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查看: 873|回复: 0

地震可以准确预报--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4-2005 0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震完全可以准确预报
敬畏自然说之十——在地质哲学研究学术论坛上的发言二
王紫馨(方悟 )        2005.3.25
很荣幸再次和地质大学的老师、同学一起探讨问题。讲地质灾害,在座的都是专家,我纯粹是班门弄斧,本不应来现丑,不过我有一个独门兵器天下无双,这就是老子的同一思想。有了这件宝贝,我就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视角,能看到各位所看不到的问题,才敢于走上讲台。我愿把新的思想提供给大家,让我们分享老子留下的历史遗产吧!胡适先生最爱写的一副对联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胡适先生还告诫年青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我在前次会上发现在座年青人不善提出问题,让我们来个社会分工,我提出问题,做大胆假设,你们去小心求证。我的观点皆来自对他人的加工发挥,你们也可以照此办理进行二次加工,这是没有版权的。
地质灾害大多可以预防,如泥石流、滑坡、雪崩、山崖崩塌、地面沉降等,发生前都有前兆和刺激因素,难于预防的是地震、火山爆发及二者引起的海啸。能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及海啸?从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事物发展变化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大一统观出发,我认为完全可以做到,现在面临调整地震学主攻方向的大好机遇,年青学人不要放过。
地震产生的原因,多认为是地球板块运动结果,必须指出的是,德国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美国赫斯、迪茨的海底扩张说和法国勒比琼的板块运动说虽有其合理处,但存在两个重大缺陷:一是没有把宇宙、太阳系和地球都看成一个整体,二是没有找到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没有对引斥力变化做出说明。产生两大缺陷的原因仍在知性对立性思维,一旦走出对立,一个全新的世界就会呈现在新一代面前。
老子说得极为透彻,"抱一为天下式":一是说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是最基本的法则;二是说那代表"一"的顶级规律具有最大的普遍性,适用于天下所有事物,他指出了整体性的双向意义。自牛顿以来,人们已经把万物归纳为"三",即空间、时间和物质,牛顿以绝对时空把三者相互孤立起来,爱因斯坦向前推进了物理学,使三者相互联系在一起,再进一步就可归二合一,但传统对立性认识阻碍了他。老子在25章中说:"吾不知其名,故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注释者都把"大"说成是"广大"、"阔大",望文生义,当作形容词来用。"大、小"作为形容词本是用来描绘空间状态的,但老子在这里说得很清楚,是把"大"当作名词来用的,是"强名之",不是"强形之",释古文不能犯这种常识性错误。"强名之曰大","大"作为形容词用作名词,直接指代它原来的描述对象——"空间",老子实际是说,我们的宇宙的运动总规律可称为"道",它是关于空间场的理论,所以说:"道曰大"。老子认为哲学宇宙观"字道名大",大统一理论就是空间场论,他把空、时、物三者统一为空间,空间变化,时光流逝,旧的空间形态不复再现,所以说"大曰逝","逝"即时间。空间变化存在周期循环,到一定极限就会返回起点,这就是"远"和"返"的含义。空间延展性及其变化表现在具体的东西上,就表现为万物。老子是中外哲学史上唯一提出此种观点的人,这也正是他高于常人之处。承继老子的观点,我把统一场看作了空间场,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赋予老子的空间场论以现代形式。
在自然界四种作用力中,电磁作用对中性物质影响不大,它存在于荷电粒子与光子间;弱相互作用存在于光子外的所有粒子间,主要表现在衰变过程中。强相互作用只存在于核子内部及强子间,只有引力作用具有普遍性,如把四种力合一,只能归到那最具普遍性的东西上,把其他三种力看作引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统一为引力场作用。一些人总想把四种力归统于人们较为熟悉的电磁力,恐是费力不讨好。 “一”代表着整体和普遍性,归一必须归到最具普遍性的事物上,这既是哲学原则也是科学原则,不懂得这一点,势必要碰壁。空间场都有引力,空间场即引力场。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等效,引力场又是重力场、质量场。质量代表一定能量,质量场同时也是能量场。宇宙中的物体就是按大统一规律——能量守恒规律所规定的2.7K守恒值在空间分布的,能减空缩,能增空胀,始终保持恒定状态。恒星、行星、卫星、彗星为什么都按一定轨道运动,因它们要遵从万有引力空间重力分布律。 宇宙空间中的环绕一个中心的圆周(包括椭圆)运动都是按空间重力场重力分布或叫能级分布来进行的,这就是万有引力的实质。牛顿力学三个定律由此成为万有引力规律的具体说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成为引力不同状态下的说明,整个力学得以统一。这一本质属性构成物理学及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化学的化合与分解、元素周期以及生物学的遗传和变异都必将建立在空间重力场能量守恒基础之上。
