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59|回复: 0

內心坚定 学习与寂寞共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8-2013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寂寞,已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一种常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都变得越来越物质化,从而淡化了情感,使人越感寂寞。严重的寂寞是会演化成心理疾病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寂寞,只不过呈现的程度不同。
500x320.2013.07.29.being lonely.jpg
心理学家认为,寂寞往往是由於內心的不坚定,对於目前处境不满意,內心掺杂悲哀、灰心、被孤立、不安、焦虑和被拒绝,且没有明確改善方法的一种情绪状態。一般而言,短暂或偶然的寂寞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寂寞则会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寂寞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膜与疏离,而隔膜与疏离更会进一步强化人的寂寞感。

寂寞的诱发因素:
寂寞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环境因素:
寂寞虽然是一种主观个人体验,然而它的產生与发展显然与个体所处的社交环境和社会关係状况有著密切的联繫。当人处在孤单、陌生、封闭、不和谐或突遇挫折的客观状態时,就极易诱发人的寂寞感。例如,感情关係的终止和破裂、配偶亡故、丧亲、人际关係失和,那些长期处於社会交往隔离或人际环境较为封闭状態的人往往倍感寂寞难耐。


人格特徵
在深入探索寂寞的影响因素时,人们越来越强调个人与人格因素的作用。眾多的研究结果发现,人格影响到人们对社交情景或社会关係状况的知觉与评价,影响人们对自身处境的理解,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孤独感。

面对同样的人际情景,有的人可能不会轻易感到寂寞,而有的人则极容易感到寂寞。当个体的人际关係缺失时,有的人可能会將此视为一种挑战,试通过发展新的社交关係改变现状,或学会了愉快的独处,有的人则可能持续感到寂寞。经常寂寞的人往往是羞怯的、较內向、人际角色被动,因而他们建立和维持满意的人际关係变得困难,从而增加了寂寞的可能。

性別
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寂寞感,这种差异並非表明女性的寂寞实际上高於男性,而是因为男性不愿袒露自己的社交无能和消极情绪所致。

年龄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似乎老年人更易感到寂寞。但有关的研究结果发现,10几岁至20几岁的青少年有更高的寂寞感。
可能的原因包括:
i)年轻人面临学业、工作、建立家庭等各种社会变迁,经歷了较多的人际变化。
ii)年轻人比老年人有更高的社交渴望,更愿谈论情感方面的问题,也易承认寂寞的事实。

婚姻状况:
一般研究认为,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较少感到寂寞,生活也较幸福。良好的婚姻可为人提供依恋和感情寄託、信任与关心,因而能减缓寂寞或防止寂寞的发生。

居住情况:
居无定所、经常搬家、居住高楼、无邻居等也与寂寞有关。

以下是一些战胜寂寞的提议:
找事情做
做自己想做的事,有助你消除寂寞。

回归大自然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可以心灵平稳、和谐快乐。

工作勿过量
切忌工作过量,以免减少与他人相处的时间,加重孤寂感。

血缘的力量

时常拜访亲朋戚友,让家人给予您精神上的支持。

助人为快乐之本
选择適合自己的组织,参加各类的义工服务,这有助於你不再过份执著寂寞的烦恼。

活力泉源
运动有助身心发展,更有驱走忧闷之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7-8-2025 01:15 AM , Processed in 0.11402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