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6|回复: 36
|
態度有時比內容重要
[复制链接]
|
|
真話軟說。態度有時比內容重要。
人與人間計較的,有時不是對錯,而是相應態度。
清明而不清高。明確且不陷人於懸慮。
誠摯柔軟的就事論事。有分寸的說真話。
雖然人人有道理,真理的標的人人各異。
然,聽得進的言論才具意義。
進不了人耳的,僅留滯為自我感覺良好的囈語。
轉自--姜文淑的意想世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10-2014 11:5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
既以与人,己愈多 。
天之道,利而不害 。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10-2014 1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性缺点这问题确该研讨 尤以在论坛此种意表空间
研讨辨论常会因言表态度生出许多离题脱意的讨论误区
许多人都会自顾其理而让课题失却了原本的研讨意性
有者为了表识 有者为获认同 也有因言词不屑而生出的相互针对
论坛常像 也是 人性缺点,,,,
本帖最后由 UNDERSTAND_? 于 6-10-2014 11:28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6-10-2014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態度 --- 看阿諛奉承
看內容 --- 看解說道理
態度比內容重要 --- 喜歡阿諛奉承不在意解說道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6-10-2014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尋訪者, 應當看內容而不在乎對方的態度. 不然, 只不過是一個宗教者, 最喜歡人 puji puji 了.
|
|
|
|
|
|
|
|
发表于 6-10-2014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姜文淑的意想世界, 是一個 商業/政治/宗教 的世界, 軟聲軟語暗地洶湧.
尋訪者, 至到被人打死, 真話還是直說, 從來沒有軟說.
|
|
|
|
|
|
|
|
发表于 7-10-2014 12:2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
夫礼者,忠信之薄,
而乱之首 。
有话直说,理直气壮,
不必惺惺作态 。
|
|
|
|
|
|
|
|
发表于 7-10-2014 0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一样重要。。 主要还是要“保持内容发展的建设”,但是往往却因为人的立场跟分别导致脱离跟不愉快收场,就是你们常说的很复杂。。 这只是基本。。 高明点的会运用建设沟通达成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目标。 在这种状态下 “态度” 自然成了主要 “内容”。 真正的内容自然的也就被骑劫了。 这在我们国家已经是超普遍的事了。。 @@
人一旦慌,情绪被拨弄时很容易的就会进入主观状态。。 就像有人刻意奉承或挑衅那样, 即使对方的理论再客观再靠谱只要对方引起其情绪上的不悦自然的对方说了什么都会成为鬼话。。 这是人人必须要观察避免的。。
态度上最好也是保持对内容的建设, 而不是各自立场的建设。。 那么内容才有机会迅猛的发展。。 但是内容的发展也不一定会对经济跟社会仁慈。。
沟通,最重要的还是 “沟通技巧” 啊。。 鼓励还是不鼓励。。 没有谁真实或虚假, 都只是人心里机制的自然反射。。 只要人人内心里可以维持平静其实什么都好说。。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7-10-2014 01:48 AM 编辑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4 0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7-10-2014 01:30 AM
都一样重要。。 主要还是要“保持内容发展的建设”,但是往往却因为人的立场跟分别导致脱离跟不愉快收场,就 ...
晚輩對於“態度”的詮釋:
情緒的調控
面對困難的意志
現實與夢想的平衡
共勉之 |
|
|
|
|
|
|
|
发表于 17-10-2014 02:2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callum 发表于 17-10-2014 01:42 PM
晚輩對於“態度”的詮釋:
情緒的調控
我的比较简单,但是可能没有你的诠释那样建设。。
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态度形成于; 个体对个体的想法认知,再形成的反应跟肢体语言,再由每个个体解读而再次形成的下一步反应跟肢体语言。。
Ps:自己写的自己看起来都不觉得简单。。哈哈。。
从一个简单基本个体上看,态度是一个人对于"一个/那 事物"的 "想法认知" 的反射。
再更简单点,
讯息(外)+想法,认知(内)=>感受(内)=>态度 (外)
大家一样,互相学习。。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7-10-2014 03:58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7-10-2014 02:24 PM
我的比较简单,但是可能没有你的诠释那样建设。。
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态度形成于; 个体对个体的想 ...
