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1991|回复: 20

[轉載]我是蕭平實的學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0-2013 02: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蕭平實的學生!

文 : 郭文

因為有位師兄生病,末學發願定點放書將功德迴向給他,但在放書的過程中發現一些現象,就是有些支持西藏密宗及信受其他說法或相似佛法的信眾,偷偷把我們的結緣書藏起來或收走,並且說蕭平實都在批評別人及毀謗僧寶,當然末學要舉例說明,【蕭平實是在作法義辨正,不是批評別人!】為什麼呢? 因為蕭平實的所有著作中並沒有對任何人作個人身行攻擊,都是引經據典針對錯說佛法之內容,解說錯在何處,全都是在法義上作說明。

-

  譬如《 邪見與佛法》第33、37頁之中所述:

-

「第四種解脫的邪見是關於無想定的誤解。有很多人認為心中沒有妄想、安住不動,這樣叫無想定。早年大陸有一位很年輕就出道,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後來到台灣,就是南懷瑾老師;相信很多人讀過他的書,其中有一本叫《如何修証佛法》,在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就講無想定,他說沒有妄想就是証得無想定。這還是大師喔!連密宗四大派的祖師──無論古時今日──也都是這樣認為;由此可見末法的佛子對佛法的誤解到這種地步,實在可憐!其實並不是沒有妄想就叫無想定,無想定是修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後再轉進,把四禪中的那個微細的覺知心滅了、才叫無想定(這個想是想陰的想,想陰的想就是了知)。到了四禪前、三禪後的中間定,呼吸心跳全都停了,這樣才能進入四禪;四禪中沒有息脈,這樣再轉進,把靈知心的我除掉,使之不再現前,這才叫無想定。

古時外道很多人証得無想定的時候,就認為從無想定中退回到四禪、三禪一直到初禪再出定,之前的無想定狀況就是涅槃境界。因為釋迦牟尼佛說涅槃寂靜,沒有見聞覺知及做主的我;而他在無想定時通通都沒有見聞覺知,很寂靜,所以他認為自己已証得涅槃成阿羅漢。而其實他這樣是証得大 妄語,並不是証得涅槃。這就是第四種解脫和涅槃的邪見。」

-

閱讀過以上引文,請讀者觀察、思惟一下,文內所述全然沒有做人身攻擊呀!文章自始自終都是在解說佛法修證的內涵,為大眾作佛法義理真實的辨正。如果真珠與假珠混在一起時,懂得珍寶的珠寶商不將他的專長解說給一般顧客了解,指出真假寶石如何辨識,必定會變成「魚目混珠」,哪個客戶願意花大錢,買假貨?同樣的道理,佛法號稱「微妙甚深無上法」,豈是普羅大眾都有所了解、研究?如今有深入修行又有實證體驗之士,肯站出來,耐心地為有心修學佛法的學人們提示重點,否則錯誤知見持續蔓延,世間沒有真正佛法可學、可親證,佛法將會變成世間倫理道德之儒家、道家的文化傳承,變成世俗化、淺化,豈不聞至聖先師孔子曾感慨地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顯然儒家不是究竟之學啊!然而釋迦牟尼佛所傳的解脫三界輪迴及成就佛菩提的真實內容被誤傳之後,正法必將斷滅,絲毫沒有勝妙之處可言了。尤其是剃度出家的師父們,您們擔負弘傳佛陀教法的重責大任,傳遞佛陀法脈是責無旁貸的使命,是以真正佛法的修學次第與內涵更是要如數家珍!

末學跟隨 平實導師修學已經將近二十之久,雖然由於今生健忘之故,不能為眾生說法,經由長期隨學修行,努力研讀導師的著作,在日常生活中,也確實得到解脫的功德受用。

-

末學可以向大家保證 平實導師所傳的法,真的可以親證!正覺同修會中已有數百人如實親證,是符合 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了義正法,平實導師如同他的名字一樣平凡而又實在,為人踏實而慈悲,這幾十年來不斷從各個角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書寫真正佛法的真實義理,期望大眾能普遍獲得最基礎的佛法知識與見解,甚至還有人更能進一步地親自證悟!