举一个例子可说明重力作用:1969年7月29日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一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阿波罗11号的壮举让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激动多年。但是,怀疑登月真实性的声音没有被欢呼声淹没,还赢得了不少支持者。一位中国留学生以网名哈姆雷特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月球重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即使全副武装起来的宇航员也不过只有60英磅重,他们应该轻易地跳起比在地球上高六倍或者远六倍的距离,但从录像上看,宇航员充其量跳了不到一米远。怀疑论者的置疑大都有人做了解释,这个问题无人作答,我的解释是:按照牛顿万有引力能级分布律,具有固定密度即重力的物体,在一切天体上具有相同的重力作用。我们知道,任何质点间都存在着引斥力关系,引力(斥力)的大小与两质点(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重力由引力产生,地表物体所受的地球引力就叫重力,推而广之,一切引力都是重力,万有引力就是万有重力。由于一切星球的质心都是中微子构成,所以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是拿中微子密度作基点的,一个物体在不考虑运动速度的情况下,在宇宙的任意点上其重力不变。有人会说,宇航员在太空飞船上处于失重状态,重力不是变没了吗?万有引力的大小对静止状态物体固定不变,但在运动状态下,就要加入运动速度因素来看重力状态。宇航员是飞船的一部分,飞船高速运动产生的斥力作用抵消了地球的引力,才产生失重状态。如果宇航员不携带任何动力设备跳出飞船,他的失重状态立即消失,按重力加速度定律落向距离最近的天体。宇航员登上月球,在失去飞船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他自身重力并无变化,所以不可能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跳出地球上六倍的距离,他和在地球上进行的活动一样,即使在更小的天体上也是这样。天体自身引力大小只决定逃逸速度而不决定物体重力大小,物体的重力(密度),在它诞生之日起就已被决定了,具体条件下的重力状态变化则看运动状态,这就叫普遍共性与特殊个性的同一。
牛顿就是把日常所见的重力和天体运动的引力统一起来建立他的力学体系的,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还提到"惠更斯先生在他的出色著作《钟摆的振荡》中曾把重力比之于旋转体的离心力",所以把引力与重力同一,再与斥力同一皆非方悟所创,我仅是有所发挥而已。 有的同学可能会疑惑,你在地质哲学论坛上大讲天文和万有引力干什么,不是越扯越远了嘛?请诸君不要忘记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地球是天体,它遵从一切天体的运行法则,遵从牛顿的万有引力能级分布律,地球上的一切变化既是地质现象也是天体现象,如果你从另一个星球上看地球及其一切变化,你不就把它当作天文现象来看吗?这就是相对论所说的相对性原理,物理定律适用于一切参照系。把天地同一,是我们正确分析认识地质运动的前提。
预测地震须知其产生的原因,牛顿认为自然哲学的责任在于从运动现象去研究自然力,再用自然力去说明自然现象。从地球是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一部分来说,个性包含着共性,个性仅是共性在一定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它服从普遍规律。按照相对论和牛顿力学定律,宇宙间的一切变化都是空间重力场变化,都是引斥力变化,地球的运动变化同样是引斥力变化的反映。直接测度引斥力变化和直接捕捉引力子——中微子一样,都非人力可为,但都可间接观察和测量。现有的观测中微子装置,都是观测中微子所引起的裂变效应,同理,引斥力变化也要观测其裂变效应,即放射性衰变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1-2025 09:52 PM , Processed in 0.123188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