫问题,是外来民族奴役中华民族、迫使中国签署许多不平等条约,让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灭亡。在这个时候中国人搞阶级斗争,必然削弱民族的力量,无异于自我毁灭!特别是9.18日本侵略东北之后,有的党派高喊“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军队起义,武装保卫苏联”,无论它出于什么目的,它的理由表面上如何富丽堂皇,其客观效果必然是削弱中国的力量,帮助日本侵略者!

无知的人甚至高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日本侵略军也是无产阶级队伍——由日本的工人阶级及其同盟者(农民和小知识份子)组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就是与日军联合,这是卖国口号。日本皇帝连姓氏都没有,可以说是最最彻底的无产者,要不要与他联合受他领导,去完成“大世界共荣圈——共产主义”建设?

人民应该是平等的,一些理论竟然宣称某个阶级是先进阶级,并且要当领导阶级,要实行阶级专政。这是宣扬社会不公,准备建立不平等的社会。更加可笑的是,这个所谓的“先进阶级”还是一个文盲阶级,竟然是既先进且要当领导,这不是很荒谬吗?文盲都那么先进,我们还要读书、学科学技术干什么?这不是误导社会倒退吗?

在中国历史上,只要是分裂时,都是斗争时,所以,分裂就等于斗争。对这一时期,中国人有一个专用的名词——离乱。这时,人民生活异常困苦,文明被毁灭,人民死亡巨大,人口急剧下降,中国自古就有“离乱人不如太平犬”这一定论,这是中国人几千年痛苦得到的智慧结晶。所以,中国只要是统一,人民都是欢迎的。

斗争的双方必需处于同一体中,所以所有的斗争都是窝里斗,鼓吹斗争有益实际就是鼓吹“窝里斗有益”。斗争不但会向上延伸,从阶级斗争延伸成民族斗争和国家斗争,我们看到的马克思国家都是如此;斗争还会向下延伸,从阶级斗争延伸成阶级内部斗争和派系斗争,我们看到的马克思国家也都是如此。史达林就不说,他杀了2000万苏联人民,列宁比他更利害。中共的内部清洗也是很利害的,大家都知道张国涛,他在红军内部搞“肃反”,杀了许多干部,连女红军长得漂亮都是被杀的罪名。张国涛不是最利害的,他是反派人物,总有人拿他说事。中央苏区抓“AB团”杀的共产党干部和红军比张国涛多得更多。据萧克将军回忆录记载,中央苏区肃反累计杀了10万红军,根据地总人口减少百分之二十。贺龙红军肃反,把三万红军杀剩三千。从数量上和比例上来看,张国涛都不算第一。可见,“窝里斗有益论”其毒无比,相信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柬埔寨共产党(赤棉)更利害,杀掉了三分之一国民;无论如何看,这都是毁灭民族的巨大灾难,赤棉头子的中国导师却夸奖说:“你做得好啊,一举消灭了阶级。”真是愚昧之极!

民族斗争(矛盾)是国家毁灭的动力;

民族是国家的成员。一个国家一般由多个民族组成,如果民族不平等,必然造成民族纠纷甚至仇恨、残杀。仇恨一旦形成,一般百年内难以化解。国家就会在民族斗争的内耗之中自我毁灭。现在非洲也现出了这种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临时办法是国家分裂,分裂成几个新的国家,原来的国家就灭亡了。国家即使分裂也很难化解仇恨。

在汉族内部,也经常出现村斗——村与村的械斗,怨恨代代相传,久不久又发生械斗,要解开怨恨真的很麻烦。人类不但文化与血缘是继承的,爱和恨也是继承的。

公平是我们应该宣导的。父母对儿女不公平,是造成儿女纠纷的最重要原因。本人见过一些父母偏心,导致儿女心中抑郁不平,许多在父母去世多年后虽然化解,谈起来还是感叹不已。可见,父母偏心,尽毁兄弟情,为人父母,千万别偏心。卢旺达的大屠杀就是因为民族不平等造成的。

这里想向世人呼吁:公平的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专政的政权鼓吹的是反公平,世界上那些阶级专政的制度,都是最不公平的政权。专政是独裁加上了暴力,是最暴力的独裁。阶级社会与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样的,都是人类最黑暗的制度。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追求公平。只有达到某种程度的公平,矛盾就减少,社会就和谐,就能生存和发展。

