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有人说沙巴的面。
虽然我是西马人,但在沙巴住几年了。好,那就让我介绍下我在沙巴的最爱吧!
就来先介绍下沙巴的代表性食物。
沙巴有什么华人的代表性食物呢? 就是生肉面。
生肉面是生的肉吗?非也非也,不然我也不敢吃了,因为生的猪肉有很多细菌。
生肉面主要用猪肉,有瘦肉、猪肝、猪肠、猪腰等等。较出色的是瘦肉的处理,店主将猪肉切成薄片,在碳烧的汤头上灼熟,灼熟程度恰到好处,因此肉片本身较一般的嫩,不会像肉骨茶的猪肉那么硬。此外,在研制猪肉的当中,除了调味料以外,更加入生粉(淀粉)去腌制,以便肉质更为嫩滑。 这猪肉片嫩得像鱼片,入口滑嫩。其中,KK区新苏兰生肉面的生肉更是片得细薄如叶,不知是否用日本刀切片的,总之刀工不赖。
生肉面不论在滚烫、灼肉、渌面都用炭火。所以有种淡淡的碳香。分干捞以及汤的两种,汤头猪味浓郁,是年长老饕的最爱,对我而言则口味过重。值得一提的是干捞生肉面,干捞所用的酱料有很浓的黑油、酱油、糖,上面则有一匙混合炸葱与碎猪油渣(可能还有猪肠碎片)的调味品,这是精髓!!!是画龙后点睛的功效!自汤面上当然也少不了这种精髓。少了这个精髓,就好像豆士鲮鱼没有了豆士那么悲惨~
价格平均一碗RM6.00++。加料加底另计。
对于生肉面的辣椒酱,也有其特色。辣椒酱辣中带酸,是沙巴土产辣椒、蒜在家上白醋所制。沾上肉料添味兼去腥。
在说其他的面类,就与西马的大大不同。西马的面(未煮)以云吞面和黄面、大碌面为主要面食。沙巴的面食种类大有不同。
Tuaran面,因在Tuaran区出产而以地命名。比云吞面略粗大,稍带扁状,色淡,不像商业化黄面那样有夸张的黄色。可炒、可渌。 碱水很少。以炒tuaran面著名。
弹弓面,故名思义,就知道很有弹性,面里含鸡蛋量高。粗细与tuaran面相差不远,但是形状较圆。以渌面作干捞著名,入汤也可。
丹南面,也是采用自家面,重点在于炒的时候大火烧,烧得带一点焦香再勾芡,用汁稍微焖下,上座。所以锅气十足。保佛面也类似这样。
值得一提的是,沙巴的面档很多都不取商业化的黄面,而用一些自家制或小厂生产的面,这些面一般碱水少,有的甚至无碱水,因此入口不会满嘴碱水味,颜色也偏白,不会死黄。因为添加物不多,所以一般也不耐放。我想必须每天生产。
除了生肉面外,有特色的,还有叻沙(与西马不同,较浓郁)、鱼面、牛杂面等。
值得一提的是鱼面汤头,有数间鱼面汤头以当地番茄熬汤,因此汤头甜得漏口。加上沙巴鱼产丰富,自制鱼料(鱼丸、鱼滑、鱼付等)因为用料新鲜,所以有相当高的水平。
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沙巴面食,可以弘扬到西马。几年前在KL cheras mahkota就有个斗湖人开的生肉面。这就是我和生肉面刻骨铭心的初恋,久久不能忘怀。
沙巴也可引进一些还没有在当地的西马面食如乌鲁音罗面、西刀鱼丸粉(这个很有潜能,因为沙巴西刀鱼又多又鲜)、辣椒板面、西马伊面等。这样东西马彼此交流,促进感情,缩短南中国海带来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