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 3802|回复: 41
|
佛理小故事,感激月亮,否定太阳(42楼)
[复制链接]
|
|
|
莫因外在得失影响心情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他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撒了满地。弟子们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便召集弟子们。他不但没有责怪弟子,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听了金代禅师的话,弟子们的心放了下来,也更钦佩禅师的为人。
菩提心语:
禅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没有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我们做人也是一样,不要因为外在的得失而影响自己的心境。 本帖最后由 夏绿蒂 于 8-8-2012 11:20 AM 编辑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真理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天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弟子回答道。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还告诉我们终日坐禅不可以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感到很困惑。
慧能禅师接着说道:“禅定,不是要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要使身心达到一种极度宁静和极度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的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就会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就如同明镜蒙尘,活得愚昧迷失了。”弟子躬身问道:“那么,该怎样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就处处都是苦海了。
“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位和功勋对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弟子终于醒悟。
菩提心语:
生活中,要保持一颗清净安定的心很难,因为被种种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让很多人活得愚昧迷失。因此,要心生智慧,就要坦然面对一切。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懂得换个角度思考
一位少年正与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争辩。
老人得意洋洋地说:“哈哈!太阳围着我转了八十多年了,我还没有死。今后,它说不定还会围着我转二十年哩。”
“不对!是您围着太阳转了八十多年了!”少年说。
“什么?我围着太阳转?胡说八道!我每天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明明是我不动,太阳动(4020电子书^_^整*理*提*供),你怎么说是我围着它转呢?”
“那不是太阳在动,是地球在动。您每天坐在地球上,围着太阳,旋转八万里呢!”少年说。
“你说地球会转?”老人惊奇地问。
“对!它不仅会围着太阳转,而且自己也会转。”
“那我怎么没有从地球上跌下去?”老人不服气地说。
“那是因为有地球的引力。”
“地球的引力?那它怎么没把月亮、星星引到地球上来?”老人反驳道。
“那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也是有限的……”
“有限的?谁限制了它?天底下难道有人在限制地球?”老人争辩道。
“那是……”少年尽自己所知,向老人解释着,与他争辩着。
最后,老人无话可说,只好叹气道:“唉!活了八十多年,居然被太阳和地球骗了八十多年!”
“不!它们没骗您,是您自己把它们看错了。”
“可是,我又怎么会看错呢?”老人不解。
“那是因为您站的角度不同。假如您不是站在地球上,而是站在太空的另一个星球上,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少年说。
“说的是呀。”老人若有所思,“世上之人看事情也是如此,只因站的角度不同,往往把一个事物看得天差地别,还以为自己受了它们的欺骗,实际上,错在我们自己呀。”
菩提心语:
同样的事物,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就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其实,调整自己的观念,才是得到正确答案的关键。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过了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他踩着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而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此时此刻,小和尚一定知道了自己的过错,那就没有必要再饶舌训斥了。以后,老禅师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可是禅院里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这件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的度量,他给犯过错的弟子提供了冷静反省的空间,从而使其幡然醒悟,自戒自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菩提心语:
面对他人的错误,宽容的态度会比严厉的责罚更能让人忏悔。你的宽容和仁慈会让犯错者从心里感到羞愧,从而真心悔改自己的行为。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让阳光照进心灵之门
在一座寺庙里有一间阁楼,由于窗户整天密闭着,年久失修,厚厚的布和满是灰尘的窗户遮住了阳光,整个屋子看起来十分阴暗。
一天,两个寺庙里的小和尚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应该让阳光照进屋子里面去,为屋子带去一丝光明。
因此,两个小和尚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他们就拿着扫帚,到屋外去扫阳光了。他们很用心地将映在地上的阳光扫进桶里,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进阁楼。可是一进房门口的黑暗处,阳光就没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扫,小心翼翼地搬。但多次反复,依然是徒劳,屋内还是没有阳光。
“为什么我们这样努力都无法将阳光运到屋子里呢?”这个问题让他们困惑不已。
方丈正好走过,看见他们的举动,好奇地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他们回答说:“师父,这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方丈笑着说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菩提心语:
把窗户打开,阳光就会进来。把心门打开,美好也会进来。不要自我封闭,而要敞开心扉。学会分享,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因渺小而卑微
有一个小和尚,他觉得自己的地位很卑微,因此,他整天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一辈子都是小和尚,被别人看不起。
夏日里的一天,他弯着腰在院子里锄草,因为天气炎热,所以他脸上不停地冒汗,汗珠一滴一滴地流下来。
“可恶的青草,假如没有这些青草,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为什么有这些讨厌的青草,来破坏我的院子呢?”小和尚忿忿地嘀咕着。
有一棵刚被拔起的小草,正躺在院子里,它听到小和尚的话,回答说:“你说我们可恶,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也是很有用的。请你听我说一句吧,我们把根伸进土中,等于是耕耘泥土,当我们被拔掉时,泥土就已经是耕过的了。
“下雨时,我们能防止泥土被雨水冲掉;在干旱的时候,我们能阻止强风刮起沙土。我们是替你守卫院子的卫兵,如果没有我们,你根本就不可能享受赏花的乐趣,因为雨水和狂风会冲走种花的泥土……你在看到花儿盛开时,能不能记起我们青草的好处呢?”
