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75|回复: 21
|
什么是佛法中的“信”?
[复制链接]
|
|
平时我们所说的相信,和佛法中的“信”是不是一个意思?
我们可以参考圣严的说法:《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重点都是:
1.永久性
2.普遍性
3.必然性
若要进入佛法的“信”,至少要达到不可动摇及坚定不拔的地步,能够自主地抉择真正的真理,完全地把心安住(忍)于佛法上,也就是所谓的———法忍。
未证之前,当然我们可以说“我相信佛/我学佛”,但若说“我信佛”,就不大妥当了,因为那是已经是达到证悟的地步了。
其实这个“信”,北传是指信解、信乐、信、愿乐—胜解。
南传则是“胜解心所”(adhimokkha)。
北传定义:
【勝解】
(術語)七十五法中十大地法之一。百法中五別境之一。於所緣之境決定印可而不可移轉也。若於境猶豫,勝解全無,故大乘不攝之於遍行法。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云(大正30·500b)︰‘于其八种胜解依处,具足成就净信为先,决定喜乐。’依诸经论所载,行者欲修习法或通达法,首先须对法具有胜解。
《十地经》卷一云(大正10·538a)︰‘若有有情,善积善根,善集资粮。(中略)随顺广大增上意乐,具妙胜解,悲愍现前,为求佛智。’
《大乘庄严经论》卷二〈发心品〉言,发心有信行、净依、报得、无障等四者。所谓信行,即胜解,乃在胜解行地所发起。唯识派诸论谓,胜解行地指见道入初地以前的十信乃至十回向。
印顺:
1.胜解是深刻的理解,达到坚定不拔的阶段。胜解不是真实的体验,不过也不是一般平常的了解。
2.依唯识说,这是深解一切唯识,而修唯识观的。‘胜解行地’,就是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加行位;地是经历的地位,修胜解行的地位,名胜解行地。
3.这是初地菩萨以前的,修唯识而到初地证悟的阶段,那一不长的时期,名胜解行地。胜解行地,‘是顺抉择位’;那时候的智慧,又名顺抉择分善根。什么叫顺抉择?真正能抉择真理,那是证悟了。
4.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四加行,观所取空,观能取不可得,观所取、能取──二取都无所得,这种观察慧,是顺于抉择的。换言之,是倾向抉择,引到真正的抉择、证悟的,所以叫顺抉择位。暖、顶、忍、世第一法,修顺于抉择、证悟的观慧,就是上面所说的︰有得加行、无得加行、有得无得加行、无得有得加行;修这四种加行的阶段,是胜解行地。
5.胜解行地,一般说,可通于初地以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不过本论专指十回向末了,起四加行时,名胜解行地。
http://baike.baidu.com/view/738394.htm
俱舍論四曰:「勝解,謂能於境印可。」
唯識論五曰:「云何勝解?於決定境印持為性。不可引轉為業。」
PS:这个“信(胜解)”也是净土法门的基础。
南传定义:
胜解心所(巴利语:adhimokkha)六个杂心所之一。直译巴利文是“把心放开,让它进入目标”;由此译为胜解或决意。
《长部经典三·三三·合诵经》:“友!于此有比库,于[大]师有疑、有危惧、不能胜解、不能心安净:友!若有比库,如是于大师有疑、有危惧、不能胜解、不能心安净者,彼心虽热勤、专念、堪忍、精勤而不能向于趣向;如是心之热勤、专念、堪忍、精勤而不向趣向者,此为第一之心芜。”
《中部经典四·第一二七·阿奴卢塔经》:“长者!如何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有比库以限一树下:“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有比库限于二或三之树下:“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亦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限于一村:“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亦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有比库,限于二或三村:“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亦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有比库限于一大王国:“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亦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有比库限于二或三之大王国:“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亦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于此,有比库限于绕海之地:“大也”,偏满胜解而住,长者,此亦称为大心解脱。长者!从此异门,如何此等法之义异、文亦异耶?应当知之。
《清净道论·第十四·说蕴品》:“(五)行蕴 其次再说:‘一切有行作相的总括为行蕴’,这里的有行作相便是有聚合相的意思。……(1)(与诸善心相应的行)这里先说与欲界第一善识相应的36种:即……29.胜解…… (29)胜解等于信解。有确信的特相;有不犹豫的作用;以决定为现状;以确信之法为近因。当知它于所缘有不动的状态,如因陀罗的柱石。
http://www.therawikipedia.org/index.php?title=%E8%83%9C%E8%A7%A3%E5%BF%83%E6%89%80&variant=zh-my
大乘:
初地以前,具备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
声闻乘:
初果
信了佛法,其实就意味本身“必定”将解脱了。
简单说,大乘的信佛法者————“内凡”,是从外凡转变为内凡后的称呼。
