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69|回复: 82
|
门外汉诚心来讨教之---成佛篇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0-12-2011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entauong
有請兩位老佛爺 ,
三法印網友和清池網友進來開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3: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entauong
他們如果不用深奧難明的文字 ,就會漏出馬腳 ,怎麼辦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3: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发菩提心?
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称“菩提心”,也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佛教经论《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瑜伽师地论》谓初发菩提心者,即入大乘菩萨之行列。《发菩提心经论》说:“依思惟诸佛、观身过患,慈憋众生、求最胜果四缘修观而发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于《华严经》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则为大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菩提心者,则为大风,一切世间无障碍故;菩提心者,则为盛火,能烧一切邪见爱故;菩提心者,则为净日,普照一切众生类故;菩提心者,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故知菩提心乃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
在佛法的修学中,大乘菩萨最初必须发起大菩提心,诸佛菩萨悲智的品行也是靠菩提心来成就。佛法中一切法门的修学都是建立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一切法门所讲的正见都是为菩提心服务。
只有发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见会才有着落处,离开菩提心,佛法的修学就会变得空洞和抽象。不论哪一部经典都立足于菩提心,而每一位菩萨的修行都是以发菩提心为开始,不同的只在于愿力的体现,。。。
http://www.rushiwowen.org/category-02-1-020.jsp |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entauong
他們如果不用深奧難明的文字 ,就會漏出馬腳 ,怎麼辦 ?
guilimen 发表于 20-12-2011 03:47 PM 
还是你老人家道行高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刚入行的佛教徒,肯定不明白在说什么。
可以简单的回答我吗?
如果我现在学习佛法,我守五戒,我心地善良,我觉悟了,不执着,我做善事,我到底能不能成佛?还是我还需要未来的更多福报来成佛?
如果一个老人,文盲来的,他心地善良,他布施做善事,他看得很开,很巧的五戒他都守到,不过他不懂佛经,他下场是如何?
如果一个人,他读很多佛经,他懂很多佛教知识,不过他还不能悟道,他下场是如何?下一世继续修?
如果在家修,能否成佛? |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3) 人生哲學就是人生觀,亦指對生命某種程度的透視
哲學所追求的是“人的有限智慧”(唯物),
佛法所反應的却是“人的無限融智”(唯識)。
以上的兩者混合體,才是叫做“文明”或人文進化。
如果靈修者有〝閱人無數〞的社會歷練,
當眼光、信心、把握、毅力、勇氣五者具備後,就能夠看見別人所忽略的關鍵處。
這種〝見微知著〞或〝看頭知尾〞的功夫,
就會產生一草一木、一沙一石 ,飛花落葉都會〝講話〞的心有靈犀一點通。
一旦掌握了〝拈花微笑〞默契的竅門後,
便可以很輕易的以電子跳躍的速度進入了終極佛法的〝明心見性〞。 |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圓滿解脫,不執著於空有
一個證果得道的人,是利用〝四諦因緣〞的苦、集、滅、道,
來看穿本體屬性的〝空〞,而不是物體表現的〝有〞。
生滅只是緣聚緣散的現象,
有如用海沙建立起的積木堡壘,短暫的美麗並非〝本性實相〞。
能夠笑看漲潮的海浪帶走辛苦堆砌的堡壘,必然產生戒、定、慧的領悟。
原來,〝能量〞的運動,
才是不生不滅,有相皆妄,不起心,不動念的定義。
只要發現本心本性,就是一切法的根源。
如果形容初基學佛者是〝樹木〞,
那些能夠進入開悟先修班的學佛者就是形容已經倒下來,被泥土掩蓋的〝大樹〞。
而開悟者,乃是被土層壓縮,變成所謂的〝煤炭〞之類。
所以,〝開悟者〞距離演變〝鑽石〞成佛,還有很遠的路程。 |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4: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圓滿解脫,不執著於空有
一個證果得道的人,是利用〝四諦因緣〞的苦、集、滅、道,
來看穿本體屬 ...
guilimen 发表于 20-12-2011 04:31 PM 
你说的,我反而更明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4: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清池
Quote(什么是发菩提心?)Quote
就是發誓 .
如果發誓失敗了 ,就改成"砍雞頭 "
看來 ,"神鳳"網友是注定難逃此劫.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观点 :未成佛,不敢说。
大乘佛教 :1) 「無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谷成 发表于 20-12-2011 04:44 PM 
你的说法也不错。
我至少吸收了一些。
不过这个
个人观点 :如來是中道,不偏於空,不落於有;不落於斷見,也不落於常見。所以连“放下”的念头也要放下。真的做到放下,就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还会烦恼上述问题吗?
这个超难的。。
就如神鸡讲的,成佛,要无欲无求,不过我们要成佛,不就是欲吗?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12-2011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12-2011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我又又来啦
我們來賭賭看,
entauong 網友到底有沒有"能耐"控制場面?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