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963|回复: 0

晶品文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4-2012 04: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晶贝贝 于 20-4-2012 05:00 AM 编辑

晶品文事

(1)留台追梦之作--台南意象


台南街巷穿梭著歷史。歷史裡有廟,廟旁是人家兼店鋪、賣豬血、菜粽、藥材、棺材板、做餅、皮鞋、裁縫、頭髮、還有相命……三、四百年來,台灣歷經無數次外來移民的拓殖。不同文化、不同人種,在不同時空接入台灣、改編台灣;在血緣與環境之間、在自然與人種之間,台灣的風土又是如何地左右了社會風氣演化?


鄉愁經常在回憶中發酵,天下人未有不活在回憶裡的。尤其是年紀大了的時候。老一輩的人,無時不在咀嚼先祖從海的那邊來到了台灣的故事。他們越過黑水溝,移居這片土地上。按耐著悲慟、開墾荒蕪、勵精圖治后,一切都有了輝煌的成果,但繁榮富足的生活,也醫治不了思鄉心情的落寞。他們把信仰帶到了這塊土地上,無以計數的廟宇,是他們寄託精神的支撐點。廟會於是成了台灣鄉土文化的縮影,從北到南,全台各地廟會活動終年不斷,久而久之傳達出台灣人民心靈至誠的信仰,也真實地浮現了台灣民間信仰的價值觀。這些歷久不衰的歷史古跡,被奉為聖地,是朝聖所在;被捧為勝地,是景點所在。種種行業依附在它左右,尋求庇佑,靠它的名氣吸引人潮,賴以為生。台南,正是廟宇林立的城市。


台南的雨季,濕漉漉、冷淒淒、灰暗暗的,空氣里迷茫的潮濕,悶熱難耐得使人易感到不安。馬路上、車輪上,行人的鞋上、褲上、雨衣上,濺著髒泥巴。滿街都是裹著紅、橘、白、綠、黃、藍等不同色系雨衣的趕路人,人和人間匆匆一別擦肩而過,人情味之淡薄,誰會有那個心思在乎所謂古跡勝地,背後的故事來由。


    雨珠兒打在撐起的傘上,沿著滑溜溜的膠質傘面,從拱起的圓傘頂端慢條斯理的往下滴,義無反顧的溶入地面的污水灘。撐傘人兩腿間交叉跨動,閃避著被車輪碾過而往上濺起的髒水。想當初,雨水是如何輪番的不斷循環,是提供人們不可或缺的水源。現如今,科技昌達,水壩建起,沒人再去在乎下雨與否、雨水重要與否,水最初倍感可貴的貢獻,沒人會去在乎了。如同昔日支撐先輩心靈慰藉的古廟宇,只剩下入門收費、旅遊景點、歷史遺跡這些稱呼,歷史與遺跡二詞彙聯繫在一起,真正的含義,有多少人明瞭?在拍攝紀念照的同時,歷史化作景點被攝入鏡頭。然而在人們眼中,那鏡頭里珍貴的是作為背景的歷史?或純粹被視為景點的建築物?還是相中人歡樂的笑容?笑容與歷史形成濃烈的張力,笑容依舊燦爛,歷史已漸漸退去光環。還剩下些什麽?


    如今廟宇代表的,那已經不是鄉愁,人們早已沒有那近似詩意的鄉愁,那只剩下一種很動心的回憶。多少動心的舊事,就讓它在心中發酵,發酵成深濃的鄉愁!


    雨水繼續高高從天際瀟灑而降,晶瑩如珠般的剔透,凝聚在一起,好似潔淨從天而來。它爲了洗滌人身心上的疲憊?不!它是在拍打著古跡勝地,以自身迴轉於時間軌跡的見證資格,慰撫著古跡遺址:你的故事,我都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0-2-2025 06:10 PM , Processed in 0.13225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