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2524|回复: 43
|
要我怎么度众生!!?
[复制链接]
|
|
|
来诉苦一下。看到有缘佛法的朋友,想送结缘书,最近遇到的问题都是,好深啊,不会看繁体字啊。。。
单单心经的入门注解也是繁体字,也想过要从新写过简体字,想到这里,心里也不爽。应该有人做了,我难道不能把入门的佛法,用实践的句子去讲吗?想到这里,也想到之前也和朋友谈佛法,有的时候,可能时间不对,给人讲过像基督传道人。难道只能送结缘品佛珠之类,然后等种子成熟吗!?
想到这里,忽然想到我最早学的先是空性,无常,再来是轮回。想想看,如果不能让别人了解生活上的空性,无常,轮回,翻了再多的佛经也是浪费的。刚刚想了,那我就献丑,自己去写简体字的空性,无常,轮回,写出表面不像佛法,不像宗教,简单,想普普通通的的文章。
发泄完了,不知道各位前辈,同修,善男子善女子,有什么好提醒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25-5-2012 01:08 PM 编辑
个人观点:自度要发心和勤进,度他需量力和随缘。阿弥陀佛!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缘到了自然会让你度。
缘没到或没缘,怎么也说不通。
我个人的经历就是这样了。自己觉得身为佛教弟子要度终生,但自己修行未够(我说我自己)最后引来不少人对我的反感和让众生对佛法产生不少邪见。
所以我最后决定,先度自己。修为够了才度别人(可能要等不知道几多世后。。。?)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Ppsprov
p兄,说得对也,要自度才度人,所为佛即是众生,众生即是佛。是这样的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shirosora
看再多的文章,读再多的书,了解得再多,如果把佛法和生活切割,不可能体会佛法。你可知道台湾日本有许多在佛学院教书的教授,并非佛教徒吗?外国有许多研究中观,唯识都不是佛教徒吗?关键到底在哪里呢?
许多人会说,在于没有把佛法放进生活里。许多人就会写一篇文章关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佛法的文章”等等...但依我的愚见,平平无奇的修持诵经,就是在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用功了,如: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慎勿放逸”....提醒我们人生无常,切勿放逸..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提醒我们念念不忘诸佛,不忘“觉”,时时忏悔...
颂着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否有在称赞诸佛,忏悔业障....还是在打妄想...这很重要....
广度众生是恒长久远的,祖师大德为了度化众生,所付出的,岂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开照法师出家那么久,用了20年才令到他母亲皈依三宝....慢慢来吧...送你每天做功课都要念的“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真够力
能做在自己范围内的事就好。
别太强求和太急进。
还有,别想太多或者想过头。
小心走火入魔。
我不敢长篇大论了。自己才真正接触佛法一年多。。。还未够道行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jackson2009
赞成。佛法就是活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Ppsprov
如果有看许多祖师大德传,禅师或者藏传佛教的高僧,他们收徒弟的头3年,都是“磨”他们的,特别是禅宗....
沙弥入寺庙,头三年,是干杂役...煮饭烧菜,打扫等等....3年过后才学入门...这些杂役不是没有意义的,它在磨炼这些沙弥的心智...清了他们对佛法的错误知见...很多功能...
网络发达的时代,什么经论都随手可得...随手可得的东西,往往就会让人轻慢....这可能,就是资讯发达,对佛法的冲击吧! |
|
|
|
|
|
|
|
|
|
|
发表于 25-5-2012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鼎州李翱刺史,向药山玄化,屡请不赴,乃躬谒之。守问:“如何是戒定慧?”山曰:“贫道这里无此闲家具。”守莫测玄旨。
鼎州有一位李翱刺史,听说药山禅师修行得非常好,所以就再三恭请禅师下山说法教化,而总不得禅师的首肯。最后刺史只好自己上山,去参访他。
刺史问道:“什么是戒定慧?”药山禅师却回答说:“我这里却没有这些闲家具哩!”太守听了,如坠雾中,不知禅师的玄意为何?
