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1187|回复: 1
|
《千年菩提路》 第二集 东土释迦 (智顗/智者大师)
[复制链接]
|
|
|
智顗(538—597) ,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
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这时他已精研律学,深好禅观。
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听说慧思禅师从北方南下,居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他就前往请益。慧思为他演说四安乐行,他日夜勤习,造诣甚深。 二十三岁拜慧思为师,修习禅法,证得法华三昧。陈光大元年(567)慧思临去南岳时,嘱他往金陵(今南京)弘传禅法,他就和法喜等二十七人一同东下,到达陈都讲禅。过了两年(569),受请主瓦官寺开讲《法华经》,树立新的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一宗教观的基础。
智顗住瓦官寺前后八年,除讲《法华经》而外,还讲《大智度论》和《次第禅门》(即《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写出《六妙法门》等。陈太建七年(575)离开金陵,初入天台山,于北面山峰,创立伽蓝,栽植松栗,引入流泉。又往寺北的华顶峰,行头陀行,昼夜禅观。
陈至德三年(585)三月,智顗再到金陵,住灵曜寺。陈少主请于太极殿讲《大智度论》,又讲《仁王般若经》,慧暅、慧旷、慧辩等名僧都奉命参加讨论。后移居光宅寺,讲《法华经》。弟子灌顶随听随记,录成《法华文句》。此后智顗所讲经义,多由灌顶笔录成书。陈亡,智顗上庐山隐修。
隋开皇十一年(591),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遣使到庐山坚请智顗往扬州传戒,他即前去为杨广授菩萨戒,受到“智者”的称号。次年(592)他回到故乡荆州,于当阳县玉泉山创立玉泉寺。此后两年(593—594)在寺讲《法华经玄义》和《摩诃止观》。
开皇十五年(595)春,智顗又从杨广之请,再到扬州,撰《净名经疏》,九月,辞归天台,重整山寺,习静林泉,这时他已五十八岁了。以后两年(597),会稽嘉祥寺沙门吉藏,曾奉书天台邀请他到嘉祥寺讲《法华经》,他因病未能前往。过了些时,他在病中对弟子们口授《观心论》。十月,杨广遣使入山迎请,他仍勉强出山,走到石城,疾亟不能前进,不久入寂,世寿六十岁,僧腊四十。智顗生平造寺三十六所,入灭后,晋王依照他的遗愿在天台山另行创建佛刹,后于大业元年(605)题名为国清寺。
天台大师,诞生於梁武帝大同四年(西历五三八)七月荆州之颖川,十八岁出家,从法绪受十戒,依慧旷稟具足戒,后诣大贤山读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三部经典。顾江东无可问之师,遥慕慧思禪师德风,往光州大苏山入普贤道场行法华三昧,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诸佛讚言: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之文,豁然照了法华三昧。即将所证呈白恩师,师叹为「非尔弗证,非我莫识。」所入定者,法华三昧前方便也;所发持者初旋陀罗尼也;且为辗转开演四夜,自此更极精进,曾代师讲大品经,思师亲临其席,叹曰「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此实是南岳天台付法相传。大师以二十三岁之青年,遇慧思禪师而筑天台开宗之基,三十岁奉师命往陈都金陵,时仪同三司沉君理,请大师於瓦宫寺讲法华经,大师开讲法华经经题,於啟讲日,陈帝束停朝议一日,王公相将皆来听讲,是实天台开宗之纪元,佛教传来中国约五百年,时陈大建元年也。
旋为眾讲大智度论,说次第禪门,驻锡金陵者凡八年。夫希名利者竞於市,重修行者隐於山,违缘,则常士所遮,若遇顺缘,非杰士安能勇退。大师行化金陵,荣誉无伦,顺缘之至。然大师深怀天台幽境,神慕道幽闲跡,故於陈大建七年三十八岁时,隐遁天台,九年间度其巖栖溪饮饮生活,扩拓建立本宗之根本焉。至德二年,受永阳王请,赴会稽山;三年,束使奉迎再度於金陵太极殿讲大智度论、仁王般若经等,禎明元年;大师五十岁,迁光宅寺,讲法华经,时隋帝行幸,躬临法筵,出法华文句。
隋开皇十一年,晋王广在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请大师为授菩萨戒,赐智者号,自称弟子。隋开皇十三年四月,大师五十六岁,於玉泉寺说法华玄义,翌年说摩訶止观。止观,盖一夏敷扬,朝暮二时,慈霑法雨者,达一千人云。
大师於法华经,玄义、文句、止观三大部讲竣,玄义,立五章。说法华首题;文句解释法华一部别文;止观,依法华妙理为修性行法;前二部是天台判释教相之论,止观是今家观心修行之实践。此三大部,宗成天台理论与实践两大部门,达成今家立教开宗之任务,实佛灭后一千零七十九年,中国佛教传来五百二十八年,隋开皇十四年也。上述自天台宗开发始基,天台宗纪元,及关於立教开宗之纪实,次下当试。言天台宗宗名之解释。
称智者为天台大师,亦即就其所建立之弘大宗旨以名天台宗,故称其宗祖之名,同时即为所立之宗名。然而大师之名,原讳智顗,亦号智者。智顗,为梁绍泰元年,大师十八岁,入相州果愿寺法绪之室出家,时法绪授与之法讳;智者,为隋皇太子晋王广从大师受菩萨大戒。大师云:「大王紆遵圣禁,名曰总持」。王曰:「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而后尊称大师曰智者,故智者为赐号。
若以大师之名而名其宗,则当称为智顗宗或智者宗,今以天台宗名其宗者,缘中国风俗习惯,呼名为不敬,随地名而显其人为表尊敬之意,故当时之人概不直呼智者大师与智顗禪师,而称之为天台大师。大师虽化导诸方,但以天台山为大师本住处,为大师栖身入寂之所,故以住处山名而名其人,称之为天台大师。於是以天台大师所建立之宗曰天台宗,天台山以处名,天台大师以人名,天台宗以建立一家学说名,盖天台一名,兼人、处、家三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12 0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台宗祖庭——国清寺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