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09|回复: 21
|
【不丹】不丹: 是缘份安排的旅程 - 不丹十一天十夜之旅
[复制链接]
|
|
本帖最后由 chengfeng 于 28-11-2015 09:56 PM 编辑
小妹在过去几年曾五度去到不丹旅行, 累积了不少不丹旅游资讯和心得, 写下过百篇不丹旅游的网志, 务求让大家最简单快捷掌握如何计划不丹旅行.
小妹的不丹旅游网志 - <<不丹: 是命中注定的旅程>> : http://www.venus-travelling.blogspot.com
欢迎到<<不丹: 是命中注定的旅程>> 的facebook page 给 like, 即时接收不丹旅游最新资讯 : http://www.facebook.com/venusbhutan
**********************************
不丹之旅 II - 不丹旅行社 Spirit Bhutan Tour - Sep 2010
第二次不丹之旅的缘起十分突然, 突然到我自己也始料不及, 我在出发前十多天才决定要去不丹, 仅在出发前十四天才汇款给Dechen, 逼得他要火速为我驱车往首都Thimphu廷布办理签证申请, 因为不丹签证申请最少要两星期, 各位千万不要像我这麽迟才确定旅程呀.
Dechen是Chencho的弟弟(Chencho是我第一次往不丹的导游, 关於第一次不丹之旅, 请参看前文 - - > http://cn.cari.com.my/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91878&extra=), 他们两兄弟合力开旅行社, 两兄弟一同宣传, 找客源, 回答客人提问, 为客人寻找不同资料, 按客人喜好编排行程, 处理不丹旅游各种繁复的手续, 安排专车, 司机, 导游, 食宿各种事务, 还会做导游带团. Chencho不在, Dechen便是我今次旅程的导游.
不丹政府规定, 凡游客去不丹旅行, 必定由不丹的旅行社安排, 申请签证和行程批文, 全程必须有不丹导游跟随. 政府规定了游客的最低旅费金额, 所有不丹旅行社都必须最少收这个金额, (当然如果客人要求额外豪华住宿, 还要额外付费). 不丹的旅行社便在这个固定的旅费金额下去安排住宿, 膳食和交通. 所以选择好的旅行社很要紧, 有良心的旅行社, 注重口碑, 宁愿自己赚少一些, 也会花多些金钱去给客人安排一些好一点的酒店, 餐厅和车.
话说回我决定到不丹之後, 赶快跟Dechen商议行程, Dechen立即问我要个人资料来申请签证, 还有帮我设计行程. 在不丹, 游客要进入寺庙, Dzong, 博物馆等地方参观, 很多时都事先申请批文, 而且游客要由一个城市去另一个城市, 要通过检查关卡, 也是要事先有批文, 每天会到的城市和去到每一个城市所住的酒店, 都详细列印在签证背页, 要依日期去到每一个城市, 如果检查关卡见到日期地点不对, 会不许通过的, 如果旅客没有依期到达有关城市, 有关当局会致电旅行社查问的.
我半年前已去过不丹一次, Dechen特地帮我比对之前的行程, 再定下我们今次的游览景点和路线.
Dechen把汇款资料(e.g. 帐户名称, 帐户号码, 收款银行, etc)email给我, 我去银行把Dechen给我的资料递给柜位服务员帮我填汇款单, 可以把我在储款帐户里的钱转为美金汇出去, 也可以用信用卡转帐, 之前我从未试过汇款到外地, 原来很简单也很快捷.
汇了款, 我把汇款底单email给Dechen, Dechen确定收到钱, 便立即到Druk Air不丹皇家航空的Paro办事处帮我买机票, 然後又匆匆的开车前往首都Thimphu, 帮我申请签请和拿行程的批文.
想来真的不好意思, 真的是最後一分钟才确定, 让Dechen要立即放下手头工作, 四处奔波. 其实一般游客去不丹旅行不会这麽晚才确定, 尤其是想去看Tsechu(祭秋, 不丹的节庆)的游客, 一般要在Tsechu前半年至九个月预定的, 主要是机位有限, 一票难求, 另一方面质素好的酒店已预留给早落实的客人, 太迟决定, 可让Dechen选的好酒店便少了. 不过当然, 如果不一定要参加Tsechu, 最迟十多二十天前落实也可以, 我这次飞入不丹, 飞机也只有约七, 八成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9-2015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不丹国家传统医学院 - Sep 2010
Thimphu作为不丹首都, 旅游的景点比不丹其他城市和市镇会较多集中, 当然, 去不丹就不要一天到晚老想着赶景点, 到不丹旅游, 首都廷布的 “城市风貌”只是配菜, 最享受的应是沿途风光明媚, 纯朴民风, 如画风光, 清新空气和与世隔绝的宁静感觉.
我第一次不丹之旅已经游览过廷布的重要景点, 第二次不丹之旅, Dechen 特别为我另外再挑其他景点游览, 满足我这个始终仍是戒不掉看景点的城市人.
National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不丹国家传统医学院
来到不丹国家传统医学院, 我们先进博物馆参观, 其实博物馆不大, 只有两, 三个展览厅, 不过一场来到, 当然要仔细看看, 看不明也要看. 西方游客可能真的完全弄不明白是怎麽回事, 我们中国人好歹有点中医药概念, 看看不(丹)医(术), 他们也是用草药为主, 只是不(丹)医用的草药是生长於高山, 汉人(如我广东人)的草药生於低地, 不丹也是一个出产冬草夏草的地方.
“不丹是何时才引入西方医术呢?”
“唔, 我们这代人吧, 我爸爸那一代都是熬草药治病的.”
“我们在香港中医和西医一般分得很开, 在中国大陆则会有时西医中加一些中医的元素, 那不丹呢? 不丹医术会不会和西医混合使用, 还是分得开开呢?”
“是分开的.”
“那现在的不丹人仍流行用不丹医术治病吗? 还是主要信西医?”
Dechen带着我走出博物馆, 让我自己看看答案.
走出博物馆, 看看前方的建筑物, 才留意到整个庭院都坐满不丹人, 小孩, 老人, 女人, 男人, 婴儿, 僧人, 大部份人都穿着不丹国服goh和kira, 色彩鲜艳得我会以为是不丹的年初一.
“他们全是来看病的, 今天是星期一, 所以人特别多.”
啊, 穿得像过年一样去看病?? 嘻, 其实不丹人, 尤其不丹女子的kira根本就是鲜艳夺目, 不分过节不过节, 还有, 据说首都廷布的女孩, 穿得特别讲究, 用料车工特别上佳.
没有候诊室, 不丹人都坐在医生房外回廊的长椅等候.
“不丹国家传统医学院有门市为市民看诊, 也训练不丹医术学生, 同时会做不丹医术研究, 传承不丹传统医学文化.”
我们走过回廊一遍, 见不同的房门上挂着不同的门牌, 写着 “Traditional Physician”, “Chief Traditional Physician”, 还有”Urine Analysis Room”, 没想到不(丹)医也有分科分工的.
转到後头的房舍, 我还以为只是办公室和宿舍之类, 原来後面还有病人等候, 仔细一看, 房间门牌挂着是 “Bath Registration Room”, “Herbal Steaming Room”, “Herbal Bath Room” 和 “Bondage Compression Room”.
古罗马人爱水疗, 现代人爱去东南亚渡假时做Spa, 没想到不丹医学会有 Herbal Bath这一招, 不过不会有机会尝试, 人家真的让有需要的病人治病, 而且也好好保护病人的私隐, 所有房的门都好好关上, 想看一看不丹Herbal Bath是怎个样子也没法子, 看看报告板上的通告, Herbal Bath各房间使用的时间表也排得挺紧密呢.
另记:
第二不丹之旅有一天, 我不小心给植物割伤了手指, 他们就地摘了一片草叶撕碎了就直按在我伤口上, 我还say no也say 不及, 心想会不会染到细菌, 会不会发炎死掉, 结果没半天伤口也不见了, 算不算是个不丹传统草药小体验?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9-2015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 II - 不丹国家纺织博物馆 - Sep 2010
逛完不丹传统医学院之後, 我们又回到车上, 才几分钟, 我们已经到了下一个景点, Bhutan Textile Museum不丹国家纺织博物馆.
