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96|回复: 1

五不正见的体就是执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9-2012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俱舍论颂疏讲记随眠品》,智敏法师开示
原址: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2783

阅读此帖同时,也可以参阅前一帖“从《俱舍论》的九十八个烦恼看“见道”和“证果”的关系”:
http://cforum1.cari.com.my/forum ... &extra=page%3D1

...这个见,六个烦恼(贪、嗔、痴、慢、疑、见)的见,把它分成五个(身、边、邪、戒、取)。分五个不是乱分的,这五个见行相不同,各是各的。那么怎么不同?下边就要讲。

“名先已列,自体如何?”这个名,这五见的名字前面讲过了,讲九十八使的时候,把五见都分得清清楚楚了,名字都有了。那么这个名字有了,它的体什么,还没讲。那么这里要讲一下。“自体如何”,名字已经先列了,讲过了,它的自体是什么呢?

“颂曰:我我所断常,拨无劣谓胜,非因道妄谓,是五见自体”,这个颂很简单扼要,要背。这个五见的体什么东西呢?一个是执我、我所,执了这个五蕴是我,或者执了离开五蕴有一个什么灵魂之类的是我。

这个灵魂我们再说一下,这是外道话,我们佛教徒不要讲灵魂。道教、耶稣教,他们都叫灵魂。灵魂是什么?是一个精神的东西,这精神的东西进到我们的肉体里边去了,就成那个人,那个什么东西,他们的讲法是这样子了。所以这个老道经常说的,旧房子坏了,我们去找个新房子,等于说这个灵魂出去了,再找一个新的,投一个胎,或者借尸还魂了。有些年轻的,他才死掉的,还没有腐烂的,他可以进去,又活过来了。这些是道家的话。我们说,不是灵魂,是中阴。中阴是五蕴,有色、受、想、行、识,有物质的东西的,不是单是精神。纯粹精神的东西,是找不出来的。而偏偏那些哲学家也好、科学家,总是把精神物质分成两类。纯精神的,就叫灵魂,物质的东西就是什么什么。反正这个是外道的概念,我们佛教不要用灵魂。用灵魂,你学的法,怎么跟外道混起来了呢?所以这个千万不要!要注意这些地方。

这个“我我所”,这个萨迦耶见,就是执我、我所的,执着这个是我,或者是五蕴是我,或者是五蕴中间一个是我。最粗的是,最粗浅的人,他执这个身体是我,那就是色蕴;那么仔细的,高超一点的,执受是我,能够感觉的是我;那么再高一点的想是我;乃至思是我,能够自由意识活动的是我,这个笛卡尔就是“我思故我在”,我就是思心所;那么还要再高的,是识是我,了别的那个心识是我。这个,都是执蕴为我。

还有一种是离蕴为我,离开五蕴还有一个不是五蕴的东西,有这么一个我。这个执我,总不即蕴我、离蕴我。那么执着这个是我,另外有我所了,所有属于我的东西。这是萨迦耶见。

边见,“断、常”,执断常,执持常见,或是断见,是边见。

“拨无”,邪见。本来的因果,说它没有的,做好事不得好果,做坏事也不一定得坏果,这是“拨无”。把因果说它是没有的,拨无因果了,就是邪见。

“劣谓胜”,见取。本来是不好的东西,执为最殊胜的,这是见取。

“非因道妄谓”,不是因说是因,不是道说是道,戒禁取。

那么这是五见的体,这三句话全部包了。下边是总结,“是五见自体”。这个五见的自体,就是这么几个东西。那就是什么呢?执我、我所;执断常;拨无因果;劣谓胜,执劣的为殊胜;不是因说是因,不是道说是道,妄谓,就是虚妄地乱说了。这就是这五个邪见了,五个不正见...