佛法的修行,首要之務是要有真善知識的教導正確知見,這也是平實導師再三強調的重點。目前佛教界,錯解佛法的情形非常普遍,平實導師以他的証量,領導正覺同修會勝義菩薩僧團,介紹佛法二主要道:解脫道與佛菩提道,讓佛教的真實法義與道次第能清楚的呈現在世人面前,在當今佛教界中,極為稀有難得。

我們理當把握這珍貴的機緣,期盼學人們能如同末學一般,先嘗試閱讀導師的書籍,理智的分析、判斷、比較,是否符合經論所述 ,也許很快的,您也能加入無上妙法修行的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10-2013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這位蕭平實有什麼高見,關於覺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0-2013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時外道很多人証得無想定的時候,就認為從無想定中退回到四禪、三禪一直到初禪再出定,之前的無想定狀況就是涅槃境界。因為釋迦牟尼佛說涅槃寂靜,沒有見聞覺知及做主的我;而他在無想定時通通都沒有見聞覺知,很寂靜,所以他認為自己已証得涅槃成阿羅漢。而其實他這樣是証得大 妄語,並不是証得涅槃。這就是第四種解脫和涅槃的邪見。

这里的"他"是指釋迦牟尼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lam 发表于 29-10-2013 04:55 PM
樓主,這位蕭平實有什麼高見,關於覺悟。。。

台湾不认同他的,称他为“天魔降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ethen1980 发表于 30-10-2013 09:41 AM
台湾不认同他的,称他为“天魔降世”

呵呵~我才去百度一下,原來他是說如來藏。。
意識就是《腦袋》,沒有第7或第8識。
我們的腦袋究竟有多少%在運作,如何去開拓。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hanford + 1 阿赖也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無想定】

(術語)外道欲得無想天果而修之滅一切心想禪定也。有部宗之說,諸外道等謂無想天之果報為真涅槃,為求彼報學修無想定以滅心想,依第四禪定滅諸心法而今無念無想,即滅心想已,則得一種非色非心之法而補領心處,是曰無想定。成實宗中不存此義,謂凡夫不能滅心法,但入定之心,寂靜微細而難覺,故云無想,非全為無想也。俱舍論五曰:「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想定。無想者定名無想定。或定無想名無想定。」

从《佛学大辞典》的解释可知,佛教界对“无想定”本来就有两种不同定义,而且都是出自部派佛教所著论典,这些并非来自原始经典,而是属于后世整理分类时所衍生的知识。

南怀瑾先生所引用的是“成实宗”的定义,萧实平所引用的则是“根本说一切有部”的定义,本来都是各有所本,没有所谓对错。

不过,如果文章作者认为自己的团体才懂,而其它主流团体不懂,那恐怕就太过武断了,难免会被人质疑有“诽谤”之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30-10-2013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布飘扬 发表于 30-10-2013 11:35 AM
从《佛学大辞典》的解释可知,佛教界对“无想定”本来就有两种不同定义,而且都是出自部派佛教所著论典, ...

呵呵~這個無想定,就像睡覺似的。
每次觀息,不用10分鐘,就孔孔睡覺了。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無想定。。。

点评

呵呵,睡觉乃“昏沉”是也。(无想定是醒着的~~)  发表于 30-10-2013 01:44 P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是不可以被辨證, 佛法只可以被延續接受, 以前的人搞出多少錯誤你現在的人都要延續接受.

一旦誰去辨證, 就會被佛教界冠於魔說之罪, 佛教界冠你魔罪是不必跟你辨證你哪個說法錯在哪裡, 只要冠於魔說之罪就定案了. 就算是佛教界都誤信了錯誤, 你蕭平實還是魔說, 因為有他說沒你說. 這是 ISA 定罪法, 不辨證就定人罪.

你要接受, 這是事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0-2013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說蕭平實是魔, 他們說蕭平實是魔, 蕭平實就是魔了, 大眾唯恐不判蕭平實是魔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是正信的, 一定要判蕭平實是魔.