“戒定慧”在佛法上,称为三无漏学,而药山禅师何以说:我这里不需要这些闲家具?什么是“闲家具”呢?为装饰门面,而摆着好看的东西。
所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是须实修实证的,而非只用来耍嘴皮也。故刺史虽有学问,却未必是实修的根器
http://fo.ifeng.com/juewu/jifeng ... 18/14631820_0.shtml
先要自度,才能度人。
再说,佛法,不像世间的学问,必须要闻佛法的人自己亲自去修,去证方能体会到佛法。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5-2012 06: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提出的我也想过了,谢谢回复。
我自然知道没有那个本事度别人出六道。我的目标只是让别人对佛法有认识,信心就可以了。
自己的功力如何,
自己的知识如何,
自己的修行如何,
只有自己知道吧。
我多讲无益。
我的目标也是身边的同学朋友,没有那么伟大说服大众。同学朋友的话,我比较了解他们的难处和背景。我会努力的。谢谢。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5-2012 06: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rosora 于 25-5-2012 08:42 PM 编辑
回复 3# Ppsprov
我想你的问题很多人都经历过。我前面也提到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我认识一位sumedha法师也提醒过的,度人不只是讲道理,平时没有和别人什么交情,无缘无故来讲法是会让人讨厌的。
sumedha法师也讲过,度人不只是要知识,也要实践自己的修行/佛法。用自己的心量来度人。
简单一点是讲心传心。但也不是什么深的道理。我个人觉得象谈恋爱,把自己的心打开,去感动别人。感动了就是相应。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5-2012 07: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该讲的已经讲了,不回复其他的同修因为上面已经讲过了。都是一样的答案。 _/\_ |
|
|
|
|
|
|
|
|
|
|
发表于 27-5-2012 11: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楼主大家好~~
其实学佛是有基础的~~如果要与人分享佛法(可以非常简单)
(净业三福)
第1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人天福。
第2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福。
第3“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菩萨的福报。
没这个基础,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shirosora
其实不用刻意去渡众生,我的意思是,做好你的本分,你才会跟众生结下善缘。渡众生的初发心很重要。在渡众生的过程中,可以破除人,众生,寿者相的话,才是究竟。多读,多颂,多了解金刚经....不要被金刚经的字面有误解。毕竟以我们的智慧去了解甚深微妙法,是有一段距离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shirosora
感动不是相应,实践佛法中所获得的喜悦,才叫相应...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jackson2009
最近很喜欢看禅宗故事,故贴上一则与大家分享...
七十五年前,当崇山禅师的太师祖镜虚禅师年青的时候,韩国的佛教是很低落的。那时镜虚证得开悟和成为很多大禅师的老师。他被尊称为韩国禅宗的一代宗师。
当镜虚九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他的母亲因为非常贫穷而没法抚育他,把他送到寺院去受戒出家。镜虚十四岁时,便开始研读佛经。他非常聪敏,能闻一知十。不出数年,他已把那里经教师的所有教法学完,因此他转到大寺院东觉寺(DongGakSa)进修。在那里他的学习已达顶峰。当他二十三岁时,他通晓所有重要的经藏,很多出家人都跟随他,之后他成为很有名的经教师。
