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学禅在认识你自己 
 问:如何修行,才能见性成佛?
 
 答:这几年来,很多人问:禅是什么?我给禅下了很多定义和界说。禅是什么?禅是心的原态──原态即是没有受污染以前的本心原貌。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共相。生命的共相是什么?如果你知道了,就认识你自己了,识得自己就到家了,不必参禅了。问题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说:这不简单,我参禅参了许多年都没成功……那是因为你有障。什么障呢?业障──积业而成的障,业障遮盖住了你原有的本心,障蔽了你本心的光明(摩诃般若)。譬如瞎子看不到太阳,眼前只是一片黑暗,那是因为瞎子眼睛有障。
 
 我还曾说:禅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为什么说众生与佛平等、自他是不二呢?你若入了禅,你就明白了。还有人问:禅是什么?我说禅就是你自己!禅如果不是你自己,与你无关,你何必参禅呢?
 
 禅的第一公案,就是惠明在六祖大师面前所领悟到的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你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后,你就知道了宇宙实相,知道了一切存在的真实,也就完成了自我突破,自我突破则一切突破。所以,参禅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真理没有两个,你问我如何修?我简单的回答:认识你自己。
 
 至于如何修才能成佛?首先你必须确认: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的不是靠修成的,凡是修成的都会坏。无念灵知不从缘有;灵知本心不是父母生我才有,更不是肉体坏了就无,说有说无是断、常邪见,而生命是永恒的、是无限的,要想证得生命的永恒,你参话头也可以,保任安祥心态也可以,但是第一步,你必须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这是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反省,是为了去障,患有白内障的人若不求医彻底根治,还是看不清东西。你要明心、见性,见什么性?见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也即是生命的属性,生命的属性是什么?这非常明显、非常一般、非常普遍的生命共性,你若是看不见、不知道,显然你有障,这话不是假的,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怎么会不恍然大悟呢?不悟就是因为有障,所以请你去障。
 
 去障的方法,就是反省。把时光倒流──今日反省昨日,今年反省去年……把自己过去所作所为,见不得人的、不好意思的、说不出口的……巨细不遗的一一写出来,写得越详尽越好,写完了可以变成一本著作,如果把它排版印成书,送给你的亲朋好友,那真是功德无量,累世的罪业都可以消了。金刚经上不是说吗?‘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儒也说:‘圣人之过,如日月之蚀。’如果我们肯把自己的罪过发露,让它‘见光死’,不必散发给许多的亲友,只要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请他给你作见证,发露忏悔以后,誓不再犯,若能这样,则天大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这是佛的慈悲法门,如果没有这个慈悲法门,我们都无法修行了。有了忏悔法门,我们才不会僵化,才有新希望、新生机,修行才会成功。
 
 有人说:老师啊!我曾经反省过了,但是没有效果。不是没效果而是你的心态不对,做得不由衷,你一定要极为诚恳、庄敬、认真,抱著九死一生──如果不这样做,我就没命了似的,用这种戒慎心情去做,就容易相应。如果你认为这太倒架子,太没面子……那是没效的。
 
 反省,要在空闲、没有任何挂碍的时候去做,而且不要急躁,心要细、要静。每次做反省之前要祷告,祷告是必要的,你家里供奉谁就向谁祷告,如果没有佛、菩萨像,向祖先祷告也可以,请祂慈悲、善导,慢慢地发掘出来自己遗忘了的错误。如果做得很诚,把六岁以前都能够反省出来的话,就可以进而反省出自己的出生,再向前反省,便是宿命通了。
 
 从下决心修行开始,要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凡是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绝对不做’;‘凡是不可为的事,断然不想’,这是禅学会最简明的戒律,只要能够真实地做到,心自然会安,人一定活得潇洒、自在、安祥。
 
 
  |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2012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2012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WILLIAMLYLE 于 2-6-2012 01:17 PM 编辑 
 学禅在认识,
 
 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共相。生命的共相是什么?越光宝盒2 发表于 31-5-2012 02:33 PM
 
 說是生命的共相,太隴統, 那麼倒底經上說的是什麼 ?
 
