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43|回复: 1

《親友書講記》隨念持戒 ─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1-2012 06: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敬錄自《親友書》講記     龍樹菩薩  造頌    索達吉堪布  譯講

       戊三、隨念持戒:


汝戒未失無缺憾,未混未染當依之,

戒如動靜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


       一般來講,當時的印度國王都受三皈五戒,故作者對樂行國王說:具足清淨戒律的四種功德,大王你理當繼續依止、受持,若能如此,一切功德皆依戒律而生。

       哪四種功德呢?所持之戒遠離一切破戒的過患,清淨無損,這叫做「未失」;在這個過程中,具足強有力的對治,未被違品的煩惱所沾染,這叫做「無缺憾」;勤於追求寂滅之果,未混雜希求世間果報的發心,這叫做「未混」;也沒有染上破戒之因的煩惱和惡心,這叫做「未染」。概而言之,遠離一切破戒過患之未失,圓滿一切對治智慧之無缺憾,遠離希求世間果報之未混,斷除一切破戒因之未染,具足這四種條件的戒體,誠如《普賢行願品》所言:「無垢無破無穿漏。」樂行國王你應該受持。

       樂行王守持的是居士戒,需要具備以上功德。當然,作為出家人,按《毗奈耶經》要求,也要守持清淨戒律,這對今生來世的利益無法言說。藏地很多高僧大德,常引用本頌的「戒如動靜之大地,一切功德之根本」作為教證,以強調戒律的重要性。意思是說,大地是萬物賴以生存的根本,飛禽走獸、地水火風、房屋草木的依處就是大地,同樣,增上生與決定勝一切功德的根本,即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等戒律,有了清淨戒律,一切功德才有產生的可能。《遺教經》中說:「當知戒為德所依。」與此處所講的不謀而合。

       這方面,在「文革」期間,法王如意寶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典範。上師說:「在文化大革命那樣厄難的時期,守戒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我們這些老比丘經過艱難險阻,始終能護持清淨戒體。你們現在持戒的環境如此優越,為什麼不珍惜寶貴的戒體呢?」

       雖然每個人的煩惱和對治力不同,持戒的情況也各種各樣,但大多數人依靠對治力,應該能守護清淨的戒律。我們學院就有些出家人,在家時行為很不如法,每天待在不清淨的場合中,但出家受戒之後完全變了,三門護持得非常清淨,這樣的修行人也相當多。所以,戒是一切功德的來源,能見到佛陀並不重要,見到上師也不重要,守護自己的根門才最重要。如佛陀在經典中所說:「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為了守護清淨的戒律,有些人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記得《賢愚因緣經》有一則公案說:有位沙彌到一個施主家化緣,當時施主全家外出,只留一個女兒看家。她見沙彌長得莊嚴,欲火中燒,就在他面前擺出各種媚態,強迫沙彌與她行淫。沙彌無法脫身,暗想:「我有什麼罪業,碰到這樣的惡緣?我寧捨身命,絕不可毀犯三世諸佛所制禁戒,絕不可玷污佛法僧三寶!」乘女人閉門之時,沙彌拾起一把剃刀,合掌發願:「我今為護禁戒,捨此身命,願投生之後,出家學道,修清淨梵行,漏盡成道。」發願畢,自刎而死。國王聽說後深生敬仰,前往禮拜供養,並廣為讚歎,將他的事蹟傳遍全國。

       現在末法時代,像這樣的修行人非常罕見,但一般來講,出家人當護戒如目,在家人也應守持三皈五戒。如果沒有以戒律為基礎,任何功德皆無法產生,哪怕想轉生於善趣,也不可能有這個機會。因此,我們受了戒以後,一定要以正知正念來守護,永遠不要毀壞。

       希望所有的人都有清淨戒律作為所依,有了清淨的戒律,一切功德自然而然可以增長。如《讚戒論》所言:「無論何人受持清淨戒,雖無一分聞思修功德,死時必定往生清淨剎,行善無欺緣起之特法。」《讚戒論》的作者格蒙旺波.丹增諾吾,一輩子守持清淨戒律,圓寂時是站著往生的,他口中念誦:「我是鄔金蓮花生,無生無死之佛陀,菩提心體無偏袒,沙門八果離虛名。」邊念邊示現圓寂了。

       因此,清淨戒律對每個修行人都非常重要,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一切功德的依處。《教比丘經》中說,有些人的戒律是痛苦之源,有些人的戒律是快樂之源,破戒者墮入惡趣飽受無量痛苦,而守戒者暫時轉生到善趣中,究竟則獲得無上涅槃。
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14-11-2012 06:27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4-11-2012 06: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解釋題目:《親友書》

       “親友”,是指釋迦教法弘揚者龍猛菩薩的親密摯友──樂行國王。當時他們沒有見面,龍猛菩薩以書信的方式為其宣說解脫道,這些竅訣集成一部論典,就取名為“親友書”。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盡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 ─
本帖最后由 頂禮佛陀 于 14-11-2012 06:29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11-2025 02:59 AM , Processed in 0.12540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