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古迹信托会义务秘书梁超明指出,玛诺从1932年逗留至1947年逝世,而槟岛市政局为纪念他在槟城的史迹,以其名命名峇眼惹玛两条路为玛诺律(Jalan Mano)及苏洛玛诺(Solok Mano)。据了解,来自泰国一批历史学家于今年4月莅临槟城,追踪泰国显要人物逃难槟城的史迹,而这些历史建筑的继续存在见证槟城成为泰国在时局动乱时的一个安全避难所铁证。
槟城与泰国关系密切,甚至在30年代,槟城的先进被泰国人看成眼中的“伦敦”,把槟城当着就是梦想中的伦敦都会。在玻璃池滑缅甸巷其中一栋泰国第一任首相玛诺巴昆(Phraya Manaparkon)避难所将拆除让路公寓发展后,即勾起泰国人民与槟城交流的历史记录,原来槟榔屿在30年代比泰国更为发展,甚至泰王朱拉隆也来槟榔屿视察有轨电车系统,并下榻於红毛路已拆除的京畿酒店。而槟城更成为泰国发生政局动乱时的避难首选。
因为泰国与槟城的紧密联系,再加上重要历史人物在槟榔屿的历史,所以泰国人来到槟城会希望专程到历史建筑史迹,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不少的历史建筑已在发展下拆除,比如京畿酒店(Metropole),以及在加拉歪路15号肉桂厅(Cinnamon Hall),即有泰国历史、教育及卫生之父的泰皇子Damrong的避难所。不少泰国人即来到槟城要找15号肉桂厅,可是令他们失望的是,原址已拆后成为公寓。相比当年的泰国,槟城是很先进的,所以很多泰国人选择在槟城修道院女中或大英义学求学。
泰国民主改革失败造成不少王族及政治人物逃难保命,而槟榔屿为英国殖民地所以成为安全避难所,反之吉打还是泰国领地,槟榔屿成为首选、泰国人来槟榔屿选择在玻璃池滑,这里有泰佛庙,所以后来形成泰国村,而泰国皇族及政治家也居住在此一带地区。尽管逃难,然而却不影响这些皇族的优雅生活方式。