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 9430|回复: 186
 | 
古早文化智慧~~太极之用
[复制链接] |  
 |  | 
 
| 古智慧~~太极之用。 
 古早作息和现代作息,当然有所不同。难道非要古人坐BMW,4个0才叫前卫,走在时代尖端??
 在其理来说,马车也是ok的。是当时的一种达到某目地的方法方式了,有没有对?
 
 当然,你不可以身为现代人驾着BMW,手拿ipad,就讥笑古代人的马车,罗盘的不开化,不科学性等的。
 有没有对??
 
 1.以上说明了,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达到某个领域目的的意义。
 
 然后,世界遗产,是一个实体物质的文化产业。一些科学家,考古学家等在某个程度上是惊叹过去古智慧所留下的文化产业。甚至一些难以置信,不可理解的建造物,是叹为观止,也难以理解当时的古智慧,建造手法等等。
 如復活岛国家公园,纳斯卡巨画,特奥蒂瓦坎古城,光影蛇形,古墓,企立不倒的大石等等。
 
 以上写的是,古文明智慧所留下的硬体产业。
 
 2.在一小部分人来讲,有这样的说法;
 世界文化遗产或人类遗产,是古早文化智慧所留下的“硬体"或“死性"的产业。
 而太极,却是中华古早文化智慧所留下的"软体"或"活性"的产业。
 
 
 综合以上的1和2,
 太极,其实在某一些领域上,至今,它还是在沿用着。
 这说明了,其可行性,其可能性(它本身的能用性),其可塑造性及其科学性。
 只是待人去塑造,开发,挖掘,引用,然后系统之....
 
 
 这帖,叫化会尝试去写一些至今太极被沿用的实证,可行性,可能性及其科学性。
 
 
 当然,很費时间的,叫化又不象某些网友一直转帖,不在他人思想加以分折了解...唯有写到哪,就停到那里吧!而且叫化又不是很历害~~~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4 05:0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喜欢这帖题,就来说一下。不喜欢这帖题,也来踩两三下。 
 来来来,来哟~~~
 
 1
 2                                                            3                                                             不来,我就不写了,可以省去时间手力脑力~~~呵呵呵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18-12-2014 05:0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4-1-2015 04:42 PM 编辑 
 太极之用;
 
 
 1.用之体现。
 
 《易》为;
 “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三玄之冠。”
 “天人之学。”
 ——《易》出自於太极八卦。参考~ 11   楼。
 
 
 2. 用之三义。《易》的三义:简易(容易),变易,不易。宇宙之理。
 
 3. 用之展延。
 
 4. 用之实证。
 
 (完)
 
 
 占保留~~吹呀?
 
 | 
 |  |  |  |
 
|  |  |  
|  |  | 
 |  | 
 
 发表于 18-12-2014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你说车,我就说轮胎。想像轮胎运作。另一个是基本basis根本没变,自然只需要体现方式适应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19-12-2014 12:11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agsd121 发表于 18-12-2014 11:51 PM你说车,我就说轮胎。想像轮胎运作。另一个是基本basis根本没变,自然只需要体现方式适应
好~深~切~~~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5-12-2014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古人的智慧,太极之用。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5-12-2014 10:2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rufus 发表于 25-12-2014 01:07 PM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谢谢捧场~以为要设限有门槛才会有看头,才值得回復了~~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14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6-12-2014 05:13 PM 编辑 
 风水佬,看风水,就需要大极罗盘。看命的也需要一个,摆设。
 有些人,挂个大极图像,在门口,认为会辟邪。
 学生物学的人,或者看见精子和卵子结合图像。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2-2014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6-12-2014 05:53 PM 编辑 
 古人的朴素,原子理论,基本粒子的理论的概念。可惜,没被健全的发展。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6-12-2014 11:47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趣,有趣,小有看头.... 
 规佬头也来几句吧~~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1-1-2015 09:0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1-1-2015 09:20 PM 编辑 
 洪七公 发表于 18-12-2014 05:07 PM太极之用;
 
 
 
 用之体现;
 
 凡有所用,必有其体,是为体用。这体也非一定意味着形或物。研其体而究其用。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太极图亦如此~~
 太古时,河图洛书出,伏羲悟而成太极八卦。
 而后中古时,促进形成六十有四,“归藏”,“连山”,“周易”,是有称为三易。
 河图洛书→伏羲太极八卦→复疊而成六十四卦
 