不丹国家纺织博物馆的赞助人是不丹四世国王的王后, 没记错应该是四王后 (不丹四世国王娶了四位王后, 四位王后是姐妹来的, 四王后是四位姐妹中排行最小的, 不过这个王后家族其实有六姐妹, 当年嫁给四世国王的是排行第二至第五的四位). 四王后的油画大照挂在纺织博物馆的视听室, 应是近年的照片, 相中的这位中年贵妇, 比当年在那帧经典的四世国王与四位王后的婚礼合照中的样子, 高雅大方温文貌美得多.
进了纺织博物馆, 先进视厅室看录像, 是一段不太长介绍不丹纺织的录像, 当中还有一小节讲述四王后赞助设立纺织博物馆, 看完片再看看挂在墙上的四王后玉照, 觉得四王后特别美丽.
这套录像介绍不丹的纺织, 十多分钟, 反正不丹旅游时间不会太赶, 记得好好坐下来, 看完才进展览厅.
展览厅分上下两层, 都是摆放着穿了不丹各种传统服装的人形模型, 全都是一对一对以一男一女的形式展览. 不丹王国面积虽小, 其实国内也有很多不同民族, 各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服饰, 例如在不丹南部的民族的衣物较薄较短而轻身, 不丹北部较高, 较南部冷得多, 所以北部民族的则较厚较宽大而重.
不丹各族的服饰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服饰最特别的是北方Layap部的人, 他们人口少, 长期居住在北方的高山之中, 由於Laya地区全年中大部份时间都是冷冷的, 他们以黑色yak皮所做的民族服装为主, 再加上一小顶圆椎体竹做小帽, 很特别, 很易认.
“你有Layap人朋友吗?”
“没有.” 不丹导游不断游走不丹国内, 认识的人算多, 不过Dechen也从未认识过一个Layap人.
“Layap人很少下山, 也不与山下的人交往, 只是偶尔下山换购一些必要用品或者食品, 然後又立即回到山上.”
“那你总见过Layap人吧?”
“那倒见过.”
“在哪里见到呢?”
“不丹北部的Laya地带罗, 是带trekking团才会去到Laya山区, Laya trek的难度较高, 不常有团去.”
“可以乘车去Laya地区吗?”
“不能的, 那边没有车路, 只能走路去.”
“那在Laya意外受伤怎办?”
“不要在Laya意外受伤呀, 只有直升机才能救你出去.”
看样子我注定无缘亲眼见到Layap人了.
前面见到不丹人结婚时, 新娘新郎穿的礼服.
普通不丹人, 住在一块就是结了婚, 没有行礼, 摆喜酒, 拍结婚照, 但依然是很正式的婚姻. 不过不是不丹没有行婚礼的传统, 只是行礼要花费, 一般人家不会花这个费, Dechen和Chencho两兄弟当年结婚时也没有摆喜酒. 只有有钱人家结婚才会行礼摆喜酒, 新娘新郎就会穿上不丹传统结婚礼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9-2015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 II -Handmade Paper Factory传统手工造纸工厂- Sep 2010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06/iisep-2010thimphuhandmade-paper-factory.html
人手造纸工厂的而且确是个山寨厂, 不过造出来的纸品倒是闻名不丹, 我们来到工厂门外, Dechen开始向我讲解不丹人手造纸的工序.
从门外开始, 不丹人把造纸用的木材煮烂, 然後用水冷却浸烂, 令木材浸软, 然後用机器把软条状的木材搅烂成蓉状.
这些木蓉拿过去再用水浸, 然後一层层的给筛出来, 再用机器把水份尽量压走
再续张续张的贴到机器上烘乾.
最後成为一张张纹式特别的不丹纸.
“这些工序都在这工场由这里的工人完成, 很labor intensive的.”
工场地方不大, 不过只有我和Dechen两人在参观, 走动还挺方便.
其实Dechen介绍得仔细得多, 不过我只记得以上一点点.
参观完工场, Dechen带我去工场旁的纸品店, 我早几天我跟Dechen说过, 很後悔第一次去不丹旅行时没有带不丹纸回家, Dechen听了便记着, 出了工场便带我到纸品店买不丹纸.
纸品店倒有很多款式的纸品供游人选购, 而且价钱不贵, 几十块钱不丹币有交易, 拍子簿, 日记簿, 信纸信封, 包装纸 (即花纸), 不同的纸纹, 不同的厚薄度, 不同颜色花式任君选择. 不丹人平常不会特别用上不丹纸品, 不过有时也会用不丹纸包里礼物送人, 大方得体.
我本身购物欲不高, 只想买一张不丹纸做纪念, 买了一张简单的A2净色不丹纸, 才50Nu.
店员用一张不丹纸包卷着我买的不丹纸.
“噢, 你买一张, 人家给了你两张呢!” Dechen笑着我说.
哈哈! 无意中买一送一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0-9-2015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feng 于 16-10-2015 01:21 PM 编辑
不丹之旅II - 首都廷布 - 廷布大佛 - Sep 2010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07/ii-sep-2010-thimphu.html
第一次不丹之旅已在车程间从远处见过正在施工的廷布大佛, 我今次旅程不赶, Dechen带我近距离的看大佛.
其实也不是太近距离, 大佛仍未完工, 工程吊机等仍在, 不过表面看来大佛已大致完成, 我们驶入上大佛的路, 一直沿路上山, 不过不能入到大佛工地.
之前看过网上资料知道廷布大佛是中国人资金起的, 偶次网友明大哥在小妹网志留言, 才知有香港人在廷布工地现场监工. 明大哥, 我听说大佛已经完工开放予公众参观, 你也完成了不丹的工作吧? 继续跟大家分享你在不丹的生活故事吧.
Dechen找了个景观佳的地方让车子停下, 我们下车坐在路旁石壆, 一边谈天, 一边从高处观赏廷布市全景.
“不少情侣也会驱车上来这条大佛路谈心, 不过不会这麽早, 多是黄昏傍晚时份吧.”
“其实廷布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由於国家规定楼房只可以不丹传统样式建筑, 而且不可高於五层, 市中心的地给建满了物业, 廷布市不断向外发展, 首都范围越来越大, 楼都起了到山边甚至山上来.”
“你看, 那边是新的酒店.”
“新的楼宇外观较一致, 虽是传统样式, 但趋简单, 通常都会尽起足五层, 用足国家容许的高度.”
没想到城市发展的问题在山中小国不丹也一样发生, 不丹人也一样会用尽 “地积比”!
“不丹的楼也越来越贵.” 连不丹都有楼价问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10-2015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首都廷布 Coronation Park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08/ii-sep-2010-thimphu-coronation-park.html
一般游客不会来Coronation Park, 因为没特别看头, 不过如果不是住Hotel Riverview的话, 我也建议过来走一走, 稍留十数分钟也好, 欣赏一下Thimphu River的景观.
Coronation Park正正在Thimphu River前, 河的对岸就是Hotel Riverview, 第一次不丹之旅, 我就是在河的那边, 从Hotel Riverview的房中, 俯看廷布的景色. 这天我反过来在对岸, 回看Hotel Riverview.

Coronation Park很新, 是纪念五世国王陛下登基而建, 公园设施也很简单, 有好些大小凉亭, 有好些学生在一起做功课, 偶有打闹戏笑, 不过看他们的样子, 更像在自修室温书做功课, 在河流山麓草地这样自然环境下的自修室温习, 香港学生相信没有机会了.
这天天气棒极了, 蓝天白云, 太阳很猛, 幸好有点凉风. 有些情侣在河边的矮木下的草地上坐下来谈心休息.
再过去有滑梯秋千, 转转转, 小木马等公园常见的儿童游戏.
“我想你们小时候没有这些吧.”
“没有呀!”
“你们也不用吧, 你们每天放学便通山跑, 跑上山, 跑到河里, 跑到田里, 四处都是你们的游乐场, 用不着建这些给你们玩.”
Dechen微笑着点头. 的确, 我在帕罗只见过镇中央草地有一个很简陋的滑梯, 也没有几个小朋友过去玩.