“释曰:前三句出体,第四句结成”,前三句出五见的体,接下去是总结,结成,结成这个五体。

那么这里讲萨迦耶见,有两个意思,两个解释,一个是有部的解释,一个是经部的解释。有部,我们不要忘记。什么叫有部?三世一切有,三世的法,不管过去、未来,凡是是一个法,都是有自体的,这是有部。那么经部,就是进步一点了,认为有些法是有体,有些法是没有体的。

那么我们这里也提一下,我们学空,这个藏地的学空,一定要从四个层次。先是要有有,你要知道空,先要有;你知道有了,这个法知道了之后,再说这个法是空。如果你法都没有,你说个空,乱七八糟,什么空也搞不清楚。那就是说,我们要消灭敌人,你把敌人先要认得到,这个是敌人,它是什么特征;你敌人认不到,你说我要消灭敌人,“叭”,到处跑,你消灭哪个了?把自己人害了还不知道。所以说你先要学有,把有先学好。就是缘起了,把缘起知道,才知道性空了。那这第一个有部的要先学,然后学经部的。经部就是把有部一部分空掉了。有部是三世一切有;经部就是说,过去、未来是空,没有的,没有体的,现在才有体,还有其它的法里边,无为法是没有体的,等等,好多东西,有部执着有自体,经部都把它空掉了。这是第一层的空学了经部空之后,再进入瑜伽的空。经部我们前面讲《印度佛学史》里讲过了,是进入瑜伽的阶梯,那么你再进一层,就是瑜伽,就是唯识了,把外境都空掉了,只留下个阿赖耶识——内心。然后,就中观把阿赖耶识也除掉。我记得我们在印《入中论》的时候,前面一篇介绍写的八个难题。八个难题里边,有一个就是阿赖耶识在中观里边,也是认为没有实体的,也是不存在的东西。结果上海一个居士他就问了,“唉呀!怎幺阿赖耶识没有的呢?这个恐怕有问题啊?你考虑考虑”。我说中观就说阿赖耶识是没有的,阿赖耶识是筏喻者。那些人,他这个机,需要通过阿赖耶识这个东西,然后才能进入空性的,那先给他阿赖耶识抓到。抓了阿赖耶识之后,你过了河了,你阿赖耶识该放下了,到中观的时候就不要它了。如果再执着的话,那就是空不完了,还有一部分尾巴留在那里。那么所以说藏地的学空,一定要从有部学起,经过经部……,最起码要四部,有部,经部、瑜伽、中观。那么我们汉地的学空就不行了,一跳上去就是空,那个学的就是不踏实的。所以说藏地那些格西、佛爷,对我们汉地的空呢,他们有他们看法的。我们以后学空,也是要踏踏实实,最好按了这个层次来学。

那么这里就是把有部、经部的两个萨迦耶见介绍一下。

先说有部的,“执我、我所,名有身见”,什么叫萨迦耶见呢?就是有身见,执着有我、有我所的。这个就是第一个,有身见。

什么叫有身见?“身即是有”。有部是一切有,你这个身体就是有的,有这个身体的,叫有身。“以五取蕴为体”,我们这个身体,五蕴了,这个五取蕴——注意——不是五蕴。五蕴里边有无漏五蕴,这个五取蕴是烦恼所取的五蕴,这个我们前面都学过,是五取蕴,属于烦恼的。以这个五取蕴为体,执了有我、我所。“缘于有身,执我我所”,缘了这个五取蕴,执着这个我,这是我的所,是我的东西。“执即是见”,能够执着它是我、我所的一个执就是见,见就是执着那个东西了。“见缘有身”,叫有身见,这个见缘的境是有身,五取蕴,叫有身见。

“有身之见”,这个见就是有身的见,“依主释”。这是有部的讲法,就是说这个萨迦耶见,就是叫有身见。这个身就是有,就是有部当然说一切都是有的了。这个有的身是什么呢?就是五取蕴。这个五取蕴,你缘了五取蕴,执它,这个是我,那个是我所,这就叫萨迦耶见。

那么“西国名萨迦耶见”,西国,就是西方,西方这个有身见,印度名字,原名就是萨迦耶见。这是下边经部的解释,经部讲这个萨迦耶见,又叫坏身见,“或名有身见”,他就是说有部的有身见,就是萨迦耶见,这个萨迦耶见,也叫坏身见。