那些判蕭平實是魔的人, 從來沒有辦法從蕭平實的論證之中做出任何的分析和反證, 任何的 "證" 都不需要, 只要 "判" 就行了.


還有, 版主需要快快把我的話遮屏, 或乾脆一看到有我回復的帖子立刻刪除到無影無蹤.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30-10-2013 12:49 PM
很多人說蕭平實是魔, 他們說蕭平實是魔, 蕭平實就是魔了, 大眾唯恐不判蕭平實是魔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 為了 ...

還有, 版主需要快快把我的話遮屏,
或乾脆一看到有我回復的帖子立刻刪除到無影無蹤.


憑你這個憤青性格 ,靈修無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30-10-2013 12:40 PM
佛法是不可以被辨證, 佛法只可以被延續接受, 以前的人搞出多少錯誤你現在的人都要延續接受.

一旦誰去辨證 ...


佛法不是不能够辩论,但是要辩证法义,双方必须符合一定的门槛,就是基于六和敬的精神和原则,彼此心平气和、理性认识,严护身口意三业的清净,在这这样的基础上讨论才是如法,如果做不到(或是根本就不想遵守)以下任何一条,辩论反而容易沦为口业,到处与人结仇结怨。

离了佛法的精神,再多辩论只是徒费唇舌、增加口业,这样倒不如回头来勤修自己更好。


第一、「见和同解」,「见」是思想、见解,这些相同才能共住;思想、见解不相同,在一起必然有争执,意见不合就产生纠纷。如何才能见解相同?绝对不是说「你要接受我的意见,你要遵循我的意见」,必须是我们每个人都舍弃自己的成见,这是佛法最妙、最殊胜的方法。佛不是叫谁服从谁,佛法平等,每个人把自己的成见、见解都放弃,每个人的心都清净平等,这种见解就和合了...

第二、「戒和同修」,「戒」是生活的规范,大家在一起生活一定要有秩序、规矩,团体才不至于紊乱...戒律在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佛的戒律尤其是值得人尊敬,戒律是戒自己不戒别人,修道才能得清净心。修行的根本在得定开慧,如果常常拿戒律衡量别人,看别人破戒犯戒了,这还能得一心吗?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不见他人过?因为只戒自己不戒别人。自己要守戒,不要求别人守戒,别人守戒也好,犯戒也好,与自己不相干。我对于一切人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才能得一心...

第三、「身和同住」,大家居住在一起。佛法的修行在清净心,因此对于生活环境非常重视...我们和许多众生同住在地球上,就要时时刻刻懂得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享受也要让别人享受;我这一代享受,还要想到让后人有好的享受。再缩小,与一国人相处、与团体大众相处、与家人相处,都能听佛的教诲,依佛的教训行持,念念想着所有大众的幸福美满,则能和睦,这是「身同住」...

第四、「口和无诤」,没有争论,但是在研究讨论的时候可以辩论。佛知道一切众生所有的误会、结怨,十之八九都是言语造成的,所谓是言多必失。话不要讲得太多,太多了容易失言,引起别人误会、猜疑,于是就与人结怨;结怨之后,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有意无意当中,造成菩提道上的障难。古德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当我们想说话,这个话到口边了,变成阿弥陀佛就好,这个法子很妙。口和无诤,真正做到口和无诤,就是一天到晚见到人都欢欢喜喜念阿弥陀佛;不管人家对我们讲什么话,心里都是阿弥陀佛,心平气和...

第五、「意和同悦」,修行有进步、有成就,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能法喜充满、满心欢悦。学佛如果学得一天比一天苦,谁愿意学?学得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年比一年快乐,是有进步...

第六、「利和同均」,利就是物质上的享受,一定是平等的...「利和同均」是最重要的一条。利也是指个人的福报,就是有福共享,有福报与一切大众共享。他有福报,我不享他的,我只有付出,没有求取,心才清净,才与佛相应。我有福报供给别人享,人家有福我也享,这样就变成有报有偿,有往有来,这是做生意买卖,还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只有奉献没有求取,心多清净、多自在!真正能这样做,你的福报就愈来愈大,为什么?自性本具的德能现前了,自性里的障碍清除了...