“在香港, 小孩子不要说通山乱跑, 连去公园玩滑梯秋千的机会也少.” 香港的小朋友连草地没机会坐.
“嗯, 这样说你应该没玩过滑梯和秋千吧?”
“没有呀.”
“来来来, 我们过去玩秋千!” 我是个秋千迷, 香港的公园越来越少秋千了, 想是康文署怕有小孩从秋千上掉下来, 会背上黑镬, 所有新公园都不装秋千, 旧的能拆也拆, 在香港秋千买少见少, 所以我每逢碰上秋千也一定会荡上好一会.
我兴致勃勃的要拉Dechen一块去玩秋千, Dechen罕有的不答应我这个游客的要求, “不成, 不成, 我不能去打秋千, 人家看见会说 “哗, 这个大男人在干甚麽呀!”, 不成, 我不能去.”
开朗淡定的Dechen竟因为一个秋千而出现困态, 面也红起来, 我也始料不及, 只好忍着笑作罢.
不丹的民风当然相对城市保守, 但我想不到, 是保守在荡秋千上.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0-2015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首都廷布 - Tashichoe Dzong - Sep 2010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08/ii-sep-2010-thimphu-tashichoe-dzong.html
到了傍晚, 我们来到Tashichoe Dzong门前等候, 不丹的所有景点都是在日间开放, 通常到傍晚时份关闭, 不过这个景点与别不同, 是傍晚时份才会开门, 这里就是不丹国会.
因为不要阻碍国会议员和政府职员工作, 所以在他们下班後才会开放给游客参观, 大约下午五时半左右游客可以进入, 开放时间大约一小时.
我们早了一点到达, 现场也有不少其他游客在等候, 未能进入, 我们先在门外拍照. Tashichoe Dzong是不丹国的国会所在, 是全国最大最grand的一个.
在不丹进入任何Dzong, 不丹人一定要穿gho和kira, 男士一定要在gho上绑上scarf, 绑的方法较复杂, 女士比较简单, 只搭上一条红色的布巾即可.
等了一会, 五时十五分, 大闸的护卫员已开闸放我们入去., 我们沿路入去, 路的两旁挂满鲜艳的五色旗, 虽然天气渐暗, 在五色旗和庄严的Tashichoe Dzong前拍照, 照出来仍很壮观.

我们一边向里走, 一边以Tashichoe Dzong为背景拍照, 一边遇见下班离开的政府职员.
“对面是国王住的王宫, 不要向那边拍照, 以示对国王尊重.”
终於来到Tashichoe Dzong入口, 走上一道石梯, 我们来到安检处, 这里的驻守人员都荷枪实弹, 是我在不丹见过保安最严的地方, 其实也不真的很严, 只不过是要大家放下手提袋, 手机等物过X光机做security check而已.
做了security check, Dechen过去搞好了游客入内参观的手续, 我们一同再爬了一道楼梯, 来到Tashichoe Dzong内庭.
Tashichoe Dzong也跟不丹国内其他Dzong一样, 是体现政教合一的地方, Tashichoe Dzong同样是一半是政府办公的地方, 一半是僧侣的寺庙.
在不丹, 僧侣体系中, Central Monk Body是一群为数约600人的高级僧侣, 负责不丹国内高规格和重要的宗教仪式和事务, 而不丹宗教和Central Monk Body的统帅, 也可称为国师, 就是Je Khenpo, 我见不丹报章引述Je Khenpo时都会用上His Highness Je Khenpo以示尊重.
按照17世纪以来的传统, Central Monk Body每年冬天都会住在中部的Punakha Dzong, 到每年夏天, 在不丹历四月第一天, Central Monk Body就会在Je Khenpo的带领下回到Thimphu的Tashichoe Dzong居住.
Tashichoe Dzong开放给游客参观的地方不多, 主要是寺庙的大殿, 其他地方都不让游人过去.
我们进了大殿, 是供奉Buddha, Second Buddha和不丹族的始创人. 殿内两边都供着不同的佛像罗汉像.
Dechen仔细的讲解殿内的陈设和佛教故事给我听, 这时有两个印度游客走过来问Dechen: “你懂印度话吗?”
“会一点点的, 先生.” Dechen大方温文的回答.
“你可以给我们讲解一下这里吗?” 老实说这个印度男人的语气似指令多於请求.
所有外国游客进入不丹都一定要有旅行社接待, 要申请签证, 全程要有导游陪同, 除了印度人.
印度人不用签证, 也不用旅行社导游接待, 所以这几个印度人没有导游陪同, 也没有导游给他们讲解.
Dechen本着待客之道, 也客气地给那几个印度人略略讲解了几句大殿的故事, 然後Dechen便告辞, 让那几个印度游客继续自行参观.
“你怎麽会印度话?”
“我们常看印度电视剧, 就从中学会, 所以很多不丹人都会说一点点日常印度语.”
我们逛了好一会才离开大殿, 回到内庭, 我又拍了好一会照.
“这里怎麽会是Fortress, 这里完全不是一个Fortress, 跟我想像中差太远了, Fortress是一个城堡, 有大炮, 护城河, 怎麽会是个庙来的?” 我转身看过去, 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西方太太在跟她的导游说.
不丹的旅游资料都把Dzong翻译成Fortress, 因为在古时Dzong的确有保衞附近地区安全和战略的用途.
逗留了大半小时, 傍晚约六时我们也离开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15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首都Thimphu廷布 Archery Match射箭比赛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 ... ry-match-video.html
去不丹旅行, 一定要看射箭比赛, 虽说会否遇上有人在比赛要讲缘份, 不过不丹男人实在太喜欢射箭, 旅人总有机会在几天的旅程看到友侪间自己玩乐的射箭, 或者正式的射箭比赛.

我第二次不丹之旅在廷布National Stadium又遇上射箭比赛, 今次比赛是挺正式的, 因为是BPCL对BNBL, 即是Bhutan Power Corporation Limited对Bhutan National Bank Limited, 是代表公司出战, 所以比赛是很正式很认真的, 而且箭手都是个中好手.
我们坐到一旁看射箭比赛, 原来全场只有我一个外国人, 也是只有我一个女孩子在看比赛, 其他的都是男士, 或偶尔有僧人来看比赛.
“不走那麽近, 走远一点吧.”
“小心呀, 远离比赛场一点呀.”
我想走近去看箭手射箭, Dechen不停的叮嘱着我, 生怕弓箭无眼, 我会被射中.
“之前试过有人走得太近赛场, 受了箭伤, 你千万别走进了箭场范围, 绕着外头走就好了.”
比赛果然是较高规格, 箭手的装备也特别充足, btw, 箭手不乏帅哥.
他们用上不丹数字报分数, 我当然看不懂. Dechen告诉过我比数, 不过我已忘了.
“嗯, 今天是星期三, 他们不用上班吗?”
“他们是代表公司出战嘛, 已算是上班了, 所以比赛是在办公时间举行呢.”
“国王陛下的弟弟中也有高明的箭手, 他也不时出来参加比赛, 当然啦, 他是王弟, 又是射箭好手, 很多人也想跟他一块组队参赛呢.”
“我射箭不太高明, 也不是很有兴趣, 不过那时候我哥教我买弓箭, 他叫我买把好一些的弓, 结果他让我买了一把一千美元的弓, 储了很久很久的钱才买到的, 不过我不常去射箭, 然後我哥常把我的弓借去射箭, 哈哈!”
“谁教你们射箭呀?”
“爸爸, 还有哥哥, 十来岁时爸爸在田里教我们射箭, 然後我们出去跟朋友射箭, 渐渐练成的.”
“你爸爸以前是用竹弓吧?” 我看过资料, 不丹传统箭艺是用竹弓的, 是近二, 三十年才引进美国弓.
“是呀, 我爸也有美国弓, 不过他年青时的确用竹弓, 不过爸爸年纪大了, 甚少出去跟人家射箭了.”