国家斗争(矛盾)是人类毁灭的动力。

国家是人类的成员。人类是由一个个国家组成的,如果部分国家总是相互打战,怨恨越来越大,最后,一方首先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对方报复,瞬间互扔核武器,于是人类就灭亡了。斗争的最后手段就是战争,斗争的最高形式和最剧烈状态是战争,战争的最后手段就是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不降低斗争动力,战争无法避免。连不打战的、很和谐的国家也跟随人类一起灭亡。人类是一个整体,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我们需要的是全部国家的和谐,而不是部分国家的和谐。

由此可见:国家斗争是人类毁灭的动力。

内斗——事物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它是事物灭亡的根本原因,灭亡的不仅是矛盾的各方,而是事物和事物中的所有成员。内斗是毁灭的力量。

事物内部存在两股力量,矛盾性与和谐性,和谐才能使事物生存,生存才能发展。和谐越好,发展越快。

将帅不和容易坏事!中国历史中,战争中有一条规律,就是将帅不和、内部的不和谐非常容易被敌人钻了空子,从而自我毁灭。

斗争是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斗争产生仇恨,仇恨加深矛盾,反过来推动斗争。形成一个回圈,不断升级,如果不回头,一定会把事物推向毁灭。仇恨是深层的原因,是关键的东西,是动力的源泉,矛盾和斗争是表现,毁灭是结果。可以说,仇恨使事物毁灭。

和谐是事物发展的力量,矛盾是事物毁灭的力量。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无论是出自什么原因,其结果必然是毁灭事物。可见辩证法有多邪。

1927年至1937年,被喻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当时中华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0%,为后来的卫国战争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当时日本已经侵略中国东三省,中国内部的阶级革命正如火如荼,某党正在进行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军队起义的革命战争,地方军阀也搞割据,内战不断,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地盘狭小,在这种内忧外患、处境险恶,又几乎没有外国投资的情况下,获得近10%的经济增长。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战争年代,都是人民生活困苦、人口巨减的年代,但是当时的虽有内战,人口却在增加,经济却在发展,科技也在进步,各方面成果巨大,功德无量。说明当时的战争是局部的,社会的整体还是和谐与进步的,并不是“万恶的旧社会”。如果是没有内忧外患的和平环境,国民政府又能控制巨大的地盘,再有外国投资,我看20%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都能达到。抗日战争就更加容易。

和平环境,人有精力能力和心情搞发展。斗争斗到最后是战争,人类最剧烈的斗争手段就是战争,那时人首先考虑的是活命,能活下来就是万幸,哪有可能搞发展?战争是最大的毁灭,和平才是发展的动力,战争是毁灭的动力,这是常识,中国与世界上多少文明毁于战火!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破坏是巨大的,造成生产力倒退。开历史的倒车。可是辩证法者把斗争、战争当成发展的动力,真是太愚昧。二战时,中国的文史科学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如果没有日本侵略,中国再获30年和平时期,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未必是美国,极有可能是中国,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会有长足的发展,中国人对人类的贡献将是巨大的。八年抗战,中国打到山穷水尽、玉石俱毁的地步,与日本两败俱伤。日本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的发展,是战争毁了中国梦。

矛盾和内斗是事物毁灭的力量,这是非常显浅的道理,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非常奇怪的是,我们为什么反过来相信呢?相信了什么“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不是非常诡异的事情吗?

4、人类不把矛盾消灭,矛盾就把人类消灭
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一点矛盾都没有,而是矛盾越少越好,矛盾越多越趋向灭亡。矛盾比例达到多少事物就灭亡呢?不同的事物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比例。一个锄头有三分之一闹矛盾,还可以修补使用,矛盾率大约1/3。一对夫妻日均吵架一小时很快就灭亡,矛盾率小于1/24。一个人有一个器官闹矛盾,不死也是苦不堪言,矛盾率小于1/100。智慧手机中只要有一个元件坏了,就得报废,矛盾率小于1/10000。一个10亿美元制造的、正在飞行的太空梭,如果有一个一美元制造的重要位置上的螺丝闹矛盾,太空梭就可能爆炸,损失的将远远超过10亿美元,这里的矛盾率小于1/10亿。

科技是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便利,又把人类推到了万丈深渊的悬崖上,就看人怎么把握了。当我们的科技发展到个人很容易制造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时,一个人的仇恨就可以让世界灭亡。电脑病毒也是某些人轻易制造的,却令世界受到巨大危害。

结论:科技越发达,越需要和谐。科技越发达,矛盾的危害性就越大。也就是说,不久的将来,人类不把矛盾消灭,矛盾就把人类消灭。

5、“和谐”是绝对的,“矛盾”是相对的
有没有只有和谐没有矛盾的事物呢?有。社会越和谐越美好,越和谐的事物越能稳定和发展,和谐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太空梭的和谐几乎就达到了100%。

