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201 | 回复: 18
一句“向同性恋者开火”惹祸 网民肉搜新国男后报警处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6-2016 03:13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國50死50傷的當兒,
要紅也不素醬傻逼滴。。。
发表于 15-6-2016 04: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那个仁兄用言语表达了对同性爱爱的极度不满。。 马劳你能接受吗?
发表于 15-6-2016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性恋族群(或同情者)在网络上势大啊!
也许一些人话说得好听,真的碰到以下这种情况,心态可能就不开放了:
VIDEO
发表于 15-6-2016 05:41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5-6-2016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5-6-2016 07:5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kcchiew 发表于 15-6-2016 05:28 PM
同性恋族群(或同情者)在网络上势大啊!
也许一些人话说得好听,真的碰到以下这种情况,心态可能就不开放了:
同性爱爱和支持者是躲在人权和自由的背后为非作歹。
如果有同性倾向,去进行变性活着是最好的途径。
那些是同性爱爱支持者,你看到你男朋友/女朋友被同性爱爱骗走,欲哭无泪。。
发表于 15-6-2016 08: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6-6-2016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新加坡到时弄一个这种丑闻出来不懂会怎样?
Fb可是授权各大政府网管监控的……自己注意就好^^…
发表于 16-6-2016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夭寿咯! 你太久没拿出来用啊?都变色了!
发表于 16-6-2016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6-6-2016 01:0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6-6-2016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16-6-2016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性戀 是指 生理性別 跟 心理性別 一致(心理狀態是男性,而且生理狀態也是男性),但是卻喜歡跟自己相同性別的人,完全跟變性沒關係。
變性人 是 心理性別 以及 生理性別 存在著嚴重分歧(例如生理狀態是女性,但是心理狀態卻是個男性),那麼就有必要變性。
你不了解,你不想了解,我明白,但是請不要把自己都不清楚不了解的東西亂解釋。
謝謝合作。
发表于 16-6-2016 03:2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ra86 发表于 16-6-2016 02:57 PM
同性戀 是指 生理性別 跟 心理性別 一致(心理狀態是男性,而且生理狀態也是男性),但是卻喜歡跟自己相同性別的人,完全跟變性沒關係。
變性人 是 心理性別 以及 生理性別 存在著嚴重分歧(例如生理狀態是女性 ...
变性人和同性爱爱没有丝毫关系啊,你怎么牵扯一块了?
变性人,就像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
同性爱爱,比如男同志,插插屁眼很肮脏恶心的叻,所以只要其中一个去变性,那么至少不会那么肮脏的呗,不是吗?
发表于 16-6-2016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理解方向錯誤了,同性戀是身為 男性 喜歡 男性(或女性喜歡女性),他並沒有想成為女生(也就是我說的心理是男性,生理也是男性),而且也不是每位同性戀者都進行肛交行為的,噁心不噁心不是由某個人或某個團體來定奪的,只要自己生活愉快,不就好了。
同性戀 跟 變性人 是不一樣的,不能搞混了。
性取向是天生的,而且是不可改變的。
就好像請問異性戀者有沒有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思考到底自己要喜歡同性還是異性,最後終於下定決心要喜歡異性不再更改呢?
答案一定是沒有吧,不會有那個做抉擇的艱難時刻對,而是人生到了某個階段就很自然被異性吸引了。
反之同性戀也一樣,很自然的被同性吸引,身體對同性有反應。。。就是這麼自然。
人總是身不由自,一切都被基因決定了,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成為自己身體的主人,但是我們什麼也不能做。
如果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性取向作主的話,那麼異性戀理論上也可以通過意志力來變成喜歡同性,對同性有性興奮反應才對。
发表于 16-6-2016 05:0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ra86 发表于 16-6-2016 04:46 PM
你的理解方向錯誤了,同性戀是身為 男性 喜歡 男性(或女性喜歡女性),他並沒有想成為女生(也就是我說的心理是男性,生理也是男性),而且也不是每位同性戀者都進行肛交行為的,噁心不噁心不是由某個人或某個團 ...
不能苟同你的“只要自己生活愉快就好”的论调,因为男男或女女不能传宗接代,不能缔造社会和谐。
关于基因说,男男或女女是没有后代,所以男男或女女基因更不会遗传下一代,所以基因说不攻自破。
既然男男或女女是后天导致的,那么无论心理或生理都应该有办法治疗和辅助。
自然界是“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相作用,才能产生万物。这是天道真理。
发表于 16-6-2016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實你都知道同性戀不會有後代,理論上來說早該消失的,那麼同性戀自古以來為什麼卻不會消失?