摘自:《净空法师:如何修学六和敬?》


有一些人问问题是为了显示他的聪明,另一些人则是想引起注意;有一些人则是提出相反的意见,是因为他们喜欢辩论。这些人的动机与菩萨不同,菩萨不为自己的利益问问题,他们没有欲望,所以不需要表现自己,完全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问。--《完全证悟》,圣严法师说《圆觉经》生活观

世智辩聪呢,可能有学问,也可能不一定有那么好的学问,他的意思是很喜欢跟人家辩论,而且他会强词夺理的辩论,以及咬文嚼字的辩论,不管怎么样,有理没有理,他都要表现一下,他自己很有学问,他自己很有见地、看法,所以有的人很有学问,但是很木纳,凡是他讲一句话,一定是相当中肯、实在、有用,有的人喜欢卦呱呱的讲,就是要讲话,讲给人家听了以后,并不是很受用、很卫生、很有营养,这种人叫做世智辩聪。--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61,《世智辩聪的意义》

这种辩论往往都是诡辩,是把他自己的意见一定要叫你接受,怎么样都要叫你接受,你不接受的话,他总是不罢休,这种人叫做世智辩聪,他们非常聪明,他们来势汹汹的,他们对于他自己的看法,绝对坚持到底。--圣严法师,影频开示,大法股系列561,《世智辩聪的意义》

在学佛论坛上,我们常可见到激烈的唇舌之战,由于观点的不同,各执己见,然后甚至争吵,发嗔恨心,这类情况屡屡可见。其实在藏传佛教中,僧人之间也常进行互相的辩论,这对增长见识起到很好的帮助。但只限于友好的气氛下,如果不能把持自己引发嗔心,那就非常不好了。--《学佛者的“网络恶业隐患”》

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要让要众生欢喜,不应该伤害众生,更不应该伤害这些有缘的众生。那些亲戚、朋友,尤其是自己的长辈,不管说的是对还是错,在一般的情况下,一定要顾及对方的心情,语言要随顺他们,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孝顺,也是一种尊重,一种礼貌。你和他们一起的时候,如果经常争论,或是狡辩、或是辩论,最后一定是双方都搞得不愉快。--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别人一开口,第一念就想争论,一点不懂得随顺众生,实际上都是造业》

如果是为了让他人了解一些事情,明白一些真理,或者是为了调服他,为了帮助他,而和他辩论、辩经都没有什么。若是在没有意义、无记的情况下,或是在恶意的状态下,不能和他人争论。现在很多人都是,一见面就争论,一聚到一起就开始说一些长短、是非,实际上这都是造业。--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别人一开口,第一念就想争论,一点不懂得随顺众生,实际上都是造业》

有的居士一讲经,就是他对,其他的法师、大和尚,多么有修行的禅净律密,都不如他,处处找人要辩论。大善知识应当是谦冲自牧的,也不会自己说:我是大善知识!也不生大我慢的心,就算经教非常地通达,他会如法、如律、如佛所说的表达自己,谦虚也不一样可以表达自己嘛!没有一个大善知识说狂妄无知、轻慢众生、不敬三宝,能称上一个大善知识的。这个很可笑!--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座

但是一般凡夫之人...常常生颠倒想,反而以心中的动荡不安之相为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因不信而起谤,起谤之后却越谤越起劲,越讲越过瘾,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甚或引古人之语而强自解:「予岂好辩哉!」乃至似是而非地自谢为「无诤之辩」而洋徉得意。所谓「真理愈辩愈明」,这句话实在是有问题的;其实真理往往是愈辩愈暗,而不是愈辩愈明。因为辩论者到后来都只是在争意气,而辩论也沦为意气之争,成为言说戏论。若真能离于几夫之言思而直下觉悟者,方能通达佛乘之无上道。——台北大昆卢寺成观法师,《大乘信位菩萨的修行》

佛菩萨从来不跟人辩论的,凡是争的就是执着。--净空法师开示,和諧拯救危機系列二,《第五集:人类所不知道的宇宙人生真相》

以上是一些笔记和资料,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31-10-2013 12:03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guilimen 发表于 30-10-2013 12:58 PM
還有, 版主需要快快把我的話遮屏,
或乾脆一看到有我回復的帖子立刻刪除到無影無蹤.