不丹的射箭比赛, 不论非正式的朋侪比赛, 还是正式的队赛, 代表公司出战, 甚至是国内联赛, 箭手都会按足传统, 在对手射中箭弝时, 围在箭弝前唱歌跳舞, 对手射不中时, 会吆呼到对面, 告诉对手 “射不中了!”. 当时这天的比赛, 射中箭弝而唱歌跳舞的时候不少.
“射箭的距离那麽远, 箭弝又这麽小, 命中很低吧? 要射到圆心更太难吧?”
“是的, 最好的箭手大概在十五箭中能命中箭弝十至十二箭吧, 我哥有时也能中九箭至十箭, 那已经是很好的成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11-2015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Paro Sunday Market 帕罗星期日市场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10/ii-paro-sunday-market-sep-2010.html
Thimphu Sunday Market名气大, 很多游客去不丹, 如果时间安排得到, 都会特地去看, 其实不丹很多地方都没有每天开放的街市或者市集, 很多都是星期天才会开放.
像Paro, 也是一样, 都是星期天才有市集, 平常每日就只有镇中心的一, 两个街角会有几位婶婶老伯在卖菜, 和一, 两间肉铺在卖印度入口的鱼和肉.
Thimphu Sunday Market改革後不再露天, 反而Paro星期日市场就能保留大型露天市场的气氛.
Paro星期日市场就在镇中心, 平日只见时空无一人的空旷地, 来到星期天早上, 显得人山人海, 贩卖的农民把全都坐在地上, 他们卖的蔬菜农品都陈列在地上, 我们走去, 看看他们在卖甚麽, 薯仔, 甜豆, 萝, 红萝, 茄子, 蕃茄, 香蕉, 包心菜, 南瓜, 红米, 面粉, 各式各样有红有绿, 有肥有瘦, 有直有弯的大小辣椒, 梨, 很大很大朵的菇, 不同大小的乾芝士, 肉肠, 猪肉档, 更见到猪头, 甚至牛头, 做Kira的布匹, 各有长短的镰刀.
不丹的市场, 买卖都是用原始的秤和法码. 这天太阳也挺猛, 很多摊挡主都打开伞子, 有些早有准备的更备有大太阳伞, 更有些几个摊档一同架起帆布来挡太阳.
细心看一下农贩和到来买菜的民众, 大部份不论男女都穿上goh和kira, 不丹政府为保存不丹传统文化, 规定人民上班上学和任何正式场合或进入官方场所或寺庙时都穿国服goh和kira.
我以为人民会因为有规定要穿国服的时候, 在日常生活一定不想穿国服, 这个反叛的想法似乎错了, 只不过到菜市场卖菜和买菜, 很多人都穿上国服,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乡民, 年纪越大的, 更会穿国服, 老婆婆更会穿旧式的full kira, 就是连身的kira裙, 很多时都是经典的红色底蓝绿格间白线, 或者是红色底间蓝白线. 好些中年的女士们不穿全套kira, 她们会穿恤衫或汗衫上衣, 但下身仍是穿kira, 反而全套causal wear的人显得很少数.
人们上菜市场买卖食物, 也在联谊, 买的卖的, 都蹲在地上, 农作物都铺在地上, 农贩都坐在地上, 客人蹲到地上拣选货物, 跟贩主聊天, 摊贩坐在地上聊天, 嚼着buttel nut, 老人家长年嚼buttle nut, 嘴角都染红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1-2015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 II - Paro帕罗 - Kyichu Lhakhang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11/ii-kyichu-lhakhang-paro-sep-2010.html
Kyichu Lhakhang是不丹国内其中一幢最古老的庙宇, Kyichu Lhakhang内其中一个寺庙是於公元七世纪, 由松赞干布(即文成公主所嫁的吐蕃普赞)所建, 也是松赞干布当年建的108间寺庙中的其中一间. 公元八世纪, 莲花生大士来到Kyichu Lhakhang, 据说还在此埋了不少属灵宝物, 要有缘人才见得着, 找得到.
我们参观Kyichu Lhakhang当日, 跟之前我参观过的不丹寺庙很不同, 还未进门, 路上已挂满了蓝绿红黄白的五彩旗, 寺庙给装饰得特别华丽, 为什麽呢?
“王室成员这几天会来Kyichu Lhakhang访问, 所以寺庙特别挂出了特别的装饰来欢迎王室人员到访.”
原来如此!
我们的车子驶到Kyichu Lhakhang外边的路时, 我们已经见到Kiychu Lhakhang给装饰得漂漂亮亮. Dechen担心他们在准备接待王室员, 不让我们入内参观, 不过Dechen觉得我一场去到, 还是入内试试吧, 我们的车子驾入Kiychu Lhankhang入口小路, 他们工作人员们正在准备拉起迎宾的牌坊.
沿着五彩旗装饰的路, 步入寺庙范围, 不止路上给装饰的五彩缤纷, 寺庙建筑物的屋顶檐篷边, 全都围满了金黄布饰, 是王室人员或重要人物, 尤其是重要宗教人物将会到访, 寺庙才会这特别布置起来.
进入寺庙内庭, 寺内僧人和俗家工作人员仍在布置中, 有的在屋顶继续铺挂金黄布饰, 有的在房舍内打点, 爬梯上下的跑, 缝补布饰, 安置物品等等.
寺的大殿不大, 我们拜过佛便出来, 整个寺庙外墙上的镶有转经轮, 我和Dechen一起, 按着不丹人的作法, 顺时针方向一边走, 一边转动转经轮, 每转一个转经轮, 就念一遍 “On Ma Ne Pe Me Hong”, 是第一次不丹之旅时, Chencho教我念的, 我听人家说, 念 “On Ma Ne Pe Me Hong”, 对往生者去转世很有帮助的.
我和Dechen一前一後的默默的念完108遍 “On Ma Ne Pe Me Hong”, 也在庙的外墙走了一圈.
寺内有其他房舍, 我见房舍里有些老人.
“不丹的老人, 如果老来无儿无女, 无依无靠, 也可以来到寺里内, 帮帮杂务, 寺庙也会扶养老人, 不过生活就清苦一点.”
我见有两位老婆婆正在一个房舍里洗地, 连婆婆们也要帮手准备王室人员来访的活动.
“在不丹, 还是生个一儿半女好, 不丹没有退休制度, 也不没有特别的老人福利, 社会保障, 老了也要靠自己, 有儿女, 老来便有人照顾.”
“那你也结婚一段日子了, 打算甚麽时候生孩子呢?”
“一两年後吧.”
“是你跟太太一块计划的, 还是你自己一个人在想的?”
“嘿, 也没甚麽计不计划, 是时候便会生孩子.”
参观过Kyichu Lhakhang之前, 我们驶车经过一片又一片的黄金稻田离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1-2015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Dochula Pass & Druk Wangyal 108 Chorten & Lhakhang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2/11/ii-dochula-pass-druk-wangyal-108.html
其实每次出入Paro往西去Thimphu, 都一定会经过位於Dochula Pass的Druk Wangyal Chorten 108个Stupa, 我去了Thimphu两次, 所以路经过108个Stupa四次, 每次都很期待由这个10,000 feet高的Dochula Pass, 可以由这里看到喜马拉雅山的群峰, 要天气极好, 能见度相当高才可以见到, 其实即是要运气好才可以见到.
我第一次不丹之旅途经Dochula Pass时天气也不错, 不过喜马拉雅山峰那边给云掩盖了, 看不着. 这趟第二次不丹之旅, 明明去到Paro检查站时, 天气还很好, 天蓝得不行, 阳光普照, 怎的才十分钟车程来到Dochula Pass, 整个Dochula Pass山头都给大雾笼罩着, 不要说喜马拉雅山, 连108个Stupa也看不清楚!
不过一场来到, 也上108个Stupa的小山岗上走走吧.
十分锺情五色彩幡旗的我, 特别走上去108个Stupa小山岗对面的小山, 上面挂满了五色彩幡旗, 对於Dechen这位不丹土生土长, 由小到大天天看着彩幡旗的不丹导游, 他当然抓着不着头脑的领着我上这个他觉得平平无奇的彩幡旗小丘啦.