小和尚听得呆住了。他没想到,一棵小草竟然不会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
小和尚对小草肃然起敬。他擦去额上的汗珠,然后微笑了。
菩提心语:
不论你认为自己有多不起眼,不论你认为自己有多卑微,有一点你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你的独特价值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一棵小草都没有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你就更要看重自己的价值了。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的洁净才是真正的洁净
在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因为长期工作,她的衣服很脏,大家都很讨厌她。每次见到她,人们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但佛陀却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
这样一来,城内的人很不赞成,他们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事,可是你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
佛陀严肃地看了他一眼,答道:“这妇人保持城市的清洁,对我们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奋,做事负责,你们为什么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已经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地走出来和大家见面。
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内心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于改善呀!”
佛陀的话让人们羞愧不已,他们知道自己错了,从此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菩提心语:
看人要看心,正如佛陀所说,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内心的肮脏才难于改善。要做个内心纯净的人,扫除心灵的污秽,因为,内心的洁净要比外在的干净更重要。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心就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师正在躺着休息,就没有起身,看见从心时,仍然躺着问道:“你从哪里来?”
从心:“从瑞相院来。”
南泉:“见到瑞相了吗?”
从心:“不见瑞相,只见卧如来。”
听了这话,南泉禅师对从心颇为欣赏,于是坐起来,问道:“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
从心:“我是有主沙弥。”
南泉:“谁是你的师父呢?”
此时,从心恭敬地顶礼三拜后走到南泉的身边,关心地说道:“天寒地冷,请师父保重!”
这样一来,南泉禅师更加器重他,因为从心是以行动来代替语言。从此师徒相契,佛道相投,从心就这样成为南泉禅师的入室弟子。
有一天,从心禅师请示南泉禅师一个问题:“什么是道?”
南泉:“平常心是道。”
从心:“除了平常心之外,佛法无边,另外是否还有更高层次的趣向呢?”
南泉:“如果心中还存有什么趣向,就有了那边,没有这边;就会顾了前面,忘了后面,因此,所谓全面,也是被扭曲了的东西,怎么会是圆融无碍的道呢?”
从心:“如果佛法没有一个趣向,回顾茫茫,我怎么知道那就是‘道’呢?”
南泉:“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如果要想真正达到不疑之‘道’,你应当学会在当下体悟。”
菩提心语:
禅定不属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有了禅定和智慧,就会到达没有烦恼的境界。除却心中杂念,心怀一颗平常心,这就是最简单的道。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2-2012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无外物才是超然的境界
三藏法师自诩神通,因此,他来到慧忠禅师的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和蔼地问道:“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这时,慧忠心里想起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心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赞许之色。称赞过后,他就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悉数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然后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结果,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地彻照,也不见慧忠的心迹,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
这时,慧忠缓缓出定,笑着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晓他人的一切去处,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菩提心语:
只要心迹存在,就可以被人洞察。只有心外无物,超然处之,才能达到真正的豁达境界。心外无物,即是放弃一切世俗的欲望,心无杂念,用心来感受世界,达到真正的平静。 |
|
|
|
|
|
|
|
|
|
|
发表于 8-2-2012 08: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夏绿蒂
感恩Lz分享。 故事很棒,看了心了宽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8-2-2012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
|
|
|
|
|
|
|
|
|
|
发表于 8-2-2012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8-2-2012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9-2-2012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謝謝分享!“ 把窗户打开,阳光就会进来。把心门打开,美好也会进来。不要自我封闭,而要敞开心扉。学会分享,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快乐。” |
|
|
|
|
|
|
|
|
|
|
发表于 9-2-2012 01: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i like this -->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就处处都是苦海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9-2-2012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9-2-2012 10: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将佛法生活化,让大众更懂得佛法的道理,很棒。
希望LZ常来播下佛法的种子,利益众生。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2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怀一颗平常之心
惠泉禅师德高望重。他在大觉寺讲法时,每次听经的人都把法堂挤得水泄不通,这使得好多信徒只能坐在门外听经,于是就有人提议建一座更加宽敞的讲堂。
这天,有一位商人信徒用袋子装了八百两纹银送给惠泉禅师,并说明这钱是他自己捐助用来盖讲堂的。惠泉禅师听完欣然接受,收下银子就去忙别的事了。
信徒对禅师的这种态度有些不满:好歹这也是八百两纹银。要知道这几乎花了我一年的积蓄,可禅师拿到这笔钱后竟连一个“谢”字都不肯说。
于是,信徒就紧跟在惠泉禅师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可是八百两纹银。”“哦,你不是说过了吗?我已经知道了。”惠泉禅师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完又去忙别的事情了。
信徒不由得在后面高声喊道:“师父,我捐的可是八百两纹银,数目可不小啊!你怎么连一个‘谢’字都不说呢?”