 《大乘密严经》卷1:「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出过欲、色、无色、无想于一切法自在无碍,神足力通密严之国,非诸外道二乘行处。与诸邻极修观行者,十亿佛土微尘数菩萨摩诃萨俱,皆超三界心意识境。」本宝典一开始就点出密严佛国净土,不是外道乃至二乘行者所能到达,更而点出密严净土乃是超出三界的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1:「佛亦如是,化形普降于诸世间,随众生心所乐不同,皆使蒙益。无空见者,复令当诣密严佛国。如其性欲而渐开诱,为说一切欲界天王自在菩萨摩尼宫等诸安乐处,乃至诸地次第十方佛土功德庄严,尽于未来随机应现。」
 
 宝典打从卷一开始,就说明 佛降生于世间,随众生心性根器不同而宣说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大乘等不同的法道,众生只要信受,都能得到利益。而不著二乘空见者,也就发大心修学大乘菩提而发愿成就佛道者,就会教导这些大乘行者亲自到达密严佛国净土,亲自领受密严净土的种种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1:
 
 「解脱者亦尔,惑尽而清凉,
 入于无漏界,密严之妙土。
 此土最微妙,非余所能及,
 佛与诸菩萨,清净之所居;
 三昧乐现前,以此而为食。
 欲生斯土者,当修真实观。」
 
 密严净土乃是无漏法界,一切净土中最为微妙,没有其余净土可以及得上密严净土。密严净土乃是诸佛以及菩萨们清净的居住处。想要到达密严净土的行者,就要修习真实观,也就是修学如何能真实观察到密严净土的方法。要观察密严净土,就要知道密严净土究竟是何样的境界:
 
 《大乘密严经》卷2:「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言:密严佛土是最寂静、是大涅槃、是妙解脱、是净法界,亦是智慧及以神通诸观行者所止之处;本来常住,不坏不灭;水不能濡、风不能燥,非如瓶等勤力所成,寻复破坏。非诸似因及不似因之所成立,何以故?宗及诸分是不定法,诸宗及因,各差别故。
 
 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
 
 密严佛土是如来处,无始无终,非微尘生、非自性生、非乐欲生,不从摩醯首罗而生,亦非无明爱业所生,但是无功用智之所生起。……」
 
 
 密严净土是寂静极寂静的境界,由此可知密严净土的自住境界中是无六尘、无七识妄心的境界,所以是最寂静的净土世界。是大涅槃的境界、是微妙解脱的境界、是清净无染的境界,也是具备般若智慧的菩萨行者所依止之处。密严净土「本来常住、不坏不灭」,也就是说密严净土不是依众生业力而出现在三界世间的,是无始以来,本来就存在著的净土境界,所以尽未来际都不会坏灭的净土境界。水无法把密严净土沾湿、风亦无法把密严净土给吹干;换句话说:地水火风都无法破坏密严净土。密严净土是法尔如是的从无始以来就这样存在著,没有一因一缘可以出生祂。
 
 一切佛国净土都是该佛国之 佛于因地时,发愿而历经佛道的成就所成的净土世界,都是微尘所成的器间世界。为何唯独密严净土却不是因缘所生、不是微尘所成的器间世界?经文接著开示「密严佛土是转依识,超分别心,非诸妄情所行之境。」密严净土是超出语言文字、心想的境界,一切言语心行皆到不了密严净土的境界,原来密严净土是唯心净土的境界,并不是世间中的佛国世界,而是唯心净土的自住境界。所以密严佛土是一切众生的自心如来的自住境界,是没有开始也永远不会坏灭的心体。
 
 所以 佛是要大乘行者都亲自到达密严净土的境界,就是要行者们都证得自心如来,亲自领受自心如来的种种殊胜而难可思议的境界。到了卷三,经文的最后,终于为大众直接说明众生自心如来 – 密严净土是哪个心:
 
 《大乘密严经》卷3:
 
 「当知赖耶识,即名为密严。」
 
 
 Suprise !
 |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