去完Thimphu游览返回Paro, 当然又要经过Dochula Pass啦, 天气又是这样, 入到Dochula Pass范围前, 天气美得人像被蓝天拥抱一样, 入到Dochula Pass范围又突然被大雾笼罩, 虽然偶然又会有一小片蓝天, 但都是雾茫茫的样子.
我们走上108个Stupa小山岗对面的 Druk Wangyal Lhakhang, 其实我第一次不丹之旅已经来参观过, Druk Wangyal Lhakhang前几年才建成, 寺内的陈设很新, 墙壁画着四世国王陛下的事迹, 还画了一幅四世国王陛下与十位子女和四位王后的肖像.
今次我再来到Druk Wangyal Lhakhang, 见走上Druk Wangyal Lhakhang的小斜路的入口架起了牌坊, 小斜路两旁和Druk Wangyal Lhakhang的外墙都挂起五色彩旗, 原来过几天有不丹王室成员来Dochula Pass为国家国民祈福, 所以Dochula Pass也换上新装, 小斜路旁的小平台亦搭起了王室专用帐幕, 王室成员来到, 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15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feng 于 28-11-2015 09:53 PM 编辑
不丹之旅II - 帕罗 - Drukyel Dzong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 ... -paro-sep-2010.html
离开Kyichu Lhakhang, 我们驶车穿过一片又一片黄金稻田, 今次我来得是时候, 因为再过一星期就是收割的日子, 这当儿的稻田是最金黄, 最美丽的.
经过镇中心, 见到一群群的学生走过, 不知是上午班的同学放学, 还是中午回家吃饭, 然後下午再回学校上课?
我们又驶入山中, 经途一间酒店, 酒店建在山坡上, Dechen叫我抬头看看小山丘上的酒店门前是甚麽.
啊! 怎麽是一个大大的阳具模型!!!!
我们来到一个废堡Drukyel Dzong, 当年曾发生大火, 把这个碉堡烧毁, 这里荒废了没人理, 野草一任自然地生遍了整个山头.
来到Drukyel Dzong山下的路口, 有一个大型转经轮, 我当然要先转三遍才上Drukyel Dzong.
Dechen带我上山, 虽然是斜路, 但路很好走, 沿路青葱翠绿, 这个被废弃的Dzong, 野草一任自然地生满整个山头.
一路上没有太多游人, 只见一对中年西方游客, 有女导游和男司机(我想不是女司机男导游吧)陪着, 在一处平台草地上野餐.
我和Dechen继续往上走.
Dzong的木材建筑物都没有了, 想是当年全都烧光, 只剩下石块做的地基和小房, 野草杂木一任纵生, 地面上, 石基上, 石梯上, 小房上, 整个地方都生着野草野树, 名乎其实的遗迹.
天气很好, 阳光很灿烂, 天异常碧蓝, 加上山下一片黄金稻田和青葱草绿, 我突然觉得自己在天空之城顶层的古迹城中.
这里很大, 没有其他人, 只有我和Dechen两个, 这里看的就是Dzong留下的石基和破的碉堡, 更重要的是感受这里宁静的空气, 这里在深山之上, 所有动态的交流都留在地上, 我们在碉堡上, 坐着不动, 静静的享受眼前的平和好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2-2015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 II - Shangkhor Buddhism School-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12/ii-shangkhor-buddhism-school-paro-sep.html
这天我们去Shangkhor Buddhism School 参观.
这天一早, 我们先驾车到山上, 从山上看下来, 看看Paro市的风光, 虽然Paro是机场城市, 是外地游客到不丹的入口, 其实它的规模大概只是一个镇, 山上看下来, 主要仍是大片大片的农田.
不过Dechen说: “Paro比以前少了农地了, 我小时候, 那些地方都是农地, 现在建了房子了.”
虽然我看上去, 仍然觉得只有几幢几层高的房子, 其馀都是农地, 不过Dechen看来, Paro已经比他小时候城市化多了.
这山很适合看Paro全景, 我们乘着车走走停停的拍照, 最後车停在山顶, 我们来到Shangkhor Buddism School的门外.
Shangkhor Buddism School都是一个寺庙, 僧人在这里研修佛学, 可说是一所佛教大学.
第一次不丹之旅时, Chencho每一次入到寺庙的大殿, 他都先给我讲解介绍寺庙的故事, 大殿的陈设典故, 然後他会以不丹人五体投地式的礼拜佛祖, 而我没有宗教信仰, 也不懂佛教礼仪, 所以我都站在一旁看着Chencho礼拜祈祷.
结束第一次不丹之旅回家後, 我跟一位信仰藏传佛教的朋友了解了多些关於佛教的教义, 可惜我的慧根和佛缘未至, 仍不太掌握到学佛的入门之法, 不过我对藏传佛教更感亲切礼敬. 这次再到不丹, 我请Dechen教我跟不丹人一般五体投地的去敬拜佛祖.
Dechen带我入了大殿, 他教我双手合什, 在额前, 嘴上和胸口各轻碰一下, 然後跪到地上, 双手掌平放在身前, 盖额头到地上, 再站起来, 重覆动作, 一共做三次. 我跟着Dechen做敬拜, 心中祝愿着众生幸福.
Dechen带了一些香到庙中, 不过他没自己烧香, 他把香交给庙中僧人.
做完敬拜, 寺中僧人拿着一个小壶过来, 我知那就是载着圣水的小瓶, 上一次我很怕Chencho用那些 “圣水”, 不过今次我对这些佛教仪式多了一点点理解, 明白不丹人相信圣水可以洁净身心, 也不再抗拒.
Dechen上前去领圣水, 我跟着一同上前. 寺中大殿上的圣水都装在银色小瓶内, 喇嘛倒了少许圣水到我掌中, 也看不出有颜色, 我学着Dechen所教的, 跟不丹人一样, 喝下一些, 馀下的轻扫在头上, 圣水的味道倒没异样.
敬拜之後, Dechen给我讲解介绍大殿的装饰陈设, 带我参观, Dechen跟一位寺中僧人聊了一会, 原来这位僧人是Dechen从小就认识的好朋友, 他正在寺中修读佛学, 他请我们到内堂用茶点.
僧人朋友很客气, 让我们上座後, 带了酥油茶, 不丹奉客小食给我们, 内堂客室後面有个小阳台, 从这里看出去, 一眼看尽Paro全景, 可以看到Paro河和Paro机场的跑道.
坐了好一会, 不好意思再打扰人家, 告辞离座, 僧人朋友送我们出去, Dechen知我喜欢转经轮, 就带我去转, 僧人朋友陪着我们, 我们在内庭绕着大殿的外墙, 我一个个转经轮的转动, 心里一面念 “o me ni pe me ho”, 是Chencho教我念的, 我只懂这些, 一面念一面祝愿众生幸福.
僧人朋友和Dechen走在我前面, 一面转着轮, 一面谈着, 突然见他们停下来, 我上前一看, 原来僧人朋友给Dechen看他的佛学笔记, 单行线拍子簿像我们小时间做功课的样子.
刚进门时没留意, 出门离去时才发觉寺的大门前是片小草地, 种了好些色彩鲜艳的花, 我们这天时节刚好, 花开得正艳, 整个大门前都很漂亮.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12-2015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Picnic @ Chelela Pass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12/ii-picnicchelela-pass-paro-sep-2010.html
这是旅程的最後一天, 也是我期待已久的项目, 今天我们去Chelela Pass野餐!!!!
哈哈! 网友们可能会笑我大乡里, 但在城市生活的我, 的确很少机会去郊外野餐, 还要在我最喜爱的五彩经幡旗下野餐呢.
今天天气好极了, 蓝天白云, 太阳很猛, 实在有点热, 太阳晒到皮肤上, 皮肤都给晒红了, 但Dechen一早叮嘱, Chelela Pass高近四千米, 上到去会冷很多, 我们要带备厚大衣.
我们开车出发, 沿途所见都是成熟得还差三两天便可以收割的黄金稻米田, 我们的车沿路上山, 去到一片平坦处, Dechen让车子停下, 我们下车在这山腰欣赏Paro黄金稻田的景色, 另一边极远处的山上, 有一丁点这麽小的一排小屋, Dechen说是女僧人的庙宇, 那实在太太太荒远了,
车开始驶上山, 地貌开始变得不同, 路两旁都是森林, 树木高达十几米.
