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04|回复: 26
|
知足真的好吗?
[复制链接]
|
|
很小的时候就很多人告诉我知足常乐,我也觉得着的确是个真理,前提是为了快乐。知足的人的确比不知足的人快乐,压力少点,怨恨也少点,但是真的好吗?最近我看了本书就提到不知足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让我们富强的根本,知足了,也就停下来了。所以这里就有个疑问了,知足真的好吗? |
|
|
|
|
|
|
|
发表于 11-8-2014 08: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足常乐当然是好的,你之所以怀疑是因为你以为知足了就停了,其实不然,知足只是『知』,不代表要停下了,知足与前进是两回事。我举个例子,有人三餐温饱,妻贤子孝,三代同堂,身体健康,只是没有大洋房,不能每年出国旅行,钱不比身边的人多而烦恼不已,每天过得不快活,这就是不知足。没错他还有进步空间(谁没有?),但是知足的人可以快乐的前进,因为他懂得珍惜身边已经拥有的,而不知足的人永远无法快乐,因为人永远有进步空间。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14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urntan 发表于 11-8-2014 08:22 AM
知足常乐当然是好的,你之所以怀疑是因为你以为知足了就停了,其实不然,知足只是『知』,不代表要停下了, ...
恩,这的确是有点道理的,但是我们身边的社会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是,当我们知足的时候,我们往往很自然就停下来了,不是吗?
拿西方的论点,行为源自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刺激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是吗?
|
|
|
|
|
|
|
|
发表于 11-8-2014 12:49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14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1-8-2014 12:49 PM
无论追求或知足都不可痴迷。
呵,这是典型的道家思维:知止不殆
但难做到呀,因为它没有说什么时候应该止,是一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课题.
|
|
|
|
|
|
|
|
发表于 11-8-2014 01:5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1-8-2014 12:58 PM
呵,这是典型的道家思维:知止不殆
但难做到呀,因为它没有说什么时候应该止,是一个"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课 ...
觉得不对时就该停了。 只怕过度痴迷而看不到不对的现象。 所以人还是不要太被情绪拖着走, 那都是痴迷的状态。 但是很多时候不入局又会无作为。 自己选择把, 凡事适当就好。
不懂的还是必须实习拿经验先的。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1-8-2014 01:57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14 06: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1-8-2014 01:55 PM
觉得不对时就该停了。 只怕过度痴迷而看不到不对的现象。 所以人还是不要太被情绪拖着走, 那都是痴迷的 ...
如果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话,你讲的就是分寸.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少讨论绝对的对错,倒是分寸的把握常常被拿出来讨论.就如道德经没有说断除欲望,而是主张"少私寡欲".至于何为"少"何为"寡",那就是分寸拿捏的课题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1-8-2014 07: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1-8-2014 06:25 PM
如果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话,你讲的就是分寸.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少讨论绝对的对错,倒是分寸的把握常常 ...
可惜啊。。 目前的世界都趋向极端啊。。
知足如果用 “停” 感觉还是不适当,因为一停往往就很难在启动了。 应该用 “调整”。 多了少一些, 少了多一些。精准的就暂时不说了,那是另外一种局势。
至于何为"少"何为"寡",那就是分寸拿捏的课题了.
极为无限数,适量就自然为少为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14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1-8-2014 07:42 PM
可惜啊。。 目前的世界都趋向极端啊。。
知足如果用 “停” 感觉还是不适当,因为一停往往就很难在启 ...
但是这里的问题或许是:知足是否会带来停顿这个必然的结果呢?
如果以我个人的经验,的确是会很自然的停顿下来的。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
|
|
|
|
|
|
|
发表于 11-8-2014 11: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1-8-2014 09:12 PM
但是这里的问题或许是:知足是否会带来停顿这个必然的结果呢?
如果以我个人的经验,的确是会很自然的停 ...
不一定吧, 虽然过度了或觉得自己有问题了一定会停顿下来思考,但是某些人还是会很清楚自己必须做什么的。 我想也应该看其痴迷的程度所引起的心里反弹。还有就是戒不戒的掉,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但是语言上往往也会有刻画潜意识的效果, 就像用 “停” 你就真的会停, 然后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如果你用的词无论心里或现实表达是用 “不行,我必须调整” ,这样心里配合大脑的演化就会有下一步的出现。 之后继续不继续则看自己的内心意识了。
但是停有时候也不是件不好的事啊。。 就像一些坏习惯那样, 是必须停止的。。
虽然我是这样说,但是如果换成是我自己应该一样也会 “冷车” 的。。 我想我还需要多一些时间观察来验证一下我的理论。。 不知其他人的观点又如何??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1-8-2014 11:36 P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8-2014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1-8-2014 11:35 PM
不一定吧, 虽然过度了或觉得自己有问题了一定会停顿下来思考,但是某些人还是会很清楚自己必须做什么的。 ...
