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89|回复: 0

寄信Gmail用戶,不要指望有隱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8-2013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推出以來,免費的Gmail電子郵件與置入廣告的商業模式,正如Google許多服務一般,常被質疑隱私權的問題,競爭對手如微軟,甚至還製作過「反行銷」的宣導影片,來調侃這位網路巨人。然而,無論你相不相信Google的「不作惡(Don’t be evil)」信條,6月時一場 Gmail 隱私相關的集體訴訟備案書中,一段Google方律師的發言:個人在自願交予第三方的資訊上,並無合法期望的隱私(a person has no legitimate expectation of privacy in information he voluntarily turns over to third parties),日前確實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更有視其為Google蔑視隱私權的變相聲明者。

不過,雖然不少媒體爭相報導,許多人可能在一開始就搞錯了一件事:這起案件的原告,並「不是」Gmail的使用者,也就是說,儘管原告對Google提出隱私侵犯,因並非Gmail的用戶,與Google之間也就沒有簽署使用者協議,所以,如果以為Google「背叛」了其服務的使用者,顯然是大大的誤解。

此外,美國最高法院在1979年時,曾有名為「第三方主義(third-party doctrine)」的案例主張──一旦在資訊溝通過程中有第三方參與,就沒有能強制執行的隱私權。加上美國許多州法院早就裁定,由於電子郵件的自動處理特性已獲普遍理解接受,所以寄送郵件的動作本身,就等於默認同意郵件被自動處理,因此非Gmail用戶寄送郵件給Gmail收件人時,就應該預期郵件經過服務提供者Google的處理,是正常的狀態。

當然,在沒有email的70年代誕生的「第三方主義」主張,從今日的角度來看,也許是有點不合時宜,而繼Chrome瀏覽器密碼事件,以及這次的「Gmail無隱私」騷動,無論Google在法律、道德上站不站得住腳,其向大眾解釋的「公關」能力,顯然有待加強, 但另一方面,花點時間釐清事實,似乎也是每個獨立個體該自我負責的事,不是嗎?

來源:The Ver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0-9-2025 04:45 AM , Processed in 0.11700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