“你看我们有很多Christmas Tree.” Dechen这个佛教徒, 倒也懂得Christmas Tree.
不断”之”字形沿路上山, 车子越往上走, 越觉得车外的空气越来越冷, 而且冷得很快, 我们都已穿上厚毛大衣, 也关上车窗, 明明天朗气清的天气, 在这山中变得厚云密布, 四下都起了一阵薄雾.
我们走走停停, 车子走了近两个小时, 终於来到Chelela Pass顶, 来到山顶, 天色反而好起来, 蔚蓝天空再现, 云雾也散去, 我想我们是穿越了山腰的厚云, 来到山顶天反而晴了. 不过山顶风很大, 我也要拉紧自己的厚毛衣, 不是有太阳照着的话, 感觉也会很冷吧.
Chelela Pass插满了天马旗, 竖直高举的多是白色经幡旗, 我想旗杆有十多米高, 然後很多横挂的五色彩旗, 我们下了车, 一路沿小路再走上去, 山顶大风之下, 旗海满在我们眼前飘扬, 我们走了一小段路, 选了小路旁一片较平坦的草地便停下来, 开始我们的Chelela Pass Picnic!!!!
Dechen帮我用宗喀文在我的经幡旗写上我英文名字的宗喀文译音和我的生肖, 然後我们一同出去挂经幡旗, 我们把自己的经幡旗缚在两枝经幡旗杆之间, 风一吹我的经幡旗便随风飘扬, 是我第一张属於自己的经幡旗呀!
不丹人很喜欢在空旷当风的位置挂置五彩经幡旗, 他们相信随着大风吹动经幡旗, 他们期许的愿望会成真, 会为人带来好运. Dechen早一天已带我去买了经幡旗, 他自己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买了经幡旗, 来到Chelela Pass山顶, 我们把经幡铺开来, Dechen教我, 不丹人祈福, 会在经幡旗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生肖. 不丹也有十二生肖, 生肖的动物和排列跟中国人一样的.
Chelela Pass位於山顶, 也是Paro和Haa之间的公路的最高点, 过了Chelela Pass, 之後就是下坡的路, 一直走下去就会去到Haa, Haa在Paro西面, 由Paro去Haa约要三小时车程, Haa早几年才开放给游客旅游, 现时仍未太多旅行社会将Haa放进行程中.
我们在挂经幡旗时, Dechen不时提醒我要小心, 下面斜坡很斜, 不要不小心掉了下去, 我真的不想那麽快滚到Haa, 所以挂好经幡旗便快快回到坡上.
由於我很喜欢吃不丹菜, 今天野菜是全不丹菜, 不丹红米饭, 不丹肉肠, Ema Dashi, 不丹式咖喱, 还有又大又甜的不丹有机苹果, 不丹啤酒和酥油茶, yummy yummy! 哈! 这个野餐我真是期待已久呢!
Chelela Pass上有很多很多前人留下的经幡旗, 有些经幡旗的结已松了掉下来, Dechen缚好自己的经幡旗, 随手拿起掉下来的经幡旗, 逐一帮人家重新缚起经幡旗, 是如此理所当然, 不经思考.
Chelela Pass不是一个must go的旅游点, 没有太多游客, 我们野餐了一个早上, 有一个游客经过, Dechen招呼他和他的导游过来坐坐.
他是一位美国来的大男孩, Dechen给我们的客人斟了不丹啤酒, 我跟客人谈谈天.
“我来了几天, 我一共在不丹留30天.”
“30天?!” 不是吧, 一个人对着不丹导游和司机30天, 会不会太闷呀?
“是呀, 我来trekking的, 我有7个朋友明天就会到不丹, 我们便会一同开始trekking.”
哦~~~ 不过这位年轻人能来不丹旅行30天, 财务实力不可小看啊!
美国男孩和导游坐了一会便走了.
野餐後, 我们再在Chelela Pass散步良久, 不过风实在太大, 我们也要上车离去.
一路往下走, 气温回升, 走了一个多小时後, 我们回到Paro地区, 也脱下了厚毛衣.
走走停停, 再在路上停下来, 远眺Paro机场远景.
下午三时许回到Paro, 完结了第二次不丹之旅的最後一个旅游景点活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12-2015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Dechen压轴节目 - 农舍晚饭Dinner @ Farmhouse - Paro篇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 ... -paro-sep-2010.html
话说回来第二次不丹之旅, 在不丹的最後一晚, 我们在Dechen家吃饭.
Dechen家务农的, Dechen爸爸是一位农夫, 他们家就是一家农舍, 也是典型不丹农家的样子.
Farmhouse的地面一层是用来储存杂物和米粮等等, 家的客厅饭厅厨房等都在一楼, 我们爬上老木梯, 来到一楼, Farmhouse的陈设简朴, 家具都大多是木造的.
“这间Farmhouse已有一百年历史了.” Dechen说.
Farmhouse的厨房是open kitchen, 哈哈, 其实是一个大厅, 在远处的一端有煮食炉头, 另一端就是电视木沙发茶几的客厅.
Dechen爸爸妹妹太太都在家, 这顿晚饭主要是Dechen太太和妹妹主理, 不过Dechen爸爸和Dechen也不时过去帮忙, 今晚这顿是正宗不丹农家菜, 大部份的食材都是Dechen家里种的呢!
青红椒和小蕃茄都是Dechen自家种的, 再加上洋葱和菜, 全都切粒, 拌在一起, 再加少许盐, 都成了一盘冷吃的不丹沙拉!
用Dechen自家制的芝士加在切好的红椒青椒和排骨一起煮, 就是一顿美味的Kiwah Dashi!
还有我最爱吃的不丹红米~ 吃饭了!!!! 大家吃饭! 我不客气了!
跟Dechen一家人一样, 我也是用手吃饭的! 其实正宗的吃法是用手拿起一些饭, 用手指和手心把饭握实为一个饭檲, 蘸些餸汁才送入口, 但我总是很拍把食物和饭握实在手心, 只是用手指拿起一些饭, 送进嘴中, 基本上有点是吸入嘴中, 然後总是猛咳, 也不知是因为不丹菜辣, 易令我咳, 还是因为我总是"吸入"饭餸, 於是总是会呛到呢?

在Dechen家吃饭可以说是这次不丹之旅其中一个重点节目, 可以一探不丹人日常家居, 参观上一百年的不丹人传统农家, 吃不丹人的家常便饭, 是雇用Spirit Bhutan Tour才特有的附加节目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12-2015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II - 不丹菜谱篇 (Recipe)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 ... ecipe-sep-2010.html
很很很久之前答应了网友Asdz来个不丹菜谱篇, 一直没有忘记, 却一直没有动笔, 今次来个blog债blog还吧! ^_^
我在Paro的Gakey Pelri Restaurant的老板娘处学了Ema Datsi 和 Kewa Datsi两道不丹名菜, 学了煮不丹酥油茶, 还从Dechen太太处偷师学了Eze, 来来来, 大家来分享一下不丹食谱吧!
Ema Datsi
Ema Datsi说得上是不丹的国菜, 没吃过Ema Datsi等於没去过不丹, 这道不丹国菜当然也是辣的, 不过不论如何西化或改良的游客餐厅, 都仍保留这一道Ema Datsi. Ema 是辣椒, Datsi是芝士, 煮法如下:
1) 把青椒和蕃茄切丝
2) 加油到镬中, 加入青椒和蕃茄丝煮熟
3) 然後再加上芝士一同煮熟即可
4) 如果想加点肉的, 可以煮熟一些排骨, 在加入芝士後, 再加上这些煮熟的排骨, 把所有材料煮熟即可
Kewah Datsi
Kewah 是薯仔, Kewah Datsi其实是加入薯仔的Ema Datsi, 做法是:
1) 把薯仔切片然後煲熟
2) 之後按以上Ema Datsi的煮法加入薯仔即可
酥油茶 Seudja (Butter Tea)
不丹人时时刻刻都在喝酥油茶, 他们叫酥油茶做Seudja, 回家坐下来喝杯酥油茶, 有客人到访也斟一杯酥油茶, 不丹人的酥油茶跟我们中国人的中国茶一样, 都是家中奉客自用必备的.