請恕在下才疏學淺,無法領略閣下高見
晚輩覺得,修心比所謂態度重要,有此心得,乃悟自中華傳統文化
縱覽四書五經,儒家思想系統實際上循著《大學》的三綱八目而展開
所以,晚輩是循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進修來領略懦學經典的奧義
前面四項是「內修」;後三者為「外治」;修身一環,則是連結「內修」和「外治」的樞紐
「內修」是「獨善其身」;與「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這是《孟子·盡心下》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南懷瑾老師說,孟子的話告訴讀書人和知識份子,如果倒楣就不管外面的事,把自己照管好就行了。至於職業做什麼都可以,職業跟學問根本是分開的;學問是一生的事,學問不是知識,做人處事都是學問。如果有機會出來做事,就不是為個人,而是把自己貢獻出去,為社會國家做貢獻。
晚輩的造詣尚屬資淺,所言如有膚淺之處,還望您指教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callum 发表于 19-10-2014 01:59 AM
請恕在下才疏學淺,無法領略閣下高見
晚輩覺得,修心比所謂態度重要,有此心得,乃悟自中華傳統文化
不好意思,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对古人的学术认知也是 “非常” 有限。 在古人学术这方面我就是晚辈了。。哈哈。。
我所解释的这个 “态度” 其实是以无立场/纯行为的表现为切入点以进行观察而得到的 “态度” 结果。因为态度不是只有“正面”的而已。 相信我们谁都会有过 “正负面” 的行为 或是发现别人的 “正负面” 行为。 那么为什么我们明知道了不可以有 “负面态度” 了 为什麽还是会出现 负面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在楼上想要表达的讯息,也就是 “讯息的接触,再以 想法认知 生成了 感受理解 再以行为跟言语标明/形成一个人当下的态度” (这是一种演变)。 也就是说 “一个人对于一个讯息事物的想法认知” 决定了一个人的态度。再由我们接收了他的 “态度” 再次的形成我们自己的 “态度” 表明给对方知道。 而人就是这样的不断的 “循环着” 这样的作业。 “态度” “不是个人单方面的”, 而是 “互相 相对 影响而形成的”。 人的想法认知通过教育可以是一样的,但是通过经历他就有了差别性了。
据我所观察,古人一般的切入点都是以 “建设” 为前提 来给予大众知道应该如何做, 而大众们自然也是 “要” 以建设为 “出发点” 的在学习。 这些其实都是角度问题。 消极者一样是会以毁灭为前提的在学习的。
- +
《----------0----------》
neutral
“-” 为负, “+” 为正, “0” 自然 “无负” “无正” 也可以说 “是负” 也 “是正”。 古人的教法是以“正” 为“阳”, 就是“建设” “积极”。 然后把消极毁灭的都归为“负”。(对立的先不说) 行为上自然的就变成 “应该” 以 “正” 为前提。但是当我们要做判断的时候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事实却也是另外一回事。 而所谓的 “应该” 的 “正” 其实也只可以说是 “理想” “方向”。 “理想”的概念 生于 “不理想” 的事实, 这说明也证明了 “不理想” 的存在(也就是杯具了)。 所以观察判断常需要以 “客观” 来达成更为准确的判断 才可观 “更大的局” 或 “全局”。 “0” 可以不再局内。
修心,修行(行为),都是一样重要的。。 态度 “中肯” 就好。。 心修成,态度自然也中肯。。
。。
PS: 这只是我个人见解。。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9-10-2014 03:02 P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callum 发表于 19-10-2014 01:59 AM
請恕在下才疏學淺,無法領略閣下高見
晚輩覺得,修心比所謂態度重要,有此心得,乃悟自中華傳統文化
我也来凑凑热闹给态度来个定义,我认为态度就是我们对自己思想与行为所持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思考与选择我们的行为时,我们的态度(价值观)就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决定,如果我们持无所谓的态度(轻价值),就会表现得无所谓,做事也不认真,相反的如果我们持认真的态度(重价值),就会表现得认真,做事也会认真与注重。
所以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因为态度会影响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9-10-2014 02:30 PM
不好意思,我的表达能力有限。对古人的学术认知也是 “非常” 有限。 在古人学术这方面我就是晚辈了。。哈 ...
哪裡、哪裡,在下不敢 豬兄過謙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晚輩尚在學習,不過有感而發地深深體會國學的博大精深,猶如人生的工具箱,得志或失意皆可用上,大部分理念趨於中庸,絕非所謂心靈雞湯
孔孟提倡『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真誠的執著,掌握『善』
老莊主張『無為而治』、『未始有物』,不建設,不勉強,不執著,不得已,掌握『真』
易經崇尚『樂天知命』,『三義』(即簡易、變易、不易)
敬請參考傅佩蓉老師的座談,見解獨到,且深入淺出
承蒙垂注,乞賜清誨,不吝賜教,不勝銘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06:10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有时】?
有时通常是指有时候,once in a blue moon的意思。
这是说明内容还是很重要的,只不过有时候需要以态度来“加强”内容的表达和接受的最佳效果而已。
但是,内容与态度没什么关系。内容是内容,态度是态度,两者根本扯不上关系。
当然,如果心不清,自身情绪大概也会闻风起舞,看态度比看内容来得重要,结果情绪主导思维方向,实为悲哀。
这几十天我设局“捉”某超版失责的行为就是他认为态度比内容重要。
结果是怎样大家应该猜测得到。
生存在文明世界里,内容与态度也可以混为一谈的,智慧大概也高不到哪里去。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callum 发表于 19-10-2014 10:00 PM
豬兄 那只是詮釋的角度各異而已,語言從來就不能完全表達原意
所以才得从整体态度来观察啊。。 像我自己多数时候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啊。。@@ 在说言语上的认知是否相同也必须先确认。 不然说的其实是不一样的东西还在那里吵十年一起纠结就杯具了。。 哈哈。。
哲学无需与时俱进,那只是一种跟风想让他人接受的态度而已。 就像以前hot进化论的时候,理论如果没有加入进化论的元素就会被淘汰/不受承认那样。
是真理就绝对经得起考验。 除非 “其理未全”。 经不起考验的绝不是真理。 |
|
|
|
|
|
|
|
发表于 19-10-2014 11: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用良好的态度去说粗口,粗口这内容并不会因而改变。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0-10-2014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