如果我講的是虛無的根本就沒有刪除的必要, 就是因為我講的是令人無法承受的事實, 在沒辦法面對之下才需要刪除.
以前那些被刪除的都是因為太過精彩的事實, 你來不及看, 可惜囉可惜. 絕版言語是不發再版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30-10-2013 01:27 PM
佛法不是不能够辩论,但是要辩证法义,双方必须符合一定的门槛,就是基于六和敬的精神和原则,彼此心平 ...

你的解釋太長. 你只要說: "打圓官場面, 然後官官坐下來好說好說." 就意思一樣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04: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30-10-2013 04:32 PM
你的解釋太長. 你只要說: "打圓官場面, 然後官官坐下來好說好說." 就意思一樣了.

說得好 ,有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0-2013 07: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稱多世前早已證般若,前幾世為出家相
稱今生現居士相,乃釋迦摩尼佛所安排
全然否定祖師大德,批判近代僧人學的是邪法,傳的是邪法
連舍利弗就是舍利子,翻譯不同,都不知道

信大乘的,有必要細讀楞嚴經,分辨邪魔



邪师萧平实不仅谎话连篇,而且在极明显处也敢于明目张胆地诓骗,甚至连其所引诸多相似“伪经”的出处都处处撒谎,栽赃并诈称引自真经。
  四部《阿含经》是海内僧俗四众,无论南传还是北传,乃至三乘各宗共许、唯一公认为是佛陀金口所说之最真实可信的真经,为佛陀诸上座大比丘众、上首大弟子、耆宿长老核心僧团所护持、所传播,是佛法的根基和核心。
  邪师萧平实也清楚这一点,比如他说:“四阿含的不可怀疑性”、“全面信受四阿含诸经”、“最原始、最具公信力之阿含诸经”、“最有权威性的经典;非唯北传佛法有之,南传佛法亦复有之”、“平实是全面信受四阿含诸经中的佛语圣教”、“佛教最早期、最正确的文献”。(《阿含正义》P75、81、198、213、1523、2014)
  在《阿含经》中,佛陀曾预言如来正法也必会因诸多“伪经”的出现而流变为相似像法:“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杂阿含经》)
  佛灭数百年后渐入像法时期,随着相似“伪经”相继而出、横行于世,不仅杜撰种种相似像法,而且极尽歪曲《阿含经》之能事,故而佛陀正法与“真宝”《阿含经》至今已被相似伪法湮灭近两千年矣,此间读全过四部《阿含经》的佛子已寥若晨星,也正应了佛陀所说“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的预言。
  虽然如此,近两千年来,诸多魔子以“伪经”诈称攀附“真宝”《阿含经》的丑恶行径却从未断绝,其目的无外乎伪装自己是正宗佛法以诳惑众生,而现今世上最典型者莫过于邪师萧平实,特别是于今信息昌明时代,如其这般明目张胆地对相似“伪经”指鹿为马者,堪称史上少有,若非厚颜无耻、撒谎成性之徒,断不能为、亦不敢为也。
  汉地北传《大藏经》中,有一类经典,虽然在行文、用语与四部《阿含经》极为相似,但却大多不属于《杂部》、《中部》、《长部》或《增一部》这四部《阿含经》中的任何一部,在南传相对应的五部(多出一部名为《小部》,又称《杂藏》)中也绝无出处可寻,故而在《大藏经》中与“真宝”四部《阿含经》并列混杂在一起,一并整理辟归为《阿含部》。这些《阿含部》相似经典,只有少数属于单本“别译”,大多则属于较早编篡的相似“伪经”,多因不同目的而有种种邪见杂入,有的经文甚至错乱不堪,种种邪谬之处在本专集后文涉及时自会评述。
  邪师萧平实正是刻意混淆《阿含部》与《阿含经》的概念,在其著作中引用了大量“伪经”为其邪说作证,其中一类就是这种不属于四部《阿含经》的所谓《阿含部》经典,若其仅仅是引用并明确标注为出自《阿含部》,本也无可厚非,最多属于其无知眼盲而致真伪不分、正邪不辨罢了,但是他却胆大妄为地把不属于四部《阿含经》的所谓《阿含部》经典,诈称并明确地标注出自《杂阿含部》、《中阿含部》、《长阿含部》或《增一阿含部》等四部《阿含经》,实可谓其心歹毒甚于蛇蝎。举例如下:
  ★邪师萧平实:“杂阿含部《缘起经》”(《阿含正义》P1234)
  ★邪师萧平实:“中阿含部《新岁经》”((《阿含正义》P225)
  ★邪师萧平实:“中阿含部《佛说新岁经》”((《阿含正义》P1972)
  ★邪师萧平实:“中阿含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阿含正义》P1977)
