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5445|回复: 14

新的悬挂系统RevoKnuckl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5-2012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升操控-升级福克斯的前悬挂-revo knuckle
Ford打算保留福克斯的前轮驱动,是因为它比四轮驱动更轻,损耗更少,对大多数人而言,驾驭的感觉也更直观。福特欧洲研发中心对新福克斯RS在马力输出和悬挂方面都进行了提升,尤其是提高了发动机扭矩转化为牵引力的效率。
使用限滑差速器解决了车轮打滑的问题,同时福特的工程师为了防止出现扭矩转向,特别为RS设计了一款名为Revo Knuckle的悬架,确保在重油门时也能够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使得前轮驱动的方式下,也能够操控自如。RevoKnuckle是福克斯RS最大的亮点。Ford在德国的高级研发团队早在几年前就在研究RevoKnuckle悬架。这项设计原本是冲着高扭矩柴油机去的,并在WRC中经受了考验,而新福克斯RS正好用上了这一成熟的技术,而“扭力转向”则是前一代福克斯RS的“缺陷所在”。
福特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灵巧的悬挂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显著减轻扭力转向,并在转弯过程中保持车轮的负外倾角前轮驱动的方式下,也能够操控自如。而“扭力转向”则是前一代福克斯RS的“缺陷所在”。以至于在开发过程中他们将更重的全轮驱动系统方案抛弃,因此福克斯RS的驱动方式为前驱,而非四轮驱动。采用"RevoKnuckle"悬架后,福克斯RS成为福克斯系列中唯一没有采用传统麦弗逊式(MacPherson)前悬的车型。据说大改款的2010款MAZDA3 MPS将使用该系统。

RevoKnuckle与一般的MacPherson悬架对比(对比下图,注意英文零件的说明):
RevoKnuckle看着就象一般的麦弗逊式(MacPherson)悬架,但在底端增加了一个“C”(下左图红色部分)。RevoKnuckle取代了常规的(MacPherson)悬架中的单体式转向节(下图中黄色部分Balljoint),

而采用两块独立零件的结构,其一固定于支柱(下左图红色部分),另一部分随转向轴线共同旋转(下图黄绿色部分以及蓝色的New Bearings)。

Revo Knuckle受力分析(最大受力点已经标出):

新的转向轴心(New Steering Axis):


下图左边是Revo Knuckle悬架,右边的是传统MacPherson悬架,注意看零件装配的不同:



通过减小心(Wheel Centre Line)与转向轴线(King Pin Axis, Steer Axis)之间被称为"主梢偏距"(King Pin Offset, HUB-LEVEL OFFSET)的关键性距离,主销(King Pin Axis)就可以尽量贴近车轮接地中心(Wheel Centre)——比传统MacPherson近一半以上(从下图可以清晰的看出这种差别),这一做法令工程师们在布置汽车悬挂拓扑结构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这一设计大大改善了牵引效果,因为车轮定位参数设定的自由度更宽。任何捣腾过麦弗逊式MacPherson悬架AWD车的人都清楚这些设定有多重要——并且有多麻烦。
Revo Knuckle悬挂系统拥有两个主要的功能:
1) 首先是显著改善了扭力转向现象,降低或保持汽车在转弯时的扭力,分别对应潮湿与干燥的路况,提升在转弯时的操控感。在重油门时也能够控制车辆的前进方向,即使是在全油门加速的情况下,轮胎也会和地面保持充分的接触,从而提供足够的摩擦力;
2) 然后是能够在转弯过程中保持车轮的负外倾角,从而在湿滑路面或干燥路面上的抓地水平。
以往只有赛车风格的双叉臂才有这种功效——就算车轮再淘气,也是有劲使不开。








RevoKnuckle的3D图:


黑色部分是RevoKnuckle主体:


实物图和效果图(相同角度对比):



RevoKnuckle装配说明:










再对比普通版本福克斯的MacPherson悬架:











新君威的原型车是欧宝Insignia,也有采用了类似的设计,不过欧宝把它叫做HiperStrut,意思是High Performance Strut。下图左边是HiperStrut,右边的是传统MacPherson悬架,注意看零件装配的不同:










欧宝Insignia中HiperStrut悬挂的实物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5-2012 1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Trademark


   
关于Torque Steer
torque steer按字面翻译就是扭力转向,实际是“加速跑偏”,通常是'大功率/大扭力前驱车'的通病,因为FF车的传动轴需要负责转向及动力传递,而又因为变速箱位置的关系,左右传动轴常有一根长一根短的设计,当忽然有较大的扭矩从变速箱动力输出轴输出到左右两根传动轴时,就会因为力矩不同而造成车辆行进方向的跑偏,这就是所谓的扭力转向(加速跑偏)。
那为什么左右长度不同的驱动轴又会造成传递的扭矩不同的结果呢?这就是悬架和万向节的原因了,可以理解为:不等长驱动轴和万向节是元凶,悬挂设计(几何结构)是帮凶,当然还有车轮受力和路面的状况等因素。

