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66|回复: 9

淨空老法師 :實教與權教的區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9-2018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俊英 于 15-9-2018 02:30 PM 编辑




  實教是個名詞,參考資料裡頭節錄《佛學大辭典》的一段,這是佛學常識。什麼叫實教?實教的對面是權教。《佛學大辭典》的解釋,第一講“權教”,天台家所判,藏教、通教、別教都叫權教。藏是小乘;通是大乘的開始,前面通小乘,後面通大乘,所以叫做通教;別,是純粹大乘,不通小乘,就是有別於小乘。這個藏通別雖有高低層次,都沒有見性,換句話說,統統是用的阿賴耶。
  別教,用阿賴耶用得正;藏教、通教,不是純正,是正法,裡面摻雜著有妄想雜念,所以不是純。菩薩叫別教,別是菩薩。菩薩純,雖純,還是用的妄心,用阿賴耶。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這才叫實,轉識成智,這是真實。阿賴耶是妄心、是生滅心,實教不用阿賴耶,用真心。真心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就是一切眾生的自性,也稱作本性,又叫做真心,在佛法裡面叫它做大菩提心。用菩提心,那就是實教,世尊真實的教誨。“如來出世元意真實之教法,第四之圓教是也。”天台判的藏通別圓,圓是實教,藏通別都叫做權教,權是善巧方便。
  後面,“《止觀》三曰:權者是權謀”,是暫時的,“暫用還廢”,到後來它不要了。“實是實錄”,是真實,“究竟旨歸”。這是真實的,你得到之後永遠得到,它不是暫時的,它是永恆的,前面三種都是有時間性的。像我們在學校讀書,小學好比是藏教,中學好比是通教,大學好比是別教,研究所這就是實教,拿到博士學位就好比成佛,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止觀》,後頭還有,“一大事出世”,諸佛如來是為一樁大事出現在世間。這個大事是什麼?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目的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苦樂是果,果上用不得力。這個果從哪裡來的,佛知道。苦是從迷來的,迷了就苦。迷了,什麼都錯,看錯了、想錯了、做錯了,惹來的果報。覺悟,這就有樂。覺悟,你想得沒錯,你看得沒錯,你做得也沒錯,所以你得的果是快樂的。迷悟是因,苦樂是果,所以佛出現在世間教化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自然就得到了。這就是諸佛菩薩在世間為什麼一生從事於教學,就是這個緣故,用教學的方法幫助大家破迷開悟。
  所以,“元為圓頓一實止觀而施三觀止觀。”佛是真的,就是教你圓頓一實止觀,這是如來的境界,這是究竟的覺悟。但是眾生煩惱業障習氣太重,這個法門他不能接受,所以才培養他的根基。也就是說,佛希望一切眾生個個都拿到博士學位,但是拿到博士學位不是普通人能拿到的,所以得辦小學、辦中學、辦大學,最後辦研究所,你才能拿到。前面小學、中學、大學都叫權教,研究所、博士班這個叫實教。天台家的三止三觀是權,圓頓一實這是實教。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二二九集)2013/3/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8-9-2018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9-2018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如诚法师白话译文:

  为父慈祥,为子孝敬,为兄友爱,为弟恭敬,丈夫温和,妻子柔顺,主人仁厚,仆人忠诚,竭尽自己的本分。不计较他对我有没有竭尽本分,我总要竭尽我自己的本分。能够对于家庭,以及社会,竭尽道谊本分,这名为善人。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在临终时,即得往生。因为他的心与佛心是相契合的,所以感应佛陀垂慈来接引他。如果虽然也常常念佛,心中不依道法而行,或者对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亲,不能竭尽本分,那么他的心与佛心相违背,就很难往生。因为他自己内心发生障碍,佛陀也没办法垂慈接引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9-2018 10: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祖言:

  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一、凡不遵守国家法令,破坏佛门戒律者,不是善知识。

  二、凡自称,或通过他人透露,自己是佛菩萨再来者,不是善知识。

  三、凡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大谈感通,编造鬼神故事、佛菩萨显像、授记,吸引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四、凡不修实行,专门做破血湖、还寿生、寄库、超度等佛事,谋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五、凡不劝人精进,自修了脱生死,谎称有妙法送人往生者,不是善知识。

