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22|回复: 6

三无漏学之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8-2012 0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無漏學梵语sikkhā),佛教術語,分別指adhisīla-sikkhā,即持戒)、adhicitta-sikkhā,即禪定)、adhipaññā-sikkhā,即智慧)三學。
佛教認為,世間的其他宗教與學問,都是有所缺憾,苦樂夾雜的,雖然看似有益處,但是隨著因緣變遷,就會轉變成煩惱,所以稱呼這些學問為「有漏」之學。「無漏」,意指沒有缺憾,可以為人們帶來益處、止息煩惱。而三無漏學,即是達到解脫煩惱,得到漏盡通的三種修行方式。
三無漏學是八正道的總結,其中包括了持戒、禪定、智慧三者,亦即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由慧起修,分別對治人的貪、瞋、痴三毒,最終可以解脫煩惱、究竟涅盤。三者彼此加強,缺一不可,而且相輔相成。只要精進修行三無漏學,必定可以達到最終的解脫之道。
三學是對付三毒之法。防非止惡即為,戒能伏貪愛心;息慮靜緣即為,定能伏嗔恚心;破惡證真叫做,慧能伏邪痴心。

佛教將禪定分成世間定出世間定二者。世間定,亦即四禪八定,這是任何外道凡夫甚至畜生道眾生都可能達到的境界,進入四禪八定的眾生,可能會得到一些神奇的能力,也就是神通,也可以暫時止息欲界的痛苦。但是一旦離開定境,很快又會被世間煩惱所侵襲。
因此佛教並不專注於禪定的修練,而是將禪定當成追求解脫的方式之一,目的在於追求解脫一切煩惱的出世間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5-8-2012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定包括四禅八定,即四种色界禅那和四种无色界定。如果一个人证得了世间定,他取的所缘(对象)往往是[url=]概念法[/url]。当然,在[url=]识无边处定[/url]和非想非非想处定取的是禅心,其它所有的禅那都是属于[url=]概念法[/url],比如:专注似相等等。
世间定只能够暂时地镇伏烦恼,就犹如大石头把草压住而已。这种在三种断当中称为镇伏断。就犹如一个军队能够把暴民,把暴乱分子,或者把恐怖分子,把他镇压下去,这称为镇伏断。
修行世间定的果报可以使一个人投生到[url=]梵天界[/url]。但是,由于[url=]梵天界[/url]的快乐很殊胜,寿命也很长,这只是在延长轮回而已。

何謂「四禪八定」?

四禪(梵語catvari-dhyanani),又作四靜慮、色界定。即色界天之四禪。色界天之四禪與無色界天之四無色定,合之而成八定,故知八定包含四禪。
  
四與八並舉者,蓋色界與無色界相對,則在色界為「禪」,在無色界為「定」;若以色界、無色界相對於欲界之「散」,則色及無色二界,皆稱為「定」。故合色界之四禪定與無色界之四無色定,而稱之為八定。
  
四禪天(梵名 Caturdhyanabhumi)又稱四靜慮天、四靜慮處、四生靜慮、生靜慮。指修習四禪定所得報果之色界天,或指居於此界之眾生。即色界之初禪天、第二禪天、第三禪天、第四禪天。
  
八定,定即收攝散亂之心而歸於凝然不動之狀態。色界、無色界各有四定,故稱為八定。何等為八定?一、初禪天定。二、二禪天定。三、三禪天定。四、四禪天定。五、空處天定。六、識處天定。七、無所有處定。八、非想非非想處定。 本帖最后由 kkk_0 于 15-8-2012 03:55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2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世间定:与圣道相应的一境性为“出世间定”[1]。出世间定包括入流果定、一来果定、不来果定和阿拉汉果定[2]。在定学中的修法只教导降伏烦恼的世间定,慧学才开示导至彻底解脱的出世间定。阿拉汉圣者和一切的圣者既有能力入世间定,又有能力入出世间定。如果一个圣者不能够入世间定的话,那么他不能证得更高的果位,为什么呢?因为当他要修观的时候,例如:他要透过观照色界的禅那来证得更高的果位的话,他必须先进入色界的禅那,是不是?然后当他出定之后,他再观照色界的这些禅那心的无常、或苦、或无我而证得更高的果定。一个圣者不是只入出世间定,他还是可以入世间定,要看他的所缘取的是什么,如果取的是概念法,那么他入的是属于世间定。[4]
果定是圣弟子才能证入的出世间定,其所缘是涅槃。证入果定的目的是当下得以体验涅槃之乐。在这些定中,生起的是与圣弟子证悟阶段相等的果心,如阿拉汉能证入阿拉汉果定。与圣道相应的定(出世间定)的修习法,将包括于慧的修习法中叙述。因为修慧的时候当然亦修习于彼(圣道相应定)了。[6]
道果安止速行也就是我们说到的证得出世间定,或者说证得圣道、圣果,证悟涅槃的心路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2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定属于修行的一个次第,它还属于行道 patipada。也就是说,当一个禅修者证得了四禅八定,证得四禅和四种无色界定,他还只是属于禅修的一个过程,还不是目标。
惟有一个禅修者证悟了出世间定、证悟了涅槃,这才是禅修的目标。世间定属于心清净,这在七种清净当中,它是属于最初的前面的第二个清净。
出世间定属于智见清净 nanadassana- visuddhi,是属于第七种清净。所以,第二种清净和第七种清净,它们中间还差了五个清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2 03: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修出世间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8-2012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八正道里面佛陀都特别强调,正见为首,正定是排在八正道的最后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5-8-2012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法的修行是越修越固执、越固执,或是我慢越大、自我越膨胀、越膨大,我慢越大。那出世间法的修行、出世间定呢,他是让我们自我越来越渺小,越来越淡化,但是绝对不是自卑,是越来越淡化,越来越淡薄,自私自利之心越来越淡化、越淡化。当你越淡化那个自我,你的心灵品质就不断地在成长、提升、开启高等的智慧。所以这就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不一样的,用功着力点不一样,动机方向目标都不一样。

世间法=人不为己天诅地灭
出世间法=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人成佛成

佛祖说,向佛门求福为迷信,向佛门求术(神通)为邪信,只有向佛门求智慧才为正信,才能脱离六道轮回。
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使身、口、意三业清净。


本帖最后由 kkk_0 于 15-8-2012 03:5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1-2025 07:00 AM , Processed in 0.10670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