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221|回复: 30
|
要鉴别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开悟,那就看瞋心有没有?
[复制链接]
|
|
|
摘自:《俱舍论颂疏讲记随眠品》,智敏法师开示
原址: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2783
“色无色除瞋”,色界、无色界,要把瞋除掉。我们说色界、无色界的有情是没有瞋心的。所以说,有的人,他说他得了禅定了,不要说他见道,见道的人必定得禅定。我们说,在五停心观的时候,内凡,还不是圣者,凡夫,这个时候已经得定了,修五停心观。那么到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更是得了禅定的人,这些人都是没有瞋心的。如果有人说他开了悟什么的,脾气大得不得了,除非是菩萨示现的,否则的话,靠不住。为什么?开悟的人,决定是得了禅定的。没有禅定怎么开悟呢?这是定中的功德,那么你开了悟之后,决定禅定先得到了已经,得了禅定之后,从定中开的智慧——空性的慧,开了,那就是开悟。开悟的人,决定是没有瞋心的。所以说我们看到古代的祖师,最标准的就是我们的布袋和尚,这个小孩打他、骂他、身上爬,什么东西,从来不发脾气的,一天到晚开口笑的。为什么原因呢?没有瞋心的了。那么我们说要鉴别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开悟,是不是真的禅定,那就看瞋心有没有。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一个标准,衡量。
但是呢,有些菩萨示现瞋恨相,示现贪相,这个是例外,我们不说。反正凡夫他修行到有成就了,不要说得了禅定,跟定相应之后,瞋心决定是减下去了。如果你一个凡夫,瞋心大的不得了,你跟定道、跟戒还不相应,差得十万八千里。好好地下功夫,不要以为满足,不要我慢贡高。如果你我慢贡高的话,那你就越走越远,将来就走的不是佛道,是魔道。我执大魔,把你包起来了。所以真正修行,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并不是说,我背了几个颂,我解了几句话,就懂了,就算是学好了。学好了之后,要用的起来,用在身上。随眠是多少,身上有几个随眠,自己认识到;认识到把它压下去,不给它起作用,然后慢慢地把它消除。这是修行了。这是学法真正起作用也在这里。你把随眠……,我们记得温州有一位,把所有的随眠,六十二个见什么东西,叭叭,都背得滚瓜烂熟。这个是不是好啊?当然你学法相学熟了,是好的,但是你看用不用得上。如果你说六十二见什么东西、烦恼,都背得下来,结果自己身上,却是有那个东西,邪见也有,烦恼也有,什么都有,那你背了,白白背,你还是好好照镜子,这些东西自己身上有多少,要赶快除掉。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09: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们说要鉴别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开悟,是不是真的禅定,那就看瞋心有没有。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一个标准,衡量。 楼主~~~开悟有很多种
认真来说,根据种类和层次,开悟有几十、几百种
有阿罗汉开悟,有菩萨、佛、辟支佛的开悟等等
我举个例子,法身开悟的人,根据次第,有些还有嗔恨心的,有些只有一点
所以,以嗔恨心作为衡量开悟的标准是不正确的
只有佛,才没有嗔恨心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0: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0: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够力 发表于 5-9-2012 10:03 PM 
咦,老姐说得很好呀,,来
真兄,姐可矣;老则可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0: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onglong 发表于 5-9-2012 10:16 PM 
真兄,姐可矣;老则可免。
哇,这次够力料咯,不过俺们的大姐很大量滴,,不怕啦。。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9-2012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开悟有很多种
认真来说,根据种类和层次,开悟有几十、几百种
有阿罗汉开悟,有菩萨、佛、辟支佛的开悟等等
我举个例子,法身开悟的人,根据次第,有些还有嗔恨心的,有些只有一点
智敏法师是大乘显密二教的高僧,五台山出家,师父海公上师是密宗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第二十八代嫡传。法师自己也是金刚阿阁黎位,大吉活佛授的黄帽,精通格鲁派清净圆满之教法。末学虽然不懂密教的内涵,但见法师的开示据情合理,对汉传佛教学理有非常独到的论点,豁我许多处学理上的疑惑,所以分享上来。
至于芬姐您想对密乘上师的开示赐教,末学的资质实在未够,不敢越殂代疱、代师回答,只能说声抱歉了。南无阿弥陀佛!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发表于 5-9-2012 10:48 PM 
智敏法师是大乘显密二教的高僧,五台山出家,师父海公上师是密宗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第二十八代嫡传。法师 ...
搬出身份背景又怎样
说谎、妒忌心、没开悟的法师和金刚阿阇黎我都见识过
是你自以为合理
我说的都是事实,真实佛法
不能以嗔恨心作为衡量开悟的标准
有些修行比较低的,但已经开悟的人,还是有嗔恨心
开悟有分很种,不可一概而论,是有些人不清楚罢了
本帖最后由 芬姐第4 于 5-9-2012 11:06 PM 编辑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芬姐第4 发表于 5-9-2012 11:04 PM 
搬出身份背景又怎样
说谎、妒忌心、没开悟的法师和金刚阿阇黎我都见识过
小妹妹,你好嗎。。。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royallam 发表于 5-9-2012 11:09 PM 
小妹妹,你好嗎。。。
有何贵干,老大
|
|
|
|
|
|
|
|
|
|
|
发表于 5-9-2012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芬姐第4 发表于 5-9-2012 11:11 PM 
有何贵干,老大
向您問候請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9-2012 11: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搬出身份背景又怎样
说谎、妒忌心、没开悟的法师和金刚阿阇黎我都见识过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所著,玄奘译,被密乘格鲁派(黄教)将之列为必学的五部大论之一。在藏传佛教正规学制中,《俱舍论》是专攻四年的课程,毕业后方可考取显教格西学位。芬姐你是密乘的,可有学习此论?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12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算证果圣人也有嗔心的,除非他是三果圣人.