  六、凡以种种苦行、自我伤残,妄称代众生受过者,不是善知识。

  七、凡以弘法利生为借口,巧立名目,控制信众,骗取钱财者,不是善知识。

  八、凡自称有奇法异能,可以为人借寿,让人立刻致富,诓骗信众者,不是善知识。

  九、凡已皈依佛门,仍行外道,敛财灭法者,不是善知识。

  十、凡严守戒律,弘扬正法,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门深入,老实念佛者,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9-2018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净空老法师:对台南道德讲堂开示

  诸位老师、诸位护法、诸位同学,今天是我们传统文化多元道德讲堂三十八期,非常难得。我进门来看到后面的菩提树,这个菩提树,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树下成道的,但是两千多年前。这个树现在还在,在斯里兰卡,移植移到斯里兰卡这一枝活了,其他的都没有了。这个照片是我们从斯里兰卡带回来的,看到这个菩提树,想到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教学。

  佛法在今天这个时代被人误会了,认为是迷信,提到宗教就是迷信,佛教也不例外。可是欧洲一些汉学家,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佩服,告诉大家,人类文明从哪里来的?从宗教来的,宗教是文明的根、本,大根大本,由宗教产生文明。没有宗教,那个文明时间都不长,大概一、二百年就没有了。这个地球上曾经出现过二十多种文明,现在只剩下一个了,就是中国这个文明还没有丢掉。可是我们细心观察,中国文明现在有危机,如果没有人继承,我想不会超过一百年,这最后一个文明也就没有了。所以文明才像个人,文化人,化就是教化。如果能够把我们回归到自性,自性是圆满的,充满智慧、充满德行。所以佛教的教育,中国圣贤的教育,教什么?就是教文明。文明的根,一个是孝,一个是悌,孝顺父母,奉事师长。如果这两个根没有了,这个文明就生重病,住在这个世间不会很长久。所以今天我们看这个社会,还有几个孝顺父母的?还有几个能够尊敬老师的?师道、孝道没有了,文明的根、本没了,就不可能长久,这是我们很担忧的一桩事情。

  早年我们在台湾,害怕战争,在现在我相信,两岸不会再有战争了。发动战争最怕的什么?我们台湾只有一套《四库全书》,在故宫博物院,战乱期间当中如果是毁灭掉了,那叫真可惜!老祖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宝藏就是这套书。这套书,以后商务印书馆跟世界书局印出来了,《荟要》世界书局印的,《全书》是商务印书馆印的,我们非常欢喜。但是现在又著急了,书还在,谁能读?谁看得懂?谁能把它讲透彻、讲明白?如果没有人讲,没有人能读,我看在这个世间延续的时间不会太长,顶多一百年,这书就变成古董了,怎么办?这问题大了。所以就想到要培养汉学的人才,有年轻人及其能看得懂,能够讲得清楚,能够传给后代,一代一代传下去,不能让它失传,道德讲堂是从这衍生的。我们要把传统的文化、伦理文化、道德的文化、因果的教育,要把它找回来,这个世界才会有救,我们的传统才能够一代一代的延续下去,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传统文化道德讲堂干的就这个事情。

  要认真,要下功夫。真正发这个心,我们一生不从事其他工作,能吃饱穿暖,有房子可以住,遮蔽风雨就够了,全心全力来把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这个功德无量无边!真正发这个心,你的寿命延长了,你的福报愈来愈大了。为什么?祖宗加持你,三宝加持你,我们对於祖宗、对三宝要有信心。我们要从哪里做起?从我做起;我从哪里做起?从孝顺父母、从尊师重道做起,做一个表率。有孝子,有好学生,传统就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传,最重要的手段是做到,把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表演出来,大家就相信了。我们自己没有做到,说给别人听,人家半信半疑;真做到了,他佩服,他就学习,学会了。国内如此,国外亦如此。

  今天我到这边来,说话不多,希望这点贡献给我们同学,给我们的老师。从我本身落实,这就是真的来救传统文化。谢谢大家!