 太古时,没字没文,只是符号图绘代表作为媒体。
 后来,中古时,关於太极由来,有许多的传说神话等记载着。有许许多多的文献对太极八卦的由来有迹可循,众说纷纭。离不开伏羲创造太极八卦的说法。
 综合众多文献,个人认为比较简易了解太极的由来是;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伏羲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又观鸟兽之迹与地之宜,进取其身,远取诸物,而画八卦。无论是众生界、普法界、虚空界,都充满了无形迹的气化、有形体的生灭,呈现出形形式式的生发态、消长态、键形态、变衍态、泯灭太。日月星辰、山海江湖、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人生社会、文化艺术、无一不是生态的过程与形式。气在天地混沌、开辟、混沌的过程中循环往复,无始无终,主宰者何?元气是已。元气盘万亿岁终不磨灭,是形化、气化之祖。”
 
 ~ 太史公曰:“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牖裏,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易經.系辭》說:“包羲(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昔宓羲氏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蓋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及乎三代,實為三《易》,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文王作卦辭,謂之《周易》。周公又作《爻辭》,孔子為《彖》、《象》、《系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而子夏為之傳。及秦焚書,《周易》獨以蔔筮得存,唯失《說卦》三篇。後河內女子得之。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1-2015 07: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1-2015 09:19 AM 编辑 
 
 路边算命佬搞卜卦算命,看风水。想挣个小钱? 骗骗迷信的无知妇孺
 
 慢慢等罢。
 
 某些华人,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守旧。拿幻想当事实。
 
 玩弄史前,或者,石器时代的穴居人(caveman)的图腾画像,骗人骗自,自欺欺人。
 
 现代人的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月球是否出现外星人,是否早就建立基地,更为有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MbRcVBZIZk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10:42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1-2015 07:59 AM路边算命佬搞卜卦算命,看风水。想挣个小钱? 骗骗迷信的无知妇孺
 
 慢慢等罢。
 
正常来说,不同人,会有不同立场看法。反之,不同的立场看法,是因为不同人。
 
 向外求,向内求,是很个人的。
 
 基本来说,太极八卦的对象是人。
 在外,所针对的是天是一大天,宇宙景物对人的影响。它的出发点是基于环境四周,对人所反射所产生的影响效果。
 在内,所针对的是人是一小天,内存的养生疗理之道。
 
 太极八卦,并非用在究物。但在某程度上,它拥有究物的大原则。
 
 现代科研与远古人理,两者并不完全可以一褱而论。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1-2015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1-2015 12:45 PM 编辑 
 
 千多两千年的神秘图腾,迷迷糊糊的意识,推演出甚么来了呀?
 
 甚至比不上卡通式的动漫。
 
 骗骗迷信的无知者,就没有其他。当然,自欺欺人,或者,也是社会功能。用于有些人的特殊心理需要。
 
 但是,头脑清楚的,认为根本就毫无意义。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04:0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1-2015 12:27 PM千多两千年的神秘图腾,迷迷糊糊的意识,推演出甚么来了呀?
 
 甚至比不上卡通式的动漫。
 
你应该是重复12楼所说,看不到我13所答。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1-2015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洪幫主,你別浪費内力了,耗盡内力,不然又要再次練九陰真經了.....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1-2015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山林居民 于 2-1-2015 05:21 PM 编辑 
 
 儒学粉丝,无能力说理。更没推论,演绎,归纳,证明。
 只有凭直觉中,条件反射中,得到情绪化语言。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05:38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山林居民 发表于 2-1-2015 05:19 PM儒学粉丝,无能力说理。更没推论,演绎,归纳,证明。
 只有凭直觉中,条件反射中,得到情绪化语言。
别在我这帖说儒家的课题。
 
 当然要说儒家不就容易?远的不说,就说大马三大民族文化。华族源自儒,还有马来文化及印度文化。
 
 看看这三大文化,相比较下,就可知其利与弊了。
 
 天行键,君子自强不息。我,当然还会选为华儒文化。
 
 阁下,就不知了。
 
 文化儒家之谈,就到止,好了。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05:4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man_2046 发表于 2-1-2015 04:42 PM洪幫主,你別浪費内力了,耗盡内力,不然又要再次練九陰真經了.....
对於这些山岭野人,选择其重点,意思意思点一下,就好了。何必太在乎认真?
 看不到,叫化上上楼轻睛蜓点水,耍耍太极,应酬下,就好了~
 | 
 |  |  |  |
 
|  |  |  
|  |  | 
 |  | 
 
 
 楼主|
发表于 2-1-2015 05: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man_2046 发表于 2-1-2015 04:42 PM洪幫主,你別浪費内力了,耗盡内力,不然又要再次練九陰真經了.....
不过,我喜欢他的反派。可以让自我动动脑~~
 
 
 |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