禅师走过来对他说:“你怎么这么啰嗦呢?你捐钱给佛祖,建造法堂,是为你自己积累功德,为什么还要我跟你说声谢谢?你如果把它当作一种买卖,我就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好了|奇^_^书-_-网|,你把‘谢谢’带回家去吧,从此你与佛祖就‘银货两清’了。”说完,禅师又去忙别的事情了。
信徒愣在那里,一脸茫然。
菩提心语:
我们做事的目的是为了把事做成,如果目的性或功利性太强,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怀着一颗平常心,不去计较太多,也许得到的会更多。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2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一个月色朦胧的深夜,在一个靠海的山洞里,一个老和尚正在盘膝打坐。他突然听到了几声哭泣,声音好像来自山脚下的海边,而哭泣的人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这么深的夜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于是,老和尚从蒲团上站起,急忙向海边奔去。
果然,月色当空,在海边高高的岩石上,站立着一个白色的身影。就在老和尚即将抓住轻生女子的衣袖之际,那女子纵身一跃,跳进海中。幸好老和尚懂一些水性,几经挣扎,终于将她救上了岸。可奇怪的是,被老僧救活之后,年轻女子不但不感激,反而一脸的忧伤,埋怨老和尚多管闲事。
老和尚问她:“年轻人,你为什么要选择轻生之路呢?”年轻女人喃喃地说道:“这里是我的美梦开始的地方,所以也应该在这里终结……”
原来,三年前,就在风景如画的普陀山,她与一个前来旅游的年轻人不期而遇,两个人一见钟情,喜结连理。两年前,他们爱情的结晶——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出生了。然而,一年前,那个渴望让自己和她共度人生夕阳的爱人,却因一次公差不幸殉职。
丈夫死后,她日夜不停地哭泣,真好像天塌下来一样难以承受。但这还不是最后的苦难。让她痛心不已的是,他们活泼可爱的宝贝儿子,也在上个月因疾而亡。
“我一个女人,没了丈夫,没了儿子,再也没有了幸福,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年轻女人泣不成声,悲痛欲绝。然而,老和尚不但没有开导她、安慰她,反而放声大笑:“哈哈……”
女人被他莫名其妙地笑愣了,不知不觉停止了哭泣。老和尚笑够了,问女人:“三年前,就在此地,你有丈夫吗?”女人摇摇头。“三年前,踏上普陀山时,你有儿子吗?”女人再次摇头。“那么,你现在不是与三年前一模一样了吗?那时,你独自一人来到岛上,是来自杀的吗?”女人愣住了。
老和尚说:“三年前,你既没有丈夫,也没有儿子,一人来到这里。现在,你与三年前一模一样,仍是独自一人。今天,就像三年前那一天的延续,只不过是还原了一个你自己而已。所以,为什么不能重新开始呢?你增长了人生阅历,或许有更美好、更圆满幸福的生活在等着你。”
女人嗫嚅道:“我还可以吗?”
“当然可以!”老和尚斩钉截铁地说。
“我还可以获得幸福!我还……”女人豁然开朗,一路狂奔地下了山。
菩提心语:
当缘分散尽的时候,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必一直挂在心上。留下一段回忆,畅想未来的世界,你会发现,前方还有更美好的事物在等着你。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2-2012 1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与痛苦都是常态
净清禅师每天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这样的话:“快乐啊!快乐啊!人生好快乐啊!”
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地叫喊说:“痛苦啊!痛苦啊!好痛苦啊!”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多不好啊!”
净清说:“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还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可如今你的豪情跑到哪里去了?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生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净清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净清禅师轻轻地问:“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啊,快乐啊!现在都是说痛苦啊,痛苦啊!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菩提心语:
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该快乐的时候就快乐,悲伤痛苦的时候也不要刻意伪装。顺其自然是最好的状态。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