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故事分三场:一.介绍幼年毅志一家三口,母亲的突然死亡留下巨大伤痛。二.成年的毅志,违抗病情已到了末期的父亲的意愿,坚持让他积极治疗,后感受到父亲的痛苦而醒悟,放手让他自然走完最后生命。三.成为义工的毅志,协助病危的方太认识并在最后的时刻选择了安宁关怀的死亡方式。
从结构与内容来看,第一场是个暖场,主要带出看透生死的爸爸这个人物,然后让他在第二场因儿子的固执而遭受临终前的痛苦,突出“善终”的重要。第二场的主要人物是毅志,通过他在父亲临终选择上的转变,宣告一个“觉悟了的新人”的诞生。第三场内容实际上是一张(临终关怀)产品使用说明书,通过义工毅志的示范与说明,观众看懂了“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服务方式,和“临终关怀”这个“产品”的“使用细节”。
可以说,通过戏剧, “临终关怀”的概念有效地行销出去了。但是戏剧本身呢,如何评价作为戏剧本身的《美丽终点》呢?在进入进一步的评论之前,我想先岔开说一部韩国电影《密阳》,剧情大概是这样的:
A:李申爱带着儿子来到亡夫的故乡密阳,准备展开新的人生。没想到她再次遭遇到重创——儿子遭到绑架,最终被杀害。这个打击,让她几乎丧失了继续生存的勇气,直到基督教给了她精神救助。透过信仰她慢慢地冲淡了伤痛,学会了宽恕。此时杀害儿子的凶手已判刑关在监狱。她决定探视凶手,准备宽恕他。
如果电影就此结束,或再加一段“探狱、宽恕成功”的戏再结束,那么这就是一部平常不过的、典型的宣教(宗教)片。但编导不是拍宣教片,于是影片继续:
B:李探视凶手,准备原谅他时,凶手却告诉她:“上帝已经原谅我了。”李深受打击而崩溃。“我这么痛苦,那个人却说他已经得到了上帝的原谅和救赎;我都还没说原谅,上帝怎么能在我之前宽恕他呢?”于是她对上帝的爱大逆转为怨恨与愤怒。她捣乱布道会场、向教友扔石头、色诱教会长老。李最后精神错乱进院......
影片通过这样一个复杂的人性故事,探讨上帝的公平与爱的底线。
举《密阳》,目的要说明一部《美丽终点》,恰好就是(也只有)《密阳》的A面——达到宣教(教育)目标,却始终没有翻到(艺术的)B面去探索人性。
下面再具体谈一下其他较明显的问题:作为写实剧,本剧所有冲突在第二场结束时就解决了。但实际上解决过程并没有真正展开,我们不知道毅志是怎样和女义工和好并彻底接受临终关怀的。再者,一些时事或生活内容的植入并没有为本剧加分,反而松散了戏剧:例如小志在学校说方言被罚款事,如果要作为小志性格的塑造素材,或戏剧主题的构成,就要往下展开,但剧本却是提了一下,打了就跑;另一种松散效果是如电视剧般的写法造成的:如两个护士聊“新来的医生很帅”。而最令人尴尬的是,父子谈借钱医病,父亲突然扯到纳吉的二十六億。这个笑话带来两个极冷效果,一是感觉就这位父亲有种非人的超然,二是让观众出戏:编剧在廉价消费时事。
“死亡就像一粒米饭......我们都是死定的。”这是一句明了而深刻的话;但随着剧中人重复地背诵它,带来的只有浓浓的宣教感觉而无语言本身递增的力量。就像开场时《善终》作者冯以量坐在沙发上,广告似地自报家门,虽身份“暧昧”(不是剧中人,也不是叙述者),却毫不扭捏地以主人家姿势宣布要通过戏剧普及“善終”的理念。于是,从这个序幕开始就注定了戏剧以陪嫁身份衬托“终点”的美丽。(完)
《美麗終點》演出档案
本次演出时间地点 2016-3-11~2016-3-13吉隆坡白沙羅表演藝術中心
首演时间地点 2015-9-12~2015-9-13槟城光大五樓A視聽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