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683|回复: 0

舌尖上的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12-2013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技發達是表相,在這個背後,人類的心靈層面幾乎從來沒有進步過,甚至現代人利用科技,做出來的事情比古人更壞。
  

   在毒澱粉事件之前,我逛食品材料行,看那一瓶瓶的香精、色素等等化學的東西,就知道外邊的食物吃起來是很難安心的。有賣的就一定有買的,有買的就一定有賣的,就像雞生蛋,蛋生雞,我們很難說清楚誰是根源。
   當大家都責難廠商、政府的時候,我覺得他們要負主要責任,但是消費者自身就沒有責任嗎?
   當消費者越來越追求食物的表相、賣相、口感的時候,不是在助長店家走捷徑嗎?
   

   飲食欄目報導美食的時候常在強調如何多汁,如何鮮甜,不然就是如何入口即化,如何Q彈,可是您知道要靠天然的方法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消耗多少人力和物力嗎?
   就說Q彈這件事情,我過去就曾經納悶過,糯米粉、樹薯粉等之類的東西,以天然的狀態,它在冷卻以後一定是硬的,這些店家如何令它們冷了還口感依舊的?難道是靠長時間的人工搓揉改變了食材的性質?到現在毒澱粉事件,答案就揭曉了。

   肉類的多汁更是美夢一場的比較多,台灣那麼多愛吃葷的人,一年可以吃掉幾座101大樓那麼高的雞排,哪裡會有那麼多嫩雞、嫩牛、嫩豬供給人類這張永不知滿足的嘴?動物的生長都是有一定周期的,特別是哺乳動物。沒有那麼多阿莎力的農場主,願意把剛要長成的家畜、家禽就賣掉,除非價格是普通價格的幾倍才值得。
  

    所以,當消費者以一種不合邏輯的執著,來貪求和苛求店家的東西一定要好吃、好看、又快捷的時候,店家為了競爭,為了生存,多數會走向以化學的方式來提升自己商品的賣相。
    所以,究竟要去怪誰?

    如何避免被化學食物所害?難道消費者要隨身帶了一大堆的檢驗儀器才可以安心去店家消費?
    可行的自保方法是保持舌尖的敏感度。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可以不斷反饋訊息給大腦知道的。例如疼痛等諸多症狀,其實都是身體為了提醒我們,這裡出問題了,需要休整了。那麼食物是否健康,色身是一樣可以感受得出來的。
    當一段時間的我們不吃外邊品質不確定的食物,包含深加工的、非當天現做的,等舌頭自然有了一種對化學添加物的敏感度以後,再去吃外邊的食物,就可以很快判斷是否天然。甚至放了味精的東西一入口就吃出來了。可是在獲得這項功能之前的我們,要能忍受口腹之欲的誘惑,才能恢復舌頭本身就具備的功能。

    現代社會流行很多錯誤觀念,例如人類常常用錯誤的觀念去強迫身體服從大腦的指令,專家說吃某種食物對身體有好處,就盲目地抓來吃,完全是以意識心在操弄自己的色身,這不是在吃養生的東西,其實吃的是商家宣稱的種種理念(究竟有沒有效果先不說,至少暫時是有一定心理作用的)。因為從來不曾傾聽過色身自己有什麼樣的反應,本能在逐漸消失。

    例如某種蔬菜,以前人家說如何可以補充鈣質,對胃潰瘍也很好等等。因為家人愛吃,煮給他們吃,他們吃得很歡喜的時候我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想吃它,不經過大腦思考,就是不想拿筷子去碰這盤菜。先聲明,本人從小就不挑食。或者您會誤會說我吃膩了,不是的,天然沒有化學添加的東西,又不是餐餐吃,人是不會膩的。後來了解到,種植它要加那麼多種農藥,我才明白難怪越吃越厭煩,身體已經先於大腦覺察到異樣了。


    舌尖上的美味是眾人都愛去追隨的,要跳脫化學毒素的毒害,還是要重視舌尖上的健康。



我的blog: http://shareinv.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857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8-2025 10:11 PM , Processed in 0.247415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