造成torque steer的主要因素示意图,从左到右依次是:
1)车轮受力和路面状况
2)悬挂设计(几何结构例如外倾角camber,麦弗逊式前悬挂就很容易出现torque steer);
3)不等长驱动轴和万向节。


首先,我们知道,FF车的引擎扭力经过变速箱,终传,差速器传回到前轮的驱动轴,但是,驱动轴的几何位置却不与轮轴完全重合,所以驱动轴要拐两个小小的弯才能连接车轮,拐弯的地方,就由万向节(万向接头)负责连接。而这个万向节虽然可以将动力作改变方向的传递,但万向节也不是万能的,在改变驱动轴方向的同时被改变方向后的那根传动轴也会产生一定的甩动,所以,所有和万向节相连的传动轴都要安装一个抗甩动的支点起稳固作用,如果没有支点固定,后端传动轴就会像一个搅拌器一样甩动。当万向节前后的驱动轴是同一直线的话,整根驱动轴就像一根一样,这时候万向节等于没有起转向的作用,当万向节前后的驱动轴不成一直线的时候,支点上就开始受到一个力,万向节必須靠支点的反作用力把甩动的力转换成扭转的力,而因为支点是固定不动的,所以本身不消耗能量,只要万向节的磨擦消耗控制得宜,万向节的扭力传动效率相当高,尤其在改变传动角度不大的情況,磨擦损耗可能造成的左右扭力差异非常的小。
但是当左右传动轴不等长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万向节对传动轴的转向角度就会不同,左右两边支点的受力大小也会不同,而且这个力在万向节前后驱动轴角度接近180度时变化非常敏感,同时,由于这个支点是固定在悬架之上,悬架是有一定的自由度,当汽车进行加速的时候,由于重心后移,车头相对会有少量的抬高,这时,就会因为有这个自由度,前吸震筒被拉长,传动轴短的一边角度变化就需要较大,在扭力作用下前轮延伸幅度就比较大,而很多FF的汽车的前悬架都是采用麦弗逊形式,吸震筒本身就是前轮的支撑轴,而前轮延伸又会产生外倾角(camber angle)的变化,外倾角有稍微的变化,前轮胎的触地部分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因而扭力转向的问题就可能会被放大。简单来说,就是由于在引擎动力输出猛烈增加时,万向节由于角度不同引起不同的传递效率,而正因为引擎动力输出猛烈增加,车速提高,前悬架被拉长,引起外倾角的细小变化,更放大了这个问题,最终就导致了扭力转向的发生。

torque steer 示意图(前驱车动力转向系统俯视图):


要解决FF车的扭力转向问题,就要针对Torque Steer 的三个因素对症下药:
1)车轮受力和路面状况-这个无法绝对控制,顶多就是建议车主注意选择路况好的道路,并定期检查轮胎;
2)悬挂设计(几何结构),使用精确的双摇臂和多连杆前悬架,也可以抑制外倾角的变化,最大限度的减轻扭力转向的问题(例如福特福克斯的Revo Knucle以及Insignia的Hiperstrut);
3)不等长驱动轴和万向节-针对这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能将传动轴做成等长(Subaru的左右对称传动系统就是如此,无论前后,左右的驱动轴等长)。当然,还可以使用现代的电子控制技术将左右轮的扭力调节得相对一样,也可以大大减低扭力转向得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12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solerzz


    为什么一直看不到图的 ,可是我自己又看的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0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到图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5-2012 0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verheat 于 30-5-2012 02:55 PM 编辑

youtube有的看
圖看不到,就按這裡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6-2012 1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谢谢overheat的录影片段,更加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12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升操控-升级福克斯的前悬挂-revo knuckle
Ford打算保留福克斯的前轮驱动,是因为它比四轮驱动更轻,损 ...
Trademark 发表于 30-5-2012 11:28 AM



   当尝试读取以下网址(URL)时:
http://www.autoimg.cn/

发生了下列的错误:

  • Access Denied.
    拒绝访问

换另一个来 upload照片 看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2012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尝试读取以下网址(URL)时:
发生了下列的错误:Access Denied.
拒绝访问
换另一个来 u ...
NoobPiggy 发表于 1-6-2012 12:42 PM



去這裡看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c-364-48446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12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wd的4 sh-4wd版??? 看起来很像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012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看图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2012 0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资料的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12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種營養帖就冷淡經營,可惜可惜。

RENAULT好像在MEGANE和CLIO就有了,可是多了個ball joint 來消耗,還沒時間消化,呵呵呵

http://forums.focaljet.com/team- ... onary-afterall.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12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emmiboom 于 28-6-2012 09:44 PM 编辑

ff操控性增加,双叉臂也不会很复杂http://www.c30world.com/forums/showthread.php?p=7209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6-2012 02: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f操控性增加,双叉臂也不会很复杂
kemmiboom 发表于 28-6-2012 09:41 PM



   你的是完整一點,可是還要消化消化尤其是我看不懂紅黃青的箭頭,steering的回饋反應是往哪裡的力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爱车专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10-2025 07:27 PM , Processed in 0.339123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