“故论云”,他怎么说呢?《俱舍论》里边,原文这么说,“坏故名萨”,萨迦耶的萨——印度话了,我们汉语就叫坏;“聚谓迦耶”,迦耶就是聚,积聚的意思;坏聚,坏聚是无常的,坏是无常的就叫坏了,聚就是和合拢来,积了一聚,不是一个东西。我们执一个我,都是执着我是一个,不能说我这个我有十几个我,一百个我,那个不成为我了,我就是一个;那么是常的,这个灵魂是常的,身体是要坏的,灵魂是不坏的,这个一般执我就是一、常。那么这里就是破坏你这个一、常,它是非常的,就是要坏的,你说常,它要坏的,不常的、无常的;你说是一个,和合拢来的,聚拢来的一大堆,不是一个。

“非常是坏义,和合是聚义”,萨迦耶,坏就是萨,迦耶就是聚,所谓萨迦耶,就是无常的,积聚拢来的,不是一个,也不是常的。

“迦耶即萨,名萨迦耶”,这个本身,无常的东西,就是积聚的东西,因为它是积聚拢来的,才是无常的,如果不是积聚的,原来是有自性的,那就常了,正因为是积聚的,又可以合,又可以散,那就是无常了。所以说,迦耶跟萨两个东西是持业释,就是一个东西,迦耶就是萨,萨迦耶,就叫萨迦耶。“即五取蕴”,它的体就是五取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9-2012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因为外道执一个灵魂,执一个什么东西,我是有常的,是一的。经部就是要破掉他们“常、一”这个概念,叫萨迦耶见。“要此想为先,方执我故”,先有这个常,一个一,有这样子想的一个概念在前面,才执着这是我,是常的,是一的我。那么现在呢,经部就是要破我了,就跟你说你所执的我,就是个无常的,就不是一的,是积聚拢来的,那就是不成其为我了。

“解云:此上是经部释”,这个是经部的解释。经部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外道执有我了。“为遮外道计于常想,立其萨名”,外道是执常。“遮计一想,立迦耶名”,外道是执的一,外道执一,我们就遮掉这个一,叫迦耶。外道执常,我们遮了这个常,就立一个萨——是无常。那么这个经部的萨迦耶见,是针锋相对破外道的常、一见的我的。“是则坏身之见,名坏身见也”,这个坏身见,就是萨迦耶见了。

那么这是经部、有部的两个说法都有了,下边经部、有部两个有不同了。

那么有部要说话了,“毗婆沙师”,有部师,“作如是释”,他怎么说呢?“有故名萨”,这个你不能说它没有的,有,因为这个萨就是有,这个迦耶就是身,身就是和合、积聚的意思,这个同前面一样。

“勿无所缘,计我我所,故说此见缘于有身,缘萨迦耶,而起此见,故标此见名萨迦耶”,有部就是特别要声明,他说你说的这个萨迦耶见,是无常的,是和合积聚的,那你这个我——所缘的我,就是没有这个我的。有部说,你要心要缘个东西,缘个空的,没有的东西是不能缘的,一定要有东西的才能缘。他所以说,这个是有,萨是有;那么迦耶是积聚。“勿无所缘,计我我所”,你说缘了个空,没有所缘的境,你执着它是我、我所,这是讲不通的,在有部讲不通的。“故说此见缘于有身”,所以说有部说这个见,一定缘有体的那个身,不能缘空的东西的。“缘萨迦耶”,就是有身了,“而起此见”,缘萨迦耶这个五取蕴,才产生这个我、我所的见。这么就是强调心要缘有这个东西的,才能去执着它是我、我所。

而经部,就是你缘的我根本是虚妄的,这个萨迦耶见缘的境是没有的,是空的东西,虚妄的东西,执着它是我、我所,这才是萨迦耶见。这个跟中观一样的,那么就是经部里边是比较进步的。

那么这个里边,世亲菩萨是采取经部的意见,所以他特别在讲有部的萨迦耶见以后,把经部的东西掺进去。这一点就是说,世亲论主是同意经部的意思的。下边是容易了,萨迦耶见难一点...