大乘以初地以上为圣者,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位为内凡;十信位为外凡。《大乘义章》卷十七(末)云(大正44·810b)
南传则是初果圣人,其实此“圣人”之义是相对于外凡,所以称为“圣”。《成实论》卷十五云(大正32·362a):“若不得达分善根,名外凡夫,得名为内,是内凡夫亦名圣人,亦名凡夫,因外凡夫故名圣人,因见谛道故名凡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印顺导师的法名从“四加行”这来的。
印前所取空及順後能取空,立「印順」名。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31-12-2011 12:59 AM 编辑
照楼主的道理, 原来北传都不是信佛的凡夫
楼主肯定不是"信佛"的, 难怪要败佛...
信神得救....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北传都不是信佛的凡夫
信神得救....
三法印 发表于 31-12-2011 12:44 AM  我看到一个谤北传的匹夫。。。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Svaha
自己都承认自己不是信佛的.. 还发脾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12: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vaha
自己都承认自己不是信佛的.. 还发脾气...
三法印 发表于 31-12-2011 12:54 AM 
你有他心痛?为何觉得我发脾气?还是那是你本人。。。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vaha
你都说你不信佛的囖...
三法印 发表于 31-12-2011 12:59 AM 
正确来说是相信佛,以“相”而(导致)信,因为还未到达永不退转,不可动摇的地步。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0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不是信??
谋杀不是杀??
典形大乘的狡辩...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不是信??
谋杀不是杀??
典形大乘的狡辩...
三法印 发表于 31-12-2011 01:04 AM 
相信是以相达到信,相是前导。
谋杀是以谋而达到杀,谋是前导。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是没分别,
分别在与 相信 和 迷信, 信而不迷.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0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佛祖
信-包含相信, 迷信, 正信.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Svaha
你还是在狡辩.....
为了面子而乱讲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vaha
你还是在狡辩.....
为了面子而乱讲话??
三法印 发表于 31-12-2011 01:12 AM 
相信是有存疑的性质,佛教中的“信(胜解)”已经是不退转的了。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胜解的特相是确定(目标);
- 作用是不犹豫;
- 现起是确定或决定;
- 近因是须要抉择之事。基于它对目标不可动摇的决心,它被形容为石柱。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是有存疑的性质,佛教中的“信(胜解)”已经是不退转的了。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
Svaha 发表于 31-12-2011 01:14 AM 
胜解那是"确定"不是信, 已经入流. 如人见一物完全了知. 已经不在是信不信的问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三法印
抱歉,或许最近我给予你的刺激太大了,弄到你的小心眼又发脾气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解那是"确定"不是信, 已经入流. 如人见一物完全了知. 已经不在是信不信的问题..
胜解——信解、信乐、信、愿乐 |
|
|
|
|
|
|
|
发表于 31-12-2011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胜解的特相是确定(目标);
作用是不犹豫;
现起是确定或决定;
近因是须要抉择之事。基于它对目标不可动摇的决心,它被形容为石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法比库中译《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胜解的特相是确定(目标);
作用是不犹豫;
现起是 ...
三法印 发表于 31-12-2011 01:25 AM  胜解——强烈不可动摇的信。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12-2011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三法印
《清净道论·第十四·说蕴品》:“(五)行蕴 其次再说:‘一切有行作相的总括为行蕴’,这里的有行作相便是有聚合相的意思。……(1)(与诸善心相应的行)这里先说与欲界第一善识相应的36种:即……29.胜解…… (29)胜解等于信解。有确信的特相;有不犹豫的作用;以决定为现状;以确信之法为近因。当知它于所缘有不动的状态,如因陀罗的柱石。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