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 不给零用钱 反而养出富小孩(组图)
你是超棒的父母,在生活课业以外, 甚至可以跟孩子聊他的朋友们、聊他的新恋情, 但不知道为什么, 教孩子如何理财时成效就是不好吗? 有丰富的经验与智慧却无法传承? 还是看了市面上许多书籍依然雾煞煞? 不论你是理财达人或一窍不通, 不论你的孩子是3岁或30岁, 用这5个方法, 都可以帮助你的孩子踏上储蓄的道路! 以下我们就来看看啰...
1.建立简单的经验法则:存下赚来的1/4
跟刷牙一样, 应该从孩子二岁就开始培养他存钱的习惯。 每当孩子得到一些钱, 别再唠叨你的孩子把钱全存进扑满, 而是建立这条存下1/4的公式。 久了,孩子就会自动把1/4所得存进扑满, 因为简单好记,1/4又好像没那么多, 这样不论是爷爷奶奶给的零用钱,或是偶尔对中发票的钱, 你的孩子都可以做到存下1/4。 我们为人父母要做的呢, 就是一再重复1/4这个数目, 让孩子熟到像走回家一样自然。 事实上,人们记起并使用经验法则的次数, 远比使用各种流行的理财方法多。 纽约大学针对行为经济的研究也指出, 人们决策时 会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好让生活更美好。 以下是为何人们偏好经济法则的4个原因: (1)帮助我们减少每天做海量决定的压力 (2)简单易行,避免延迟 (3)将混乱过量的资讯变清晰 (4)好记。 有鉴于此, 当你要教你的孩子存钱法则时, 记住,少即是多,这条就够了。
2.别再给零用钱
很多父母喜欢小额多次的给小孩零用金, 藉机每周传授深奥的观念给孩子,像在传授武林密技似的。 结果呢? 他们的孩子只希望快点拿到零用钱, 父母所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转眼就忘了。 在读了许多相关研究以后,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零用钱并非通往理财天才的必经道路。 英国研究指出, 比起打工赚钱的孩子, 那些领零用钱的孩子实际上比较不懂得如何储蓄。 另外,领零用钱的孩子长大后鲜少懂得工作的价值, 只要可以吃饱付钱, 工作本身是否带来成就感、是否让生活更美好,对他们根本无足轻重。 所以,停止固定给零用钱这个坏习惯吧! 改试试看以下这个方法: 那就是: 当你的孩子有需要的东西,买给他; 当他有想要的东西,给他任务来换取物品, 例如照顾年幼的弟妹,或是浇花倒垃圾,都是不错的选项。
3.让孩子使用现金,而非你信用卡的附卡
因为使用信用卡而非现金时,人们倾向花更多钱。 注意,更多是指高达二倍那么多! 麻省理工的研究就指出, 人们愿意花平均29元美金现金购买球赛门票, 而当使用信用卡时,意愿却提升到61元美金。 (当然,2000年做研究时票价比较亲民, 但重点是,刷卡竟可以蛊惑人们花更多钱!) 这个建议尽管好像很落伍, 但,当你是在教孩子建立花钱观念时, 实体的纸钞比塑胶货币有用多了,因为比较有真实感。 比起现金,信用卡使我们对”花钱的痛苦”感受变迟钝, 尤其是用别人的信用卡根本不痛不痒(对,就是说你!这位孩子的妈!) 这会造成未来因为缺少金钱观念而酿的灾难。 比起放牛吃草让孩子在外刷卡、而你天天操心,不如给孩子现金。 这样,烦恼花费的人将不再是你, 而是你的孩子。毕竟口袋空了就是没钱了,无法超支的。
4.别再高谈阔论如何存钱,要让孩子看见未来的衰老
帮助你的孩子了解储蓄有多重要,你要让他培养远见。 所以试试看这个:让你们孩子想像当他们老了的时候。 史丹佛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让学生看电脑模拟他们所绘制的一生描绘, 看过之后,他们选择存下没看影像前多二倍的退休金。 在家也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只要下载Oldify这个app, 你的孩子会对发胖、秃头、好多皱纹的未来自己感到好笑、感到不可思议。 但,这同时也是难忘的一课。
5.当孩子大了,教他设定自动转帐
行为经济学家发表了关于自动转帐有多神奇: 当我们最一开始没有看到户头里有多少钱, 就不会感受到提拨出来储蓄的痛苦。 举个生活例子,这就像是工作的劳退基金, 每个月从薪水里自动转帐,我们就比较没有感觉。 银行定期自动帮我们把入帐转为储蓄, 连最顶尖的经济学家Sendhil Mullainathan教授(哈佛终身教授)都表示, 自动转帐这样的无感储蓄最有力。 说到底,存钱不应该是你、或你的孩子,该花太多时间去烦恼的事。 今年,你想教自己的孩子怎么样的理财观念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