“断常者,于我我所,执断常,名边执见”,第二个是边见,也叫边执见。前面的我、我所是基础,在我我所上,执我是常的、我是断的,我所是常的、我所是断的,这个就是边执见。“断常名边”,断也好,常也好,叫边。执就是见。

“依边起执,边之执故,依主释也”,边之见了,边执见。“边执即见,持业释”,也可以说。这个边执见,可以依主释,也可以持业释。

我们说六离合释有关系的,这个是很重要的。有部的萨迦耶就是依主释,而经部的萨迦耶见是持业释,萨本身就是迦耶,没有体的;有部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体的。所以说六离合释,你把它搞错了,搞了另外一个解释的话,意思要反起来的。

那么这个边执见,却是通的。你说它是依主释也可以,持业释也可以,意思没有矛盾。那么边执见就是在前面的我、我所上,执它是常的,执它是断的,这就是边执见...

下边是邪见,“拨无因果”,本来的世间上的苦集灭道的因果、缘起等等法,你说是没有的,那么这是邪见。“邪即是见”,本身这个邪就是它这个见,叫邪见,持业释...

下边是见取。“劣谓胜者,于劣谓胜”,本来这个并不好,是很低劣的东西,你说它殊胜,这个是见取见。

“谓身见、边见、邪见”,这三个见都是错的,你把它执着是好的,就是见取。“见之取故”,前面三个见的执着,“取”,取着,叫见取,“依主释”。

那么是不是一定要这三个见呢?不一定。其它的东西,“除三见外,执余有漏,以为胜者,亦名见取”,除了三个见之外,其它的有漏法,你说它是殊胜,也属于见取。那么照这样子说,“理实应立见等取名”,这个见取,不但是三见了,还有其它的有为法了,要加一个等才行了,照规矩说,要见等取了,要立这个名字的。但是我们把等字……,其它有漏法也隐在里边了,单说个见取。但是我们知道,所谓见取,不一定说是萨迦耶见、边见、邪见,执它为胜的,其它的有漏法执它为胜的,也都属于见取的范围。有漏法是不殊胜的东西了,你说它是殊胜的,就是见取了...

最后一个戒禁取。“非因道妄谓”,“非因”,本来不是因,你说它是因;“非道”,本来不是道,你说它是道。这个虚妄的,这样子说,那就是戒禁取。

“戒谓佛法中五戒等也,禁谓外道狗牛等禁也,执此禁戒以为因道,名戒禁取。戒禁之取,依主释也”,这个戒禁取里边要分,戒是佛教里的五戒。这个问题,我们等一下解释。难道佛教的五戒不对吗?成了戒禁取了?他里边有原因的。禁呢是外道的戒,外道的牛戒、狗戒等等,他们的禁,他们的禁条了。执这个戒禁以为因道,以为是证涅槃的因、证涅槃的道,叫戒禁取了。这个戒禁取,是戒禁的取,取着那个戒禁,是戒禁的取着,依主释...

“论云”,那么它里边就举例了,这个《俱舍论》的原文。“如大自在生主,或余非世间因,妄起因执”,大自在天,或者生主,这是外道的那个上帝之类的东西了,或者其他的,他本来不是世界的因,你一定要说世间是他创造的,那么就是非因谓因。

这是生因。因有两种:一种是能生因,一种是生天因。这是能生,创造世界的因,虚妄的,自己安立一个,大自在天也好,生主也好,上帝也好,等等。这些本来不是世界的因,你说它是创造世界的因,这是第一个能生因。

第二是生天的因。外道是想生天,想证涅槃,他们修的道,却是一个外道的戒禁取的那个持牛戒、狗戒等等。或者“投水火等,种种邪行”,他有的是自己跳了水里去。以前外道就有一个执着,他认为印度的恒河能洗烦恼的,把烦恼洗尽的,他干脆就跳了恒河里去,淹死了,他把烦恼洗干净了,将来生天了。这是愚痴。自己自杀,自杀的因,将来感的果,决定是三恶道。所以说佛教里边是不赞成自杀的。自杀就是杀人了,你是一个人,你把自己杀掉了,把人杀掉了。如果你是圣者,你杀一个圣者了,那不得了。你修道的人,你一个比丘,你杀个比丘,你不得了。所以这个罪很大,不能自杀。那么他们外道却不知道,他看到一些……,以为恒河能够灭罪的,跳了恒河里把罪也洗干净了,或者把身子投火,事火外道,自己跳了火里去,种种的邪行,以为能生天。本来不是生天的因,“妄起因执”,他执它能生天。那么这是非因谓因。有两种:能生因,生天因。