有一天,镜虚决定去参拜他的第一位师父。步行了数天,他经过一条细小的村落,但街上没有一个人。他立时心知不妙,他开始觉察到有灾难发生了。他打开其中一间屋的门时,里面有五具尸体放在地上,那些尸体已被分解。当他再打开另一家的门时,室内有更多已经腐烂的尸体放在地上。当他走到大街上时,他内心感到慌乱和恐惧,他看到一个牌上写著:危险!这里有霍乱,如果你珍惜你的生命,快离开此地。
这告示牌有如手槌打击著镜虚,他的心变得清明。他想:「我已是一位大法师,我已经通晓佛陀所有的教导,我为何还会这么害怕。我虽然明白一切事物是无常的,生和死只是实相的一部份,我还是对这个身体非常执著。因此生命是一种障碍、死亡亦是一种障碍,我应该怎样去做?」
在回家途中,镜虚深入思惟这些疑问。最后他召集他所有的弟子说:「你们来这里学习,我一直都教你们经论。但是我知道佛经只是佛陀的言语,而不是佛陀的心。虽然我精通很多经典,但是我依然未曾证得真正的开悟。我不可能再教下去,如果你们想继续学习经教,有很多有资格的法师会乐意去教导你们。我已经决定要了解我的真正自性,我不会再教导别人,直至我得到开悟。」
他所有学生都离去,只有一个留下。镜虚把自己关在房内,每日那位学生把饭菜放在门外。镜虚整日打坐或卧禅,他在一禅宗公案书中看到了一个公案,他便在那个公案入手:「龙云禅师说:『驴事未去、马事到来。』这是什么意思?」他想:「死亡对于我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不能进一步超脱生死,我誓不离开此房间。」每次他开始感到昏沉时,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三个月过去了,期间镜虚完全没有睡眠。
一日,那位学生到外面化缘。那时他刚好遇到镜虚的好友李先生。李先生便问:「你的师父近况如何?」他的学生答道:「他非常用功去修持。他只是静坐、吃饭和卧禅。」李先生叹道:「如果他只吃饭、静坐和卧禅,他死后会轮回做牛。」这位年青的僧人听后非常忿怒:「你怎可以这样说!我的师父他是韩国一位伟大的学者,我非常确定他死后一定能往生天界!」李先生说道:「你不应该这样回答我。」学生便问:「为什么不应该?我应如何去回答?」李先生回答:「我就会这样回答:『如果我师父轮回做牛的话,他会做没有鼻孔的牛。』」学生问:「没有鼻孔的牛是什么意思?」李先生说:「去问你的师父。」当那位学生返回寺院时,他便敲镜虚的门,告诉他和李先生的谈话。当他说完之后,镜虚顿然开悟,打开门走出房间。
当他获得大悟时,写下这首偈(悟道颂):
忽闻人语无鼻孔,
顿觉三千是我家。
六月燕岩山下路。
野人无事太平歌。
不久,他便去参拜万华禅师。万华禅师立刻传法给他,法名镜虚,意思是虚空的镜。他便成为韩国禅宗曹溪宗第七十五祖。随后他的门下出了五位大禅师(龙城、汉岩、慧月、水月和满空——即古峰禅师的师父,崇山禅师的师祖)。镜虚禅师死前,写了以下的诗:
心月孤圆,
光吞万象。
光境俱忘,
复是何物。
当他刚写完这首诗后,便圆寂了。
载自「弹灰在佛身」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5: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行为改变了,气色变好了,天天虽然忙碌,却过得悠哉悠哉的自在时,人们就会看到佛法的好处了。
那个时候就会开始去学佛等等。你就度众生啦。我觉得佛陀当时也因为气色好,行为好,凡事过得悠哉悠哉,自由自在,处处安定的状态使到人们亲近他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jackson2009
最近很喜欢看禅宗故事,故贴上一则与大家分享...
七十五年前,当崇山禅师的 ...
jackson2009 发表于 28-5-2012 09:21 AM 
给个Like你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渡众生不是靠说法,或者讲给别人听就可以的。
Shiro不要忘记老师的教导了。法是要实践的。
去教导人如何实践法才是渡。 |
|
|
|
|
|
|
|
|
|
|
发表于 28-5-2012 07: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5-2012 07:45 PM 编辑
回复 19# Gap_Gezz
其实是度众生,不是渡众生。
所以只有大度度論, 没有大智渡論
这个度就是开度佛智慧之义,不是渡人过河之义
大智度论卷第九 :“。。。常出种种身,种种名号,种种生处,种种方便度众生;常度一切,无
须臾息时“
之义就是说佛与佛第子能借用各种方便方法为众生们开示佛所教导的智慧,引导他们也进佛门来修行。这就是度了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