1) 把不丹酥油茶专用的茶叶放进水里煲滚
2) 茶滚了後, 隔走茶业, 加入盐和牛油
3) 然後用搅拌器把茶和牛油及盐拌均
4) 之後把茶倒入有茶隔的茶壶, 倒进茶杯, 这就是不丹butter tea了!
Eze
Eze可以说是不丹的沙律 (Bhutanese salad), 做法也蛮简单的:
1) 把蕃茄, 洋葱, 红椒和莞莤切粒拌均
2) 然後再加入盐和磨成茸的芝士拌均即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12-2015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engfeng 于 28-12-2015 01:18 PM 编辑
不丹之旅II - Kira & Goh - 国服篇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2/01/ii-kira-goh-sep-2010.html
第一次去不丹时总觉得是不是有甚麽特别节日, 遇见的不丹女士总是穿得色彩鲜艳. 第二次去不丹时我终於弄明白, 其实不丹的女士根本天天都穿得色彩鲜艳, 就算蹲在地上卖菜的婶婶也穿得好看! 这就是Kira的威力!
Kira是三件头的不丹女装传统国服, goh则是一件过的不丹男装传统国服, 絶对不会女穿男装或男穿女装的.
穿最传统全身full kira的婆婆 - Full kira是用两个别针在两边肩膊扣着的.
男士都惯於把杂物都放到goh内, 所以男士的肚子的位置总是胀鼓鼓的. 天气太热, 小学生也会学着大人一般, goh的上半身脱下来, 缚在腰间.

一般不丹女性上班或到正式场合时会穿half kira, 即是kira上衬衣和半身长裙, 但小学和中学生, 都要穿full kira, 即是长裙是由肩膊到脚尖般长.

第一次去完不丹回来, 总是想下次再去不丹, 要造一件kira来穿. 第二次去不丹到埗第一天就立即去办.
我想他们没有现成的Kira 和goh吧, 全都要度身订造的, 要自己先去买布, 然後拿着布匹去裁缝处度身做Kira.
买做kira和goh的布匹的店子, 有时店主会因为你是游客而起价, 能否以本地人价钱买布做kira, 有时也说运气.
原来选购用来造kira的布的颜色是有配搭上的讲究的, 先挑了Kira裙的布, 然後再按裙的底色, 挑选对应配衬颜色来做kira上衣的底衬衣和表衬衣. 色彩的技巧不止於此, 选色上可以大胆用色, 鲜蓝拼鲜红, 鲜绿碰粉红, 黄加紫, 原来撞了出来在不丹女士的kira上会出奇的色彩夺目而吸引眼球, 一字记之日: “Sharp!”
我做的这件kira是简化版, 底衬衣和表衬衣已缝在一起, 不用分两次穿, kira裙内有扣子, 扣上才缚腰带非常方便, 不过不丹女士上班上学(大学生不用穿校服但要穿kira)是不准穿这种简化版kira, 她们要分别穿上底衬衣和表衬衣, 用扣针别好, 再把一匹布的样子的无扣kira用腰带固定在腰间.
很多人很好奇, 男士在goh的"裙子"下面穿甚麽呢? 哈哈! 不用瞎猜了, 我已向Dechen打听过, 其实不丹男士都会先穿上汗衫和boxer (四角短裤), 才会穿上像晨褛一样的goh, 连国王也是在goh下面穿了件汗衫 (至於下面是不是boxer就不得而知了!) 女士们穿kira就不用打底了, 直接穿就成.
我这件kira三天起货, 我忘了价钱, 但我记得不太贵, 没记错应大约是HKD400吧, 很值得做一件, 特别是如果会去Tsechu的话, 穿着自己的kira去一定会很高兴.
不过就算不造一套, 借一套穿来拍拍照也好, 穿着来游览一天半天也好, 早一点跟Dechen说一声 (最好在到埗後便先说一声), Dechen一定会为你张罗. 有一次Dechen有一个十多个人的旅行团来了, Dechen一口气借到十多件goh和kira回来给各位团友, 让各位团友们可以同时穿着goh和kira一同拍照游览, 让他们十分欢喜.
不过穿上了不丹国服的时候, 便要按不丹国服的规矩, 进入Dzong和正式场合时, 男士要披上Kabney, 女士要在右肩搭上Rachu, 我上次就差点忘了带Rachu而入不到Dzong.
不丹女士可能有十几件至几十件kira在家中, 不过男士没那麽爱美, 一般只有数件goh在家, 其中可能有一两件特别别致的, 留待Tsechu才穿.
Kira和goh跟世界各地的时装一样, 人手织造的kira和goh比机器织造的当然贵得多, 而且kira布上的图案越精细花巧, 布料越名贵, 当然价钱越贵, 可以贵达几千港元的. 据说首都Thimphu的女士穿得特别讲究, kira特别名贵而手工精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2016 0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旅游资讯 - 纪念品及购物篇 - Sep 2010
欢迎到我的网志看旅途中的照片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3/06/sep-2010_5344.html
我不太爱购物, 去旅行也很能忍手, 不会买纪念品回家, 不过在不丹, 实在有好些纪念品不得不买/不带回家.
宗教类
虽然我还未有慧根去窍探佛教的奥义, 不过我倒买了一些佛教或无宗教的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回家. 早些跟Dechen或者导游说一声, 他们会带你去在Paro那位老伯伯开的工艺品店去买, 老伯伯很好人的, 我还在老伯伯的店拿了张有国王玉照和报导的报纸 (故事见不丹之旅II - 国王篇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1/05/iisep-2010.html)
唐卡
有大有小, 有佛祖, 有其他佛教中的神祉, 也有佛教故事的唐卡, 价钱约由HK$100 - HK$200以上起跳.
风马旗
我最喜欢五色风马旗, 拿了一条挂了在Chelela Pass的山上, 带了一条回家. 价钱已忘了, 大概HK$20 - HK$30一条吧.
还有其他民族特色的工艺装饰品, 布品, 木制品, 不丹人家中也是用这些做装饰的.
传统不丹鞋
在老伯伯的传统工艺品店也有传统不丹鞋卖, 不过订造需时, 我也不知道能否赶及造起, 而且现在不丹男士日常也只穿男袜皮鞋, 只有特别重要场合(例如国王大婚), 才会穿不丹鞋, 不过如果有兴趣, 买一对回家当装饰也好. 价钱我不知道, 不过我知道就算不计较质量和用料, 也要一定的价钱.
转经轮
长手柄手摇的转经轮和用手在转经轮顶部转动经轮的我也各有一个.
薰香
我很喜欢不丹薰香的香气, Dechen带了我去他Auntie的铺头去买, 约HK$20一札. 後来我才想起问Dechen, 中国人的香是给鬼神的, 没有人会因为香味而买回家点的, 幸好Dechen说不丹的香是薰香, 可以是给家中点香气的.
Goh 和kira
之前在Goh和Kira篇也说过, 我在Paro造Kira, 大约HK$200 - HK$400起跳, 订造的约三天起货, 可以试试有没有现成的, Goh的价钱相信大概差不多, 另外再买腰带, 只约几十港元, 女士要用扣针扣着kira, 通常也会买一个大的金色或者银色之类的漂亮胸口襟针.
邮票
不丹的邮品举世闻名, 到Thimphu的邮政总局选购邮票, 买一套送人一套自己留为纪念, 一个邮票才Nu 10, Nu 20, 即约港币2至4元, 一张几个不同图案组成的小全章才几十Nu, 即约十多二十块港元, 送给朋友一人一张, 经济实惠又省地方.
再另买一些邮票和印有不丹经典风景的明信片, 即场写明信片寄给亲友, 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品, 邮局和旅游资料说约两三星期便会寄到香港, 不过我的经验是要一个月才寄到香港.
还有记紧事先要带备亲友的地址, 不然就只得望邮轻唉了!
不丹纸币
不丹现在应已不流通硬币了, 因为不丹纸币最低面额低至Nu 1, 即约两毛钱港元, 大家不妨留一些纸币做纪念品.