有没有只有矛盾没有和谐的事物呢?没有。矛盾是毁灭的力量,和谐是生存发展的力量,当毁灭的力量大于生存的力量时,事物就灭亡。也就是说矛盾不会大于和谐,矛盾最高不会超过50%。一般矛盾远远小于这个数,上面的例子中,家庭的矛盾率低于1/24,太空梭的矛盾率小于1/10亿,超过这个比率,家庭和太空梭都会灭亡。

和谐得越好,效率越高。矛盾越多,效率越低。所以“矛盾”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部分的、暂时的;而“和谐”是绝对的、普遍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只要事物还存在,“和谐”就存在。事物就是在这种“和谐”的绝对性和“矛盾”的相对性中生存。

由此可见,和谐是事物的主要的、必然存在的元素,矛盾是事物的次要的、可有可无的元素,和谐是主要的,矛盾是次要的。和谐是事物的发展动力,矛盾是事物的毁灭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要改写:统一是事物一定具有的特征,而对立是事物可有可无的特征;事物是在统一的绝对性和对立的相对性中生存。

6、中华民族的“仁义”思想是卫护世界和平的法宝
由上可知:个体不能伤害整体,因为整体包涵个体,伤害整体必然也伤害自己,就是有害行为。人的一生很多时候就是不断地在选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忠孝不可两全,选择忠不选择孝。如果反过来是要被人诟骂的。为了个人利益伤害家庭利益,就是卖家贼;为了个人与家庭利益而出卖或伤害国家利益,就是卖国贼;也不能为了群体或国家利益伤害人类的利益,否则就是反人类罪。别看这个道理看起来很平常,在现实中很多人不懂!!!在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的词典里,就是要为了国家利益伤害人类的利益、伤害正义和天理。

中国人是“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儒家具有的“仁义思想、造反精神、平等意识”。儒家的亚圣——孟子,简直是造反的教唆者,儒家把“时势”放在一边,把“仁义”看的是最高的,这是一种“恶法非法”文化,所以中国人恃强凌弱是被鄙视的。

中华民族是一种以“仁义”为主体的文化,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是人类未来和平共处的法宝,我们的成败关系世界的未来。二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国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是人性的胜利,是人类文明的胜利,是中国“仁义”文化战胜了黑暗文化。可以想像,如果二战是轴心国赢了,残酷的纳粹和武士道将统治世界,人类的文明会大倒退,世界将堕入比中世纪更黑暗的黑暗之中;高科技时代的黑暗,比低科技时代的黑暗更加罪恶。那时以儒佛道为主体的中华“仁义”文化将有极大的毁灭(可能远远超过文化大革命),人类就处在纷争与仇杀中,高科技武器就成了人类最有成效的自我毁灭工具。

无可否认,人类的确存在着光明与黑暗两条道路,光明的文化指引人类走向光明,黑暗的文化把人类推向毁灭。人性文化和以“儒佛道”为主体的中华文化是光明文化;纳粹、法西斯、辩证法、恐怖主义都是黑暗文化。

二战,中国不但是军事上的战胜国,更是文化上的战胜国。

中华民族的“仁义”文化是卫护世界和平的法宝,但是一九四九年后,中华民族的文化被极度毁坏,现在的中国离“仁义”更加遥远;荒谬绝伦的辩证法,扭曲了中国人的心智,对中国人毒害至深至大。一个缺乏“仁义”的国家一旦强大,对世界威胁巨大。我们当务之急是恢复中华“仁义”的“儒佛道”文化,在没有实现这个目标之前,不要再奢谈中国梦和其他,更不能妄自尊大,驱除辩证法是恢复中华文化的首要步骤。中华文化生命力极强,只要“语言、文字、典籍”存在,灾难过后定能恢复。

中华文化是以“仁义”和“家和万事兴”为主体的文化,是人类未来和平的法宝,凡是破坏中华文化的就是人类的共同敌人。

……

结论:从把矛盾定义成“事物的关系”时就挖下陷阱,推演出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是彻头彻尾的陷阱,可以说,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在三个陷阱上发展起来的。从那出发,最后得到的结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自动把世界搞好”等荒谬绝伦的结论,还鼓吹“内斗有益论”的内斗哲学,让人类在矛盾与内斗中自我毁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1-2025 10:41 PM , Processed in 0.21187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