初果和二果圣人只断下三结(疑,身见和戒禁取),三果圣人则断嗔和欲界贪.
在禅定中是不会起嗔,但只是用禅定力量镇伏住嗔心,
出定之后嗔心又会生起,所以不能断嗔.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12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修禅时,贪,嗔,痴,不好被镇压住,应将这些欲念溶化和融入我们的意境,达到真,善,美。。。当然贪,嗔,痴不是消失了,它们还是存在的。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2 11: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补充,您说的对的。只是禅定不一定必须打坐,根据《俱舍论》,见道的人已获得六地禅定,例如未到地定(欲界定之上)即使在行住坐卧中也可以保持,只有更深的禅定(如四禅定)才需要去打坐,开悟的人应该是经常在定中,很少会离开禅定。
而且参考以下两帖,就会了解见惑属于迷理的,修惑(或思惑)是属于迷事的。悟道之人,于理上已断了八十八个烦恼,包括和贪嗔痴所缘的见惑,九十八个烦恼只剩下十个,于理上已经知道不该起嗔,纵然嗔根未断(初果二果圣人),力量已很微细了。有了正念加上禅定的力量,通常可以伏住烦恼不起嗔念。
其实悟道者的嗔念是非常微细的,不会象我们一般人那么大风起浪,记得南怀瑾老先生的老师袁焕仙老人某次打坐时,见到床下有一条大蛇,好象没理会但还是叫了声滚,就了了。后来老人跟南怀瑾老先生说:“怀瑾啊,我今天才知道,我的心还是那么毒啊。”那也是嗔念未断的一种行相(大意如此,暂时还找不到原文,有谁知道请补上)。
所以“悟道者”如果还是易嗔易怒,七情上脸,恶言以向,那么诚如法师所说:“靠不住”,恐怕都有问题的。
聊表浅见,仅供参考。阿弥陀佛。
什么是“见道”?就是见苦集灭道,四个道理!
http://cforum1.cari.com.my/forum ... &extra=page%3D1
从《俱舍论》的九十八个烦恼看“见道”和“证果”的关系
http://cforum1.cari.com.my/forum ... &extra=page%3D1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12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12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见道~只是知道~大道不要有收费站!
我不知道有什么果~但是偶然想吃水果~哈哈~
见道证果~非是语言分别所能知。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2 03: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这位大德的解析,南泉并没表示自己杀猫的行为是正确的,否则赵州听了就不会鞋子顶在头上,倒着走出去了。至于南泉悟不悟?他心理如何想我们不知道。而且法师也说了,有些菩萨示现瞋恨相,这些是例外,若非当机者,实在难以判断。再说南泉此例,禅宗史上属于少例,只是禅师的偶有所为,如果必须经常杀猪杀猫、示现瞋相的,这样的“菩萨”,不如敬而远之最好。
南宋有位高僧名慧开(1183~1260年),字无门,人称无门禅师,宋理宗赐号「佛眼禅师」。在他的著作《无门关》之中,收录这一则公案。无门禅师认为,「要探究赵州头顶僧鞋的动作有什么隐喻啊!如果先前和尚们有人说得出真实的转语,南泉大概就不会行此激烈的险道了!」相对南泉跳脱常态的教法,咄咄逼人要众弟子答话,大家却楞在那里说不出个道理;赵州这时候的肢体语言,正是师父南泉所要的答案——「颠倒啊!」鞋子是穿在脚上,反着穿到头顶,不就要倒着走吗?这是「倒行」之过。争猫是如此,众生之所以轮回受苦也是如此。--噶玛天津仁波切,《南泉斩猫》 |
|
|
|
|
|
|
|
|
|
|
发表于 6-9-2012 03: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2 03: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杀生缠?下边要说。“杀生缠者,谓瞋是也”,就是瞋恨心。这个瞋恨心起了,要杀生的,这个瞋恨心叫杀生缠。“等”,不但是瞋,还有“盗、淫、诳缠”,那就是五戒了,杀盗淫妄了,在圣者不会起的了,这个大家都公认的。还有“无有爱全,有爱一分”,这个,这一些圣者都不会起的。智敏法师开示
如果经常心怀嗔恚,将来造的是阿修罗道的因,究竟是圣属贤或修罗,从此管中窥豹,已可略见一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9-2012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应该说初二果圣人的嗔心即使未尽全断,鲜少会露嗔相,除非是为度众,或是非常时刻,才有此犯。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引用了一例:
尊者他虽然证了初果了,他虽然断了见惑,心里还有想颠倒,烦恼生起来了,阿难看到这个圣者起了烦恼,教他离想,他的烦恼就息下去了。
所以智敏法师评论说,“我们说因为见道之后,只要一说,马上就息下去了,只要人家一提起,或者自己能够提起正念了,马上就息下去了,跟一般凡夫就不一样。庆喜——就是阿难尊者,看到这个圣者起了烦恼,就给他说了这个颂,他马上贪心就息下去了。”
因此不会经常失犯或是毫无所觉的。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