  摘自:老法师对台南道德讲堂开示 2017/11/8 台南极乐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8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一句佛號成佛有餘,何況消業?
白話譯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只有堅持念下去,持之至極,成佛尚有餘,難道還能說念彌陀經、念佛的人,便不能滅定業嗎?佛法如錢,在人善不善用。你有錢那麼有什麼事不能做呢?你能專修一法,有什麼要求不能得到滿足?豈持此咒、念此經,就只能得此功德而不能得其餘功德?
文鈔原文: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佛法如錢,在人善用。汝有錢則何事不可為?汝能專修一法,何求不得?豈區區持此咒、念此經,得此功德,不得其餘功德乎?
——《印光法師文鈔》·復周智茂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9-2018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淨土信願行,圓融三力而成就
白話譯文:
念佛一事,最重要的在於擺脫生死輪迴。既然是為了出離生死輪迴,就要對生死輪迴的痛苦,自然產生厭離心,對西方的快樂,自然產生欣喜嚮往的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下一念中圓融具足了。再加以至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佛,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融而顯露。猶如太陽掛在天空,即使有濃霜厚冰,不久也會溶化。
文鈔原文: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
——《印光法師文鈔》·復徐彥如軼如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8 11: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觀世音菩薩隨念隨到!
白話譯文:
要知道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所以能夠有感即通,不謀而應。這是由於眾生心的本體,與菩薩的心息息相通。因此凡是遇極大險難時,眾生一產生向觀世音菩薩求救的念頭,即獲感應。還有菩薩現身救苦,不一定只現有情眾生身,其他如山河樹木、橋樑船筏、樓臺房舍、牆壁村落,也會隨機顯現。觀世音菩薩一定要使已入絕境的眾生,再走上四通八達的大道;沒有地方躲藏的眾生,得到大遮蔽。菩薩的種種救護,難以說盡。
文鈔原文:
須知菩薩無心,以眾生之心為心;菩薩無境,以眾生之境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謀而應。良由眾生心之本體,與菩薩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極大險難,舉念即獲感應。又菩薩現身,不專現有情身,即山河樹木、橋樑船筏、樓臺房舍、牆壁村落,亦隨機現。必使到絕地者,復登通衢;無躲避處,得大遮蔽。種種救護,難盡宣說。
——《印光法師文鈔》·歷朝觀音像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9-2018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聰明人十有九個犯此心病
白話譯文:
世間聰明人,大多不審度估量自己,輕視淨土法門為尋常,而想要靠依仗自力的各種深妙法門,得到巨大的利益。最終僅是識得教法義理,沒有在心地上得到受用,縱然有一點心得,也不濟事。拋棄容易的追求困難的,弄巧成拙,聰明人十個有九個,犯這個毛病。不被這些知見所轉,又能夠敦篤倫常,恪盡己分,防止邪惡,心懷誠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是真佛弟子,決定在今生就可以了生脫死。
文鈔原文:
世間聰明人,多多不自量,視淨土法門為等閒,而欲於仗自力之各種深妙法門,得其巨益。卒至但識教義,未能心得,縱有心得,亦不濟事。棄易求難,弄巧成拙,聰明人十有九個,犯此心病。不被此等知見所轉,又能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為真佛弟子,決定現生可以了生脫死。
——復朱南圃居士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18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師如是說:念佛念觀音皆可解難及往生
白話譯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哪裡有不救苦難的事情?觀音菩薩隨機示導,又哪裡有不接引眾生生西的道理?往生西方應當以信願為本。如果遇到危險念觀音,有信願,命終決定往生西方。或者只專一念彌陀,有苦難,也必定得到解脫。
文鈔原文: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豈有不救苦卮之事?觀音菩薩隨機示導,豈有不接引生西之理?生西當以信願為本。若遇危險念觀音,有信願,命終決定生西方。或只專一念彌陀,有苦卮,亦必解脫。
——《印光法師文鈔》·復如岑法師代友人問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8-2025 10:11 PM , Processed in 0.17228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