或许这样描述我的问题会比较具体。
好像你拥有了一辆车子,你非常满意这辆车子(知足),之后你会产生行动,拼命挣钱买另一辆更大更好的车子吗?
我自己的经验是不会的咯。除非我进入了不知足的状态(如我觉得这车子不够豪华,不够气派)。
至于语言的影响力倒是真的存在,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就是现在很多成功学都在使用的技术。问题是,安东尼罗宾坦言NLP的成效立基于使用者是否真正想要得到预定的效果。他的言论是针对他的其中一个个案,他让对方成功戒烟不久后,对方又重新抽烟了。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4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3-8-2014 09: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wolf 发表于 13-8-2014 09:28 PM
至少我知道在這裡泡著的多少都是不知足的。
可以开始说 “明明未足却知足” 了。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4-8-2014 02:09 AM 编辑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4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2-8-2014 04:14 PM
或许这样描述我的问题会比较具体。
好像你拥有了一辆车子,你非常满意这辆车子(知足),之后你会产生 ...
汽车这个东西其实也很看功能上的个人需求的。 比如说家里成员多,自然会比较像买mpv。 另一个假设: 家里钱多, 对钱知足了, 我买跑车给钱回流市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8-2014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贱猪头 发表于 13-8-2014 09:59 PM
汽车这个东西其实也很看功能上的个人需求的。 比如说家里成员多,自然会比较像买mpv。 另一个假设: 家里 ...
嗯,车子只是一个例子。要不用知识好了,基本上我们都是对知识不知足的。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突然觉得你的知识已经足够了(知足),那么你觉得你还会那么渴望吸收新的知识吗?
而这个例子可以放在任何一个项目上面,如爱情,友情,金钱等等等。
不过,你的例子也是蛮有道理。当我们觉得挣钱足够了,渴望会转移到另一个项目,如金钱够了就觉得车子不够,车子够了就觉得感情不够,然后一直发展下去,最后可能就会走到追求所谓的大道,永远没有尽头。毕竟对人生中所有的项目知足似乎是不可能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8-2014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wolf 发表于 13-8-2014 09:28 PM
至少我知道在這裡泡著的多少都是不知足的。
为何说在这里泡着的多少都是不知足的呢?
|
|
|
|
|
|
|
|
发表于 13-8-2014 1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
现今习者少之又少,
九州,于易已满足,
故目前重读道德经,
虽不能回答同志的问题,
但古人的答案,九州认为,
是属于圆满的解答了,
如下:
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
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谋”。
孔子《大学》:“知止而后有定” 。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3-8-2014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wch24 发表于 13-8-2014 11:34 PM
嗯,车子只是一个例子。要不用知识好了,基本上我们都是对知识不知足的。但是如果有那么一天,你突然觉得 ...
对于知识, 当我开始感觉不到别人的存在的时候都会立刻停止。。。 不是很强求,就比较随缘。。 我不是贝多芬的料。。
知不知足到最后还是脱离不了价值观。。当下眼前这个东西对你来说是什么, 值不值得我做出下一步我想做的事情来得到他。。 这是一种理性状态下产生的逻辑思考。。
至于非理性或是说感性的就很容易陷入痴迷状态。 因为即使得到也弥补不了当时那一刻的缺。 在这种状况醒悟的应该都会立刻停,然后多数特会继续停下去。 如果没猜错应该是忘记初衷了。 醒后依然是迷失的。 本帖最后由 贱猪头 于 14-8-2014 12:19 AM 编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8-2014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州龍吟 发表于 13-8-2014 11:48 PM
道德经,
现今习者少之又少,
九州,于易已满足,
这个的确是一个蛮好的答案,但是要注明一下其中的一两个“止”其实是目标的意思,不可不慎。
所谓“知止不殆”的确是至理名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8-2014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州龍吟 发表于 13-8-2014 11:48 PM
道德经,
现今习者少之又少,
九州,于易已满足,
补充一下,“知止”和“知足”有本质上的不同,知止和知足不一定并存,也就是说一人虽然不知足,但是如果知止的话,就能不殆(道德经第32章)。
如果要特别针对知足而言,可以参考第三十三章“知足者富”或者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也”。只是我个人认为,这两段都是描述内在的富足,而不是外在物质上的富足。所以在意义的理解上必须谨慎。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