  ★邪师萧平实:“中阿含部《法海经》”((《阿含正义》P2108)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佛开解梵志阿拔经》”((《阿含概论》P368、《阿含正义》P400)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阿含概论》P460、《阿含正义》P2220)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般泥洹经》”((《阿含正义》P61)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大般涅槃经》”((《阿含正义》P1308)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大集法门经》”((《阿含正义》P404)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起世经》”((《阿含正义》P513)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人本欲生经》”((《阿含正义》P730)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阿含正义》P1965)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大楼炭经》”((《阿含正义》P1974)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佛说尼拘陀梵志经》”((《阿含正义》P2053)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十报法经》”((《阿含正义》P1420)
  ★邪师萧平实:“增一阿含部《佛说十一想思念如来经》”((《阿含正义》P2086)
  最不可理喻的是,同一相似“伪经”他却可以随便胡乱标注不同的出处,真是信口开河,想咋说就咋说。比如:
  ★邪师萧平实:“杂阿含部《央掘魔罗经》”((《阿含概论》P206、《阿含正义》P1826)
  ★邪师萧平实:“增一部《央掘魔罗经》”((《阿含正义》P1660)
  更有甚者,邪师萧平实视天下人如无物,竟把根本不属于四部《阿含经》的同一《阿含部》经典,谎称出自两不相干的《杂藏》与《长阿含部》,甚至胡乱地标注不伦不类的《长阿含杂藏》,真可谓荒谬绝伦!比如:
  ★邪师萧平实:“杂藏《佛般泥洹经》”(《阿含正义》P78)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部《佛般泥洹经》”(《阿含正义》P1963)
  ★邪师萧平实:“长阿含杂藏《佛般泥洹经》”(《阿含正义》P64)
  邪师萧平实谎称其所引经典出自《杂藏》,可不止上述一例呢,还有如:★邪师萧平实:“杂藏《大般涅槃经》”(《阿含正义》P83)。说出自《杂藏》,那可真是不伦不类了,因为本土《大藏经》中就没有翻译《杂藏》,连边都沾不上的。千万不要以为邪师萧平实只是因为无知才误说某经是出自《杂藏》的,那可是没法误说的事,他也明知道《杂藏》是五部《阿含经》中的一部,在其《阿含正义》P70中所引《毘尼母经》的经文,也明确记载着有包括《杂藏》在内的五部《阿含经》,可见他确是明知而恶意欺骗,其心何等阴损歹毒。
  当然,也有甚至连《阿含部》都不是的,他也使劲往阿含上靠,以示正真无伪,比如:★邪师萧平实:“阿含部《罗云忍辱经》”(《阿含概论》P496)、★邪师萧平实:“阿含《佛说罗云忍辱经》”(《阿含正义》P153,“佛说”两字是邪师萧平实硬栽上去的),实属经集部!
  邪师萧平实诈称其所引经文出自“最原始、最具公信力之阿含诸经”,其目的无外乎是为其邪见作证,证其所说正真无伪,可惜,他想说的新创法义在真正《阿含经》中却往往没有,否则他又何至于昧着良心冒法界之大不韪、以造无间地狱罪业为代价而撒谎呢。
  邪师萧平实对四部《阿含经》虽有正面评价,但却不希望人们去直接阅读《阿含经》,所有邪师都不希望人们去直接读经的,那样他们就无法聚拢徒众求取名利,其诸多邪见也会原形毕露,因而佛经也为了只是证明其正真无伪的幌子罢了,诳骗众生都皈投邪师门下并以其邪见对信徒洗脑才是其真实目的。所以,所有邪师都会编造种种理由,劝人远离佛经、只读他的著作。比如:★邪师萧平实:“今时人已经普遍难以读懂古时经文中的言句了,所以应当以真善知识所教导的正确法义作为真实依止”。(《阿含正义》P1315)
  不过,与常常移花接木地篡改“伪经”出处相比,邪师萧平实经常故意曲解乃至直接篡改佛经原文的行为,那才更恶劣呢,容待本专集后文再予细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3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Wgaz 发表于 30-10-2013 07:28 PM
自稱多世前早已證般若,前幾世為出家相
稱今生現居士相,乃釋迦摩尼佛所安排
全然否定祖師大德,批判近代 ...