那么“受持禁戒,数相应智,非解脱道,妄起道执”,他受持那些禁戒,“数相应智”,印度有种外道,他经常在数那些法的,搞计算的,他以为这是解脱道,这个智跟他的计数相应的,叫数相应智。他认为这样子算!算!算!好象算级数什么,到以后能解脱了等等。这一类的,本来不是解脱道,他认为是能够解脱的道,这些都是非道谓道。

那么这里就包括那些牛戒、狗戒。这个外道,不是说他完全是愚痴,是痴的来,笨得那么笨了,他学牛、学狗去了,他主要也有一些神通,他就看到一个牛,它第二辈子生天了。这个生天,我们说是前面的业,是顺后受业;它就是不是第二辈子受的业。它的前辈子造了业之后,顺生受业是做牛,这下一辈子是做牛,但是它还有善的因,顺后受,牛做好了之后能生天了。这是以前造的业决定的。但是他那些外道,他有点神通,他神通一看这个牛它生天了,他想牛能生天,那么就追究,牛到底为什么生天呢?就看牛吃草的,吃水的,这样子,他就学牛一样,吃水、吃草,饥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吃水,那么疲倦了就睡觉,男女性起来了就淫欲,他以为这样子,就是能生天了。这就是愚痴,这是非因谓因。这些,将来就是感的苦果了。这些本来不是解脱道,当它是解脱道的想。

“外道计算数智得涅槃也”,他们以这个计算的数的那个智慧,他们认为能够解脱成涅槃的,这是外道的一种。当然具体没有很详细的解释,大概总是中国的算八卦之类的东西,拼命算,算到后来,他能够到多少时间之后,能解脱,能证涅槃了。那么这样子做,“理实应立戒禁等取名”,那么不但是戒禁,还有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个数相应智等等,应该加个等字,“略去等言”,这个等字我们略掉了,叫戒禁取。所以说,这个戒禁取,不一定是戒禁,其它的东西执着能够生天、能够是解脱的,都在里边,有个等字的,但是略掉了。

这里我们要解释一下的:为什么五戒也属于戒禁取?那就是说,我们持了戒之后,后头还有东西,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等那个慧(般若的智慧)出来了,然后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证涅槃。这是《心经》就讲得很清楚的。你说只要持戒了,定、慧不要了,就凭一个戒能证涅槃了,这是执着了。所以说戒禁取包括佛教内部的,执着五戒或者八戒能够解脱,能够证涅槃的,这是偏了。本来我们说不排斥这个持戒是证涅槃的因素之一,但是,这不是具足的因,只不过是一个前导,是要引发后边的定、慧才能够得到涅槃。你说单靠个戒,不要定慧了,那就是偏了一边去了,成了戒禁取了。所以说这个固然是比外道的戒禁取要稍胜一等,至少你持个五戒,也能得人天了,但毕竟你说能证涅槃这个话,是不现实的,也属于戒禁取。

受过戒的,大家都知道“戒净有智慧,便得第一道”,戒净了之后,清净还得要智慧,智慧就是慧了,所以说这个慧——当然从定来的——你要由戒能够生定,得到无漏的空的智慧,然后第一道,涅槃可以证到了。单执着个戒,不要定慧,那当然是支分不够的。所以说这个戒禁取,就是执着单是持戒,不修定、慧,甚至于排斥定慧,而能够得涅槃解脱,这是属于戒禁取的范围。当然这个里边比外道的戒禁取要高一等,他能生人天,但是毕竟不能证涅槃,也是非道、非因。

好,今天我们就讲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4-11-2025 06:37 AM , Processed in 0.08626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