因為同性戀的基因深刻在人類的DNA裡面,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抹殺以及分割的。
文 / 金山豆(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學士,英國諾丁漢大學動物科學博士)
前幾天(2014.6.7)的新聞報導提到男同性戀基因的相關研究,以及同性戀遺傳的議題。這個新聞的原引用來源是《美國華盛頓郵報》 (Washington Post)。其中主要內容討論到男同性戀基因可能具有特別的演化意義,並促使女性親屬更容易生育後代。這個嚴格來說不算新但鮮少得到公眾關注的研究議題難得搬上新聞,頗值得稍微檢視與進一步地討論。
先回頭來看看近代社會對同性戀的一般性看法。同性戀在人類社會上最常被定義為「異常」與「反自然」的主要原因,在於此一性向選擇會使得結成個體無法生育自己的血緣後代,而背離了生命的基本存在意義 – 繁衍子孫。基於這樣的看法,同性戀往往被部份文化認定為「缺陷的」、「不正常的」、甚至是「病態」性質的存在,進而被理解為一種阻礙人類族群與社會發展的負面因素。不過即使如此,綜觀人類歷史與各地社會與族群,都可以發現同性戀乃是普遍地存在於人類之中。甚至在不同社會與文化之中,亦具有相當不同的對應態度,從積極排斥、消極接納、到正面接受等等情況不一而足。
在人類同性戀,或說同性性向(homosexuality)整個群集之中,尚可進一步粗略區分成:
性取向(sexualorientation)
性傾向(sexualpreference)
其中不同之處在於,後者被定義為更為後天自由意志與社會文化性質的選擇,而非前者代表與生俱來、先天性質的生物性狀(phenotype)。一般所謂同性戀雖然包含了這兩種性向選擇類型,但近年主要關切的是同性性取向這樣的同性戀類型,因為它是自然形成的生物性狀,而不是由後天個人自由意志所選擇。在 Dean Hamer 於 1993 年發表X 染色體 Xq28 位置的基因與男同性取向具密切相關的研究後 (1),後續系列研究慢慢指向至少一部份男同性取向者是由遺傳性因素(特定基因或基因群)所決定,也就是開頭華盛頓郵報提到的內容。
這樣的男性同性取向,在人類演化史上的存在便引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即所謂的達爾文悖論(Darwinian’s paradox):
基於天擇法則,對繁衍後代不利的先天生物性狀,無法有效地透過遺傳傳遞給下一代,因此將在物種中逐漸消失。
然而同性性取向在人類歷史中始終穩定存在,並不因個體無法繁衍後代此一生殖劣勢而自人類族群中消退,而形成此一反拮天擇原理的悖論。基於此悖論,要麼天擇說產生例外(或許創造論者可以為此表示欣慰),要麼就是同性性取向此一生物性狀,對人類物種的繁衍並不產生負面影響,甚至還可能具備一定程度的正面意義,因此在人類漫長的演化中佔有一席之地。
為了對應這個達爾文悖論,早期的解釋如Wilson E. 提出的幫助者理論認為,同性取向的個體雖然不具生育後代的能力,但得以貢獻完整的勞動能力來幫助帶有相近遺傳背景的血親生存 (2)。但這樣的理論僅得到部份支持,比如說在薩摩亞與一些玻里尼西亞社會中的確可以觀察到男同性取向成員(fa’afafine,行為似女性的男人),他們以對親族的忠誠奉獻而聞名 (3);然而在其它社群為對象的研究,則不支持這樣的理論 (4)。
另一些學者則提出女性血親多產理論, 認為決定男同性取向的這些特定基因,在女性身上表現的生理功能,反而是增強生殖優勢,比如說強化受孕的能力、減少生殖與生產障礙,得以生育更多的後代。此 一系列研究結果最初在義大利特定家族中得到印證,近年持續在法國、加拿大、大洋洲等社群的相關研究中得到更進一步的支持 (5-7)。有趣的是,男性同性取向的發生率,也被發現會受胎次影響,特別是兄長數目越多的男嬰,越傾向長大後呈現男性同性取向 (8)。從這個目前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來看,決定女性多產的基因,或許藉由控制後代男性性取向,來達成族群擴張速度的平衡,扮演一種煞車功能,特別是在男性後代數目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換句話說,男性同性取向在演化中扮演的意義,至少部份(由特定基因控制)是藉由促進血親家族中女性成員順產多育的同時,適當緩和族群擴張的速度(特別是男性),兼之還能保有這些男性同性取向個體的基本勞動力來維持家族生產效率,最終達到整個血親家族的最大生存利益。
從演化策略的角度來看,人類族群可經由特定基因表現,來調控同性性取向個體的發生率,做為安定族群、確保穩健成長的手段之一。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部份人類社會與文明對同性取向的存在,抱持著接納甚至鼓勵的態度。這代表著這個人類社會需要這類型個體的存在,並在社會中發揮功能。而當這類型個體在族群中發生率出現增加的情況下,或許也代表著當下這個人類家族或社會需要同性性取向個體的存在,來安定社群發展。
不過實務上傳統兩性異性取向以外的性取向如女同、男同、雙性(bisexuality)等,生物性成因至今大多數其實瞭解得並不透澈。即使在研究較多的男同性取向之中,目前比較可以被確認的生物決定因素甚至還不只於前文所述的特定基因決定論(如 X 染色體的 Xq28 位置),還包括母體懷孕生理環境內分泌素、性別胎序等調控,以及青春期發育過程中可能的內外生理環境影響等等。這意味著即使在男同性性取向的次群集裡,不同生物因素成因亦可能在演化策略中有不同的存在意義與演化上、社會上的功能性。
無論如何,這方面研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是,雖然異性取向在人類社會中是主流生物性狀,但其它性取向之所以長期存在於人類物種之中,亦代表它們對人類物種延續具有一定的演化意義,不應當過於簡化地以異常個例看待甚至貶抑。再者,當人類物種呈現這樣的性取向多樣性發展時,可以預期它們各自有其存在意義,保障各個性取向次族集能在人類社群中得到公平與尊重的存在空間,才能充份發揮它們在演化上的優勢,確保人類物種的穩定發展。
发表于 16-6-2016 06:0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sora86 发表于 16-6-2016 05:15 PM
其實你都知道同性戀不會有後代,理論上來說早該消失的,那麼同性戀自古以來為什麼卻不會消失?
因為同性戀的基因深刻在人類的DNA裡面,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抹殺以及分割的。
文 / 金山豆(中興大學動物科 ...
那更应该在PR和公民申请表格上要求申请者表面祖宗十八代有没有男男,女女案例才是上策啊。。
甚至有这个倾向的,应该考虑流放到对岸?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