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身上毫不起眼的东西,二战中却被美国列为A类战略物资 在发明尼龙之前,猪鬃是工业用和军用刷子的重要原料。无论陆军还是海军,其火炮在发射若干次后,要用刷子刷炮膛,去除炮管里的残铜、火药燃烧残留物等污物,以提高精确度,避免腐蚀膛管或发生炸膛事故。最好的刷子材料是猪鬃刷(金属刷会损坏膛线)。近代奥斯曼帝国的炮兵因为清真的缘故,用马鬃刷子,但效果不如猪鬃好。 1934年8月中国财长孔祥熙与德国工业产品贸易公司(HAPRO)签订中德产品互换协定,德方除了钨矿和锰矿外,也要求中国尽可能多地提供猪鬃,作为战争物资储备。1937年孔祥熙率团赴英参加乔治六世加冕礼,顺访欧洲各国,从波兰、捷克、瑞典等国订购大量武器和兵工材料。6月9日孔祥熙代表团抵达德国,与纳粹德国经济部长沙赫特、国防部长冯·勃洛姆堡、空军部长戈林及希特勒等人会谈,德方同意向提供1亿马克对华贷款,用于购买德国武器和军需品,中国用钨砂、锑砂、猪鬃和生丝等战略物资偿还(生丝用于做降落伞)。 二战时,猪鬃曾被美国列为A类战略物资。1941年9月英美与苏联签订第一期租借物资协定时,要求苏联在12个月内向英美提供200吨中国猪鬃,及5吨中国蜜蜡(蜂蜡,并非文玩琥珀那种蜜蜡)、1吨山道年、10吨麻黄、1.4吨工业用白金、1000吨松节油、1万吨铬矿石,这几项都被英美列为“急需物资”。 猪鬃以活拔法产量最多,效益最高。春夏季是猪的换毛脱鬃期,可以手拔猪鬃。拔前喂些酒糟类饲料,让其微醺。拔时一次捻三五根,用手轻拉,不可硬拔,以免拉下汗皮影响猪鬃质量。一头100公斤的猪产鬃1公斤左右。第二种方法是梳鬃法,用铁梳子梳下鬃毛。第三种方法是杀猪时取鬃,但产量最少。 中国的猪鬃出口量1950年为8.7万标准箱(每箱50公斤),1977年为14 .1万箱。1972年中国出口肥猪749.2万头,折猪肉30.0万吨;出口猪肠衣5.1万桶、猪鬃9.3万箱。当时成本2元人民币的猪鬃可换回1美元外汇。中国是世界头号猪鬃出口大国有几点原因:1、中国生猪存栏量世界第一;2、猪鬃以黑毛猪的黑鬃质量最好,美俄欧多为大白猪,黑猪也有(比如巴克夏)但不多,鬃毛质量和产量也不如中国黑猪;3、拔猪鬃多为农户手拔、集中收购,美国宰猪多但廉价劳力少,印度廉价劳力多但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