书
早一点跟Dechen或者导游说想买书, 我不知Paro有没有, Thimphu就总会有书店, 老实说, 介绍不丹的画册和书籍都不会是在不丹印刷, 甚至不是不丹人编写的, 不过仍是很想在不丹的书店买介绍不丹的书.
报纸
可以在书店或杂货店买不丹报纸, 有宗喀文也有英文的, 可以了解多一点不丹的民情.
不丹纸品
不丹的纸品也是很有名的, 在Thimphu参观完造纸厂出来便是纸品专门店, 买一张没特别图案A2大的不丹纸, 约HK$7 - HK$10, 店内还有很多不同印花的纸, 小簿子, 信封信纸, 纸灯笼等很多不同纸品.
食物类
在Paro大街上的杂货店可以买到以下食物类纪念品.
果酱 (Druk牌)
有苹果, 芒果, 橙, 杂果等不同味道的果酱, 约Nu 60 - 70, 即约HK$10 - HK$12.
辣椒酱
约Nu 70一瓶, 约HK$12. Gekay Pelri 酒家的老板娘见我买了这瓶辣椒酱, 笑说这太辣了, 我一定吃不下, 我回到家也不敢每次用太多, 不过这瓶辣椒酱变成我家厨房最重要的调味酱, 每晚晚餐总有最少一道菜用上了它, 我家也早已用完这瓶辣椒酱, 我要快快回不丹补货呢!
不丹茶
可以在杂货店买Herbal tea茶包, 一盒应有二十包, 约Nu 130 - Nu 150吧, 即约HK$25 - HK$30, 或者在Sunday market买酥油茶专用的茶叶.
芝士
他们叫Datsi, 不丹要数Bumthang的芝士最好味, 不过由Bumthang回Paro也会有两三天, 再回到家可能又一两三天, 很难带回家的. 我不知Paro的杂货店有没有芝士卖,
不丹啤酒
Red Panda, Ara, Chang也不丹常见的啤酒, 不过我不喝酒的, 不知味道如何.
乾bettel nut
不丹人爱吃betel nut, 他们叫doma, 我们叫槟榔, 我试过两次都未能爱上, 他们有独立包装的乾bettel nut, 味道没新鲜betel nut 的呛喉, 凉凉的倒像薄荷糖.
粉丝
他们叫glass noodle, 韧韧的质地, 回家当普通米粉的煮来吃好了, 挺好口感, 约Nu 15 (HK$3).
红米
不丹的红米跟我们在香港买的有机红米又不同, 我总爱它的饭香味, 买一包回家才港币十元八块.
冲印照片及其他数码商品补给
如果你想立即冲印照片给导游和司机先生, 可以到Paro大街这间 Kay Dee Digital Photo Studio, 虽然不便宜, 大约HK$2一张, 不过也只不过是翻印几张, 留给导游和司机先生做纪念, 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不丹人也不是每家每户会有相机, 数码相机更是奢侈品, 他们仍是很 “怀旧”的把照片一张一张的收到相簿中呢.
还有如果你临时有需要补给数码商品, 如数码相机用的SD卡, 这间店可能也可以帮你, 不过要看彩数, 当然价钱一定会贵的. 这麽难得才到不丹一趟, 我都建议大家多带一个後备相机, 而且每天都带多一颗後备相机电磁在身, 免得临时不能拍照, 实在太太太扫兴了!
购物点
我自己多是在Paro购物, 不过在不丹之旅途中, 其实有很多地方可以购物的.
首都Thimphu大街Norzin Lam
Norzin Lam就是Thimphu的商业命脉了, 有很多杂货店.
Paro大街
Paro人买日常用品都在这里的杂货店.
Thimphu Sunday Market
说是Sunday Market, 其实由星期五至星期日营业, 有新鲜蔬果和肉类卖, 也可以买到乾芝士, 薰香, 辣椒, 还有各式水果. 不丹是高山国家, 不过不丹南方地势较平坦, 天气也较温暖, 出产不同的水果, 记得买个苹果来吃吃, 苹果香是一吃难忘的.
桥的对面有乾货市场, 有一部份是专卖宗教或民俗工艺品, 不过我相信价钱会很贵的.
Paro Sunday Market
Paro的市场真的只开星期天, 而且只开上午, 不过主要卖新鲜蔬果和肉类, 乾货甚少.
Wangdue Market
Wangdue的市场是天天的开的, 不过Wangdue旧区应该已搬城到新区了, 不知新区是如果呢?
Bumthang纺织工艺中心
很多旅程都会安排参观纺织工艺中心, 不一定是同一间, 不过都是做游客生意的, 买呢, 我相信太贵了, 看呢, 倒也值得.
首都Thimphu Handicraft Emporium
我相信最 “游客价”的工艺纪念品都在这类吧, 我只当是在景点来看看.
首都Thimphu 传统工艺学院
看完学生上课, 可以在学校买学生的工艺品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1-2016 0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 II-餐厅篇-Gekay Pelri-Sep 2010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hk/2012/03/iisep-2010gekay-pelri.html
其实在不丹一样可以吃到好吃的东西, 只要你肯放开怀抱, 来个新尝试, 还有一定要愿意吃辣, 在不丹当然应该吃正宗不丹菜.
那些不丹crossover西餐confusion菜不合我口胃, 第一次去不丹, 吃的第一顿饭是在一家叫Gekay Pelri的餐厅, 那天他们端来一碟碟的菜, 挺不错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菜都是纯不丹口味, 有部份都有调教过, 减少了或者拿除了辣的份量.
第二次不丹之旅再去Gekay Pelri, 我就请他们当普通的不丹家常便饭的手法来做, 我还跟不丹人一样, 用手吃饭, 结果满有惊喜. 不丹的辣不单一, 配上蔬菜类的餸菜和肉类的餸菜, 会有不同的辣味, 其实不丹的辣也以调味为主, 不会太辣的.

老板娘Sonam人挺好客, 我厚着面皮试着问她可不可以教我做一道不丹菜, 因为我很喜欢吃不丹名菜Ema Datsi和Kiwah Datsi, 两次不丹之旅吃过不同餐厅, 最好吃的Ema Datsi和Kiwah Datsi还是在Sonam 的 Gekay Pelri餐厅.
凑巧她翌日有空, 还碰上是星期日, 她带我到Paro Sunday Market买菜, 我就跟她学了Ema Datshi和Kiwah Datshi两个不丹名菜, 回到香港, 我自己跟着Sonam教的方法和菜谱照着做来吃, 还挺美味的.
去一个地方旅行, 不吃正式本地菜, 跟没去过旅行一样. 跟你的导游安排去这个平凡又不起眼Gakey Pelri吃顿饭吧, 跟导游说好, 要Sonam她们做家常不丹菜, 如果真的很怕辣, 就叫她们一部份的菜做不丹菜, 其馀的做改良版, 让你试一试普通家常的不丹风味吧.
在网上很偶然看到有网友也去了Gakey Pelri吃饭, 还跟Sonam拍照呢 --> http://hylin0715.pixnet.net/blog/post/75792903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2016 1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丹之旅 II - 再见不丹, 很快我们又会再见! - Sep 2010
第二次不丹之旅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麽 “中了不丹毒”, 成了一个 “不丹迷”. 我只知道从此我的命中有了不丹, 不丹成为我的家以外, 我最想 “回到”的地方.
朋友问我, 为什麽喜欢不丹呢?
不是因为GNH, 国家快乐力或者国家幸福指数, 不是因为她是快乐的乌托邦, 也不是因为她是与世隔絶的桃花源. 我喜欢不丹或许是因为不丹人, 喜欢他们不卑不抗, 淡定自重, 跟他们相处不造作, 很舒服.
****************************************
旅途中的一天, 我问Dechen, 为什麽我又来到不丹呢?
Dechen说: “这是缘份安排的.”
****************************************
过了一年多我又再去不丹, 这次去参加不丹帕罗的节庆 Tsechu盛会! 稍後跟大家分享 - - > http://venus-travelling.blogspot ... II%20-%202012%20Apr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