最討厭你這種轉帖不附上作者名號也不貼鏈接當著是自己寫的, 跟盜匪沒什麼兩樣.
好, 既然你當著是你自己寫的, 你得付出全部的責任.

Wgaz 說: ---------------------------------------------------------------------------------------------------------
  邪师萧平实正是刻意混淆《阿含部》与《阿含经》的概念,在其著作中引用了大量“伪经”为其邪说作证,其中一类就是这种不属于四部《阿含经》的所谓《阿含部》经典,...
-------------------------------------------------------------------------------------------------------------------


Wgaz 明顯的指控北傳大藏經小乘阿含部為 "偽經".

你毀謗大藏經阿含部, 你這次中大事了. 大乘佛教最喜歡判毀謗經典的人下地獄. 現在, 你去跟大乘佛教商討怎樣懲罰你, 要判你下什麼地獄? 要判你刑期幾年? 然後你就去赴刑.

哦, 記得. 你自己跟佛教去商討就好了, 不用經過我審核, 我對判人刑罰沒興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0-2013 10: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悲智以邪知见推翻北传阿含经典,妄称阿含部类为伪经
http://www2.wujindeng.net/ShowPost.asp?PostID=79337

文章出處為一個叫 "悲智" 的網民所寫. 悲智一開始就把北傳四部《阿含經》稱為三乘各宗共許, 然後又後面說北傳阿含部為偽經. 自己前言不對後語. 顛來倒去, 讓讀者看到胡塗, 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
本帖最后由 新網友 于 31-10-2013 10:1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3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31-10-2013 10:08 AM
悲智以邪知见推翻北传阿含经典,妄称阿含部类为伪经
http://www2.wujindeng.net/ShowPost.asp?PostID=7933 ...

你不會說你自己笨,才看不懂?

你連上廁所都不會 本帖最后由 Wgaz 于 31-10-2013 11:41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3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網友 发表于 31-10-2013 09:49 AM
最討厭你這種轉帖不附上作者名號也不貼鏈接當著是自己寫的, 跟盜匪沒什麼兩樣.
好, 既然你當著是你自己 ...

你在誹謗大乘佛教
我不入地獄
誰愛入誰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0-2013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大家对萧平实有些误解,以为萧平实的学说 = 大乘佛教阿赖耶识/如来藏系正统学说。

萧平实本人不能代表佛教,也不能代表大乘佛教。阿赖耶识/如来藏是大乘佛教的理论,至于这个理论是否涉及【四阿含】见仁见智。就算此理论不涉及声闻乘,对佛法也没有损益。

萧先生的理论我数年前研究过,我不认同他的说法。对我而言他是走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2025 02:59 AM , Processed in 0.275403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